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梢密度对白玉霓葡萄风味品质和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1
作者 肖慧琳 徐维华 +4 位作者 杨亚超 唐美玲 李记明 郑秋玲 王建萍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新梢管理是葡萄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以酿造优质白兰地的主要葡萄品种“白玉霓”为试材,新梢管理期保留不同新梢密度(9、11和18条/m,以立柱间距计),对不同新梢密度下的果实病害率、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 新梢管理是葡萄栽培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葡萄果实品质和产量。以酿造优质白兰地的主要葡萄品种“白玉霓”为试材,新梢管理期保留不同新梢密度(9、11和18条/m,以立柱间距计),对不同新梢密度下的果实病害率、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葡萄酒香气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新梢密度可提高“白玉霓”果实还原糖含量,降低病穗率;新梢密度对“白玉霓”葡萄酒香气影响较大,9条/m新梢密度的葡萄酒香气物质总含量和果香(酯类尤其是脂肪酸乙酯含量)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梢密度 白玉霓 葡萄酒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马瑟兰葡萄果实矿物质元素特征分析
2
作者 马海燕 葛谦 +3 位作者 张静 闫玥 周新明 李彩虹 《宁夏农林科技》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为揭示宁夏贺兰山东麓银川、永宁、红寺堡、青铜峡和贺兰5个子产区马瑟兰酿酒葡萄果实中矿物质元素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葡萄果实和种植土壤中2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子... 为揭示宁夏贺兰山东麓银川、永宁、红寺堡、青铜峡和贺兰5个子产区马瑟兰酿酒葡萄果实中矿物质元素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葡萄果实和种植土壤中24种矿物质元素含量,结合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子产区酿酒葡萄果实和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葡萄果实中K元素含量最高,其次是Mg、Ca和Na元素,土壤中K、Na、Mg、Fe、Ti和Ca元素含量最高。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辨别法分析,结果显示:葡萄果实中Na、Pb、Li、Fe和Ti(VIP值>1)元素对区分产地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质元素 贺兰山东麓 马瑟兰 酿酒葡萄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华葡萄与葡萄酒学术思想研究:传承、创新与科学驱动
3
作者 刘世松 李记明 房玉林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李华是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从事葡萄与葡萄酒学研究工作40多年,牵头创办了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致力于将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建设与中国产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从土地到餐桌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研究体... 李华是我国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学科奠基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从事葡萄与葡萄酒学研究工作40多年,牵头创办了亚洲第一所葡萄酒学院,致力于将葡萄与葡萄酒学科建设与中国产业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从土地到餐桌的中国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研究体系。其学术研究集中于葡萄与葡萄酒学理论及实践应用、生态赋能与三产融合、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构建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体系破解了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创新的栽培管理模式突破了资源环境约束,引领的酿造技术变革重塑了行业竞争格局,搭建的葡萄酒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葡萄酒产业全球智慧共享与合作。其学术思想不仅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复兴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为中国迈向世界葡萄酒强国奠定了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华 葡萄与葡萄酒学 学术思想 科学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产区三个葡萄品种原酒和蒸馏酒香气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慧琳 徐维华 +3 位作者 郑秋玲 李记明 唐美玲 杨鲁光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5,共8页
以烟台产区‘黑虎香’‘摩尔多瓦’‘熊岳白’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和蒸馏酒,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葡萄原酒和蒸馏酒香气成分,为筛选适宜白兰地酿造和调配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品种原酒香气成分种类和总含量上,‘黑虎香’最... 以烟台产区‘黑虎香’‘摩尔多瓦’‘熊岳白’葡萄为原料酿造葡萄酒和蒸馏酒,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葡萄原酒和蒸馏酒香气成分,为筛选适宜白兰地酿造和调配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个品种原酒香气成分种类和总含量上,‘黑虎香’最多,‘熊岳白’最少,原酒香气成分种类均以呈果香的酯类为主;‘黑虎香’和‘摩尔多瓦’原酒果香香气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熊岳白’,有酿造优质果香型葡萄酒的潜力。蒸馏操作未能增加香气种类,但显著增加了酒样的香气含量,其中‘摩尔多瓦’蒸馏酒香气总含量最高,‘熊岳白’最低;3个葡萄品种蒸馏酒均以果香为主,‘熊岳白’蒸馏酒的花香香气值显著高于‘黑虎香’和‘摩尔多瓦’,整体相对均衡,有酿造优质白兰地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蒸馏酒 香气成分 葡萄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酿酒酵母对威代尔冰葡萄酒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小倩 马玥 +2 位作者 徐岩 李记明 唐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对4种不同酿酒酵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GC×GC-TOFMS)对4种不同酿酒酵母(ST、K1、EC1118、R2)发酵的威代尔冰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从4种酵母发酵的冰葡萄酒中共鉴定出485种挥发性组分,其中共有化合物347种。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酵母发酵的威代尔冰葡萄酒差异明显,酵母影响冰酒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热图分析结果显示,R2酵母发酵的冰葡萄酒中,醇类、酯类、羰基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明显优势,如1-辛烯-3-醇、1-己醇、β-大马士酮、里那醇、香叶醇、1-辛烯-3-酮等香气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酵母。该研究不仅为深入研究酵母发酵冰葡萄酒的呈香机理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对冰葡萄酒的发酵调控也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酒 酵母 挥发性组分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演进
6
作者 唐文龙 火兴三 +1 位作者 肖永杰 盛建刚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1992—2022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演进大致经历了3个典型阶段:由外资型贸易商在部分一线城市发挥主导作用、国内酒类流通大商深入参与并推动渠道全国化和各类大中小型运营商建设线上、线下复合型渠道。文章以国内营商环境... 1992—2022年,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分销渠道演进大致经历了3个典型阶段:由外资型贸易商在部分一线城市发挥主导作用、国内酒类流通大商深入参与并推动渠道全国化和各类大中小型运营商建设线上、线下复合型渠道。文章以国内营商环境改善与优化、民众消费逐步升级为背景,分析进口葡萄酒分销商这一市场主体在此过程中的组成结构与变换逻辑,并探讨在特定市场发展阶段下各市场主体采用不同分销模式的商业动机、运营思路及其对市场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走向所产生的一系列持续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售 进口许可证 配额 国内分销权 对外贸易权 供应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酒酿造中非酿酒酵母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尚大鹏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4期222-222,共1页
葡萄酒酿造过程比较复杂,从本质上而言,该过程为微生物作用过程,其中酵母菌是最主要的微生物,源于酿酒环境、葡萄中的酵母菌具备多样性的特征,因受到酵母菌群相互作用的影响,可引起葡萄汁发酵。在葡萄酒发酵期间,非酿酒酵母能否存活受... 葡萄酒酿造过程比较复杂,从本质上而言,该过程为微生物作用过程,其中酵母菌是最主要的微生物,源于酿酒环境、葡萄中的酵母菌具备多样性的特征,因受到酵母菌群相互作用的影响,可引起葡萄汁发酵。在葡萄酒发酵期间,非酿酒酵母能否存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葡萄浆营养状况、发酵温度、酒精度等,酿酒酵母与非酿酒酵母均会消耗营养物质,并有2级代谢物产生,还会带有脂肪水解酶、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等,对葡萄酒发酵风味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葡萄酒酿造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新明 张振文 +1 位作者 惠竹梅 焦旭亮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2,共4页
大气臭氧层的不断破坏引起了地球表面紫外线-B(UV-B)辐射强度不断增加,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试验以酿酒葡萄(V.vinifera.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通过增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 大气臭氧层的不断破坏引起了地球表面紫外线-B(UV-B)辐射强度不断增加,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试验以酿酒葡萄(V.vinifera.L)"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通过增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植物的影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后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均呈双峰型,且日变化平均值表现为低辐射(T1,10.8μW/cm2)处理组>对照组(CK)>高辐射(T2,25.6μW/cm2)处理组,而水分利用效率则表现为对照组(CK)>低辐射(T1,10.8μW/cm2)处理组>高辐射(T2,25.6μW/cm2)处理的变化趋势。同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这说明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与UV-B辐射强度和照射时间有关,适当增加一定剂量的UV-B辐射对葡萄光合作用不会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光合作用 农产品 葡萄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结合GC-O/MS分析威代尔冰葡萄酒中的香气活性化合物 被引量:20
9
作者 马玥 唐柯 +3 位作者 徐岩 李记明 于英 李兰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以威代尔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萃取法(SPE)提取冰葡萄酒中香气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法(GC-O)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香气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从同一年份不同等级的威代尔冰葡萄酒中共检测出65种对冰酒香气有贡献的化... 以威代尔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相萃取法(SPE)提取冰葡萄酒中香气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闻香法(GC-O)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香气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从同一年份不同等级的威代尔冰葡萄酒中共检测出65种对冰酒香气有贡献的化合物,其中酯类、醇类、萜烯类、硫化物、呋喃酮类及内酯类是重要的香气物质,主要表现为水果味,植物清香,花香,烘焙类香气及甜香。在所有已知的香气化合物中,异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异戊醇、2-庚醇、1-庚醇、顺式-玫瑰醚、3-甲硫基丙醛、脱氢芳樟醇、β-大马酮及菠萝酮对冰酒的香气贡献较大。这几种香气化合物在3个等级的冰酒中均能检测到,但香气强度存在一定差异,表明酿造工艺可对冰酒的香气轮廓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葡萄酒 威代尔 气相色谱-闻香法(GC-O)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固相萃取 香气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棒吸附萃取-气质联用分析威代尔冰葡萄酒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蓓 唐柯 +4 位作者 聂尧 李记明 于英 姜文广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137,共7页
运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威代尔冰葡萄酒为试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优化了萃取时间、加盐量、搅拌速度等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搅拌吸附90 min,加盐量20%,转速为1 200 r/min。运用优化的方法... 运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威代尔冰葡萄酒为试材,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优化了萃取时间、加盐量、搅拌速度等萃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优萃取条件为:搅拌吸附90 min,加盐量20%,转速为1 200 r/min。运用优化的方法,对威代尔冰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通过质谱库、保留指数定性,共定性出109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32种,萜烯类24种,醇类21种,芳香族化合物8种,酸类6种,酚类化合物6种,呋喃4种,内酯4种,酮类3种,乙缩醛类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威代尔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酵母与温度发酵的威代尔冰葡萄酒有机酸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唐柯 王蓓 +2 位作者 马玥 徐岩 李记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3-158,共6页
以3个不同温度下5种酵母发酵的威代尔冰葡萄酒为实验样本,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12种主要有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冰葡萄酒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除甲酸和抗坏血酸外的10种有机酸,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约占总有机酸的50%... 以3个不同温度下5种酵母发酵的威代尔冰葡萄酒为实验样本,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12种主要有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冰葡萄酒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除甲酸和抗坏血酸外的10种有机酸,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约占总有机酸的50%左右。酒石酸、柠檬酸、乙酸和琥珀酸的含量也比较高,马来酸含量最低。总有机酸含量随酿造温度升高而增加,而较低的发酵温度有利于对乙酸的控制,ST酵母在不同发酵温度下乙酸含量均较低。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不同酵母不同温度下发酵的冰葡萄酒中的乙酸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无论发酵温度还是酵母种类对冰酒发酵产生的乙酸都有极显著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温度 冰葡萄酒 有机酸 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葡萄酒花色苷结构和颜色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12
作者 韩富亮 李杨 +1 位作者 李记明 徐岩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8-336,共9页
花色苷是红葡萄酒颜色的主要物质基础。本文根据花色苷结构,对其进行了分类,即基本花色苷(非酰化花色苷)、酰化花色苷、吡喃花色苷和聚合花色苷;并对其结构和颜色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讨论,为葡萄酒颜色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红葡萄酒 花色苷 结构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人香葡萄酒氨基酸含量对产地特征性贡献的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磊 唐柯 +2 位作者 韩业慧 李记明 徐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28-133,137,共7页
以张裕3大产区的16款贵人香葡萄原酒为实验样本,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技术对其中的17种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以17种氨基酸的含量作为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17种氨基酸均能被检测... 以张裕3大产区的16款贵人香葡萄原酒为实验样本,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技术对其中的17种主要的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并以17种氨基酸的含量作为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17种氨基酸均能被检测到,其中不论是游离氨基酸还是总氨基酸,均为精氨酸、脯氨酸含量最多,约占氨基酸总量的40%~70%;通过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产区的贵人香葡萄原酒在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上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产地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人香 氨基酸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青及浸泡方式对葡萄叶茶茶水浸出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屈慧鸽 范存秀 +2 位作者 宋建强 邓军哲 刘勇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19-124,共6页
利用葡萄栽培过程中被摘掉的嫩芽为原料制成葡萄叶茶,使其变废为宝。采用炒青和蒸青两种杀青方式,通过正交设计在不同固液比、温度及时间下对葡萄叶茶进行浸泡,比较了茶水浸出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对测定的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因子分... 利用葡萄栽培过程中被摘掉的嫩芽为原料制成葡萄叶茶,使其变废为宝。采用炒青和蒸青两种杀青方式,通过正交设计在不同固液比、温度及时间下对葡萄叶茶进行浸泡,比较了茶水浸出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对测定的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并与感官品评结果进行模型拟合与评价。结果表明:浸泡条件相同下,炒青和蒸青的含糖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滴定酸、总酚和黄酮含量均表现出蒸青比炒青的较高,但抗氧化活性均是炒青比蒸青的高。杀青方式相同,浸泡条件不同,茶水浸出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浸提参数组合为固液比1∶20、浸泡温度95℃、浸泡时间9min的样品;感官品评得分最高的浸提参数组合为固液比1∶40、浸泡温度95℃、浸泡时间6min。炒青感官品评得分均比相应的蒸青高。综合考虑,葡萄叶茶制备时以炒青为好,浸泡方式采用固液比1∶40、浸泡时间6min、浸泡温度95℃饮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叶 杀青 浸泡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葡萄酒重要风味化合物嗅觉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唐柯 马玥 +1 位作者 徐岩 李记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1,共4页
应用国际标准三杯法(3-AFC),由经过训练的评定员组成品评小组,首次对冰葡萄酒中12种重要的并且香气特征不相同的香气化合物进行觉察阈值测定,测定结果与目前报道在干型葡萄酒体系中的阈值有较大差异。在冰葡萄酒模拟体系中,1-辛烯-3-醇... 应用国际标准三杯法(3-AFC),由经过训练的评定员组成品评小组,首次对冰葡萄酒中12种重要的并且香气特征不相同的香气化合物进行觉察阈值测定,测定结果与目前报道在干型葡萄酒体系中的阈值有较大差异。在冰葡萄酒模拟体系中,1-辛烯-3-醇、异戊酸乙酯及β-大马酮的阈值相对干型葡萄酒有明显的提高,而己醇及香叶醇的阈值有明显下降。该研究为冰葡萄酒风味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葡萄酒 风味化合物 嗅觉阈值 品评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离氨基酸水平对葡萄酒产地和品种的判别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唐柯 马磊 +1 位作者 徐岩 李记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9-163,共5页
以47款来源于3个产地和5个品种的中国葡萄酒原酒为实验样本,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技术对其中的17种主要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中国葡萄酒原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范围为447.13~1359.06mg/L。在游离氨基酸中,脯氨酸、精... 以47款来源于3个产地和5个品种的中国葡萄酒原酒为实验样本,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技术对其中的17种主要的游离氨基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中国葡萄酒原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范围为447.13~1359.06mg/L。在游离氨基酸中,脯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均为含量最为丰富的氨基酸。基于游离氨基酸和含量水平对葡萄酒产地和品种进行判别分析,正确分类结果分别为85.1%和100.0%,实现了对中国葡萄酒产地和品种的良好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氨基酸 判别分析 产地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代尔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动态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柯 张小倩 +2 位作者 李记明 姜文广 徐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0,共9页
为考察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化合物的演变规律,以R2酵母发酵威代尔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发酵过程中样品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冰葡萄酒的挥发性组分发生... 为考察冰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化合物的演变规律,以R2酵母发酵威代尔冰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发酵过程中样品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冰葡萄酒的挥发性组分发生了明显变化,醇类、芳香族类、酯类、酸类、萜烯类、酚类、含氮类、呋喃类、内酯类、醛类化合物的总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逐渐增加,并在发酵第14天时达到最高,随后含量降低并趋于稳定;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随着发酵的进行呈下降趋势,在发酵14 d后趋于稳定;含硫类化合物则是随着发酵的进行含量逐渐升高,并在发酵第28天达到最高,随后又逐渐降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期(0、7、14 d)挥发性化合物变化较为显著,到发酵中后期的样本则比较聚集,挥发性化合物趋于一个较稳定的状态。该研究可为冰酒生产中风味的进一步调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葡萄酒 发酵过程 香气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皮渣中三种主要花色苷的优化提取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杨 韩富亮 +1 位作者 李记明 徐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7-260,264,共5页
以HPLC为检测手段,考察分析了葡萄皮渣中的三种主要花色苷: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Mv3-glu)、二甲花翠素乙酰葡萄糖苷(Mv3-acet-glu)、二甲花翠素反式香豆酰葡萄糖苷(Mv3-coum-glu),建立了快速提取方法。实验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 以HPLC为检测手段,考察分析了葡萄皮渣中的三种主要花色苷:二甲花翠素葡萄糖苷(Mv3-glu)、二甲花翠素乙酰葡萄糖苷(Mv3-acet-glu)、二甲花翠素反式香豆酰葡萄糖苷(Mv3-coum-glu),建立了快速提取方法。实验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三种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实验表明,液料比1.5:1(mL/g),温度70℃,提取时间40min,提取液乙醇中含1.0%盐酸(v/v),一次提取,即可快速提取出皮渣中的三种主要花色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渣 花色苷 快速提取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区贵人香葡萄的品质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业慧 唐柯 +2 位作者 席艳茹 徐岩 李记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13,共4页
收集了来自于宁夏、山东、新疆三大葡萄酒产地的11种贵人香葡萄,通过对还原糖、总酸、总酚及单体酚酸类物质的定量分析,比较了三大产区的贵人香葡萄品质。并以单体酚酸物质的含量为判别依据,建立了产地判别模型,对11种贵人香葡萄进行产... 收集了来自于宁夏、山东、新疆三大葡萄酒产地的11种贵人香葡萄,通过对还原糖、总酸、总酚及单体酚酸类物质的定量分析,比较了三大产区的贵人香葡萄品质。并以单体酚酸物质的含量为判别依据,建立了产地判别模型,对11种贵人香葡萄进行产区判别分析,发现基于葡萄中酚酸的种类和含量可实现产地的良好判别。为今后的葡萄种植规划和进一步提高葡萄酒品质提供指导,同时也为葡萄产地的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人香 品质 产区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葡萄酒中酚酸 被引量:7
20
作者 唐柯 马磊 +1 位作者 徐岩 李记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7-161,共5页
通过选择检测波长和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一种8 min内分离葡萄酒中13种酚酸的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色谱条件:以2%乙酸和纯甲醇为流动相,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速为0.30 m L/min,... 通过选择检测波长和优化色谱条件,建立一种8 min内分离葡萄酒中13种酚酸的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色谱条件:以2%乙酸和纯甲醇为流动相,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速为0.30 m 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和320 nm,柱温为50℃,进样量为1μL。结果表明:13种酚酸的最低检测限均<0.10 mg/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性(R^2)均>0.99,回收率为90%~110%,且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均<3.00%,保留时间及峰面积的RSD均分别<1.00%、3.00%。该方法灵敏度高、速度快、分离度高,精密度及稳定性良好。样品中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葡萄酒中酚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 酚酸 葡萄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