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不同海域潮间带Pb污染的生物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庄树宏 刘雪梅 +1 位作者 王克明 张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2-16,共5页
所调查的烟台海域期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5种优势种或常见种中(摺牡蛎Pycnodonta plicatul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笠贝Patellioda spp、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紫贻贝Mytilus edulis),摺牡蛎体内Pb的富集量... 所调查的烟台海域期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5种优势种或常见种中(摺牡蛎Pycnodonta plicatul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笠贝Patellioda spp、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紫贻贝Mytilus edulis),摺牡蛎体内Pb的富集量最高(7.61mg.kg^(-1)·dw),依次为摺牡蛎>红背毛肤石鳖>笠贝>短滨螺>紫贻贝。以摺牡蛎为所调查海区Pb污染的监测生物,可将所调查海区分为三个Pb污染程度不同的海区:海港为重污染海区,雨岱山、月亮湾和芝罘岛为中污染海区,石沟屯和养马岛为轻污染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潮间带 海域 生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海域潮间带无脊椎动物对Pb、Cd、Cu、Zn的富集作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庄树宏 刘雪梅 李晖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2-50,共9页
通过对烟台海域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和常见种短滨螺(Littorina brericula),摺牡蛎(Pycnodonta plicatul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笠贝(Acmaeidae spp),紫贻贝(Mytilusedulis),黑荞麦蛤(Rignadula atr... 通过对烟台海域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和常见种短滨螺(Littorina brericula),摺牡蛎(Pycnodonta plicatula),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笠贝(Acmaeidae spp),紫贻贝(Mytilusedulis),黑荞麦蛤(Rignadula atr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近方蟹(Grapsidae spp),褐虾(Crangon crango,n),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rirotris)对重金属Pb、Cd、Cu和Zn体内富集量的监测发现,四种重金属在所研究的无脊椎动物体内的含量分布为Zn>Cu>Pb>Cd.摺牡蛎是对Pb、Cd、Cu和Zn有广泛指示作用的指示生物,菲律宾蛤仔和红条毛肤石鳖对Pb同样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笠贝对Cd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短滨螺、红条毛肤石鳖对Cu有很强指示作用.海湾扇贝、紫贻贝和红条毛肤石鳖对Zn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底栖的滤食性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富集量高于甲壳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物富集 潮间带 无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月亮湾岩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庄树宏 陈礼学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9-726,共8页
月亮湾岩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春季群落的种类最丰富 (2 7种 ) ,其次为秋季群落 (2 6种 ) ,夏季和冬季较少 (2 2和 2 1种 ) ,4个季节群落的共有种仅为 7种。各季节群落中均以红藻的种类最丰富 ,褐藻次之 ... 月亮湾岩岸潮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春季群落的种类最丰富 (2 7种 ) ,其次为秋季群落 (2 6种 ) ,夏季和冬季较少 (2 2和 2 1种 ) ,4个季节群落的共有种仅为 7种。各季节群落中均以红藻的种类最丰富 ,褐藻次之 ,绿藻最少。在 4个季节群落中生物量的变化如下 :夏季 >秋季 >冬季 >春季。绿藻和褐藻类群主要为暖温性种类 ,而红藻类群比较复杂 ,即有暖温带性的、温带和暖水性种类 ,也有寒温带的冷水性种类。4个季节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序列存在明显的差异 ,海黍子在春季和冬季为群落的第 1优势种 ,而孔石莼在夏季和秋季为第 1优势种。不同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如下 :物种丰富度指数 ,春季 >秋季 >冬季 >夏季 ;物种多样性指数 ,秋季 >夏季 >春季>冬季 ;均匀度指数 ,春季 >夏季 >冬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变化 潮间带 底栖海藻 群落 生物量 优势度 烟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流加培养技术提高盐藻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克明 庄树宏 杨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4-68,共5页
采用流加培养技术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进行了恒速流加、变速流加培养,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实验结果表明:变速流加可显著提高盐藻的生物量,当流加因子K=0.194时,变速流加培养比一次性培养盐藻的生物量增加约5倍.
关键词 盐藻 生物量 流加培养 氮源 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台海滨潮间带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庄树宏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7年第3期31-39,共9页
本文所研究的烟台沿海潮间带岩带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最小样方面积为4m3。石沟屯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与蛇们岛和雨岱山两地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以石沟屯的多样性指数最高(Shannon-WienerInd... 本文所研究的烟台沿海潮间带岩带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最小样方面积为4m3。石沟屯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与蛇们岛和雨岱山两地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以石沟屯的多样性指数最高(Shannon-WienerIndexH=0.888),生物密度最大(6702个体/m),且石沟屯的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崆峒岛和雨岱山的存在明显差异。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和风浪的影响是造成所研究的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所研究的三地无脊椎动物群落都以东方小藤壶为绝对优势种,以东方小藤壶、黑荞麦蛤和短滨螺3个优势种决定着所研究的烟台岩岸环境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外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 无脊椎动物 群落特征 多样性指数 潮间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人的发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育华 成强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教学观念 心理学 学习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蓝胭脂红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钴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竹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研究了在弱碱性介质中 ,Co( )对 H2 O2 氧化靛蓝胭脂红的褪色反应催化作用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 Co( )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 0~ 1 .0μg/2 5m L ,检出限为 9.92× 1 0 - 7g/L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8.66k J/mol,... 研究了在弱碱性介质中 ,Co( )对 H2 O2 氧化靛蓝胭脂红的褪色反应催化作用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 Co( )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 0~ 1 .0μg/2 5m L ,检出限为 9.92× 1 0 - 7g/L ,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8.66k J/mol,用于水样中 Co( )的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靛蓝胭脂红 褪色反应 钴(Ⅱ) 测定方法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葡萄糖母液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克明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17,共3页
对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以葡萄糖母液为原料,在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结果表明: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150g/L时,以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当流加因子K为0.001... 对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以葡萄糖母液为原料,在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结果表明: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150g/L时,以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当流加因子K为0.0013时,变速流加发酵组的色素浓度比非流加发酵组的色价增加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葡萄糖母液 色素 流加培养 红曲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载体固定化桔青霉产生核酸酶P_1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克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46,共3页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rum) 孢子,再用1 .5 % 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实际结果表明: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9... 以玉米芯颗粒吸附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rum) 孢子,再用1 .5 % 的海藻酸钠包埋吸附固定化细胞玉米芯颗粒。于摇瓶中进行分批培养,实际结果表明:在固定化细胞产酶的条件下,培养基中淀粉水解糖浓度为9g/L,蛋白胨浓度为1g/L,摇瓶转速为180r/min ,产酶发酵周期为50h ,发酵液中核酸P1 的活力高达503U/ml。双载体固定化细胞经30 批次连续重复发酵产酶稳定在较高水平,固定化细胞粒子机械强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青霉 固定化细胞 核酸酶P1 玉米芯 海藻酸钠 酶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粉丝废水固定化红曲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10
作者 王克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38,共4页
对以粉丝废水为主要培养基 ,采用固定化红曲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的考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最佳发酵条件为 :发酵培养基pH值为 5~ 6;培养温度为 30℃ ;固定化细胞粒子接入量为 2 0 % ,通气量为 1∶0 .5,经 80h左右的培养可获得较高生... 对以粉丝废水为主要培养基 ,采用固定化红曲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的考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最佳发酵条件为 :发酵培养基pH值为 5~ 6;培养温度为 30℃ ;固定化细胞粒子接入量为 2 0 % ,通气量为 1∶0 .5,经 80h左右的培养可获得较高生物量和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废水 红曲色素 发酵 固定化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