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1
作者 方毅民 董炳庆 +2 位作者 杨军 于滨 李善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998-1000,共3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内干预(PCI)后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8例患者,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再通后即刻行SPECT检查,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8例)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波立维、硝酸甘油等);GSH组患者(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SH静滴(血运重建即刻静滴GSH2400mg,2h内滴完,1次/d,持续15d),15d后复查SPECT。结果两组患者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SH对AMI急诊PCI后再灌注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SPECT检查 再灌注心肌 急诊PCI 左室射血分数 舒张末期容积 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内 低分子肝素 GSH 常规治疗 阿司匹林 硝酸甘油 血运重建 治疗基础 灌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在稳定性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董梅 李凤丽 +2 位作者 孙晓健 李军 任法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46-1048,共3页
血运重建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措施,但其能否使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获益目前尚不清楚。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反映了狭窄冠脉对于心肌灌注的影响,如FFR〉0.8无需置入支架,FFR≤0.8则需置入支架,FF... 血运重建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的有效措施,但其能否使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获益目前尚不清楚。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反映了狭窄冠脉对于心肌灌注的影响,如FFR〉0.8无需置入支架,FFR≤0.8则需置入支架,FFR在0.75-0.80之间,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是否需要置入支架。与传统冠脉造影术或血管内超声检查相比,FFR在评价冠脉功能性狭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应根据FFR结果,制定血运重建治疗策略。因此,本文就FFR在指导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策略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储备分数 稳定性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发生与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局部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董梅 任法新 +4 位作者 牟楠 张传焕 李建平 陶志刚 杨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发生风险与梗死相关动脉管病变局部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关系。方法:共纳入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5±10.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发生风险与梗死相关动脉管病变局部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关系。方法:共纳入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5±10.3)岁。PCI术前应用6F Diver CE抽吸导管在导丝支持下,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远端局部取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水平。结果:共计21例(37.5%)患者发生慢血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OR=0.124,95%CI:0.019-0.804,P=0.029)、血栓负荷评分(OR=0.080,95%CI:0.007-0.909,P=0.042)、局部IL-6(OR=0.623,95%CI:0.441-0.881,P=0.007)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局部IL-6(ROC面积0.824,OR=1.704,95%CI:1.274-2.281,P=0.001;理想阈值:≥11.3pg/ml)对慢血流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71%)。结论 :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局部IL-6水平升高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慢血流 炎症反应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慧 孔晓妮 邹广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2例),A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氢... 目的:评价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12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60例)和B组(62例),A组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疗程均为6周。在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例的血压、运动平板实验结果、静息心电图、SAP发作状况进行监测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依从性。结果:A组治疗后降压疗效优于B组(A组VS.B组,P=0.000;P=0.035)。治疗后运动平板实验结果(P=0.001,P=0.034,P=0.000,P=0.000,P=0.029,P=0.000)、静息心电图改善状况评价(P=0.000)和冠脉事件发作状况(P=0.000),A组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监测(P=0.585)及药物依从性评价(P=0.768),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在更好的实现平稳降压的同时,还能对SAP进行有效遏制,其药物安全性和依从性与其他一线降压药物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疗法 复方制剂 缬沙坦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试剂盒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刘亚巍 田苗 +2 位作者 蒋知新 洛佳坤 衣志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1-903,共3页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 目的评价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ELISA检测试剂盒与已批准上市的同类试剂盒用于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等效性及临床符合性。方法样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疑诊ACS患者的血浆或血清,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入选160例样本,分别采用兰州与荷兰H-FABP试剂盒进行平行、对照试验标准检测,两种试验产品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兰州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1.8%,特异度为88.7%,正确率为90.4%。荷兰试剂盒检测H-FABP诊断ACS的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86.8%,正确率为88.8%。两种产品测定结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0.668,>0.05)。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6,P<0.01)。结论兰州生物研究所生产的H-FABP与荷兰HBT公司生产的H-FABP检测试剂盒用于诊断ACS具有等效性且临床符合性良好,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对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梁平平 仲琳 +2 位作者 龚磊 王佳慧 杨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内质网应激(ER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pc DNA4为基因载体,构建pc DNA4-FGF21质粒并转染H9c2大鼠心肌细胞48h,加入衣霉素(TM)10μM处理24h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实验...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在内质网应激(ER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pc DNA4为基因载体,构建pc DNA4-FGF21质粒并转染H9c2大鼠心肌细胞48h,加入衣霉素(TM)10μM处理24h构建内质网应激模型,实验分为4个组:对照组、衣霉素处理组、pcDNA4-FGF21+衣霉素组、pcDNA4+衣霉素组。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FGF21蛋白及蛋白激酶R样ER激酶(PER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利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构建pcDNA4-FGF21质粒并在H9c2细胞中过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衣霉素处理组和pcDNA4+衣霉素组明显上调H9c2细胞内源性FGF21的表达(P<0.01),以及增加PERK和JNK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P<0.05~0.01),减少细胞存活率和提高细胞凋亡水平(P<0.05~0.01)。与衣霉素处理组和pcDNA4+衣霉素组相比,在pcDNA4-FGF21+衣霉素组明显降低PERK和JNK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水平(P<0.05~0.01)。结论:FGF21过表达可以减轻内质网应激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内质网应激中PERK和JNK介导促凋亡通路的信号传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内质网 肌细胞 心脏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部位起搏对正常犬楔形心肌块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初红霞 阮磊 +6 位作者 樊静静 谭含璇 白融 林立 吕家高 刘启功 王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以正常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为模型,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3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根玻璃微电极插入心肌块的不同位置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 目的以正常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为模型,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3层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按文献方法制备带冠状动脉分支的犬左心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根玻璃微电极插入心肌块的不同位置记录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跨膜动作电位;同时记录心肌块的整体电活动(容积心电图)。从心肌块的心外膜面、心内膜面分别、同时或多部位发放刺激,记录并分析不同部位起搏时的QRS时限、QT间期、Tp-Te间期及心律失常的诱发率。结果反映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的心电图指标如Tp-Te间期在心外膜刺激(Epi)时最大:(83.63±19.30)ms,其次为内外膜同时刺激(Bi):(75.63±16.47)ms,最小为心内膜刺激(Endo):(54.75±13.18)ms(两两比较,均P<0.01);Tp-Te指数(Tp-Te/QT)也有相似变化,上述部位刺激时分别为(0.28±0.05),(0.27±0.04)和(0.20±0.04)(两两比较,均P<0.01)。但是当从心内膜面或者心外膜面双部位发放刺激时,Tp-Te间期或Tp-Te/QT较单部位刺激时均明显缩短或减小(P<0.01)。此外,心外膜刺激、内外膜同时刺激及心内膜刺激时分别有6例(75%)、5例(60%)和1例(13%)诱发了室性心律失常(χ2=7.0,P=0.03)。结论心内、外膜面同时刺激使心室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而从心内膜面或者外膜面同一面双部位发放刺激并不延长心肌复极时间,与单部位刺激相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反而减小。这一发现或许能为改进心力衰竭时心脏再同步治疗的起搏方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 跨室壁离散 楔形心肌块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多部位起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比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传焕 沈玉芳 鲁爱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6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 ,每组 3 0例 ,疗程 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 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6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 ,每组 3 0例 ,疗程 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 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治疗前、治疗 12周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 3 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1) ,氯沙坦组治疗后 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 ,以 1周升高明显 (P <0 0 5 ) ,而 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醛固酮水平治疗后 1、12周与治疗前比较则降低 ,有显著差异 (P <0 0 1)。依那普利组治疗 1周、12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降低 (P <0 0 1) ,而肾素活性水平则升高 ,以 1周升高明显 (P <0 0 5 ) ,而 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在治疗 12周后 ,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 (P <0 0 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 ,氯沙坦治疗后可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依那普利 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对比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无复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凤丽 任法新 董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探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无复流(MN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1至2015-06期间烟台毓璜顶医院因STEMI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61例,其中男373例,女88例,平均年龄(61.... 目的:探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无复流(MNR)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01至2015-06期间烟台毓璜顶医院因STEMI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461例,其中男373例,女88例,平均年龄(61.46±12.29)岁。PCI成功开通心外膜血管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心肌灌注不足的表现,即心肌无复流(MNR)。MNR定义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3级或TIMI 3级且心肌呈色分级(MBG)≤2。461例患者中98例发生MNR(无复流组),363例成功复流(复流组)。根据MDRD(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公式计算eGFR。比较两组球囊扩张时间、病变长度变化。结果:461例患者中共计98例(21.26%)患者发生MNR。410例(88.94%)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达TIMI 3级(复流组363例,无复流组47例);334例(72.45%)患者MBG3级(复流组334例,无复流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复流组相比,无复流组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较长(P<0.001),syntax评分较增加(P<0.001),病变长度较延长(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比值比(OR):0.984,95%可信区间(CI):0.970~0.984,P=0.023]、左心室射血分数(OR:0.957,95%CI:0.913~0.987,P=0.031)、eGFR(OR:0.964,95%CI:0.950~0.964,P<0.001)、发病至球囊扩张时间(OR:1.004,95%CI:1.002~1.004,P=0.001)是MN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eGFR[曲线下面积:0.801,95%CI:0.743~0.859,P<0.001;理想阈值74.78 ml/(min·1.73m^2),敏感性为73.7%,特异性为77.3%]可以较好的预测MNR发生。结论:eGFR降低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MNR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心肌梗死 无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海涛 黄鹏 +2 位作者 张明龙 孔丽丽 马建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3-1167,共5页
目的: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保护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芪苈强心胶囊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组)。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检测肌酸激酶... 目的: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保护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芪苈强心胶囊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组)。分别于手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检测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 h和术后24 h体内CKMB和cTnI含量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患者内CKMB和cTnI含量上升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 h和术后24 h体内MDA含量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患者内MDA含量上升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 h和术后24 h体内SOD含量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内SOD含量降低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且实验组患者内CI、CO和LVEF上升更加明显(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内LVEDd下降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mTOR和ET含量在治疗后显著降低,NO和AMPK含量在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例数明显减少,观察组的不良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可以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曲美他嗪可以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胶囊 曲美他嗪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合用对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绪国 张岫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在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模型上观察心肌肥厚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肌肥厚和各... 目的在腹主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模型上观察心肌肥厚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肌肥厚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法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MMP-2、MMP-9和IL-6、IL-10;放免法检测TNF-α;流式细胞法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结果腹主动脉狭窄6周后,大鼠左室重及室重/体重比值明显增加;同时多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心肌细胞凋亡率、凋亡调控基因表达等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ACEI和ARB对心肌肥厚和各种影响因素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两药联用作用好于单独应用。结论心肌肥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ACEI和ARB对预防和治疗心肌肥厚有一定的作用,且两药合用作用好于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组织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的变化及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晓健 刘少荣 +3 位作者 刘文波 张传焕 袁国会 张社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2-864,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组织中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的变化,以阐明该信号转导通路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心衰组和苯那普利干预组。心衰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累积剂量达20mg.kg-1BW制作慢性心力衰...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组织中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的变化,以阐明该信号转导通路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心衰组和苯那普利干预组。心衰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累积剂量达20mg.kg-1BW制作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苯那普利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同时给予苯那普利10mg.kg-1.d-1。4周后大鼠经颈内动脉插管至左心室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心肌组织中Gαq/11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磷脂酶C活性测定采用酶水解同位素底物法。结果:心衰组大鼠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左室组织中Gαq/11蛋白表达、基础磷脂酶C活性和GTPγS刺激后磷脂酶C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苯那普利组大鼠±dp/dtmax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但高于心衰组(P<0.05),其左室组织中Gαq/11蛋白表达、基础磷脂酶C活性和GTPγS刺激后磷脂酶C活性均显著低于心衰组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力衰竭大鼠左室组织中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活性显著升高,该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可能在心衰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ACEI类药物苯那普利可部分逆转心衰大鼠左室组织中Gq蛋白-肌醇磷脂途径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信号转导 Gq蛋白 磷脂酶C 苯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初红霞 陶志刚 梁荔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氏因子(VEGF)和G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VEGF在HF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F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将慢性HF患者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为Ⅱ组... 目的检测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氏因子(VEGF)和G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VEGF在HF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HF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将慢性HF患者按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Ⅱ级为Ⅱ组(37例),心功能Ⅲ~Ⅳ级为Ⅲ组(32例),急性HF患者为Ⅳ组(31例)。测定VEGF及CRP水平,比较各组间VEGF、CRP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Ⅰ组,n=35)比较,同时分析VEGF和CR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及稳定型心绞痛对HF患者VEGF水平的影响。结果(1)Ⅱ~Ⅳ组的VEGF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组(P均〈0.05)。(2)Ⅳ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Ⅲ组和Ⅱ组(P均〈0.05);Ⅱ组和Ⅲ组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2〉0.05);Ⅲ组CRP水平显著高于Ⅱ组(P〈0.05);Ⅳ组和Ⅲ组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2〉0.05)。(3)HF患者血清VEGF与CRP无相关性(r=0.1786,P〉0.05)。(4)原发性高血压HF组和血压正常HF组VEGF无显著差异(P〉0.05)。高胆固醇HF组和胆固醇正常HF组比较、糖尿病HF组和非糖尿病HF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HF组和不合并心绞痛HF组比较VEGF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HF患者VEGF及CRP水平显著升高。急性HF组高于慢性HF组,VEGF及CRP水平均随着HF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原发性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及稳定型心绞痛对HF患者血清VEGF水平可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对冠心病患者血液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绪国 潘其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对冠心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免法测定冠心病患者...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对冠心病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免法测定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sICAM 1、sVCAM 1、TNF α和TGF β的变化。 结果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托普利和氯沙坦的病人在临床症状改善的同时 ,sICAM 1、TNF α明显降低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差异具有显著性 ;sVCAM 1有降低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TGF β水平则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 :卡托普利与氯沙坦合用对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氯沙坦 粘附分子 细胞因子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梁绪国 谢忠学 潘其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038-1039,共2页
血脂康应用几年来,国内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它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血脂调节剂[1],而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2].为进一步探讨血脂康对冠心病免疫功能的影响,1999年12月~2000年12月我们对采用血脂康胶囊(北大维信生物... 血脂康应用几年来,国内许多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它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血脂调节剂[1],而且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降低血糖的作用[2].为进一步探讨血脂康对冠心病免疫功能的影响,1999年12月~2000年12月我们对采用血脂康胶囊(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康 冠心病 免疫功能 血脂调节剂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患者心肌灌注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宫鑫 杨军 +4 位作者 方毅民 李善春 林乐军 任法鑫 于卫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达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动态演变,以探讨心肌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再通达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后心肌组织灌注的动态演变,以探讨心肌无复流现象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43例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分别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24 h内、2周和3个月时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根据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17例)和复流组(26例)。分析两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无复流组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24 h内、2周和3个月时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分别为8.5±1.9, 6.4±2.3、4.6±2.1和4.2±1.7,复流组为4.1±1.0、1.7±1.2、0.5±1.1和0.4±1.0;无复流组和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积分在2周内均呈逐渐减低趋势,至2周时趋与稳定,2周和3个月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相点比较,无复流组心肌灌注缺损积分在各点均显著高于复流组(P<0.01)。(2)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逐渐增加趋势,但无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复流组恢复延迟,且在各时点均显著低于复流组。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逐渐减小,无复流组则继续增加,2周时达高峰,而后开始减小,3个月时虽低于2周时,但仍显著大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24 h内(P<0.01);无复流组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在各时相点均显著大于复流组。(3)无复流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即刻的灌注缺损积分与同时相点和3个月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512,P< 0.05和r=-0.498,P<0.05)。结论:AMI血运重建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 3级的患者仍存在心肌无复流现象,但心肌无复流现象有随时间改善的趋势,至2周左右趋于稳定;早期的心肌灌注状况与后期的心功能恢复及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无复流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钠肽对心力衰竭危险分层和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忠臣 张云明 梁绪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患病率 预后 脑钠肽 危险分层 病死率 心血管 中国 价值 国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仲琳 刘文波 刘少荣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6-617,共2页
关键词 缬沙坦 充血性心力衰竭 难治性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调控miR-378a-5p对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福星 王高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3-568,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是否与调控miR-378a-5p表达有关。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10μmol/L黄芩素组、LPS+20μmol/L黄芩素组、LPS+40μmol/L黄芩素组、LPS+20...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心肌细胞(H9C2)损伤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是否与调控miR-378a-5p表达有关。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LPS+10μmol/L黄芩素组、LPS+20μmol/L黄芩素组、LPS+40μmol/L黄芩素组、LPS+20μmol/L黄芩素+miR-con组、LPS+20μmol/L黄芩素+miR-378a-5p组。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活力和凋亡。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水平、乳酸盐脱氢酶(LDH)释放量、TNF-α和IL-6分泌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实时定量PCR分析miR-378a-5p表达量。结果:LPS处理显著降低H9C2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凋亡,增加MDA水平、LDH释放量、TNF-α和IL-6分泌量、miR-378a-5p表达量,降低SOD和GSH-Px活性(P<0.05)。黄芩素显著提高LPS处理的H9C2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降低MDA水平、LDH释放量、TNF-α和IL-6分泌量、miR-378a-5p表达量,并增加SOD和GSH-Px活性(P<0.05)。过表达miR-378a-5p显著减弱黄芩素对LPS处理的H9C2细胞存活率、凋亡、MDA水平、LDH释放量、TNF-α和IL-6分泌量以及SOD和GSH-Px活性的影响(P<0.05)。结论:黄芩素可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受损心肌细胞miR-378a-5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miR-378a-5p 心肌细胞 脂多糖 炎症反应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对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仲琳 梁平平 +4 位作者 龚磊 王佳慧 朱玉洁 林泽润 杨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5-1072,共8页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长、迁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给予GAL-3重组蛋白2 mg/L或GAL-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处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AL-3重组蛋白处理组...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生长、迁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给予GAL-3重组蛋白2 mg/L或GAL-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处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AL-3重组蛋白处理组、阴性对照组和GAL-3-shRNA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AL-3、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GAL-3、MCP-1和IL-6的蛋白表达;利用ELISA检测MCP-1和IL-6在培养基中的水平;通过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HUVECs的活力和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分子热休克蛋白90(HSP90)、ERK1/2、p-ERK1/2、JNK和p-JNK的蛋白水平。结果:首先,给予GAL-3重组蛋白处理后,GAL-3、MCP-1和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MMP-9和cyclin D1的mRNA水平,MCP-1和IL-6在培养基的分泌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GAL-3-shRNA感染细胞后,上述分子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其次,GAL-3重组蛋白处理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GAL-3-shRNA感染后,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此外,GAL-3重组蛋白处理组中,p-ERK1/2和HSP90的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GAL-3-shRNA组中,p-ERK1/2和HSP90的蛋白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JNK的蛋白水平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GAL-3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迁移及炎症反应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HSP90-ERK1/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凝集素3 内皮细胞 细胞迁移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