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物炭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热带油茶促生及抗病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江帆
吴文嫱
+6 位作者
黄东益
赖杭桂
胡海燕
丁元昊
刘进平
王健
黄小龙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54-1966,共13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但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土壤肥力下降,病害频发,其中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探索绿色可持续的防治策略,本研究利用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但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土壤肥力下降,病害频发,其中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探索绿色可持续的防治策略,本研究利用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K1-5-2),评估其对油茶生长促进作用及对炭疽病的抑制效果。通过盆栽试验验证,生物炭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SK1-5-2-GFP)在促进油茶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提高抗病性方面表现出显著协同效应。与对照(CK)相比,生物炭负载SK1-5-2(BB)的植株高度、叶面积、地径、叶绿素含量及鲜质量均显著提高,其中BB的地径增幅明显高于单独接种菌液处理组(BV)。菌株定殖试验结果显示,SK1-5-2-GFP能够在生物炭多孔结构内稳定附着,并在油茶根际细胞间隙实现高效定殖,且其存活率及功能性未受GFP标记影响。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BB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提高55.2%、334.0%和181.0%;生物炭单独处理组(BC)速效钾含量较CK增加63.1%。在土壤酶活性方面,BB组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CK增加28.0%、44.4%、57.9%和338.6%,均达到显著水平。根际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BB处理显著提升有益菌的相对丰度,Bacillus属和Priestia属成为优势菌群,同时真菌群落中蓝状菌属(Talaromyces)丰度升高,致病性镰刀菌属(Fusarium)丰度则明显降低。在病害防控方面,BB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降至55.6%,显著优于BV(60.1%)和BC(77.8%)。综上所述,生物炭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通过优化根际微环境、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抑制病原菌,实现了促进油茶生长与病害防控的双重效益。本研究为油茶可持续种植提供新的微生物调控策略,也为农业微生物应用与土壤改良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贝莱斯芽孢杆菌
油茶
生长促进
炭疽病
生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进平
胡海燕
+4 位作者
吴文嫱
黄小龙
黄东益
王健
赖杭桂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油是一种极为健康的食用油。海南岛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但对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一直很不充分。随着海南本地油茶新种——海南油茶(Camellia hainanica)的鉴定及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染色...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油是一种极为健康的食用油。海南岛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但对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一直很不充分。随着海南本地油茶新种——海南油茶(Camellia hainanica)的鉴定及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海南油茶倍性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对海南岛的油茶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未来仍需要对海南省认定的23个油茶优良品系/品种进行染色体鉴定,以及对海南“山柚油”物种来源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分布
海南油茶
海南“山柚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油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进平
胡海燕
+4 位作者
吴文嫱
黄小龙
黄东益
王健
赖杭桂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3,共20页
油茶组织培养不仅是其种苗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还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基于不同外植体类型的油茶组织培养研究,包括芽和茎段培养,胚、子叶、叶片培养,以及花药培养,特别是对表面消毒、褐化、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给予...
油茶组织培养不仅是其种苗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还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基于不同外植体类型的油茶组织培养研究,包括芽和茎段培养,胚、子叶、叶片培养,以及花药培养,特别是对表面消毒、褐化、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给予了重点关注。油茶芽、茎尖和带芽茎段的培养主要用于微型繁殖,但由于外植体表面消毒难度大、易褐化,尤其是生根困难的问题,导致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茶工厂化快速繁殖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利用油茶胚、子叶、叶片等外植体进行培养,对于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尤为有利,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这些外植体的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建立稳定的油茶转化体系。花药培养作为获取单倍体植株的有效途径,目前仍面临植株再生难的挑战。综上所述,油茶作为一种组织培养难度较大的植物,对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的综述将为油茶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组织培养
表面消毒
褐化
培养基成分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物炭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热带油茶促生及抗病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江帆
吴文嫱
黄东益
赖杭桂
胡海燕
丁元昊
刘进平
王健
黄小龙
机构
海南
大学生命健康学院
海南
大学南繁学院
热带油茶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54-1966,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3YFD2200704)。
文摘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中国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但由于栽培管理不当,土壤肥力下降,病害频发,其中炭疽病是影响油茶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探索绿色可持续的防治策略,本研究利用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SK1-5-2),评估其对油茶生长促进作用及对炭疽病的抑制效果。通过盆栽试验验证,生物炭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SK1-5-2-GFP)在促进油茶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及提高抗病性方面表现出显著协同效应。与对照(CK)相比,生物炭负载SK1-5-2(BB)的植株高度、叶面积、地径、叶绿素含量及鲜质量均显著提高,其中BB的地径增幅明显高于单独接种菌液处理组(BV)。菌株定殖试验结果显示,SK1-5-2-GFP能够在生物炭多孔结构内稳定附着,并在油茶根际细胞间隙实现高效定殖,且其存活率及功能性未受GFP标记影响。在土壤理化性质方面,BB的全氮、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较CK分别提高55.2%、334.0%和181.0%;生物炭单独处理组(BC)速效钾含量较CK增加63.1%。在土壤酶活性方面,BB组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较CK增加28.0%、44.4%、57.9%和338.6%,均达到显著水平。根际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BB处理显著提升有益菌的相对丰度,Bacillus属和Priestia属成为优势菌群,同时真菌群落中蓝状菌属(Talaromyces)丰度升高,致病性镰刀菌属(Fusarium)丰度则明显降低。在病害防控方面,BB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降至55.6%,显著优于BV(60.1%)和BC(77.8%)。综上所述,生物炭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通过优化根际微环境、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抑制病原菌,实现了促进油茶生长与病害防控的双重效益。本研究为油茶可持续种植提供新的微生物调控策略,也为农业微生物应用与土壤改良技术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物炭
贝莱斯芽孢杆菌
油茶
生长促进
炭疽病
生物防控
Keywords
biochar
Bacillus velezensis
Camellia oleifera
growth promotion
anthracnose
biological control
分类号
S794.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进平
胡海燕
吴文嫱
黄小龙
黄东益
王健
赖杭桂
机构
海南
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
研究
院)
海南
大学
热带
农林学院
海南
大学生命健康学院
出处
《热带林业》
2024年第3期36-39,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200700)“热带木本油料作物新品种培育及高效配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子课题(2023YFD2200702)“热带木本油料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培育”
+2 种基金
(2023YFD2200704)“热带油茶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ZDYF2023XDNY055)"海南油茶(山柚)风味/品质分析及遗传地理标志的创建"
海南省山柚(油茶)产业技术联盟(kjcgzh017)。
文摘
油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籽油是一种极为健康的食用油。海南岛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但对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一直很不充分。随着海南本地油茶新种——海南油茶(Camellia hainanica)的鉴定及采用流式细胞术结合染色体计数法对海南油茶倍性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对海南岛的油茶种质资源及其分布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未来仍需要对海南省认定的23个油茶优良品系/品种进行染色体鉴定,以及对海南“山柚油”物种来源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油茶
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分布
海南油茶
海南“山柚油”
Keywords
Oil-tea Camellia
Germplasm resources
Distribu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Hainan Oil-tea Camellia
Hainan"Shanyou oil"
分类号
S794.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油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进平
胡海燕
吴文嫱
黄小龙
黄东益
王健
赖杭桂
机构
海南
大学南繁学院(三亚南繁
研究
院)
海南
大学
热带油茶海南省工程研究中心
海南
大学
热带
农林学院
海南
大学生命健康学院
出处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3,共2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YFD2200700)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ZDYF2023XDNY055)
海南省山柚(油茶)产业技术联盟项目(kjcgzh017)。
文摘
油茶组织培养不仅是其种苗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还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基于不同外植体类型的油茶组织培养研究,包括芽和茎段培养,胚、子叶、叶片培养,以及花药培养,特别是对表面消毒、褐化、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给予了重点关注。油茶芽、茎尖和带芽茎段的培养主要用于微型繁殖,但由于外植体表面消毒难度大、易褐化,尤其是生根困难的问题,导致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茶工厂化快速繁殖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利用油茶胚、子叶、叶片等外植体进行培养,对于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尤为有利,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这些外植体的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建立稳定的油茶转化体系。花药培养作为获取单倍体植株的有效途径,目前仍面临植株再生难的挑战。综上所述,油茶作为一种组织培养难度较大的植物,对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的综述将为油茶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
组织培养
表面消毒
褐化
培养基成分
培养条件
Keywords
Oil-tea Camellia
tissue culture
surface disinfection
browning
composition of culture medium
culture conditions
分类号
S603 [农业科学—园艺学]
S794.4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物炭负载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热带油茶促生及抗病效果研究
张江帆
吴文嫱
黄东益
赖杭桂
胡海燕
丁元昊
刘进平
王健
黄小龙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鉴定与分布研究进展
刘进平
胡海燕
吴文嫱
黄小龙
黄东益
王健
赖杭桂
《热带林业》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油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刘进平
胡海燕
吴文嫱
黄小龙
黄东益
王健
赖杭桂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