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慢血流发生与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局部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梅 任法新 +4 位作者 牟楠 张传焕 李建平 陶志刚 杨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发生风险与梗死相关动脉管病变局部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关系。方法:共纳入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5±10.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发生风险与梗死相关动脉管病变局部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关系。方法:共纳入STEMI行急诊PCI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63.5±10.3)岁。PCI术前应用6F Diver CE抽吸导管在导丝支持下,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远端局部取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6水平。结果:共计21例(37.5%)患者发生慢血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OR=0.124,95%CI:0.019-0.804,P=0.029)、血栓负荷评分(OR=0.080,95%CI:0.007-0.909,P=0.042)、局部IL-6(OR=0.623,95%CI:0.441-0.881,P=0.007)是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局部IL-6(ROC面积0.824,OR=1.704,95%CI:1.274-2.281,P=0.001;理想阈值:≥11.3pg/ml)对慢血流的发生具有重要预测价值(敏感性为73%,特异性为71%)。结论 :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局部IL-6水平升高与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慢血流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慢血流 炎症反应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146例报告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永军 姜学强 +1 位作者 段华 王世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9期791-793,80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穿刺点平行上移、子宫动脉优先阻断、缩减子宫体积以及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对146例子宫体积在13-22孕周的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大子... 目的探讨腹腔镜大子宫全切术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3月,采用穿刺点平行上移、子宫动脉优先阻断、缩减子宫体积以及结扎速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对146例子宫体积在13-22孕周的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结果 143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因盆腔致密粘连手术困难辅助腹部小切口完成。切除子宫重量285-2189 g,(407.0±144.4)g;手术时间75-210 min,(120.0±20.5)min;术中出血量65-650 ml,(136.9±53.6)ml。术后排气时间(23.8±6.1)h,住院时间(5.5±1.3)d。术后24 h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术后病率分别为8.2%(12/146)、4.8%(7/146)。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1.4%):1例举宫器子宫穿孔损伤直肠浆肌层致直肠浆膜下血肿,术中行血肿清除术和浆肌层缝合;1例术后阴道残端大出血行二次缝合。146例术后随访3-6个月,未发现并发症。结论运用综合性方法和技巧行腹腔镜下大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但术者的腹腔镜经验和术前病情评估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大子宫 血管闭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在卵巢癌组织中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双 杨兴升 马先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中Twist、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探讨Twis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法检测42例卵巢癌组织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 目的检测卵巢癌组织中Twist、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探讨Twis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现象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法检测42例卵巢癌组织中介导EMT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3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Twist、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8.6%和47.6%,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分别为26.7%、90.0%和13.3%,;Twist、E-cadherin及N-cadherin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49±0.53、0.82±0.24、1.55±0.56,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分别为1.18±0.34、1.09±0.20、1.18±0.35。2种组织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wist、E-cadherin及N-cadherin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在卵巢癌组织中,Twist、N-cadherin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Twist介导的EMT可能与卵巢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ST E-CADHERIN N-CADHERIN 卵巢癌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6抑制人卵巢癌在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汶君 崔竹梅 +2 位作者 唐蕊 于莎莎 高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880-883,887,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6(miRNA-16)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在裸鼠皮下移植瘤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成熟miRNA-16双链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序列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然后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两组肿瘤出现时间及肿瘤体积变化,... 目的:探讨microRNA-16(miRNA-16)转染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在裸鼠皮下移植瘤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成熟miRNA-16双链模拟物及其阴性对照序列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然后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两组肿瘤出现时间及肿瘤体积变化,接种20d后取出肿瘤组织称重,计算抑瘤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cl-2mRNA表达,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结果:miRNA-16转染组肿瘤生长相对延缓,种瘤20d后miRNA-16转染组移植瘤重量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瘤率达38.46%;PCR结果显示miRNA-16转染组Bcl-2 mRNA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瘤组织免疫组化分析两组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6对人上皮性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成为卵巢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BCL-2 转染 卵巢肿瘤 移植瘤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切除术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彦 王璇 +3 位作者 张丽华 宋志云 侯建青 姜学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 评价腹腔镜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4 2例直径 6~ 10cm单发子宫肌壁间肌瘤病例 :腹腔镜组 2 4例 ,开腹组 18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腹... 目的 评价腹腔镜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 4 2例直径 6~ 10cm单发子宫肌壁间肌瘤病例 :腹腔镜组 2 4例 ,开腹组 18例。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 ,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腹腔镜组 ( 89 0± 2 6 9)min显著长于开腹组 ( 6 3 3± 2 0 1)min(t =3 4 0 0 ,P =0 0 0 2 ) ;术中出血量腹腔镜组 ( 93 6±6 5 9)ml与开腹组 ( 10 0 0± 4 8 7)ml无统计学差别 (t=- 0 347,P =0 731) ;镇痛剂使用例数腹腔镜组 ( 2 /2 4 )显著低于开腹组( 9/18) ( χ2 =7 2 0 8,P =0 0 0 7) ;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腔镜组 ( 2 3 5± 11 3)h显著低于开腹组 ( 32 0± 13 6 )h(t =- 2 2 11,P =0 0 33) ;术后病率腹腔镜组 ( 2 /2 4 )明显低于开腹组 ( 7/18) ( χ2 =4 0 33,P =0 0 4 5 )。 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壁间大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 ,术后恢复快 ,术后病率低 ,术中出血量并未增加 ,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与肌瘤较大取出费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