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otillol及其差向异构体的合成与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智 徐阳荣 +2 位作者 李新利 杨静静 孟庆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2-287,共6页
以20(S)-原人参三醇[20(S)-PPT]为原料,采用两条路线合成ocotillol(3)及其差向异构体(4),并探讨其形成机制。路线1:以m-CPBA氧化20(S)-PPT,制备化合物3和4,收率分别为44.1%和28.6%;路线2:20(S)-PPT经乙酰化、mCPBA氧化和皂化反应,制备... 以20(S)-原人参三醇[20(S)-PPT]为原料,采用两条路线合成ocotillol(3)及其差向异构体(4),并探讨其形成机制。路线1:以m-CPBA氧化20(S)-PPT,制备化合物3和4,收率分别为44.1%和28.6%;路线2:20(S)-PPT经乙酰化、mCPBA氧化和皂化反应,制备化合物3和4,收率分别为16.4%和16.2%。化合物3和4的形成机制推断如下:1)20(S)-PPT的分子内氢键导致C24(25)双键两侧的化学环境不同,两侧被氧化的概率不等,进而得到不等量的化合物3和4;2)20(S)-PPT被乙酰化后,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C24(25)双键平面两侧的化学环境近乎相同,经m-CPBA氧化反应、分子内SN2反应和皂化反应,最终得到几乎等物质量的化合物3和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otillol 差向异构体 合成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分析的姜黄素碱性自氧化及其产物的抗氧化活性
2
作者 杨昕 张迪 +3 位作者 宋立敏 许茜 许卉 刘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9-1555,共7页
在室温及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姜黄素自氧化反应,应用柱色谱分离、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分析技术,分离并鉴定了主要自氧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针对反应进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 在室温及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姜黄素自氧化反应,应用柱色谱分离、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波谱(NMR)和质谱(MS)等分析技术,分离并鉴定了主要自氧化产物的化学结构.针对反应进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分析技术,从底物消除和产物生成2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及定量研究.以抗坏血酸作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体系,定量比较了产物和姜黄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姜黄素在室温及弱碱性条件下的降解消除以自氧化反应为主,姜黄素消除过程和自氧化产物生成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自氧化产物具有双环乙酰丙酮的骨架结构,并显示有DPPH·,·OH和O_2^(-·)等自由基清除活性,但作用强度均显著低于姜黄素,因此在姜黄素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控制pH条件,避免发生自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氧化反应 双环乙酰丙酮 抗氧化活性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