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北部海洋对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响应
被引量:
20
1
作者
孙璐
王东晓
+1 位作者
胡建宇
高荣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8,共9页
应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SSHA)资料以及TMI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对两个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1999年台风LEO和2000年台风WUKONG)引起的南海北部海洋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下,海面高度显著降低,SSHA...
应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SSHA)资料以及TMI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对两个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1999年台风LEO和2000年台风WUKONG)引起的南海北部海洋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下,海面高度显著降低,SSHA平均减少30cm,流场上出现气旋型环流,海表温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左右,在其尾迹上出现冷涡;相对于降温过程,海表温度的恢复过程非常缓慢;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或移行较缓时易引起海洋的强烈响应,这种响应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较大,持续时间至少1周,发生响应的海域范围也很广,甚至可以跨越3个纬度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局地生成热带气旋
卫星高度计资料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热带风暴GONI活动期间南海上层热结构变化及海浪、风暴潮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璐
黄楚光
+2 位作者
蔡伟叙
胡希声
龙小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2,共7页
基于遥感资料和实测的潮位、波浪数据,对2009年热带风暴GONI("天鹅")活动期间南海上层热结构的变化以及广东省台山市广海湾内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带风暴GONI活动期间,海表温度分布上明显出...
基于遥感资料和实测的潮位、波浪数据,对2009年热带风暴GONI("天鹅")活动期间南海上层热结构的变化以及广东省台山市广海湾内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带风暴GONI活动期间,海表温度分布上明显出现大片低温区,最大降温幅度达2℃左右,而且最大降温区域集中在热带气旋轨迹偏右的海域;热带气旋登陆时,广海湾内波浪波高急剧增大,达到峰值时的最大波高为2.63 m,有效波高为1.64 m,是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热带风暴GONI登陆时,适逢天文大潮,风暴增水叠加在天文大潮高潮上,再加上风浪作用,使得当地水位异常增高,期间观测到的最大增水达6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风暴GONI
SST
海浪
风暴潮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26
3
作者
黄洪辉
林钦
+2 位作者
王文质
贾晓平
李纯厚
《南方水产》
2005年第3期9-17,共9页
根据2001~2002年对大亚湾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海域水环境的监测资料,分析讨论了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海域水环境质量较好,除夏季溶解氧(DO)和春季的硫化物浓度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情况较严重外(超标率均为62.5%),其...
根据2001~2002年对大亚湾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海域水环境的监测资料,分析讨论了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海域水环境质量较好,除夏季溶解氧(DO)和春季的硫化物浓度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情况较严重外(超标率均为62.5%),其他水环境因子一般不超标.养殖区DO和叶绿素a(Chl 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区(t-test,P<0.05),而NH4-N和PO4-P浓度则一般高于对照区,其他水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差异不大.海水CODMn、BOD5和硫化物主要与网箱养鱼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有关;而水温、盐度、透明度、悬浮物、DO和pH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大亚湾亚热带季风气候,NO2-N、NO3-N、DIN、PO4-P和SiO4-Si等营养因子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Chl a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水温和N∶P比的影响,与网箱养鱼的关系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鱼
水环境影响
大鹏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季黄海微型浮游动物对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摄食速率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江涛
殷克东
董丽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共7页
于2005年3月对黄海海域的7个站位应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微型浮游动物生长速率范围在0.34~0.95d-1,浮游植物摄食速率范围在0.44~0.94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
于2005年3月对黄海海域的7个站位应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微型浮游动物生长速率范围在0.34~0.95d-1,浮游植物摄食速率范围在0.44~0.94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47.76%~63.80%和61.50%~154.47%。分粒级研究结果显示:整个海区粒径较大的Micro级浮游植物占优势。微型浮游动物对Nano级浮游植物具有摄食偏好。相对于中国的其他海区,黄海3月份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期间,黄海浮游植物生长速率接近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微型浮游动物在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及黄海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稀释法
摄食速率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海春季表层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及其粒径结构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江涛
殷克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07-2111,共5页
根据2006年4月对黄海浮游植物分级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了黄海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水平分布及粒级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黄海海域调查站位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20~4.94μg·L-1,平均值为0.96μg&...
根据2006年4月对黄海浮游植物分级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了黄海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水平分布及粒级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黄海海域调查站位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20~4.94μg·L-1,平均值为0.96μg·L-1。叶绿素最大值出现在临近长江口的站位。叶绿素分级结果表明黄海春季以粒径>5μm的浮游植物占优势。黄海表层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为2.03~15.64mg·m-3·h-1,平均值为6.08mg·m-3·h-1。其中南黄海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为6.58mg·m-3·h-1,北黄海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92mg·m-3·h-1。高值区分布在南黄海中部。受水体透明度的影响,低值区出现在临近长江口的站位。断面站位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步升高,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是南北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粒径较小(<5μm)的浮游植物单位叶绿素具有较高的碳固定能力,调查期间整个海区初级生产力以粒径<5μm的浮游植物贡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海洋对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响应
被引量:
20
1
作者
孙璐
王东晓
胡建宇
高荣珍
机构
热带海洋
环境
动力学
重点
实验室
近海
海洋
环境
科学
国家
重点
实验室
物理
海洋
学教育部
重点
实验室
青岛市气象局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576015,40576015)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0304)
文摘
应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SSHA)资料以及TMI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对两个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1999年台风LEO和2000年台风WUKONG)引起的南海北部海洋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下,海面高度显著降低,SSHA平均减少30cm,流场上出现气旋型环流,海表温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左右,在其尾迹上出现冷涡;相对于降温过程,海表温度的恢复过程非常缓慢;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或移行较缓时易引起海洋的强烈响应,这种响应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较大,持续时间至少1周,发生响应的海域范围也很广,甚至可以跨越3个纬度的距离。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局地生成热带气旋
卫星高度计资料
响应
Keywords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locally-generated tropical cyclone
altimeter data
response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带风暴GONI活动期间南海上层热结构变化及海浪、风暴潮特征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孙璐
黄楚光
蔡伟叙
胡希声
龙小敏
机构
南海
环境
监测中心
国家
海洋
局
南海
分局
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22,共7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海洋科学技术局长基金资助项目(0821)
文摘
基于遥感资料和实测的潮位、波浪数据,对2009年热带风暴GONI("天鹅")活动期间南海上层热结构的变化以及广东省台山市广海湾内风暴潮和灾害性海浪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带风暴GONI活动期间,海表温度分布上明显出现大片低温区,最大降温幅度达2℃左右,而且最大降温区域集中在热带气旋轨迹偏右的海域;热带气旋登陆时,广海湾内波浪波高急剧增大,达到峰值时的最大波高为2.63 m,有效波高为1.64 m,是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热带风暴GONI登陆时,适逢天文大潮,风暴增水叠加在天文大潮高潮上,再加上风浪作用,使得当地水位异常增高,期间观测到的最大增水达63 cm。
关键词
热带风暴GONI
SST
海浪
风暴潮
南海
Keywords
tropical storm GONI
SST
wave
storm surges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26
3
作者
黄洪辉
林钦
王文质
贾晓平
李纯厚
机构
农业部渔业生态
环境
重点
开放
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
热带海洋
环境
动力学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南方水产》
2005年第3期9-17,共9页
基金
科技部社会公益专项项目(2000DIB5017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研项目(2001-4-3
+1 种基金
2003-1-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2B60114)
文摘
根据2001~2002年对大亚湾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海域水环境的监测资料,分析讨论了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海域水环境质量较好,除夏季溶解氧(DO)和春季的硫化物浓度超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情况较严重外(超标率均为62.5%),其他水环境因子一般不超标.养殖区DO和叶绿素a(Chl 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区(t-test,P<0.05),而NH4-N和PO4-P浓度则一般高于对照区,其他水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差异不大.海水CODMn、BOD5和硫化物主要与网箱养鱼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有关;而水温、盐度、透明度、悬浮物、DO和pH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大亚湾亚热带季风气候,NO2-N、NO3-N、DIN、PO4-P和SiO4-Si等营养因子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雨和浮游植物的影响,Chl a的季节变化则主要受水温和N∶P比的影响,与网箱养鱼的关系并不明显.
关键词
网箱养鱼
水环境影响
大鹏澳
Keywords
cage fish farming
water environmental impact
Dapeng Cove
分类号
S955.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季黄海微型浮游动物对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摄食速率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张江涛
殷克东
董丽华
机构
热带海洋
环境
动力学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0490264)
文摘
于2005年3月对黄海海域的7个站位应用稀释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率和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微型浮游动物生长速率范围在0.34~0.95d-1,浮游植物摄食速率范围在0.44~0.94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为47.76%~63.80%和61.50%~154.47%。分粒级研究结果显示:整个海区粒径较大的Micro级浮游植物占优势。微型浮游动物对Nano级浮游植物具有摄食偏好。相对于中国的其他海区,黄海3月份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速率处于中等水平。调查期间,黄海浮游植物生长速率接近微型浮游动物摄食速率,微型浮游动物在控制浮游植物生物量及黄海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稀释法
摄食速率
黄海
Keywords
microzooplankton
grazing rate
dilution technique
Yellow Sea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春季表层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及其粒径结构研究
被引量:
6
5
作者
张江涛
殷克东
机构
热带海洋
环境
动力学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07-211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China-SOLAS(40490264)
文摘
根据2006年4月对黄海浮游植物分级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了黄海叶绿素及初级生产力的水平分布及粒级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黄海海域调查站位表层叶绿素a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20~4.94μg·L-1,平均值为0.96μg·L-1。叶绿素最大值出现在临近长江口的站位。叶绿素分级结果表明黄海春季以粒径>5μm的浮游植物占优势。黄海表层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为2.03~15.64mg·m-3·h-1,平均值为6.08mg·m-3·h-1。其中南黄海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为6.58mg·m-3·h-1,北黄海海域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92mg·m-3·h-1。高值区分布在南黄海中部。受水体透明度的影响,低值区出现在临近长江口的站位。断面站位分析表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由北向南逐步升高,温度随纬度的变化是南北海域初级生产力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由于粒径较小(<5μm)的浮游植物单位叶绿素具有较高的碳固定能力,调查期间整个海区初级生产力以粒径<5μm的浮游植物贡献为主。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黄海
Keywords
phytoplankton
Chlorophyll-a
primary production
Yellow sea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北部海洋对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响应
孙璐
王东晓
胡建宇
高荣珍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热带风暴GONI活动期间南海上层热结构变化及海浪、风暴潮特征分析
孙璐
黄楚光
蔡伟叙
胡希声
龙小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鹏澳海水鱼类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黄洪辉
林钦
王文质
贾晓平
李纯厚
《南方水产》
2005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春季黄海微型浮游动物对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摄食速率研究
张江涛
殷克东
董丽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黄海春季表层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及其粒径结构研究
张江涛
殷克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