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PS联合置管溶栓(或联合局部处理)治疗门静脉血栓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崔婷 王涛 +7 位作者 张裕 张丹 岳振东 王磊 范振华 吴一凡 董成宾 刘福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置管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7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成功行TIPS联合留置导管溶栓的临床疗效。通过术中测量分流前后下腔静脉压...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联合置管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307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成功行TIPS联合留置导管溶栓的临床疗效。通过术中测量分流前后下腔静脉压力(inferior vena cava pressure,ICVP)、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分别计算分流前、分流后(溶栓前)及溶栓后门静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PPG)(PPG=PVP-IVCP),通过再次DSA下行门静脉造影观察PVT消失程度及分流道是否通畅。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1年。结果分流前、分流后(溶栓前)及溶栓后平均PPG分别为(24.50±6.91)mmHg、(18.51±5.11)mmHg及(10.17±3.97)mmHg,溶栓后PPG明显低于溶栓前PPG,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307例患者中,PVT完全消失者占72.3%(221/307)、显著减少者占27.7%(86/307)、无无效病例;分流道血流完全通畅者占85.7%(261/307),部分通畅者占14.3%(46/307);发生合并症42例,无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随访1年。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所有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或完全消失。其中17例患者(5.5%)血栓较术后增加,经TIPS分流道对血栓进行局部处理联合置管溶栓,全部患者分流道恢复至第一次术后水平。肝性脑病发生情况:术后1年内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17.6%(54/307)。生存情况:术后9个月及11个月因肝功能衰竭及脑出血分别死亡1例,其他患者全部生存。结论门静脉高压症合并PVT患者行TIPS联合置管溶栓效果良好,安全。应加强全流程系统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血栓 TIPS 留置导管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立刚 郑延波 +4 位作者 宋雪鹏 刘胜 姜文进 孙博琳 王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83-886,9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8月对32例原发性肝癌41个...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8月对32例原发性肝癌41个病灶(直径<3.0 cm 病灶7个,3.0~4.0 cm 6个,>4.0~5.0 cm 9个,>5.0 cm 19个)采用 TACE 联合 CT 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射频消融治疗,联合治疗后第1、3个月行螺旋 CT 双期增强扫描评价疗效。结果肿瘤影像学评价,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11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4个,稳定(no change,NC)5个,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1个。32例随访10~22个月,31例存活,1例术后13个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TACE 联合 CT 引导下水循环冷却式 RFA 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化疗栓塞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载药系统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延波 徐克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纳米技术是继信息、生物技术后的主导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生物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电磁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纳米粒靶向治疗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纳米粒在今后肿瘤治疗中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纳米粒载药体系及纳米... 纳米技术是继信息、生物技术后的主导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生物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电磁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纳米粒靶向治疗越来越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纳米粒在今后肿瘤治疗中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纳米粒载药体系及纳米载药系统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 纳米粒载体 靶向治疗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S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门脉主干癌栓及合并症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玥 王涛 +6 位作者 岳振东 赵洪伟 王磊 范振华 何福亮 吴一凡 刘福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分析TIPS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患者102例,分为TIPS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研究组)57例,单纯应用TIPS(对照组)45例。比较... 目的分析TIPS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患者102例,分为TIPS联合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研究组)57例,单纯应用TIPS(对照组)45例。比较两组在分流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治疗效果(标准缓解率、总有效率),预后情况(累积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流道累积再狭窄率、症状复发率)等。结果①术中两组在分流后的门静脉压力均低于分流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研究组的标准缓解率高于对照组(96.5%比26.7%),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100%比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5.045、51.326,P<0.001);③术后6个月,研究组的分流道累积再狭窄率为8.8%(5/57),低于对照组的24.4%(11/45);症状复发率为10.5%(6/57),亦低于对照组的26.7%(12/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研究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7.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IPS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门静脉主干癌栓及其合并症效果好、安全性高,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门静脉 癌栓 经颈静脉门腔静脉分流术 碘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扎脐旁静脉缓解TIPS后肝性脑病1例
5
作者 付强 李鲁滨 +2 位作者 盛忠峰 陈勇 姜文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1-192,共2页
患者男,57岁,黑便3天;腹胀1年余,经多次利尿、腹腔积液抽取等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罹患乙型肝炎肝硬化20余年。查体:贫血貌,结膜苍白,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2 g/L,胆红素31.6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5 s,血氨32μm... 患者男,57岁,黑便3天;腹胀1年余,经多次利尿、腹腔积液抽取等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罹患乙型肝炎肝硬化20余年。查体:贫血貌,结膜苍白,腹膨隆,腹壁静脉曲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2 g/L,胆红素31.6μmol/L,凝血酶原时间15.5 s,血氨32μmol/L。腹部增强CT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腹盆腔大量积液、腹壁静脉曲张。胃镜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伴红色征;行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肝性脑病 脐旁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开窗技术在右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TACE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如建 姜雨田 +3 位作者 付强 盛忠峰 陈勇 姜文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探讨导管开窗技术在右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供血的肝癌TACE超选择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对5例合并RIPA供血的肝癌患者进行TACE中采用常规插管技术微导管RIP... 目的探讨导管开窗技术在右膈下动脉(right inferior phrenic artery,RIPA)供血的肝癌TACE超选择插管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23年3月至2023年5月烟台毓璜顶医院对5例合并RIPA供血的肝癌患者进行TACE中采用常规插管技术微导管RIPA超选择插管失败后,应用导管开窗技术完成RIPA的超选插管。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RIPA超选择插管及TACE治疗,手术成功率100%,超选择插管时间(3.2±2.39)min。术后肝肿瘤指标较前下降,肝功能指标无明显下降,按照mRECIST标准进行评估疗效,其中3例达到部分缓解(PR),2例达到完全缓解(CR)。5例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开窗技术可提高RIPA供血的肝癌患者TACE时RIPA超选择插管的成功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开窗 右膈下动脉 肝细胞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T高场开放式磁共振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肝顶部结节穿刺活检术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立刚 刘风海 +3 位作者 何祥萌 柳明 许玉军 李成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分析及评估1.0T高场开放式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穿刺肝顶部结节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57例肝顶部占位患者,病灶最大直径范围为6~38 mm,采用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病灶穿刺活检。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或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至... 目的分析及评估1.0T高场开放式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穿刺肝顶部结节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57例肝顶部占位患者,病灶最大直径范围为6~38 mm,采用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病灶穿刺活检。与外科手术病理诊断或临床和影像学随访至少12个月的诊断进行对比,计算穿刺活检诊断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和平均手术时间。根据结节最大直径分为两组:≤1.5 cm组(n=21)和>1.5 cm组(n=36),两组之间采用Fisher精确检验行相关参数对比。结果 57例患者穿刺成功率达到100%,且均取得了足量的病理组织。MR引导经皮穿刺肝顶病变诊断疾病性质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2%、97.9%、100%。≤1.5 cm病灶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2%、93.8%、100%。>1.5 cm病灶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达100%。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针通过皮肤到病变的平均时间为1.1 min,穿刺手术平均时间为27.7 min。穿刺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1.0 T高场开放式MR自由手透视技术引导穿刺肝顶部病灶是一种准确、安全及有效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核磁共振 肝脏活检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