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长岛秋季海洋牧场内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衣帆 王娇 +5 位作者 刘航 陈静 陈琳琳 李晓静 李学鹏 李宝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7,共11页
为明确烟台长岛海洋牧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特征,评估海洋牧场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2022年10月在该海域牧场内外设置采样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本航次共采集和鉴定了88种大型底栖动物... 为明确烟台长岛海洋牧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及其分布特征,评估海洋牧场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2022年10月在该海域牧场内外设置采样站位,开展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本航次共采集和鉴定了88种大型底栖动物,牧场内和对照区物种数量相近,但优势类群不同。在牧场内共鉴定出了70种,以软体动物为优势类群,对照区有69种,以环节动物为优势类群。共发现8种优势种,其中牧场内3种软体动物,对照区有6种,包括软体动物2种、棘皮动物1种和环节动物3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牧场内均显著高于对照区,但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牧场内外相差较小。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分析(NMDS)结果表明,海洋牧场内外各站位相似性程度较低。AMBI和m-AMBI分析显示,研究海域总体受污染扰动较小,表明底栖生态健康较好。结合历史资料发现,调查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物种丰度和生物量均有较大增加,表明海洋牧场的发展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长岛 海洋牧场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养殖贝类固碳能力评估及其影响因素——以烟台海域为例
2
作者 王政 杨涛 +5 位作者 王一娜 李明 裴鹏兵 杜虹 张建柏 沈萍萍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5-103,共9页
贝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命活动利用和固定海水中CO_(2),发挥重要碳汇作用。本文基于碳储量法探究了烟台各海域不同种类、规格贝类的固碳能力。不同种贝类固碳能力差别巨大,其固碳能力随着个体增大显著增强。其中养殖型... 贝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命活动利用和固定海水中CO_(2),发挥重要碳汇作用。本文基于碳储量法探究了烟台各海域不同种类、规格贝类的固碳能力。不同种贝类固碳能力差别巨大,其固碳能力随着个体增大显著增强。其中养殖型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野生型长牡蛎(Ostrea plicatula)、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及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的固碳能力分别为3.37~16.64、2.87~14.17、0.21~2.10、0.87~1.58及0.21~0.38g·a^(−1)·ind^(−1)。牡蛎的固碳能力远远高于扇贝和贻贝(P<0.01),而不同海域相同贝类的固碳能力无显著差异(P>0.01)。此外,基于贝类碳汇计量指标的实际测定值与标准参考值进行烟台市主要养殖贝类碳汇量核算发现,牡蛎碳汇量实测值显著高于标准估算量(P<0.01),而扇贝的碳汇量实测值显著低于标准估算量(P<0.01),长岛海域海湾扇贝及贻贝的碳汇实际核算量与标准估算量之间差异显著(P<0.01)。贝类固碳能力与其种类及个体大小直接相关,表明贝类碳汇计量模型中参数的设定不仅要考虑养殖品种,也要考虑个体大小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碳汇能力 碳汇量 烟台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海洋渔业统计体系建设现状及优化建议
3
作者 吕廷晋 唐建春 +2 位作者 孙利东 张益额 皮永蕊 《中国水产》 2025年第7期65-67,共3页
渔业统计数据为渔业管理者提供了系统化、精确化渔业生产动态信息,是制定符合渔业生产实际需求的管理政策与措施的关键依据,从而提升渔业管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渔业统计制度发展情况,总结了当前渔业统计工作中面... 渔业统计数据为渔业管理者提供了系统化、精确化渔业生产动态信息,是制定符合渔业生产实际需求的管理政策与措施的关键依据,从而提升渔业管理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渔业统计制度发展情况,总结了当前渔业统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主要问题,结合渔业生产特点,提出了现代化渔业统计体系建设改革和完善的方向,以期为现代化海洋渔业统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统计数据 现代化海洋渔业 统计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海洋微藻多糖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的筛选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妍 王凌 +1 位作者 孙利芹 王长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198,共5页
目的:研究5种海洋微藻多糖对小鼠体外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筛选出免疫调节活性强的微藻藻株。方法:考察5种海洋微藻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吞噬中性红、释放NO能力的影响。结果:5种海洋微藻多糖对小鼠免... 目的:研究5种海洋微藻多糖对小鼠体外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筛选出免疫调节活性强的微藻藻株。方法:考察5种海洋微藻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吞噬中性红、释放NO能力的影响。结果:5种海洋微藻多糖对小鼠免疫细胞具有不同的刺激能力,其中,紫球藻多糖可极显著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巨噬细胞合成NO,促进脾淋巴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证明紫球藻多糖具有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多糖 脾淋巴细胞 腹腔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株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卢丽娜 孙利芹 +2 位作者 田焕玲 任蒙 王长海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73,共6页
对4个门(金藻门、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的32株海洋微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在指数生长末期采收,对其进行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13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达11.02%~29.27%,其他19株... 对4个门(金藻门、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的32株海洋微藻进行特定条件下的一次性培养,在指数生长末期采收,对其进行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13株海洋微藻的总脂含量超过干重的10%,达11.02%~29.27%,其他19株在3.92%~9.72%之间。每一门的微藻脂肪酸组成都有各自特点,金藻门中含大量17:0、14:1、16:1、22:1n9、18:2n6t、18:3n6、20:2、20:4n6、20:5n3、22:6n3;硅藻门中16:1、22:1n9、18:3n6、20:2、20:4n6含量较高;绿藻门中17:0、22:In9、24:1、18:2n6t、18:3n6、20:2、20:4n6、20:5n3、22:6n3含量较高,且基本都含有20:5n3、22:6n3;蓝藻门中的聚球藻富含23:0、22:1n9、18:3n6、20:2、22:6n3。32株海洋微藻的长链脂肪酸的含量都很高,均在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总脂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筱潇 孙颖颖 +1 位作者 管习超 王长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4-539,共6页
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pH、温度和液料比对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最后,采用适宜提取工艺制备3种海洋微藻粗... 采用热水浸提法,通过一系列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提取时间、pH、温度和液料比对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3种海洋微藻多糖提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多糖的提取工艺。最后,采用适宜提取工艺制备3种海洋微藻粗多糖样品,并测定样品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单因素结果表明,提取时间、pH、温度和液料比均能影响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多糖的提取。其中,提取时间显著影响新月菱形藻多糖的提取,提取pH对四爿藻和新月菱形藻多糖的提取有显著影响,而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均能显著影响3种海洋微藻多糖的提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爿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粗多糖提取的适宜提取时间,温度,pH和料液比分别为80℃、60℃、80℃,240min、240min、120min;10、10、10;1:15、1:25、1:25。制备的粗多糖样品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分别为0.59%、0.76%、1.50%和51.4%、17.2%、13.5%。很低的蛋白质含量和较高的多糖含量,表明采用上述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获得的粗多糖样品纯度较高,利于样品的后续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海洋微藻 热水浸提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繁育绿鳍马面鲀幼鱼的生长、性腺分化及性激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学利 徐文刚 +5 位作者 曾军 王九龙 刘琰 杨沛 李浩 刘立明 《渔业研究》 2025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了解人工繁育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幼鱼生长、性腺分化过程及调节机制。【方法】自孵化后10 d开始,每5 d取样1次,每次30尾,测定绿鳍马面鲀幼鱼(以下简称“幼鱼”)体质量、全长、体长、肛前长、头长、体高、吻长... 【目的】了解人工繁育后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幼鱼生长、性腺分化过程及调节机制。【方法】自孵化后10 d开始,每5 d取样1次,每次30尾,测定绿鳍马面鲀幼鱼(以下简称“幼鱼”)体质量、全长、体长、肛前长、头长、体高、吻长和眼径生长指标;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对幼鱼性腺发育进行观察。同时,将样本进行匀浆,测定幼鱼体内雌激素(雌二醇)和雄激素(睾酮)浓度的变化。【结果】幼鱼体质量、全长和体长在10日龄~20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25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肛前长在10日龄~15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20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头长、体高、吻长和眼径在10日龄~20日龄未见显著差异(P>0.05),从30日龄开始显著增加(P<0.05)。此外,在25日龄和35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未分化的性腺成对出现于肠道附近,与肠系膜相连;在35日龄幼鱼中,观察到未分化性腺的血管;在部分60日龄幼鱼中,观察到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在性别转变为雌性的过程中,当性腺未分化时,幼鱼的雌二醇浓度较低;在60日龄性腺分化完成后,幼鱼的雌二醇浓度显著增加(P<0.05)。在性别转变为雄性的过程中,当性腺未分化时,幼鱼的睾酮浓度较低;在性腺分化完成后,幼鱼的睾酮浓度较以前增加。【结论】幼鱼的生长转折点可能出现在20~30日龄,性分化年龄可能出现在35日龄~60日龄之间;雌激素、雄激素可能是诱导幼鱼的性别分别转变为雌性、雄性的关键因素。本文阐明了绿鳍马面鲀幼鱼生长和性分化的过程,以及在性腺分化过程中的雌、雄激素浓度的变化规律,为其性别调控和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性分化 雌二醇 睾酮 卵原细胞 精原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小叶海蛞蝓(Phyllidiella nanhaiensis sp.nov.)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进化
8
作者 刘慧 张辉贤 +2 位作者 刘馨蔓 林强 沈萍萍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南海小叶海蛞蝓(Phyllidiella nanhaiensis sp.nov.)发现于南海海域,其形态特征与叶海牛科物种极为相似,呈修长的卵圆形,背部呈深灰色且具不规则乳白色瘤状突起,其中央两排较大橙色突起并行分布。本文利用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鉴... 南海小叶海蛞蝓(Phyllidiella nanhaiensis sp.nov.)发现于南海海域,其形态特征与叶海牛科物种极为相似,呈修长的卵圆形,背部呈深灰色且具不规则乳白色瘤状突起,其中央两排较大橙色突起并行分布。本文利用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并根据蛋白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genes,PCGs)序列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该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4677bp,包含37个基因,分别为13个PCGs、2个rRNA和22个tRNA。线粒体基因组的碱基组成为:A占30.4%、T占37.3%、C占15.0%、G占17.3%,A+T含量为67.7%。在13个PCGs中,除了ND5和ND6使用TTG作为起始密码子外,其他11个PCGs的起始密码子均符合ATN的形式。最大似然法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该物种与突丘小叶海蛞蝓(Phyllidiella pustulosa)亲缘关系极为密切,并与媚眼叶海牛(Phyllidiaocellata)聚为一支。BLAST(basiclocalalignmentsearchtool)分析发现,该物种与P.pustulosa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相似度为94.6%,COX1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8.8%。结合形态特征与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物种为Phyllidiella属新种,将之命名为南海小叶海蛞蝓(Phyllidiella nanhaiensis sp.nov.)。南海小叶海蛞蝓的发现及其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为Phyllidiella属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对海蛞蝓的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小叶海蛞蝓 线粒体基因组 进化分析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等鞭金藻与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孙颖颖 阎斌伦 王长海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84,共6页
利用交叉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球等鞭金藻与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这4种海洋微藻的胞外滤液萃取物。结果表明,(1)球等鞭金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40%时,显著抑... 利用交叉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球等鞭金藻与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这4种海洋微藻的胞外滤液萃取物。结果表明,(1)球等鞭金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40%时,显著抑制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和牟氏角毛藻的生长,而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则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当胞外滤液浓度大于80%时则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也表现出抑制作用。纤细角毛藻、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的滤液浓度大于40%时,对球等鞭金藻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三角褐指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80%时才能抑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2)4种海洋微藻胞外滤液的萃取物能明显抑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3)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的胞外滤液分别包含8种、5种、6种和7种物质,同时结果还表明4种海洋微藻产生的抑制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化感物质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化感物质 化感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鱼类种群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柳莹 高丽 冯俊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37,共8页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得生物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日趋广泛。通过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识别、种群转录组学研究等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生物群体内部的适应性状相关基因的进化历程及调控机制,对于...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大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使得生物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日趋广泛。通过基因组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识别、种群转录组学研究等方法,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生物群体内部的适应性状相关基因的进化历程及调控机制,对于理论研究与生产实际均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海洋鱼类种群基因组学的研究,可以加深对于微观进化的重要环节,如遗传分化的产生、杂交带的维系及物种形成等机制的理解。因此,相关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并且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基因组学 海洋鱼类 遗传结构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工程船推力及动力分配的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7-92,共6页
本文阐述一种使用基于降维和排序的改进遗传算法对海洋工程船进行推力分配的方法。该方法在简化传统目标函数的基础上使等式约束严格满足,并采用在推力禁区内设置推力减额系数的方法避免全回转推进器的水动力干扰。为提高优化速度及精度... 本文阐述一种使用基于降维和排序的改进遗传算法对海洋工程船进行推力分配的方法。该方法在简化传统目标函数的基础上使等式约束严格满足,并采用在推力禁区内设置推力减额系数的方法避免全回转推进器的水动力干扰。为提高优化速度及精度,从2个方面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1)继承上一时刻的精英个体来生成等距初始种群;2)结合自适应算法加强局部搜索能力。根据经验数据对海洋工程船6种运行工况的隶属度函数进行求解,并基于燃油消耗的经济性对海洋工程船的动力进行分配,得到在不同工况下的最佳功率混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分配 遗传算法 动力分配 柴电混合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炭疽芽孢杆菌的胞内外代谢物差异及关键代谢物分析
12
作者 刘帅 刘雪睿 +4 位作者 张睿 郭祥瑞 于蓁 孙浩 张燕英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水母暴发已经成为近岸海域严重的生态灾害,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及沿海经济的发展。灾害水母防治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微生物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着水母等海洋... 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水母暴发已经成为近岸海域严重的生态灾害,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及沿海经济的发展。灾害水母防治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微生物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着水母等海洋无脊椎动物生活史的进程。我们利用菌株与海月水母浮浪幼虫共培养实验,筛选获得一株能够抑制海月水母浮浪幼虫附着变态的副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nthracis)SG49,但其关键的代谢物尚不清楚,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解析。本研究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菌株SG49的胞内和胞外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二者的差异,筛选抑制浮浪幼虫附着变态的潜在关键代谢产物。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G49胞内外代谢产物有较大差异,筛选出了7个具有潜在抑制活性的物质,分别为3-羟基-2-氧吲哚、卡那霉素、安普霉素、链霉素、硫酸链霉素、没食子酸和松柏醇,这些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资源进行灾害水母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菌株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海月水母 浮浪幼虫 附着变态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放射性核素在海洋鱼类中的富集、分布及放射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宇辰 秦松 +3 位作者 陈柯旭 刘正一 孙平 庄龙传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6-1075,共10页
人工放射性核素是全球核污染的根源,随着全球沿海核能利用的快速发展,加之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影响,国际社会愈发关注海洋核污染问题和由此带来的公众健康问题。人工放射性核素由多种途径入海,并在海洋中迁移扩散,经... 人工放射性核素是全球核污染的根源,随着全球沿海核能利用的快速发展,加之苏联切尔诺贝利和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影响,国际社会愈发关注海洋核污染问题和由此带来的公众健康问题。人工放射性核素由多种途径入海,并在海洋中迁移扩散,经食物链富集于高营养级的海洋鱼类体内,一旦其经渔业捕捞进入市场,最终将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全面回顾和综述了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入海途径和扩散迁移方式,以及其在海洋鱼类体内的富集、分布和放射损伤效应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当前海洋核安全现状,针对海洋渔业面对的核污染问题,提出未来应加强人工放射性核素沿食物链向上传递的机制、携带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海洋鱼类洄游模式、慢性核辐射对鱼类不同生活史阶段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建立新的国际海洋核安全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海洋核污染的全球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鱼类 人工放射性核素 核泄漏 放射损伤 核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阳和烟台近岸口虾蛄群体的形态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东昱 王蕾 +1 位作者 邱盛尧 刘金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4-164,共11页
于2017年4月,分3次采集山东海阳和烟台近岸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样本,采用传统形态学直线测量的方法获取样本的11项形态学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CD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其15项比例性状指标。独立样... 于2017年4月,分3次采集山东海阳和烟台近岸的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样本,采用传统形态学直线测量的方法获取样本的11项形态学指标,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CD检验、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方法,比较其15项比例性状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和CD检验显示,海阳群体比烟台群体体型更细长,烟台群体的头胸甲、尾部和第2颚足在整体体型中占比较大,而海阳群体的腹部占比较大。2个群体在头胸甲部、胸节、尾部和第2颚足的掌节4个部位上形态差异显著(P<0.01),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CD<1.28),为种内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雌性群体和雄性群体均分别构建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7.571%和83.156%。而海阳和烟台群体在横向体型因子方面差异明显。通过判别分析,建立口虾蛄群体的判别函数式,综合判别准确率为74.0%。研究表明,口虾蛄具有雌雄二态性,烟台和海阳群体成体形态差异明显,雄性个体差异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虾蛄 形态比较 多元统计分析 群体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氨氮降解能力的海洋芽孢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玲 丛明 +1 位作者 鞠宝 吕家森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21,共9页
为筛选能降解氨氮的芽孢杆菌并应用到养殖海水的净化中,以解决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氨氮超标问题,本研究利用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筛选培养基,从烟台周边海域分离到61株能利用氨氮的菌株,复筛得到两株具有较高氨氮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菌株X6和... 为筛选能降解氨氮的芽孢杆菌并应用到养殖海水的净化中,以解决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氨氮超标问题,本研究利用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筛选培养基,从烟台周边海域分离到61株能利用氨氮的菌株,复筛得到两株具有较高氨氮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菌株X6和X37。在氨氮初始浓度为63.27 mg/L的培养基中,X6和X37的48 h氨氮去除率分别为61.02%、50.96%,在氨氮初始浓度为27.00 mg/L的培养基中两者48 h氨氮去除率分别为35.30%、35.53%。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X6为花津滩芽孢杆菌(Bacillus hwajinpoensis),菌株X37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菌株X6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2℃、pH 7.0、转速170 r/min,菌株X37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27℃、pH 6.0、转速170 r/min,且两株菌在48 h的氨氮去除速率最高。两株菌的最佳复配比为1∶1,此比例下的复合菌剂在氨氮初始浓度约为27.00 mg/L、温度为30℃、pH 6.5、接种量6%、170 r/min时,48 h的氨氮去除率为54.768%,且该复合菌剂能同时去除培养基中的亚硝态氮和硝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降解 花津滩芽孢杆菌 巨大芽孢杆菌 复合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测PI的热泵干燥温湿度解耦控制研究
16
作者 赵海波 张静峰 +1 位作者 吴坤 乔玲敏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49-2158,共10页
现有的热泵干燥多侧重于温度控制,不能克服温湿度的耦合作用实现温度与湿度的同时控制,因而提出一种基于预测PI的热泵干燥温湿度解耦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热泵干燥实验数据进行干燥温湿度控制对象的辨识,得到控制对象模型;然后,采用预测... 现有的热泵干燥多侧重于温度控制,不能克服温湿度的耦合作用实现温度与湿度的同时控制,因而提出一种基于预测PI的热泵干燥温湿度解耦控制方法。首先,基于热泵干燥实验数据进行干燥温湿度控制对象的辨识,得到控制对象模型;然后,采用预测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PI)算法和动态解耦实现热泵干燥温湿度控制;最后,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对比分析了PI、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derivative,PID)、史密斯预估器(Smith predictor)和预测PI(predictive proportional integral)的控制性能、抗干扰能力和解耦效果。结果表明,预测PI控制具有超调量小、振荡小、鲁棒性良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适合于大惯性、大滞后热泵干燥过程的温湿度多参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PI 热泵干燥 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野生与养殖群体的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九龙 叶苗 +4 位作者 李洪莉 徐文刚 刘立明 杜荣斌 尹硕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2-318,共7页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绿鳍马面鲀苗种生产计划,并及时监测和掌握其人工繁育群体在养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变化,笔者利用公布的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微卫星序列并设计引物,在随机挑选的50个候选微卫星位点中有20个可以高效、稳...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绿鳍马面鲀苗种生产计划,并及时监测和掌握其人工繁育群体在养殖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变化,笔者利用公布的绿鳍马面鲀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微卫星序列并设计引物,在随机挑选的50个候选微卫星位点中有20个可以高效、稳定地扩增出目的产物。利用绿鳍马面鲀野生群体对开发的20个微卫星标记进行评价,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4~1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758~12.000,观测杂合度为0.267~0.833,期望杂合度为0.413~0.932,多态信息含量为0.361~0.910,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为0.806~2.520。绿鳍马面鲀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表明,野生和养殖群体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8.2和7.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分别为7.168和6.239,观测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663和0.561,期望杂合度平均值分别为0.819和0.719,多态信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780和0.684,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914和1.647。试验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群体,但仍然维持在较高的多态性水平,表明绿鳍马面鲀的人工繁育会对其遗传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笔者开发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绿鳍马面鲀群体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试验结果可为绿鳍马面鲀资源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遗传多样性 杂合度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型翅片组耦合均温板的多目标及拓扑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龙辉 张甫仁 +5 位作者 黄郅凯 李雪 赵浩东 史亚洲 孙世政 赵海波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为解决传统通道型液冷板功耗高、散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用于电动车的一种异形化的水轮形扰流翅片组耦合均温板电池热管理系统。水轮组的组合方式、布置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确定基础模型后,使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分析了翅片长度、翅片倾角... 为解决传统通道型液冷板功耗高、散热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用于电动车的一种异形化的水轮形扰流翅片组耦合均温板电池热管理系统。水轮组的组合方式、布置位置和数量等因素确定基础模型后,使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分析了翅片长度、翅片倾角、中心距离出口边距离和两出口间距离。为了进一步提升液冷板均温性,在液冷板外侧添加均温板,以温度为目标函数对其进行拓扑优化。结果表明:与初始模型相比平均温度和标准差分别降低了1.83℃和0.45,综合评价指标—热性能因子(TPF)提升77.8%。翅片长度、倾角、出口位置及其附件扰流对液冷板各项性能有着显著影响。在流体通道所占体积分数为0.8时,液冷板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下降2.6℃,温度标准差下降0.206,TPF相较添加前继续提升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EV) 锂电池 电池热管理 结构设计 多目标优化 拓扑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黄河三角洲典型潮沟单元秋季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共现网络分析
19
作者 符清露 董志远 +5 位作者 李宝泉 陈莉 孙德斌 倪艳梅 唐永政 陈琳琳 《海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90,共16页
潮沟系统作为滨海湿地中活跃的地貌单元,不同级别潮沟水文环境变化显著,进而导致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出现差异。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典型潮沟单元,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eDNA)技术检测不同级别潮沟无脊... 潮沟系统作为滨海湿地中活跃的地貌单元,不同级别潮沟水文环境变化显著,进而导致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出现差异。本研究选取黄河三角洲典型潮沟单元,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eDNA)技术检测不同级别潮沟无脊椎动物多样性,采用生物共现网络分析和冗余分析(RDA)分别揭示典型潮沟无脊椎动物关键种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该潮沟单元共检测到无脊椎动物127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隶属于9门24纲53目103科87属90种。无脊椎动物门水平和属水平分别以节肢动物门(43.9%)和围沙蚕属(Perinereis)(25.2%)为优势类群。群落综合多样性指标(Comprehensive diversity index,CD)分析显示,三级潮沟综合多样性最高,一级潮沟无脊椎动物综合多样性最低。生物共现网络分析显示,线围沙蚕(Perinereis linea)和双枝薮枝螅(Obelia dichotoma)为关键种,对维持该潮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稳定起关键作用。RDA显示,水体的硅酸盐含量、温度和沉积物的粉砂、黏土占比是影响该潮沟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网络分析显示,关键种受硅酸盐含量、黏土和水体氮元素含量的显著影响(P <0.05)。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黄河三角洲典型潮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揭示典型潮沟无脊椎动物关键种,并为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DNA宏条形码 共现网络 生物多样性 无脊椎动物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鳍马面鲀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毛欣童 刘立明 +4 位作者 王九龙 刘琰 吴艳庆 姜宏利 徐文刚 《渔业研究》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了解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的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连续采集绿鳍马面鲀亲鱼5次,每次雌雄各3尾,共计30尾;每次采样测定绿鳍马面鲀亲鱼全长、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 为了解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modestus)早繁生殖调控期间亲鱼性腺的发育规律和繁殖特征,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连续采集绿鳍马面鲀亲鱼5次,每次雌雄各3尾,共计30尾;每次采样测定绿鳍马面鲀亲鱼全长、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同时采用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人工控温条件下,绿鳍马面鲀雌、雄亲鱼在2月时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均达到最大值,进入性成熟高峰期,且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绿鳍马面鲀的产卵类型为非同步发育的分批产卵型,雌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分为核仁外周期、卵黄囊泡期、初级卵黄球期、次级卵黄球期、三级卵黄球期和成熟期6个时期;雄性生殖细胞的发育则分为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5个时期。综上,本文阐明了绿鳍马面鲀性腺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和发育规律,不仅丰富了其繁殖生物学基础资料,也为其人工繁育和苗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性腺发育 卵巢 精巢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