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骨量变化规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7
1
作者 徐志英 梁九根 +5 位作者 蒋宁一 卢献平 刘生 刘幸光 陈少雄 伦倚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8-380,396,共4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骨量变化规律及特点,并分析妇女骨量的有关影响因素,为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居住10年以上的妇女214例,均接受腰椎和股骨上端骨密度测定,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骨量变化规律及特点,并分析妇女骨量的有关影响因素,为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居住10年以上的妇女214例,均接受腰椎和股骨上端骨密度测定,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女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值自围绝经期即开始缓慢下降,绝经以后下降速度加快,其中绝经后前4年内下降迅速,以后则相对缓慢。同时,体重和生育次数可以影响妇女骨密度值。结论妇女各部位骨密度值从围绝经期开始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早期对敏感部位进行骨密度检测,并早期治疗,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LT和^(18)F-FDG PET显像早期评估荷肺腺癌小鼠放疗疗效 被引量:3
2
作者 谭业颖 田嘉禾 +5 位作者 汤义军 张锦明 李善春 王朝阳 徐志英 林乐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6-349,共4页
目的:比较18F-FLT和18F-FDG早期评估荷肺腺癌小鼠放疗疗效。材料和方法:24只T739荷肺腺癌小鼠随机分为18F-FLT和18F-FDG两组,各组再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放疗组接受20Gy的X线放射治疗后2天,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入18F-FLT和18F-FDG60min后... 目的:比较18F-FLT和18F-FDG早期评估荷肺腺癌小鼠放疗疗效。材料和方法:24只T739荷肺腺癌小鼠随机分为18F-FLT和18F-FDG两组,各组再分为对照组和放疗组。放疗组接受20Gy的X线放射治疗后2天,各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入18F-FLT和18F-FDG60min后行PET显像并井形探测仪测量活性分布。肿瘤增殖判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CNA。结果:放疗后肿瘤18F-FLT摄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37±0.12%和1.25±0.19%,P<0.01),而18F-FDG摄取变化不明显。PET显像18F-FLTSUVmax值低于对照组,18F-FDG摄取变化不明显。肿瘤18F-FLT摄取与PCNA指数显著相关(r=0.8805),18F-FDG摄取与PCNA无相关性。结论:放疗后18F-FLT摄取降低较18F-FDG明显,与PCNA指数显著相关,因而18F-FLT是一种监测肿瘤治疗疗效的有前途的示踪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LT 18F-FDG 细胞增殖 PCNA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LT与^(18)F-FDG评估化疗早期反应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谭业颖 田嘉禾 +5 位作者 汤义军 张锦明 李善春 王朝阳 徐志英 林乐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2-444,共3页
目的:比较18F-FLT与18F-FDG在评估肺腺癌化疗早期反应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材料和方法:选择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3种化疗药物,分别与肺腺癌A549细胞共同孵育1、4、24和72h,测定细胞摄取18F-FLT和18F-FDG的变化,与药敏试验MTT法测定的存... 目的:比较18F-FLT与18F-FDG在评估肺腺癌化疗早期反应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材料和方法:选择氟尿嘧啶、阿霉素、顺铂3种化疗药物,分别与肺腺癌A549细胞共同孵育1、4、24和72h,测定细胞摄取18F-FLT和18F-FDG的变化,与药敏试验MTT法测定的存活细胞数目和细胞抑制率比较,判断两种示踪剂评估化疗反应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1)18F-FDG摄取变化:化疗后1h,除5-FU组18F-FDG摄取明显增高(120±8%,P<0.01)外,顺铂和阿霉素组基本不变。4h、24h,三组变化也无明显变化。72h,三组均明显降低(35±3%,50±2%,55±4%,P<0.01)。(2)18F-FLT摄取变化:3种细胞抑制剂均引起18F-FLT摄取明显变化,但变化趋势不同。5-FU对18F-FLT摄取的影响是双相的,治疗后1h、4h,摄取增加(145±12%,P<0.01;150±14%,P<0.01);24h和72h明显减少(43±4%,60±4%P<0.01)。阿霉素和顺铂引起18F-FLT摄取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治疗后1h就观察到18F-FLT摄取迅速减少(70±6%,85±4%,P<0.01),24h摄取几乎全部被抑制(26±2%,15±4%,P<0.01)。72h摄取较对照组仍降低(35±1%,30±2%,P<0.01)。结论:18F-FLT能否反映化疗反应取决于药物的作用机制,5-FU治疗后激活了肿瘤DNA补救合成途径而使早期摄取增高,相反,顺铂和阿霉素则引起摄取减低。18F-FDG摄取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LT 18F-FDG 化疗反应 补救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肌灌注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宫鑫 杨军 +4 位作者 方毅民 李善春 林乐军 任法鑫 于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达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动态演变,以探讨心肌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达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动态演变,以探讨心肌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分别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24 h内、2周和3个月时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根据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17例)和复流组(26例)。分析两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无复流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24 h内、2周和3个月时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分别为8.5±1.9, 6.4±2.3、4.6±2.1和4.2±1.7,复流组为4.1±1.0、1.7±1.2、0.5±1.1和0.4±1.0;无复流组和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积分在2周内均呈逐渐减低趋势,至2周时趋与稳定,2周和3个月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相点比较,无复流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在各点均显著高于复流组(P<0.01)。(2)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但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复流组恢复延迟,且在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复流组。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逐渐减小,无复流组则继续增加,2周时达高峰,而后开始减小,3个月时虽低于2周时,但仍显著大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24 h内(P<0.01);无复流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大于复流组。(3)无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的灌注缺损积分与同时相点和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512,P< 0.05和r=-0.498,P<0.05)。结论:AMI血运重建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的患者仍存在心肌无复流现象,但心肌无复流现象有随时间改善的趋势,至2周左右趋于稳定;早期的心肌灌注状况与后期的心功能恢复及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无复流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低秩与稀疏惩罚的PET动态图像重建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魏夏平 江学文 +1 位作者 马晓勉 路利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6-1450,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结合低秩与稀疏惩罚的PET动态图像重建方法(L&S)。方法建立L&S重建模型,利用split Bregman法来最优化求解代价函数。采用单房室模型仿真一套PET心肌82Rb灌注图像,将L&S重建方法与最大似然期望值法(MLEM)、低秩... 目的提出一种结合低秩与稀疏惩罚的PET动态图像重建方法(L&S)。方法建立L&S重建模型,利用split Bregman法来最优化求解代价函数。采用单房室模型仿真一套PET心肌82Rb灌注图像,将L&S重建方法与最大似然期望值法(MLEM)、低秩惩罚和稀疏惩罚重建方法比较。结果 L&S方法重建的图像的均方误差(MSE)最小,并且保留了更多图像特征。另外L&S重建得到的靶心图和参考组的靶心图最相近。结论 L&S重建方法无论是在直观视觉上,还是定量分析上都优于另外3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秩 稀疏 重建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