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次生林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龙成 吴庭天 +2 位作者 杨小波 龙文兴 李东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3,共7页
为了解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群落环境特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两种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滨海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非参数检验以及Kendall秩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两群落内部的环境因子及其对植物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物种周转率的... 为了解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群落环境特征变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两种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滨海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非参数检验以及Kendall秩相关分析的方法,对两群落内部的环境因子及其对植物多样性、均匀度以及物种周转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环境因子在群落间和群落内均存在差异。在热带常绿季雨林(TEMF)、灌木林(SHR)内,光合有效辐射(PAR)对物种多样性和周转率有显著影响。在两个群落内,土壤相对湿度对物种分布均起到重要影响,对SHR中物种分布的影响更强。在TEMF中,土壤温度、坡度及坡位对物种多样性和周转率限制显著;在SHR中,空气相对湿度成为限制物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演替 环境因子 物种多样性 物种周转 物种均匀度 热带滨海次生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大风子种群不同径级的稀疏规律 被引量:4
2
作者 龙成 周威 +3 位作者 杨小波 龙文兴 李东海 卜广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90,共5页
为了掌握海南大风子种群的变化规律,特别是不同径级的稀疏规律,开展了该种群不同径级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还是灌木林,不同径级的海南大风子种群在密度随着胸径增大而减小的过程中,都表现出共同... 为了掌握海南大风子种群的变化规律,特别是不同径级的稀疏规律,开展了该种群不同径级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还是灌木林,不同径级的海南大风子种群在密度随着胸径增大而减小的过程中,都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在胸径≤6.0 cm内密度下降迅速,而生物量在此范围内递增较为平缓;当胸径>6.0 cm,不同径级的密度变化趋于平缓,而生物量则急剧上升,此递增趋势在胸径>10.5 cm时趋于平缓。在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和灌木林两个不同的植物群落中,其种群稀疏规律及作用因子略有区别,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的稀疏指数为-0.707,灌木林的稀疏指数为-0.378。说明在种群内部稀疏过程中,虽然自疏作用仍然存在,但他疏作用在种群密度调节过程中却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在灌木林中,他疏作用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大风子 径级 稀疏规律 植物种群 铜鼓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梨基因组DNA提取、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海兰 李绍鹏 +3 位作者 李卫亮 贺军虎 包冬红 李茂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3-150,共8页
旨在建立稳定可靠的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叶片DNA的提取方法和SSR-PCR反应体系及筛选出稳定的油梨SSR多态性引物,为开展油梨种质SSR分子标记提供遗传研究的基础。以油梨叶片为试材,比较3种油梨叶片DNA提取方法 ;利用L16(45)正交... 旨在建立稳定可靠的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叶片DNA的提取方法和SSR-PCR反应体系及筛选出稳定的油梨SSR多态性引物,为开展油梨种质SSR分子标记提供遗传研究的基础。以油梨叶片为试材,比较3种油梨叶片DNA提取方法 ;利用L16(45)正交实验设计对油梨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筛选引物;同时,选取5对多态性引物对45份油梨种质进行PCR扩增,进一步检测该优化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常规2×CTAB法、改良2×CTAB法和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法等3种DNA提取方法中,改良2×CTAB法对油梨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最佳;获得最优反应体系为:20μL总反应体系中,含约40 ng DNA模板、1.5 mmol/L Mg^(2+)、0.15 mmol/L d NTPs、0.5 U Taq DNA聚合酶、0.5μmol/L引物;以此体系为基础进行引物筛选,从73对油梨SSR引物中筛选出了30对扩增条带清晰的多态性引物,说明该反应体系可用于油梨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稳定性检测获得的谱带清晰,表明该优化反应体系是稳定可靠的。由此可见,改良的2×CTAB法可用于油梨叶片DNA的大量样本提取,优化后的SSR-PCR反应体系及筛选出的30对多态性引物可用于油梨SSR标记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DNA提取 SSR标记 体系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金龙飞 范飞 +3 位作者 罗轩 高爱平 李绍鹏 李新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235,共4页
利用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紫花芒、粤西1号、留香芒、青皮芒4个芒果品种的叶片厚度、叶片组织紧密度(CTR)等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并通过隶属函数来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大小。结果表明:4个芒果品种的叶片显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 利用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对紫花芒、粤西1号、留香芒、青皮芒4个芒果品种的叶片厚度、叶片组织紧密度(CTR)等解剖结构进行观测,并通过隶属函数来综合评价其抗旱性大小。结果表明:4个芒果品种的叶片显微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均达到显著性差异;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品种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粤西1号>留香芒>青皮芒>紫花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叶片解剖结构 隶属函数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刺番荔枝果实发育进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徐子健 龙娅丽 +3 位作者 江雪飞 乔飞 党志国 陈业渊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9-976,共8页
【目的】探讨山刺番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山刺番荔枝青果期、转白期和成熟期果实进行挥发性气体的鉴定,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山刺番荔枝各个阶段果实中... 【目的】探讨山刺番荔枝果实发育过程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变化。【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对山刺番荔枝青果期、转白期和成熟期果实进行挥发性气体的鉴定,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山刺番荔枝各个阶段果实中共检测出16种相对含量超过1%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酯类、醇类和酸类。其中青果期挥发性物质以(E)-2-己烯醛为主,转白期挥发性物质以辛酸甲酯为主,在成熟期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梨醇酯。果实发育过程中,酯类挥发性物质逐渐增加。对果实挥发性物质的香韵进行分析,发现青果期果实中包含14种香型,其中青香荷载较大;转白期和成熟期果实中分别包含23种香型和21种香型,果香荷载最大。【结论】在山刺番荔枝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挥发性物质成分及相对含量有有较大的变化。随着果实成熟,香韵明显增多,由青香型向果香型转变。转白期香型种类最多,香韵特征最明显,是食用或精油提取的最佳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刺番荔枝 果实发育 挥发性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凤尾蕨属(凤尾蕨科)的孢粉学与叶表皮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东梅 何蓉蓉 +1 位作者 邢福武 王发国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共19页
对中国凤尾蕨属44个分类群进行孢粉学与叶表皮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属的水平,该属的孢子形态稳定。根据赤道环的有无和脊类纹饰的情况,该属可划分成6种类型。但这与该属的孢子体形态不相关。在属和种的水平,该属的气孔器类型均具有... 对中国凤尾蕨属44个分类群进行孢粉学与叶表皮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属的水平,该属的孢子形态稳定。根据赤道环的有无和脊类纹饰的情况,该属可划分成6种类型。但这与该属的孢子体形态不相关。在属和种的水平,该属的气孔器类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大部分种类以极细胞型和腋下细胞型为主。气孔器密度、面积、长宽比这3个定量特征在属和种的水平上稳定性都较差,因此不具有分类学价值。基本气孔器类型在种间重复性较高,可作为该属稳定的形态特征之一,在属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但不宜作为该属属下的分类学依据。综合两方面的数据,对部分疑似种进行初步的分类学处理,并探讨了易混淆种的分类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属 中国 孢子 叶表皮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蒂莫耶’番荔枝花期挥发性成分和香味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乔飞 江雪飞 +3 位作者 徐子健 丛汉卿 党志国 陈业渊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2-1509,共8页
【目的】鉴定‘阿蒂莫耶’番荔枝花朵开放过程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其香味特征。【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花发育过程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变化。【结果】在‘阿蒂莫耶’番荔枝花朵不同发育阶段共检... 【目的】鉴定‘阿蒂莫耶’番荔枝花朵开放过程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并分析其香味特征。【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其花发育过程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及变化。【结果】在‘阿蒂莫耶’番荔枝花朵不同发育阶段共检出37种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酮类和萜烯类,其中,花朵半开期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在各个时期所占比例最高、种类最多,主要有蒎烯、月桂烯、罗勒烯等,并且萜烯类物质随着花朵开放,含量逐步上升。经对挥发性物质的香味进行分析,半开期和全开期花朵共涵盖18种香型,其中,松柏香、药草香、玫瑰香、铃兰花香、兰花香、木香、果香、青香荷载均较大,且两个阶段花朵香韵分布基本一致,可视为‘阿蒂莫耶’番荔枝花朵的主要香韵。【结论】幼花期与花瓣闭合期、半开期和全开期相比较,挥发性成分有较大不同;而花瓣闭合期、半开期和全开期3个时期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一致。半开期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是花香精开发的最佳时期。此外,检出的芳樟醇、罗勒烯可以吸引授粉昆虫,为番荔枝人工辅助昆虫授粉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阿蒂莫耶’ 花朵 挥发性成分 香味特征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BA对芒果糖分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岚芳 钟玉 +1 位作者 曾丽萍 黄绵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5-337,共3页
以台农一号芒果为材料,探讨6-BA处理对芒果糖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谢花后60d芒果糖分的积累最高,6-BA处理能提高转化酶的活性,加速芒果糖分的代谢。
关键词 台农一号芒果 6-BA 糖量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花草炭疽菌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1869的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克隆 被引量:4
9
作者 许沛冬 郑肖兰 +9 位作者 赵艳 李秋洁 吴伟怀 贺春萍 习金根 梁艳琼 郑金龙 戚山江 张晓波 易克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2-149,共8页
通过对实验室已构建的柱花草炭疽菌TDNA突变体库中各转化子致病力的测定,获得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1869。对其进行PCR检测以验证TDNA在1869基因组中插入情况,并测定观察其菌落直径、菌落形态及产孢量等生物学特性,利用TAILPCR克隆标记... 通过对实验室已构建的柱花草炭疽菌TDNA突变体库中各转化子致病力的测定,获得致病力丧失突变菌株1869。对其进行PCR检测以验证TDNA在1869基因组中插入情况,并测定观察其菌落直径、菌落形态及产孢量等生物学特性,利用TAILPCR克隆标记基因侧翼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对基因信息。结果表明,与柱花草炭疽菌野生型菌株CH008相比,突变菌株1869表现致病力丧失,菌落生长速率也显著低于野生型;然而,在分生孢子形态、产孢能力、孢子萌发率等方面与野生型并无明显差异。TAILPCR扩增得到TDNA插入位点RB端序列467bp,LB端侧翼序列388bp,经两侧序列拼接比对,昕得序列与Pacl同源性达到92%~96%,推测可能由于基因表达产物调节菌株对pH值的敏感性。从而影响了其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炭疽菌 T-DNA 致病力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