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务派、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维结构(续)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小朝 林春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6,共4页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以洋务派、维新派为代表的一部分封建官僚和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反映,历史现实规定性和思想文化制约性确定了他们的思维结构。一百年前的“中体西用”虽已飘逝,但它在历史幽深处的回音仍值得我们聆听。
关键词 洋务派 维新派 “中体西用” 思维结构 官僚 知识分子 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的方法论原则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6-71,共6页
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的方法论原则,强调运用文化发生和比较的方法。需要说明:文化类型的区分和文化发生时期的确定,如何解读古代神话,中西悲剧精神是否具有可比较性。需要阐明:中西文化的根本性质分别是历史理性主义和伦理理性主义。
关键词 文化 发生 比较 类型 时期 神话 可比性 历史理性 伦理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71,共8页
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发生在古希腊时期。《神谱》、《荷马史诗》显示了人类历史进步必然冲决血缘亲属纽带,造成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二律背反的困窘。二律背反困窘后来更以冥冥中支配社会人生的命运形式,在戏剧类型的悲剧中得到... 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发生在古希腊时期。《神谱》、《荷马史诗》显示了人类历史进步必然冲决血缘亲属纽带,造成历史与人伦、理性与感性二律背反的困窘。二律背反困窘后来更以冥冥中支配社会人生的命运形式,在戏剧类型的悲剧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现。基督教《圣经》为西方悲剧精神的历史反思性提供了更丰厚的文化资源。黑格尔凭借巨大的历史感在理论上说明了西方悲剧精神历史反思性所蕴藏的辩证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人伦 二律背反 神谱 荷马史诗 悲剧 圣经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务派、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维结构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小朝 林春城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以洋务派、维新派为代表的一部分封建官僚和知识分子思想意识的反映,历史现实规定性和思想文化制约性确定了他们的思维结构。一百年前的“中体西用”虽已飘逝,但它在历史幽深处的回音仍值得我们聆听。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洋务派 维新派 中体西用 思维结构 历史现实规定性 思想文化制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小朝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94-98,共5页
西方文学从 2 0世纪以来加快了艺术形式发展的节律。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对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这主要得益于索绪尔为代表的现代语言学 ,以及现代哲学、美学的新探索 。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艺术形式 创新 语言学革命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晦涩隐喻代替了清晰表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审美风格变迁之一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0,共5页
 西方文学从神话母体的孕育开始就保持着清晰表述的语言艺术传统,其依据是理性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因为非理性主义和现代语言学的启迪,开始使用晦涩隐喻的语言艺术创新,由此构成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风格的变迁之一。
关键词 西方 现代主义 文学审美风格 晦涩隐喻 清晰表述 语言艺术 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其所不是”:萨特戏剧的肯定性命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5,共5页
萨特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论包含的"是其所不是的"肯定性命题,在萨特戏剧里主要表现为自由与自由选择问题。自由与自由选择问题告诉人们,客观的规律可以规定人的现实处境,但不能限定人对待现实处境的主观态度,自由与自由选择还必... 萨特存在主义人生价值论包含的"是其所不是的"肯定性命题,在萨特戏剧里主要表现为自由与自由选择问题。自由与自由选择问题告诉人们,客观的规律可以规定人的现实处境,但不能限定人对待现实处境的主观态度,自由与自由选择还必须承担伦理责任,从而为价值论的主观追求充实了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肯定性 自由与自由选择 现实处境 主观态度 伦理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国家的领土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应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0,共3页
领土要素在国家起源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表现为它由氏族社会中区别不同部落的标志成功地转化为国家统治的强大工具。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 (夏商周三代 ) ,运用“领土”这一政治工具对国家进行统治 ,表明领土观念有了质的发展 。
关键词 早期国家 夏商周 国家观念 领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成了非英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人物形象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外语教学》 2005年第4期84-87,91,共5页
西方传统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征服和殉难两种英雄模式.现代主义文学的人物形象则有歪斜抽象和执拗孤独两种非英雄模式.这两种非英雄代替英雄而实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人物形象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 英雄 非英雄 歪斜抽象 执拗孤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主义文学的悲剧艺术探秘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28,35,共8页
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实践实现了卓绝无比的悲剧艺术创新 ,它们既使西方文学的悲剧意蕴获得了具有现代性的深化 ,又使西方文学构建悲剧艺术世界的工艺学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
关键词 悲剧意蕴 艺术工艺学 情感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外人》:存在主义哲学意蕴的诗性彰显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36-40,共5页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通过特殊的小说叙事、小说人物言语 ,凸现了一个从人类主体精神角度充分意识到荒诞 ,并对荒诞持蔑视态度的人物形象 ,实现了小说叙事、人物言语与存在主义观念的审美统一 ,从而使存在主义哲学意蕴获得了完满的诗性... 加缪的小说《局外人》通过特殊的小说叙事、小说人物言语 ,凸现了一个从人类主体精神角度充分意识到荒诞 ,并对荒诞持蔑视态度的人物形象 ,实现了小说叙事、人物言语与存在主义观念的审美统一 ,从而使存在主义哲学意蕴获得了完满的诗性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人物言语 存在主义 诗性彰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价值论转向中的“思”与“诗”
12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49,共7页
西方传统文学一直在理性主义的价值框架里,托庇神学、哲学实现其“认识必然”和“超越必然”的心灵自由象征。所以,西方传统意义里的“诗”与“思”总是同神和理性所保证的“逻辑”或者经验和生活所证实的“事实”密切交织一体。西方传... 西方传统文学一直在理性主义的价值框架里,托庇神学、哲学实现其“认识必然”和“超越必然”的心灵自由象征。所以,西方传统意义里的“诗”与“思”总是同神和理性所保证的“逻辑”或者经验和生活所证实的“事实”密切交织一体。西方传统的“诗”总是运用透明、规整的语言话语传达清晰、明澈的思想意蕴。西方现代哲学价值论转向以及所引动的价值观转变和对语言符号的关注终于摇撼了理性主义的价值框架,使传统历史理性与价值理性通过相互的位移而推动了诗、文学与思、哲学在更深、更本真根源基础上的合二而一,并最终改变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自由象征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论 价值观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恶心》的思与诗
13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70,共5页
 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是阐释生命意义的诗性学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是追问人生价值的哲学言说。小说《恶心》就是思与诗密切相依的典范。它昭示了人如何从萨特哲学对本质所界定的事实性否定命题通向对存在所设想的价值性肯定命题。
关键词 事实 否定 价值 肯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俗之神”的智性审视——鲁迅小说中金钱话语的意蕴分析
14
作者 周丽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69-573,共5页
以金钱为核心话语的经济活动及其意义是《呐喊》和《彷徨》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小说文本最早建构了具有多重现代性内涵的金钱话语,并且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表现出强大的人文力量和实践力量。鲁迅既对人际关系的金... 以金钱为核心话语的经济活动及其意义是《呐喊》和《彷徨》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小说文本最早建构了具有多重现代性内涵的金钱话语,并且具有鲜明的现实指向性,表现出强大的人文力量和实践力量。鲁迅既对人际关系的金钱化倾向心存忧虑和愤慨,同时又认为金钱在现代社会是个体生存和自由的保障。对现代社会中经济结构向人类精神结构渗透和影响这一现象的关注和思考,是鲁迅智性思维方式的深度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金钱话语 人性 个体生存 女性 智性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的理论说明
15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50,共7页
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是探索中西文化心理、人文艺术精神和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一条重要路径。人们所以喜爱使人产生痛苦的悲剧是因为违逆人的生命自由本质的矛盾会使人在发生痛感的同时唤醒心灵自由本质的扩张。西方人关于痛感转化为快... 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是探索中西文化心理、人文艺术精神和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一条重要路径。人们所以喜爱使人产生痛苦的悲剧是因为违逆人的生命自由本质的矛盾会使人在发生痛感的同时唤醒心灵自由本质的扩张。西方人关于痛感转化为快感的思考成果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审美范畴———崇高。中国人在审美活动中也触及到了悲哀转化为悲壮的问题。中西方人都具有审美意义上的悲剧精神,中西方人都探讨过悲剧精神的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悲剧精神 自由本质扩张 痛感与快感 悲哀与悲壮 审美意义上的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悲剧精神心灵忏悔的审美特征
16
作者 马小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本质是反思人类社会历史矛盾,因而其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是浓郁的心灵忏悔。心灵忏悔主要表现为悲剧主人公面对历史长流,尽管有遥远的历史理性主义的美妙理由和光明允诺,总归难以彻底解脱现在耳闻目睹伦理情感受...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本质是反思人类社会历史矛盾,因而其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是浓郁的心灵忏悔。心灵忏悔主要表现为悲剧主人公面对历史长流,尽管有遥远的历史理性主义的美妙理由和光明允诺,总归难以彻底解脱现在耳闻目睹伦理情感受伤害引发的愧疚和痛悔。其次表现为一种特殊方式,即主人公的"人性异化"在读者心灵意识中生发出别样的感受。其三表现为一种绝妙的艺术构思,那就是在此一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派生出彼一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忏悔 愧疚痛悔 人性异化 艺术构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悲剧精神伦理批判性的特殊表现形态
17
作者 马小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5-119,共5页
西方悲剧精神的伦理批判性常常表现得含蓄和复杂。具体而言,西方悲剧精神的社会伦理批判总是显现为同自我批判结伴而行,或者同历史辩解纠缠一体。
关键词 悲剧精神 伦理批判 自我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悲剧精神内在延宕的审美特征
18
作者 马小朝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22-125,共4页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显现为内在延宕。内在延宕在古希腊神话中表现得朦胧隐晦且具有象征意味。内在延宕在后来成熟的文学作品中逐步表现得清晰明朗且具有心灵矛盾意味。具体情况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心灵矛盾构成悲剧... 西方悲剧精神的审美特征之一显现为内在延宕。内在延宕在古希腊神话中表现得朦胧隐晦且具有象征意味。内在延宕在后来成熟的文学作品中逐步表现得清晰明朗且具有心灵矛盾意味。具体情况大致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直接的心灵矛盾构成悲剧剧情运行主流;一是间接的心灵无所皈依构成悲剧剧情运行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廷宕 腺胧象征 心灵矛盾 直接 间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的倡廉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宏坤 项永琴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4,共2页
关键词 反贪倡廉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先生 吏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