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株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卢丽娜 孙利芹 +2 位作者 田焕玲 任蒙 王长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73,共6页
对4个门(金藻门、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的32株海洋微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在指数生长末期采收,对其进行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13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达11.02%~29.27%,其他19株... 对4个门(金藻门、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的32株海洋微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在指数生长末期采收,对其进行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13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达11.02%~29.27%,其他19株在3.92%~9.72%之间。每一门的微藻脂肪酸组成都有各自特点,金藻门中含大量17:0、14:1、16:1、22:1n9、18:2n6t、18:3n6、20:2、20:4n6、20:5n3、22:6n3;硅藻门中16:1、22:1n9、18:3n6、20:2、20:4n6含量较高;绿藻门中17:0、22:In9、24:1、18:2n6t、18:3n6、20:2、20:4n6、20:5n3、22:6n3含量较高,且基本都含有20:5n3、22:6n3;蓝藻门中的聚球藻富含23:0、22:1n9、18:3n6、20:2、22:6n3。32株海洋微藻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都很高,均在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总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抗镉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68
2
作者 江行玉 王长海 赵可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56-862,共7页
研究了芦苇幼苗体内 Cd的积累、亚细胞微区分布、存在形态和其诱导蛋白以及植物络合素合成抑制剂 (BSO)对芦苇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 Cd污染条件下 ,芦苇幼苗植株和根皮层细胞中可积累大量的Cd,但 Cd在芦苇各器官和根皮层细胞亚细胞... 研究了芦苇幼苗体内 Cd的积累、亚细胞微区分布、存在形态和其诱导蛋白以及植物络合素合成抑制剂 (BSO)对芦苇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在 Cd污染条件下 ,芦苇幼苗植株和根皮层细胞中可积累大量的Cd,但 Cd在芦苇各器官和根皮层细胞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显著不均 ;Cd在芦苇幼苗体内的分配为 :根 >叶片 >茎 >地下茎 ,在根皮层细胞中的分布为 :细胞间隙 >细胞壁 >液泡 >细胞质。受 Cd污染的芦苇幼苗体内的 Cd以不同化学形态存在 ,其中 Na Cl提取态的 Cd在根和叶片中占的比例均为最大 ,其次为根内的醋酸提取态 ;在叶片中以水提取态为主 ,其它形态的含量相对较低。层析结果表明 ,根和叶片中各存在一种Cd结合蛋白 ,其中根内的 Cd结合蛋白可能是一种植物络合素聚合体。受 Cd诱导 ,芦苇幼苗根中还新合成了一种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但另有一种蛋白因 Cd影响而消失。此外 ,BSO实验证明了植物络合素对 Cd的解毒作用。可见 ,芦苇的抗 Cd机理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根部截留 ,细胞间隙积累 ,细胞壁沉淀 ,液泡区域化 ,形成活性较低的难溶化合物 ,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抗镉污染 机理 积累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诱导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温少红 李叙风 +1 位作者 鞠宝 王长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6-91,共6页
AA、EPA、DHA是人以及动物所必需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藻中含有丰富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本文对PUFA的生理功能、在微藻中的分布、合成途径及影响合成的环境因素、利用微藻生产PUF... AA、EPA、DHA是人以及动物所必需的高不饱和脂肪酸,在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藻中含有丰富的高不饱和脂肪酸。本文对PUFA的生理功能、在微藻中的分布、合成途径及影响合成的环境因素、利用微藻生产PUFA等有关内容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高不饱和脂肪酸 花生四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球藻藻红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温少红 徐春野 +3 位作者 鞠宝 王长海 韩志国 陈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0-94,共5页
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的水溶性色素粗提物经过固体硫酸铵沉淀和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后,可以分离出较纯的B-藻红蛋白(B-PE),纯度(OD545nm/OD280nm)为3.0。测定了B... 紫球藻(Porphyridium cruentum)的水溶性色素粗提物经过固体硫酸铵沉淀和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后,可以分离出较纯的B-藻红蛋白(B-PE),纯度(OD545nm/OD280nm)为3.0。测定了B-PE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以及紫球藻活体吸收光谱。B-PE在545nm和563nm各有一个峰,在498nm有一肩峰,与活体吸收光谱相比较只是最大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了5nm。激发光谱在553~567nm有一峰,在500nm和536nm各有一肩峰,室温荧光发射峰在578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藻红蛋白 纯化 分离 光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球藻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长海 李叙风 +2 位作者 鞠宝 欧阳藩 周百成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9-85,共7页
紫球藻是一种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海洋单细胞红藻,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藻红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和紫球藻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较大的潜在市场。国外有关学者已经对紫球藻进行了相关的开发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 紫球藻是一种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海洋单细胞红藻,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藻红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和紫球藻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产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较大的潜在市场。国外有关学者已经对紫球藻进行了相关的开发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紫球藻的生物学和培养特性、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等相关问题,以期引起国内有关学者对紫球藻的研究和开发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藻红蛋白 高不饱和脂肪酸 紫球藻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球藻细胞破碎方法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孙利芹 王长海 江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1-74,共4页
采用反复冻融法和超声波细胞破碎法分别对不同密度的紫球藻细胞进行了破碎研究,并通过细胞计数和藻红蛋白含量测定的手段对两种方法所得细胞破碎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温度的降低,细胞的破碎率明显增大,而藻液密度对破碎率... 采用反复冻融法和超声波细胞破碎法分别对不同密度的紫球藻细胞进行了破碎研究,并通过细胞计数和藻红蛋白含量测定的手段对两种方法所得细胞破碎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温度的降低,细胞的破碎率明显增大,而藻液密度对破碎率的影响较小。超声波法对细胞的破碎率明显高于冻融法,其中占空比和破碎时间两个因素对细胞的破碎率影响较大,在占空比为 50 %、输出功率为 150 W 和时间 20 min 的条件下,紫球藻细胞的破碎率可达到 87.4 %,并且随着细胞破碎效率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超声波破碎 反复冻融法 藻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球藻培养液光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温少红 王长海 +3 位作者 鞠宝 徐春野 郑丽 郭尽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5-39,共5页
对影响光衰减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射光强的大小对光衰减过程没有关系,而对细胞浓度和培养液的深度有直接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紫球藻培养液中光照强度(Ⅰ)、紫球藻浓度(OD)及培养液深度(h)之间的关系... 对影响光衰减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射光强的大小对光衰减过程没有关系,而对细胞浓度和培养液的深度有直接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紫球藻培养液中光照强度(Ⅰ)、紫球藻浓度(OD)及培养液深度(h)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比较直观的数学模型In(Ⅰ/Ⅰo)=[-0.2813·ln(OD)-0.725]· ln(h)-0.7745·ln( OD)- 0.855来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光衰减 数据模型 细胞浓度 培养液深度 入射光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反应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王长海 鞠宝 +1 位作者 董言梓 郭尽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9-86,共8页
简述了光生物反应器的发展史,总结了各种光生物反应器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对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和开放式光生物反应器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光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生物反应器 微澡 藻类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叙凤 王长海 温少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17,共5页
对影响螺旋藻生长的pH值、营养物质、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因素进行研究。在最适pH值范围和优化配方的碳、氮源浓度及比例以及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含量的条件下,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培养结果。
关键词 螺旋藻 培养条件 优化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粉末猪油壁材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温少红 滕剑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0-33,共4页
以大豆蛋白、麦芽糊精、黄原胶作为微胶囊化粉末油脂的壁材物质,研究这三种成分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出最佳的壁材组成:大豆分离蛋白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0.76、麦芽糊精DE值为20、黄原胶浓度为0.4%(W/V)。
关键词 微胶囊化 粉末猪油 壁材 配方 加工技术 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及其生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叙凤 王长海 鞠宝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76,共6页
对微藻的主要反应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微藻的生长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并简要报道了研究者在实验室进行微藻培养,微藻生物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以及微藻的生长动力学等力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微藻 光生物反应器 优化 动力学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培养液光衰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温少红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2-96,共5页
通过对影响光衰减因素的研究,本文建立了一个能较好地描述螺旋藻培养液中光照强度(I)、螺旋藻浓度(OD)及培养液深度(h)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I =I_0 exp [(0.1658 * OD-0.0699) * h^2 + (-0.833* OD-0.0998 ) * h + (-0.1468 * ... 通过对影响光衰减因素的研究,本文建立了一个能较好地描述螺旋藻培养液中光照强度(I)、螺旋藻浓度(OD)及培养液深度(h)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I =I_0 exp [(0.1658 * OD-0.0699) * h^2 + (-0.833* OD-0.0998 ) * h + (-0.1468 * OD^2+0.6117*OD-0.4036)。经检验该模型的总体误差仅为5.7%,并且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螺旋藻培养中的光衰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光衰减 数学模型 光照 培养液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稀土元素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鞠宝 陈永珉 +2 位作者 温少红 王长海 林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2-96,共5页
研究了镧、饵、钇这三种稀土元素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稀土元素对螺旋藻生长繁殖都有明显地促进作用,浓度范围普遍在5μg/L~30μ/L之间,其中三氯化镧、硝酸镧、三氯化钇在15μg/L、三氯化铒在25μg/... 研究了镧、饵、钇这三种稀土元素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稀土元素对螺旋藻生长繁殖都有明显地促进作用,浓度范围普遍在5μg/L~30μ/L之间,其中三氯化镧、硝酸镧、三氯化钇在15μg/L、三氯化铒在25μg/L的浓度时对螺旋藻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稀土元素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细角毛藻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4
14
作者 田治立 王长海 +1 位作者 于贞 金海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36,共4页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 ,对影响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gracilis)生长的主要营养因素进行了优化 ,获得了以海水为基础的优化培养基配方 :NaHCO30.15g/L,Na2SiO3(9H2O0.20g/L,NaNO31.00g/L,KH2PO40.02g/L,VB12.7mg/L,VB121.5μg/L。实验表... 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 ,对影响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gracilis)生长的主要营养因素进行了优化 ,获得了以海水为基础的优化培养基配方 :NaHCO30.15g/L,Na2SiO3(9H2O0.20g/L,NaNO31.00g/L,KH2PO40.02g/L,VB12.7mg/L,VB121.5μg/L。实验表明 ,用该优化配方培养纤细角毛藻具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显著优势 ,为该微藻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进一步高密度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 培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的光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长海 钟响 +3 位作者 鞠宝 郭尽力 林剑 李叙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0,57,共5页
利用自制的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和液体循环速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 ,培养温度对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流加和碳源的供给形式的改变等培养条件和培养工艺的改进使藻体的生长速率、生... 利用自制的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和液体循环速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 ,培养温度对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流加和碳源的供给形式的改变等培养条件和培养工艺的改进使藻体的生长速率、生物量产率和生物量产量分别达到了 0 .4 1 1 /d、3 2 .2 5g/m2 · d和 3 .93 g/L的水平 ,最大生长速率达到了0 .566/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光生物反应器 高密度培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的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25
16
作者 许波 王长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40,共5页
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对微藻Parietochlorisincisa进行了放大培养。结果表明 ,通气速率和培养密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速度有直接的影响 ;并且其最适培养密度和细胞生物量产率随着通气率的增加而增加。当通气率从 70 0mL/L增加到 3 0 0 0... 在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对微藻Parietochlorisincisa进行了放大培养。结果表明 ,通气速率和培养密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速度有直接的影响 ;并且其最适培养密度和细胞生物量产率随着通气率的增加而增加。当通气率从 70 0mL/L增加到 3 0 0 0mL/L时 ,该微藻的最适培养密度从 0 85 g/L提高到了 2 5lg/L ,其培养密度、单位体积和单位面积的细胞生物量产率也分别达到了 4 65 g/L、0 3 g/ (L·d)和 3 4 7g/ (m2 ·d)。在相对稳态的半连续培养模式下 ,通气率与采收率对藻体细胞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其细胞生物量的产量和产率随着采收率的增加而增加 ,当采收率为 2 0 %时达到最大值。在通气率为 190 0mL/L、采收率为 2 0 %的条件下 ,微藻细胞的培养密度达到了 5 15 g/L ;其单位体积和面积的细胞生物量产率分别提高到了 0 73 g/ (L·d)和 70 1g/ (m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 放大培养 培养密度 细胞生物量 产量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在紫球藻培养基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利芹 林剑 +1 位作者 王长海 江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70,共5页
将均匀设计的方法应用于紫球藻 ( Porphyridium cruentum) 培养基的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 U12(12 ×6) 均匀设计表对影响紫球藻生长显著的 4 种主要营养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以海水 3为 基 础 的 优 化 ... 将均匀设计的方法应用于紫球藻 ( Porphyridium cruentum) 培养基的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 U12(12 ×6) 均匀设计表对影响紫球藻生长显著的 4 种主要营养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以海水 3为 基 础 的 优 化 培 养 基 配 方 : NaHCO3: 2.755 g/L , NaNO3: 3.224 g/L , KH2PO : 0.035 g/L , VB12: 42.772 μg/L,VB1: 0.9 mg/L,Fe-EDTA: 0.11 mg/L,有效地提高了紫球藻的生物量产量和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球藻 培养条件优化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普芦荟的物理性质及化学组成的测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咏梅 王长海 +2 位作者 常秀莲 江涛 刘兆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对开普芦荟全液汁和凝胶汁的密度、pH、粘度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多项式方程,全叶汁适合用三项式方程表达,凝胶汁适合用四项式方程表达。开普芦荟的特征是单糖及寡糖含量高,多糖含量低,适用... 对开普芦荟全液汁和凝胶汁的密度、pH、粘度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化学组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多项式方程,全叶汁适合用三项式方程表达,凝胶汁适合用四项式方程表达。开普芦荟的特征是单糖及寡糖含量高,多糖含量低,适用于发酵性食品中;皮层组织坚硬,容易沉淀,易于与溶液分离;全叶汁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凝胶汁,凝胶中蛋白质可采用高温短时间的方法来去除,热处理容易引起全叶汁中蒽醌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普芦荟 全液汁 凝胶汁 物理性质 化学组成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球藻的生物活性物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长海 温少红 欧阳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29,共5页
对紫球藻细胞内的蛋白质、脂肪酸和多糖等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对B-藻红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并获得了产量和纯度均较高的B-藻红蛋白.
关键词 紫球藻 生物活性物质 B-藻红蛋白 脂肪酸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强、循环速度和温度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鞠宝 王长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40,共6页
利用自制的一种新型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液体循环速度和培养温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稀土(La^(3+))无显著的影响,而接种密度对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获得了螺旋藻的高密... 利用自制的一种新型光生物反应器对螺旋藻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强度、液体循环速度和培养温度对藻体细胞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稀土(La^(3+))无显著的影响,而接种密度对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获得了螺旋藻的高密度培养,其生物量产率和培养密度分别达到了36.8g·m^(-2)·d^(-1)和4.5g·L^(-1)的水平,藻体细胞的最大生长速度达到了0.466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光生物反应器 光强 液体循环速度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