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窿缘桉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
作者 吴进钧 李增平 张宇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5,共8页
[目的]鉴定引起海南窿缘桉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明确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方法]对采集的担子果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后获得代表性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和多... [目的]鉴定引起海南窿缘桉茎腐病病原菌的种类,明确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害的田间诊断及科学防控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方法]对采集的担子果进行组织分离纯化后获得代表性菌株,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致病性验证,结合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ITS、SSU、LSU、TUB)鉴定病原菌种类;对病原菌进行担子果诱导,通过不同光照、不同培养基、p H、温度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纯化后获得1株代表性菌株,编号为:HNSYAS2023110922;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28℃黑暗下培养5 d时生长的菌落呈圆形,白色,中间菌丝致密,边缘菌丝稀疏,培养35 d后的菌落变为黄色;担孢子近椭圆形,双层壁,外壁透明,内壁为淡黄色,大小为10.45~15.31μm×3.2~5.6μm;致病性测定和担子果诱导均与田间症状相符;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将引起海南窿缘桉茎腐的病原菌鉴定为二孢假芝(Amauroderma subresinosum(Murrill)Corner);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菌株最适生长环境为黑暗、PDA培养基、pH=5和30℃。[结论]本研究明确了二孢假芝菌引起窿缘桉茎腐病,这是该病菌危害桉树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桉树 茎腐病 二孢假芝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穆晓雅 谭志琼 +2 位作者 刘铜 彭正强 张荣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7-842,共6页
【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 【目的】旨在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出对黄瓜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Pseudomonas cichorii)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抑菌圈法筛选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的拮抗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鉴定。采用单因子变量法对拮抗菌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从海南、安徽、浙江等地共分离出650株细菌,筛选出10株拮抗菌。其中编号为JNL的菌株拮抗效果最好。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最佳发酵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30℃、pH 7、碳源为半乳糖、氮源为硝酸钾、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生长效果最好。【结论】JNL菌株对黄瓜细菌性叶斑病新的病原菌菊苣假单胞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具有开发成生物农药或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细菌性叶斑病 拮抗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