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初探 被引量:17
1
作者 唐小锋 盖青竹 +5 位作者 张光辉 彭磊 任有宽 马恒 徐永忠 曲德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方法将60例头颈CTA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案与优化方案进行动脉血管成像,对形成图像进行评价,数据经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B组无注射侧头臂静脉伪影...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方法将60例头颈CTA随机分为A(常规方案)、B(优化方案)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案与优化方案进行动脉血管成像,对形成图像进行评价,数据经SPSS 12.0软件处理。结果B组无注射侧头臂静脉伪影干扰,颈总动脉及椎动脉起始段图像质量显著提高,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客观测量B组颅内静脉CT值降低、与动脉环差值明显增大,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能有效消除注射侧头臂静脉伪影干扰并降低颅内静脉显示程度,显著改善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CT、病理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吉征 张光辉 +3 位作者 杨学东 张传玉 李绍科 路晓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3-526,共4页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CT征象、病理表现与VEGF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术前进行CT平扫,其中54例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并对手术切除肿瘤标本进行PV-6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VEGF的表达。分...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CT征象、病理表现与VEGF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术前进行CT平扫,其中54例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并对手术切除肿瘤标本进行PV-6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VEGF的表达。分析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病理表现、CT征象与VEGF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某些CT征像与VEGF阳性表达相关。结论VEGF表达程度是反应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某些CT征像可以评价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MR检查方案 被引量:2
3
作者 兰受昌 张国伟 +2 位作者 王春业 徐永忠 张光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9-1243,共5页
目的探讨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MR检查方案。方法对30名志愿者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行改良斜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XL)T1W、FSE-XL T2W、FSE-XL T2W+迭代分解水和脂肪回声不对称与最小二乘法估计(IDEAL)、短时反转恢复(STIR)及... 目的探讨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MR检查方案。方法对30名志愿者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行改良斜冠状位快速自旋回波(FSE-XL)T1W、FSE-XL T2W、FSE-XL T2W+迭代分解水和脂肪回声不对称与最小二乘法估计(IDEAL)、短时反转恢复(STIR)及矢状位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 FSPGR)+IDEAL序列扫描。分别计算并比较不同序列斜冠状位图像中腓总神经/股二头肌的CNR,对比分析斜冠状位图像显示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评分;分析矢状位3D FSPGR+IDEAL对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显示率。结果斜冠状位FSE-XL T1W、FSE-XL T2W、STIR、FSE-XLT2W+IDEAL序列图像的CNR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7,P<0.01),FSE-XL T1W、FSE-XL T2W与STIR和FSE-XL T2W+IDEA序列图像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种序列斜冠状位图像显示腓总神经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7,P=0.942),显示腓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SE-XL T2W+IDEAL与STIR序列图像显示腓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及腓浅神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FSPGR+IDEAL对腓总神经及其分支的显示率均为100%。结论MRI可较好地显示腘窝段腓总神经及其分支,推荐采用斜冠状位FSE-XL T2W+IDEAL及矢状位3D FSPGR+IDEAL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神经 腘窝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诊断与神经功能评价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任李良 王培源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8期571-577,共7页
目的探讨MRI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SCIWFAD)患者脊髓损伤诊断及神经功能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诊治的39例无骨折... 目的探讨MRI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SCIWFAD)患者脊髓损伤诊断及神经功能评估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诊治的39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试验组)和39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测量对照组C2-C7节段及试验组颈髓损伤节段的颈髓、硬膜囊及椎管矢状径与面积,计算各节段三者间矢状径比值与面积比值,并分析两组间各参数间的差异。记录SCIWFAD患者颈髓损伤节段,测量损伤范围,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标准分级,并分析颈髓损伤范围及节段与ASIA分级相关性。结果SCIWFAD患者损伤节段颈髓面积比颈髓矢状径能更好地显示脊髓形态改变;D颈髓/硬膜囊与D颈髓/椎管、S颈髓/硬膜囊与S颈髓/椎管均能够较好地体现SCIWFAD患者椎管容积改变时脊髓的受压情况及脊髓容积储备。ASIA神经功能分级与损伤范围密切相关(r=-0.519,P=0.001),但与损伤节段无确切相关性(r=-0.013,P=0.892)。结论MRI可以准确显示SCIWFAD的损伤范围与信号改变,硬膜囊与椎管矢状径和面积均能较准确地评价脊髓的椎管储备空间;脊髓损伤范围可以较准确地反映脊髓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无骨折脱位 颈髓损伤 神经功能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