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旧店金矿29号矿脉的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基于流体包裹体以及H-O-S同位素的证据
1
作者 刘欢 鲁浩 +4 位作者 史猛 林大伟 尹升 张鲁涛 宋维雨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2-925,共14页
胶东旧店金矿床位于招平断裂带南段,是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的中型金矿床。本文以胶东地区旧店金矿29号矿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石中的石英和黄铁矿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和H-O-S同位素的测试,以明确胶东旧店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元素来... 胶东旧店金矿床位于招平断裂带南段,是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的中型金矿床。本文以胶东地区旧店金矿29号矿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石中的石英和黄铁矿进行流体包裹体研究和H-O-S同位素的测试,以明确胶东旧店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元素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旧店金矿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CO_(2)-H_(2)O三相包裹体及少量纯CO_(2)单相包裹体为基本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93.4~340.9℃,峰值分布于250~290℃之间,盐度为(4.8~12.5)wt%NaCl_(eqv),是中温、中低盐度和富含CO_(2)的流体系统。石英的δ^(18)O_(V-SMOW)=11.6‰~12.4‰,δD_(V-SMOW)=-83.0‰~-76.4‰,对应的流体δ^(18)O_(H_(2)O)=3.5‰~4.3‰,黄铁矿的δ^(34)S=7.6‰~8.5‰,平均为8.1‰,表现出深源岩浆流体的特征,且流体在运移过程中混入了地壳流体和大气降水。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流体不混溶作用导致了该矿床中金的沉淀,而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的热隆-伸展构造为流体的富集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店金矿床 29号脉 成矿流体 成矿物质 流体包裹体 H-O-S同位素 胶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臧家庄盆地早白垩世花岗斑岩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万鹏 王志新 +4 位作者 吴凤萍 安茂国 孔祥超 孟元库 孙华芳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2-710,共29页
研究区作为胶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质单元,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玲珑、郭家岭等岩体,而对于小型岩体或者岩脉的研究程度较弱。而这些岩体往往与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相关,对其地球化学特征探究可能为揭示研究区成... 研究区作为胶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地质单元,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玲珑、郭家岭等岩体,而对于小型岩体或者岩脉的研究程度较弱。而这些岩体往往与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相关,对其地球化学特征探究可能为揭示研究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机制、指导找矿等提供关键信息。因此,本文选取臧家庄盆地花岗斑岩开展年代学、地球化学分析,对岩体成因和地质意义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25.4±1.2 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与位于岩体北部的郭家岭岩体形成年龄近似。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样品具有富硅高钾及过铝质花岗岩的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和判别图解显示,岩体具有S型花岗岩的亲缘性和埃达克岩的典型特征,结合其富集的Hf同位素组成,亏损Nb、Ta,富集Pb等大陆地壳微量元素特征,以及古老继承锆石存在,表明岩体为古老陆壳熔融的产物。但岩体相对于纯壳源岩浆具有更亏损的Hf同位素组成以及高的Mg^(#)值,表明幔源物质的贡献,岩体可能为壳幔混合成因。结合本文研究的岩体与郭家岭岩体的年代学关系和地球化学相似性,斑岩体可能代表郭家岭期岩体后期的小型浅层侵入体,可能是深部郭家岭期花岗岩体沿构造薄弱带向上伸出的岩枝或岩脉,浅层侵位过程中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可能造成矽卡岩型矿化,形成多金属矿富集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家庄盆地 花岗斑岩 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壳幔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莱阳荆山地区石墨矿床地球化学、年代学、碳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机制
3
作者 鲁浩 江国会 +5 位作者 刘欢 马方 王海波 姜玉丽 邹键 张海芳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43-3059,共17页
莱阳荆山地区位于胶莱盆地西部,区内变质岩系发育,是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本文对该地区石墨矿床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碳同位素研究,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石墨变质岩SiO_(2)含量为60.31%~75.79%,Al_(2)O_(3)为10.... 莱阳荆山地区位于胶莱盆地西部,区内变质岩系发育,是重要的晶质石墨产地。本文对该地区石墨矿床进行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碳同位素研究,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石墨变质岩SiO_(2)含量为60.31%~75.79%,Al_(2)O_(3)为10.99%~16.59%,TFe_(2)O_(3)为0.69%~3.15%,CaO为0.36%~1.53%,K_(2)O为1.03%~5.31%,Na^(2)O为1.31%~6.16%,总体表现为高硅、富铝,具有孔兹岩系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为68.65×10^(-6)~189.57×10^(-6),轻稀土明显富集,具弱负铕异常(δEu平均为0.92)和弱负铈异常(δCe平均为0.96),富集Rb、Th、Zr、Hf、Sm等,亏损Nb、Ta、Sr、P等;碳同位素分析显示,矿石中石墨的δ^(13)C介于17.57‰~15.99‰,碳质来源主要为生物有机质,推测有少量无机碳参与。变质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为1823.80±6.3 Ma,代表了含石墨黑云变粒岩的形成时代。通过对研究区变质原岩恢复、沉积构造环境及物源性质分析可知,荆山地区含石墨变质岩的原岩为沉积岩,以杂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岩、页岩等为主,推测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浅海相环境。该地区的石墨矿是古元古代海相盆地中形成的含碳质沉积建造,经区域变质作用及后期造山运动发生变质形成的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岩石地球化学 U-PB年代学 碳同位素 成因机制 莱阳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