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及粤西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的群落及生境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罗炘武 刘吉峰 +1 位作者 刘强 阮长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7-1177,共11页
通过调查海南岛及粤西热带地区8个样区3种生境(荒地、林缘、林中)的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群落物种、群落特征、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样区及不同生境类型下假臭草群落的组成、群落特征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假臭草群落中共... 通过调查海南岛及粤西热带地区8个样区3种生境(荒地、林缘、林中)的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群落物种、群落特征、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样区及不同生境类型下假臭草群落的组成、群落特征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假臭草群落中共有50科117属132种植物,以禾本科、菊科居多;其中外来入侵植物有27种,占总物种数的20.45%,以菊科最多达到9种。不同样区假臭草的重要值均为最大,大多数样区之间盖度没有差异,仅儋州显著大于鹤山,高度差异显著。不同生境之间的假臭草重要值大小为:荒地>林中>林缘,盖度为:荒地>(林中、林缘),高度为:荒地>林缘>林中。同一样区不同生境之间的比较中,假臭草盖度除阳江、徐闻、琼海无差异外,其余样区均差异显著;高度除海口、琼中、三亚无差异外,其余样区均差异显著。不同样区中假臭草的高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重要值与年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生境下,荒地和林缘生境下的假臭草高度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荒地生境下盖度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林中生境下其盖度与土壤NaCl含量呈负相关,重要值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臭草容易入侵气温以及降雨量适宜的样区和强光照及水分充足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假臭草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和环境因子对濒危植物青皮在海南岛中部丘陵区人工林下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王旭萍 王亚陈 +3 位作者 刘强 王瑾 冯剑 阮长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48-153,共6页
为了分析乡土树种青皮在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人工林向自然林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情况,在270、380 m 2个不同海拔样地的人工林中种植青皮苗木,研究环境条件对青皮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皮的成活率经过初期的下降,在定植1年5... 为了分析乡土树种青皮在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人工林向自然林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情况,在270、380 m 2个不同海拔样地的人工林中种植青皮苗木,研究环境条件对青皮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皮的成活率经过初期的下降,在定植1年5个月之后基本稳定。海拔为380 m样地青皮的成活率在各个时间段均高于海拔为270 m样地的青皮,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大。2个海拔上的青皮苗木的株高和基径的生长没有明显差异。2个样地青皮苗木的株高、基径的净增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大趋势,且海拔为270 m样地青皮的株高增长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株高增长量、基径增长量均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海拔为380 m样地青皮的株高增长量、基径增长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个样地的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含量逐年降低。海拔为270 m样地青皮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海拔为380 m的样地。2个样地青皮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CO_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样地青皮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提高。由研究结果可知,青皮可在丘陵区不同的海拔地区存活并良好地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岛中部丘陵区青皮种群的人工恢复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 青皮 生长 光合作用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人工养殖虎纹蛙的现状及其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符史杭 汪继超 +1 位作者 傅丽蓉 吴红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8-1120,共3页
海南省人工养殖虎纹蛙开始于1995年,最高产量出现于2000年,最低产量出现于2004年,目前处于产量恢复阶段。当前虎纹蛙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养殖经济效益低,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规模小、饲料市场被控制、养殖方式单一等。建议通过与饲料厂家... 海南省人工养殖虎纹蛙开始于1995年,最高产量出现于2000年,最低产量出现于2004年,目前处于产量恢复阶段。当前虎纹蛙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养殖经济效益低,其原因主要是投资规模小、饲料市场被控制、养殖方式单一等。建议通过与饲料厂家直接订购饲料、直接在国内主要销售市场设固定直销点、创新养殖方式、探索单性养殖等措施促进虎纹蛙养殖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虎纹蛙 人工养殖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8
4
作者 叶绵源 张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5期10554-10556,共3页
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园林绿化人才为教学目的,在对园林植物造景课程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学主线的确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园林植物造景 教学改革 园林 合作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临高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被引量:2
5
作者 钟琼芯 王士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223-226,共4页
为临高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状况、生境和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临高县药用植物较为丰富,有116科354属480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 为临高县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分布状况、生境和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临高县药用植物较为丰富,有116科354属480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1属13种,裸子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102科339属462种。优势现象较为明显,优势科和优势属构成该地区药用植物的主体。重点品种药用植物种类较多,有68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品种的49种,地方重点品种19种,分别占国家重点品种、地方重点品种的28%和42.22%。这些重点种类出现频率差别较大,入药部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重点品种 临高 海南 植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科植物在海口城市公园热带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婷 叶绵源 周晨 《现代园艺》 2014年第11期13-17,共5页
棕榈科植物是海南及华南地区常用树种之一,其树型独特,自成体系,是营造热带植物景观的重要树种之一。通过对海口主要城市公园棕榈科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海口主要城市公园中的棕榈科植物种类为40种,分析了棕榈科植物在海... 棕榈科植物是海南及华南地区常用树种之一,其树型独特,自成体系,是营造热带植物景观的重要树种之一。通过对海口主要城市公园棕榈科植物的应用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出海口主要城市公园中的棕榈科植物种类为40种,分析了棕榈科植物在海口主要城市公园热带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特点和配置方式,并针对棕榈科植物在海口城市公园热带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的措施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科植物 热带园林 植物景观 城市公园 造景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重点药用植物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士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2期15-18,共4页
为海口市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生境和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重点药用植物共有40科66属69种,资源较为丰富。... 为海口市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重点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生境和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重点药用植物共有40科66属69种,资源较为丰富。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7科63属66种;国家重点种类48种,海南地方重点种类21种,分别占海口市重点种类的69.57%和30.43%。重点药用植物在调查样方中的出现频率差异较大,入药部位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重点种类 资源调查 海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海岸带红厚壳资源分布及生态防护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瑾 刘顿 刘强 《热带林业》 2014年第2期11-14,共4页
结合作者的实地系统调查结果,介绍了海南岛海岸带红厚壳资源的分布情况,综述了红厚壳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防护应用上的有关研究,包括红厚壳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栽培抚育技术和抗逆性,分析了红厚壳作为乡土树种在海南岛构建混交林型海... 结合作者的实地系统调查结果,介绍了海南岛海岸带红厚壳资源的分布情况,综述了红厚壳的生态功能和生态防护应用上的有关研究,包括红厚壳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栽培抚育技术和抗逆性,分析了红厚壳作为乡土树种在海南岛构建混交林型海防林上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资源分布 生态防护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海岸青皮林繁殖物候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吕冰 王娜 +1 位作者 刘淑菊 郝清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6-423,共8页
石梅湾海岸青皮林是海南岛重要的天然海防林及旅游区风景林,对其繁殖物候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青皮在贫瘠海岸沙滩成功定居及繁殖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种群、个体定位和小枝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连续3a对其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青皮个体繁... 石梅湾海岸青皮林是海南岛重要的天然海防林及旅游区风景林,对其繁殖物候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青皮在贫瘠海岸沙滩成功定居及繁殖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种群、个体定位和小枝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连续3a对其开花物候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青皮个体繁殖物候期约为101d,小枝平均花蕾数为133.3个,幼果坐果率为42.4%,结实率为4.4%;青皮种群为1a连续开花型,但集中开花模式明显,有2个高峰期且花量多,非集中开花期花量很少;个体间及个体中小枝间开花存在一定的不同步性;开花及种子丰年现象明显,歉年花量及种子雨量很少;开花物候期前1个月的降雨量对开花物候期无显著影响,但3、4月份平均气温分别高于24℃和26.4℃,开花期提前明显,低于此温度开花期推迟相对缓慢,即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青皮林 繁殖物候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红厚壳不同种源种子表型性状和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瑾 刘强 +2 位作者 罗炘武 魏玉峰 张晓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48-53,共6页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海口、文昌和琼海3个不同种源地的红厚壳种子表型性状和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红厚壳种子和果核的长、宽、厚和果核的风干重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海口>文昌>琼海;文昌红厚... 对海南岛东北部海岸海口、文昌和琼海3个不同种源地的红厚壳种子表型性状和种子萌发特性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地红厚壳种子和果核的长、宽、厚和果核的风干重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海口>文昌>琼海;文昌红厚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2月龄幼苗株高均最大;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与果核的风干重、长、宽、厚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00 mg/LGA3处理的红厚壳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最大。可见,不同种源红厚壳种子的表型性状和萌发特性有显著差异,且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适当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红厚壳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厚壳 种子 种源 表型性状 萌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分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士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1期5161-5162,5164,共3页
结合近年来植物分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和分析了该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双语教学、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为植物分类学课程双语... 结合近年来植物分类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和分析了该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双语教学、加强双语教学的教材建设、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对策,为植物分类学课程双语教学理论系统化的形成提供了相关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分类学 双语教学 实践与探索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海防林替代树种的筛选——基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圣赟 苗妮娜 +1 位作者 李昱言 郝清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5期119-126,共8页
运用Biolog-ECO技术,以万宁沿海3个地区8种优势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强度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上层土对碳源的总体利用能... 运用Biolog-ECO技术,以万宁沿海3个地区8种优势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强度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递增趋势,上层土对碳源的总体利用能力较下层土的强;(2)两个土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榄仁树均最低,上层土白楸最高,下层土蕨类+野牡丹+桃金娘等最高;(3)土壤微生物群落对4类碳源的利用率因植被类型而异,且糖类是导致上层土壤微生物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糖类和氨基酸是导致下层土壤微生物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4)土壤微生物对单一碳源的利用强度与其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多样性 AWCD Biolog-ECO 天然海防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智野生居群的群落特征及植物种类 被引量:1
13
作者 符淑乾 王士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59-162,166,共5页
为了解益智野生居群的分布状况、生境、群落特征和伴生植物状况,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采取野外群落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等方法,对海南地区的益智野生居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益智群落中共有53科94属104种植物,包括蕨类植物9... 为了解益智野生居群的分布状况、生境、群落特征和伴生植物状况,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野生资源,采取野外群落调查、标本采集和分类鉴定等方法,对海南地区的益智野生居群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益智群落中共有53科94属104种植物,包括蕨类植物9科10属12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43科83属91种,以大戟科、菊科种类较多;入侵植物8种,占群落中物种总数的7.69%。不同样区的益智均为群落的优势种,重要值均最大;琼中和保亭样区益智的盖度都显著大于陵水和万宁,其他各样区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保亭和琼中益智的高度显著大于陵水和万宁,其余各样区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样区间益智的密度均未达显著性差异;益智的盖度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密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高度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高度与土壤pH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益智的重要值与土壤因子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智 野生居群 群落特征 植物种类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哥岭山地雨林不同海拔区森林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郝清玉 刘强 +6 位作者 王士泉 钟琼芯 王亚陈 阮长林 严廷良 杜爽 黄奕财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9-537,共9页
为了解海南岛不同海拔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现状,在鹦哥岭山地雨林择伐林中按高(1063m)、中(899m)、低(473m1等3个海拔区分别设立50个10m×10rfl的固定样方,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鹦哥岭山... 为了解海南岛不同海拔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现状,在鹦哥岭山地雨林择伐林中按高(1063m)、中(899m)、低(473m1等3个海拔区分别设立50个10m×10rfl的固定样方,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鹦哥岭山地雨林的生物量较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仅为152.6thrn-2,乔木层生物量为142.6thm-2;乔木层的生物量在高海拔区明显高于中、低海拔区,分别为197.6thm-2、112.2thrn-2和117.8thm-2;群落生物量的大小依次是乔木层〉枯倒木〉凋落物,分配比例分别为94.22%、2.90%和2.88%;其中乔木层的生物量以树干〉树枝〉树皮〉树叶,分配比例分别为72.63%、15.35%、9.23%和2.79%。因经过择伐,群落中大径级和特大径级木较少,各径级生物量比例为:小径木(5~19.9cm)35.89%、中径木(20~35.9cm)26.24%、大径木(36~47.9cml16.01%和特大径木(≥48cm)21.86%。可见,鹦哥岭山地雨林经过30多年的恢复,仍然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其固碳潜力仍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海拔 鹦哥岭 山地雨林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剑 刘强 +3 位作者 王瑾 罗炘武 阮长林 张晓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8-314,260,共8页
该研究试图将榄仁树引入木麻黄海防林以期形成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以15 d榄仁树种子苗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125 g·L^-1的木麻黄根、木麻黄凋落物和林下表层土壤的水浸提液胁迫处理榄仁树幼苗60 d,研究木麻黄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 该研究试图将榄仁树引入木麻黄海防林以期形成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以15 d榄仁树种子苗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125 g·L^-1的木麻黄根、木麻黄凋落物和林下表层土壤的水浸提液胁迫处理榄仁树幼苗60 d,研究木麻黄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光合作用、膜系统伤害、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游离Pr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根、木麻黄凋落物及林下表层土壤的水浸提液都能降低榄仁树幼苗的存活率,影响幼苗株高、叶和根生物量,可以推断不同浸提液中对影响植物生长成分的浓度有所不同。3种浸提液均显著降低处理15~45 d期间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cond)、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且显著增加幼苗水分利用率(WUE)。第60天时3种木麻黄浸提液能显著增加幼苗叶片、根的Pro含量,使得幼苗根系组织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木麻黄根浸提液能显著增加幼苗Ccond、Ci、叶SOD、根CAT含量,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能显著增加幼苗Ccond和Tr,同时凋落物浸提液会显著降低幼苗根POD含量。榄仁树幼苗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生化能适应木麻黄化感胁迫的影响,为此可考虑榄仁树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树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浸提液 榄仁树幼苗 生长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红树拉关木和两种乡土红树离子平衡及光合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向敏 刘强 +2 位作者 李妮亚 李伟 张云云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7-396,共10页
为了比较引进红树与乡土红树的耐盐性差异,该研究以引进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乡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与秋茄(Kandelia obovata)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Na Cl浓度(100、200、300、400 mmol&#... 为了比较引进红树与乡土红树的耐盐性差异,该研究以引进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和乡土红树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与秋茄(Kandelia obovata)幼苗作为实验材料,分析其在不同Na Cl浓度(100、200、300、400 mmol·L^(-1))处理下各器官离子浓度(Na^+、Cl~–、K^+、Ca^(2+)和Mg^(2+))和叶光合作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盐胁迫(400 mmol·L^(-1)Na Cl,28 d)处理下,拉关木根系Na^+增幅较小,秋茄根、叶Cl~–含量增幅均高于木榄和拉关木,说明拉关木在较高的盐浓度时能限制根系对Na^+、Cl~–的吸收,减少向地上部分运输。(2)高盐胁迫均增加3种红树根、叶的K^+浓度(木榄叶K^+略有降低,差异不显著),表明3种红树均可吸收K^+,来限制Na^+对植物的伤害;同时,降低3种红树根Ca^(2+)浓度,但拉关木根Ca^(2+)下降幅度小于秋茄和木榄,说明拉关木具有更强的防止Ca^(2+)流失的能力。(3)拉关木根维持Na^+/K^+、Na^+/Ca^(2+)平衡的能力强于秋茄和木榄。(4)高盐胁迫引起秋茄与木榄光合速率均降低,而拉关木光合速率却增加了54.1%。综上所述,拉关木能限制根系对Na Cl的吸收,有效维持Na^+/K^+、Na^+/Ca^(2+)的平衡,并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这表明拉关木与木榄和秋茄相比具有更高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木榄 拉关木 离子平衡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臭草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6
17
作者 黎丽倩 李妮亚 +3 位作者 刘强 王婷 杨丽 石俊菲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3-89,共7页
采用单因子试验、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假臭草DNA为模板,研究了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成分,即Mg2+、dNTPs、Taq酶、引物及模板,对假臭草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引物退火温度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建立了假臭草ISSR最佳反应体系:在2... 采用单因子试验、L16(45)正交试验设计,以假臭草DNA为模板,研究了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成分,即Mg2+、dNTPs、Taq酶、引物及模板,对假臭草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引物退火温度进行了筛选和优化。建立了假臭草ISSR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为2.0mmol/L,模板DNA用量为60ng,TaqDNA聚合酶为1.5U,dNTPs浓度为0.2mmol/L,引物浓度为0.3μmol/L。假臭草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该技术分析假臭草遗传多样性及探索防控措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臭草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黄牡丹花粉育性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士泉 李慧敏 +2 位作者 王腊 刘强 张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30-31,共2页
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为试材,利用孔雀绿-酸性品红测定法检测了两个居群37个个体的花粉育性,结果发现居群之间育性没有显著差异,个体之间存在较小变化。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其育性的成因,为今后的育种和引种驯化工作提... 以大花黄牡丹(Paeonia ludlowii)为试材,利用孔雀绿-酸性品红测定法检测了两个居群37个个体的花粉育性,结果发现居群之间育性没有显著差异,个体之间存在较小变化。结合前人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其育性的成因,为今后的育种和引种驯化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黄牡丹 花粉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剑 刘强 +3 位作者 王瑾 阮长林 罗炘武 张晓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9-979,共11页
该研究通过榄仁树幼苗的盆栽实验,用称重控水法设置3个水平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5%~80%、50%~55%、30%~35%)和2个浓度水平的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研究不同土壤干旱程度及不同浓度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生长、光合... 该研究通过榄仁树幼苗的盆栽实验,用称重控水法设置3个水平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5%~80%、50%~55%、30%~35%)和2个浓度水平的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研究不同土壤干旱程度及不同浓度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幼苗生长期的延长,土壤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存活率和株高增长有一定影响。60 d胁迫后显著减小了幼苗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及叶片的生物量。15~60 d期间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cond)、蒸腾速率(Tr)均显著减小,而幼苗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呈先减后增的变化。幼苗的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显著增加,是导致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能显著增加榄仁树幼苗的叶片和根的细胞膜透性、Peroxidase(POD)活性及叶片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二元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的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混交林型海防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化感作用 榄仁树幼苗 光合作用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翅凤头鹃对画眉和矛纹草鹛的巢寄生及其卵色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霍娟 粟通萍 +1 位作者 杨灿朝 梁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1,共5页
2012~2013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对各类生境中不同鸟巢的搜索和监测,记录到两例红翅凤头鹃Clamator coromandus寄生繁殖现象,其宿主分别为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矛纹草鹛Babax lanceolatus,其中红翅凤头鹃对... 2012~2013年的4~8月,在贵州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对各类生境中不同鸟巢的搜索和监测,记录到两例红翅凤头鹃Clamator coromandus寄生繁殖现象,其宿主分别为画眉Garrulax canorus和矛纹草鹛Babax lanceolatus,其中红翅凤头鹃对矛纹草鹛的寄生为首次报道。红翅凤头鹃将卵直接产在宿主巢内,每巢都产2枚寄生卵,卵重(7.49±0.14)g,卵长(26.82±0.73)mm,卵宽(22.50±0.69)mm,且卵重和卵宽上都明显大于两种宿主的卵。被寄生的两种宿主均接受了寄生卵,卵色反射光谱的分析发现,相对宿主矛纹草鹛,红翅凤头鹃的卵在亮度和色度上更接近宿主画眉的卵,这表明杜鹃卵对画眉卵的模拟程度高于矛纹草鹛。画眉可能为红翅凤头鹃的主要宿主,而矛纹草鹛为次生宿主,以往对矛纹草鹛卵识别能力的研究符合此推测。进一步确认两种宿主与红翅凤头鹃的关系需要用模拟寄生实验检验画眉的卵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寄生 红翅凤头鹃 卵色模拟 光纤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