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孟庆国 王朝明 +2 位作者 王文智 刘娟 王慧云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45-250,255,共7页
熊果酸属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食物和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熊果酸的结构修饰与活性研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熊果酸的提取分离,C-3、C-28、A环的结构修饰以及... 熊果酸属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食物和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保肝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熊果酸的结构修饰与活性研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熊果酸的提取分离,C-3、C-28、A环的结构修饰以及相关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衍生物 合成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热休克蛋白HSP70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宗亮 张仁梅 孟庆囯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6-424,共9页
热休克蛋白HSP70是最保守的蛋白之一,由于在应激反应中的敏感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HSP70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HSP70蛋白可以结合错误折叠或非正常聚集的蛋白,使之正常折叠或降解,因此合理干预HSP70的生物功能,可有望治疗一系列与蛋白错... 热休克蛋白HSP70是最保守的蛋白之一,由于在应激反应中的敏感性以及功能的多样性,HSP70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HSP70蛋白可以结合错误折叠或非正常聚集的蛋白,使之正常折叠或降解,因此合理干预HSP70的生物功能,可有望治疗一系列与蛋白错误折叠相关的疾病,如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目前已有多类以HSP70为靶点的药物处于临床前研究中。本文综述了HSP70的分类、结构、功能及以HSP70为靶点的药物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结构 功能 靶点 激动剂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cotillol及其差向异构体的合成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智 徐阳荣 +2 位作者 李新利 杨静静 孟庆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2-287,共6页
以20(S)-原人参三醇[20(S)-PPT]为原料,采用两条路线合成ocotillol(3)及其差向异构体(4),并探讨其形成机制。路线1:以m-CPBA氧化20(S)-PPT,制备化合物3和4,收率分别为44.1%和28.6%;路线2:20(S)-PPT经乙酰化、mCPBA氧化和皂化反应,制备... 以20(S)-原人参三醇[20(S)-PPT]为原料,采用两条路线合成ocotillol(3)及其差向异构体(4),并探讨其形成机制。路线1:以m-CPBA氧化20(S)-PPT,制备化合物3和4,收率分别为44.1%和28.6%;路线2:20(S)-PPT经乙酰化、mCPBA氧化和皂化反应,制备化合物3和4,收率分别为16.4%和16.2%。化合物3和4的形成机制推断如下:1)20(S)-PPT的分子内氢键导致C24(25)双键两侧的化学环境不同,两侧被氧化的概率不等,进而得到不等量的化合物3和4;2)20(S)-PPT被乙酰化后,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C24(25)双键平面两侧的化学环境近乎相同,经m-CPBA氧化反应、分子内SN2反应和皂化反应,最终得到几乎等物质量的化合物3和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otillol 差向异构体 合成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的姜黄素碱性自氧化及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4
作者 杨昕 张迪 +3 位作者 宋立敏 许茜 许卉 刘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9-1555,共7页
在室温及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姜黄素自氧化反应,应用柱色谱分离、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分析技术,分离并鉴定了主要自氧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针对反应进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 在室温及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姜黄素自氧化反应,应用柱色谱分离、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分析技术,分离并鉴定了主要自氧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针对反应进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分析技术,从底物消除和产物生成2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以抗坏血酸作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体系,定量比较了产物和姜黄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素在室温及弱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消除以自氧化反应为主,姜黄素消除过程和自氧化产物生成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自氧化产物具有双环乙酰丙酮的骨架结构,并显示有DPPH·,·OH和O_2^(-·)等自由基清除活性,但作用强度均显著低于姜黄素,因此在姜黄素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pH条件,避免发生自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氧化反应 双环乙酰丙酮 抗氧化活性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活化AMPK-eNOS减轻油酸所致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6
5
作者 周慧 刘敬 +8 位作者 侯文锋 王尧清 张文彦 许波 马成俊 李忌 孟庆国 孙喜灵 王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3-219,共7页
目的:考察小檗碱对油酸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系(human aorta endothelial cells,HAEC)为受试对象;分别以油酸、油酸联合小檗碱、油酸联合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 目的:考察小檗碱对油酸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系(human aorta endothelial cells,HAEC)为受试对象;分别以油酸、油酸联合小檗碱、油酸联合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激活剂(AICAR)或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HAEC;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合成;采用比色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的水平,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探针检测细胞内总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总AMP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其磷酸化(p-AMPK、p-eNOS)水平。结果:油酸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增殖,小檗碱组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油酸联合小檗碱组的细胞活性较油酸组明显好转(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油酸组的脂质浸润程度明显,油酸在不同浓度下使内皮细胞的脂质含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加入小檗碱可明显减少这种脂质堆积。油酸组的N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小檗碱能显著抑制油酸所致的内皮NO水平的减少,并且减少由于油酸所致的ROS水平的升高;油酸抑制了AMPK的活化,使p-AMPK和p-eNOS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小檗碱可明显逆转油酸所致AMPK和eNOS磷酸化水平下降,Compound C可拮抗其作用。结论:小檗碱可减轻油酸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与其活化AMPK/eNOS信号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油酸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肿瘤微环境pH-redox智能响应多功能纳米靶向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孙京芳 郭春静 +4 位作者 张云端 宋晓燕 吕剑涛 殷军港 陈大全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10,共6页
利用透明质酸有效靶向肿瘤细胞CD44受体的功能,在寡聚透明质酸的结构基础上,引入对pH敏感的缩酮键和对还原环境敏感的二硫键,构建一种新型基于肿瘤微环境的pH-redox智能响应多功能纳米靶向载体——两亲性寡聚透明质酸-巯基薄荷缩酮(oHMS... 利用透明质酸有效靶向肿瘤细胞CD44受体的功能,在寡聚透明质酸的结构基础上,引入对pH敏感的缩酮键和对还原环境敏感的二硫键,构建一种新型基于肿瘤微环境的pH-redox智能响应多功能纳米靶向载体——两亲性寡聚透明质酸-巯基薄荷缩酮(oHMST),利用~1H NMR、IR和ESI-MS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证。通过透析法制备了载姜黄素胶束,并初步考察了制剂的粒径、电位、电镜形貌特征以及pH、还原敏感特性。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两亲性寡聚透明质酸-巯基薄荷缩酮载体,制备了载药胶束,制剂形态为球形,粒径在100 nm左右,Zeta电位为-(21.97±1.08)mV,体外考察证明具有pH及还原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敏感 还原敏感 靶向载体 胶束 肿瘤微环境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