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采购管理”课程教学创新
1
作者 李金华 田强 +2 位作者 于丽静 苏彦红 姜永强 《物流技术》 2023年第8期157-160,共4页
针对“采购管理”教学中发现的课程思政弱化、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痛点问题,以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教学创新的根本,以学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多维协同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针对“采购管理”教学中发现的课程思政弱化、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产教融合深度不够等痛点问题,以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为教学创新的根本,以学生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多维协同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教学创新,通过对数据、案例等的可靠分析,展现了教学创新的情况和效果,并分析了其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购管理”课程 核心素养 教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晓峰片区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与路径研究
2
作者 田美玲 刘嗣明 寇圆圆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8-22,共5页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经济系统中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空间相互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显著。根据三峡晓峰片区旅游发展的特征与属性,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首先,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三峡晓峰片区旅游发展... 旅游空间结构是旅游经济系统中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空间相互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显著。根据三峡晓峰片区旅游发展的特征与属性,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首先,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三峡晓峰片区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和发展现状作了定量分析;其次,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指标体系,划分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和边缘区,进而构建了"一区、三点"的空间布局结构;最后,提出实现空间布局的路径,即强化空间发展定位与联动发展、强化旅游产品深度再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晓峰片区 "核心-边缘"理论 空间布局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城乡旅游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扩大内需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健 韩存 刘鑫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5-162,共8页
乡村旅游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优选路径.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探讨城乡一体化的旅游经济发展,既带动城乡村产业经济,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基于国家旅游宏观数据与乡村旅游发展成就,利用ELES模型测算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及其对扩大... 乡村旅游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优选路径.在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探讨城乡一体化的旅游经济发展,既带动城乡村产业经济,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基于国家旅游宏观数据与乡村旅游发展成就,利用ELES模型测算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及其对扩大内需的贡献.为后疫情时期乡村旅游发展和城乡统筹的旅游经济学研究奠定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现代乡村旅游 城乡统筹 人均可支配收入 ELE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利用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雪玲 周立华 +1 位作者 杨国清 姜丽娜 《草食家畜》 2023年第4期41-46,共6页
【目的】浑善达克沙地广泛存在的不合理放牧是当前榆树疏林生态系统退化、榆树种群繁衍受阻的主要原因。针对沙地特殊的基质和植被特征,探讨适合其特质的放牧管理形式,为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 【目的】浑善达克沙地广泛存在的不合理放牧是当前榆树疏林生态系统退化、榆树种群繁衍受阻的主要原因。针对沙地特殊的基质和植被特征,探讨适合其特质的放牧管理形式,为榆树疏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4块对比样地,通过采集树芯,建立胸径-树龄模型,结合50×50 m2样方每株调查,获取榆树年龄结构分布。通过牧户调查,获取每块样地的放牧管理方式,探讨放牧季节和家畜种类对榆树种群繁衍更新的影响。【结果】冬季放牧的样地,榆树种群密度适宜(104株/50×50 m2),年龄分布均衡,种群繁衍更新状态良好;夏季放牧的样地,榆树密度较小(97株/50×50 m2),其中幼苗缺失,种群更新受阻;轻度牧牛的样地,新生出密集的榆树种群(750株/50×50 m2),以幼树、幼苗为主,种群处于显著恢复阶段;长期牧羊的样地,榆树密度低(31株/50×50 m2),幼苗和成年榆树缺失,种群更新不良。【结论】因沙地松软不耐踩踏的特性,沙地适合在冬季冰冻硬化后放牧,应避免在其它季节放牧。因家畜对植物的选择性采食,轻度牧牛有利于榆树种群的恢复,牧羊对榆树种群恢复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疏林 沙地 放牧 种群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农村社保,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保工作探析
5
作者 朱景晓 庄光宾 《改革与开放》 2012年第07X期75-75,共1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的基础保障。2005年,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这对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却相对薄... 我国是农业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的基础保障。2005年,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这对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却相对薄弱,虽然经过六年多的努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问题也是明显的。文章就从我国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谈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新农村 社会保障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