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面语“动宾+宾语”的语法机制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永娜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56,共14页
文章认为"动宾+宾语"的语体功能一方面是由"动宾结构"在词和语两重特征的作用下无法实现其具体时空性造成的,双音节短语、离合词、双音节动词句法特征与此不同,语体功能有所差异;另一方面是"动宾结构"的... 文章认为"动宾+宾语"的语体功能一方面是由"动宾结构"在词和语两重特征的作用下无法实现其具体时空性造成的,双音节短语、离合词、双音节动词句法特征与此不同,语体功能有所差异;另一方面是"动宾结构"的核心移位降低了原来状语表处所、时间等将事件具体化的功能,进一步增强了泛时空性造成的,代体结构尽管也发生了核心移位,但其中的动词具有较强的具体时空性,故具有口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结构+宾语”双音节动宾短语 离合词 双音节动宾式动词 代体结构 泛时空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的韵律机制和语体动因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永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5,共11页
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形式上遵循韵律语法规则,使用上则遵循语体语法规则。汉语表短时体的"V.一.V"和"V.V"是在韵律的作用下由[V+[一V]]vp经过句法的运作而产生的。两种格式形成之后,成为表达"短时体"... 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形式上遵循韵律语法规则,使用上则遵循语体语法规则。汉语表短时体的"V.一.V"和"V.V"是在韵律的作用下由[V+[一V]]vp经过句法的运作而产生的。两种格式形成之后,成为表达"短时体"的一种形态,其重叠形式遵循了韵律语法规则,具体表现为对词长的选择限制、对"重音调整原则"的遵循以及核心重音对其重叠形式的影响。在语体上,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是一种非正式语体的语法形式,这是由它具有将动作具体时空化的功能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音步 普通重音 口语非正式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VVN”、“VNN”、“VN的(N)”语体等级的鉴别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永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3,共10页
本文从交际因素、组成要素、时空度三个角度,对"NNVVN、VNN、VN的(N)"三种语法形式的语体等级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三者正式程度依次降低:"NNVVN"主要用于正式交际,其组成要素正式度高,泛时空化特征强,具有很强的书... 本文从交际因素、组成要素、时空度三个角度,对"NNVVN、VNN、VN的(N)"三种语法形式的语体等级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三者正式程度依次降低:"NNVVN"主要用于正式交际,其组成要素正式度高,泛时空化特征强,具有很强的书面正式语体功能;"VN的(N)"主要用于非正式交际,其组成要素口语性高,具时空化特征强,具有较强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功能;而"VNN"对各类语体交际环境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对各类语体属性的组合要素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时空特征介于前两者之间,属于通用语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VVN VNN VN的(N) 交际因素 组成要素 时空度 正式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韵律、语体对汉语表短时体的动词重叠的制约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永娜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6期636-646,共11页
文章分析了韵律、语体对汉语表短时体动词VV重叠的制约。在韵律上,动词词长会影响重叠的能力和重叠的形式,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分别为A.A和A.BA.B,三音节及以上的动词无法重叠;由于普通重音的作用,部分动宾式双音... 文章分析了韵律、语体对汉语表短时体动词VV重叠的制约。在韵律上,动词词长会影响重叠的能力和重叠的形式,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形式分别为A.A和A.BA.B,三音节及以上的动词无法重叠;由于普通重音的作用,部分动宾式双音节动词在普通重音的作用下扩词为语,具有短语的性质而只能按照单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重叠为A.AB,但当普通重音不作用于双音节动词的第二个音节之上时,只能重叠为A.BA.B。在语体上,动词重叠由于具有"轻松随便"的意味以及口语的韵律特征而归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由于口语非正式语体单位不能在正式场合下运用,所以词的语体色彩会影响其重叠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重叠 词长 普通重音 韵律 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计量“一+量词”语法功能与语体构成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永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60,共6页
本文讨论了书面语体中非计量"一+量词"的语法功能,并从语法角度对其语体构成机制进行了思考,认为非计量"一+量词"的本质功能在于为"语法句"赋予现实意义值。由于其所赋的值具有泛时空化的特征,因此该结... 本文讨论了书面语体中非计量"一+量词"的语法功能,并从语法角度对其语体构成机制进行了思考,认为非计量"一+量词"的本质功能在于为"语法句"赋予现实意义值。由于其所赋的值具有泛时空化的特征,因此该结构具有表达正式的书面语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量“一+量词” 语法功能 泛时空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与“以便”的语义、语用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永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为了”和“以便”的差异。在语义上,“为了”侧重于表达目的对动作行为或结果的引发,是事件产生的原因;“以便”侧重于表达顺承动作行为便能达到或容易达到的效果。在语用上,二者在语体选择、目的的... 本文从语义、语用两个方面对比分析“为了”和“以便”的差异。在语义上,“为了”侧重于表达目的对动作行为或结果的引发,是事件产生的原因;“以便”侧重于表达顺承动作行为便能达到或容易达到的效果。在语用上,二者在语体选择、目的的强调倾向、表达的主客观评议态度、动作行为的惠损指向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最后提出二者在语义上存在差异是由目的与动作行为的关系具有双向性决定的,当观察点和侧重点不同时,就表达出不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了” “以便” 语义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与就业结构演变路径及耦合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28
7
作者 夏建红 矫卫红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5-71,共7页
以山东省经济数据为样本,解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的耦合效应。运用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系数分析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内在机制,可以看出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协调度改善明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增强;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就业结构对产业... 以山东省经济数据为样本,解析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的耦合效应。运用结构偏离度与就业弹性系数分析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内在机制,可以看出山东省产业结构的总体协调度改善明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增强;运用回归模型分析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理,可以发现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有直接推动作用,但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拐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基于山东省域资源禀赋、区域优势与产业体系,以人才、创新与产业"立体化"建设为核心,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实现产业与就业结构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耦合效应 产业“立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