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水水热改性煤基多孔炭超级电容器性能
1
作者 袁超 叶彦 +4 位作者 杨春燕 田国亮 李婉晴 秦志宏 杨小芹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煤炭由于其高碳含量、缩合芳香结构及显著的经济性,作为生产电容炭的前驱体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对山西炼焦煤进行溶剂萃取得到煤基重质组(HC)作为碳源,KOH为活化剂制备多孔炭材料(AHC),再用氨水对其进行特定条件的水热改性,得到了一种具... 煤炭由于其高碳含量、缩合芳香结构及显著的经济性,作为生产电容炭的前驱体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对山西炼焦煤进行溶剂萃取得到煤基重质组(HC)作为碳源,KOH为活化剂制备多孔炭材料(AHC),再用氨水对其进行特定条件的水热改性,得到了一种具有高倍率性能和高循环稳定性的氮掺杂多孔炭。通过SEM、FTIR、XPS、Raman及N2吸附等表征分析,研究了不同氨水添加量下多孔炭的微观形貌、孔结构、表面化学性质等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改性后多孔炭表面形貌和孔结构都有所改善,当氨水添加量为8 mL时,所得改性多孔炭AHC−N8呈现明显的蠕虫状纳米裂隙孔结构,中孔占比增大,且表面氮原子数分数由水热改性前的0.66%增至2.83%。该多孔炭电极材料在1 A/g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351.3 F/g,倍率性能达82%,与未改性AHC的63.5%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0 A/g下10000次循环充放电后比电容保持率也由未改性AHC的91.4%增至95.6%。AHC−N8的高比表面积、适宜的微/介孔分布以及表面较多的吡啶氮和吡咯氮掺杂对其突出的电化学性能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煤基多孔炭 氨水改性 氮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沸石的合成及其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2
作者 刘晋芳 金晓宇 +5 位作者 李媛 荀文杰 申芳芳 乔旭 王小青 杨江峰 《低碳化学与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1,108,共6页
低浓度煤层气CH_(4)富集过程需要高性能CH_(4)/N_(2)吸附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T沸石,并利用PXRD、SEM和N_(2)吸/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T沸石的CH_(4)、N_(2)单组分吸附性能,计算了其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选择性和吸附... 低浓度煤层气CH_(4)富集过程需要高性能CH_(4)/N_(2)吸附剂。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T沸石,并利用PXRD、SEM和N_(2)吸/脱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了T沸石的CH_(4)、N_(2)单组分吸附性能,计算了其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选择性和吸附热,并考察了T沸石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298 K、0.1 MPa条件下,T沸石(Tz-168)的CH_(4)吸附量为21.4 cm^(3)/g,CH_(4)/N_(2)选择性为5.5,优于大多数分子筛吸附剂。通过CH_(4)/N_(2)混合气穿透实验进一步验证了T沸石具有良好的CH_(4)/N_(2)吸附分离性能,V(CH_(4)):V(N_(2))为50:50和20:80时,实际分离时间分别为5 min和7 min,这在低浓度煤层气CH_(4)富集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T沸石 CH_(4)/N_(2)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絮凝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李子浩 董晓娜 +3 位作者 郑焕钦 申婧 王淑军 杜志平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5-794,共10页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具有排量大、成分复杂、生物降解性能差等特点,未经恰当处理排放入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磁絮凝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在降低浊... 随着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等生产过程产生的大量含油废水,具有排量大、成分复杂、生物降解性能差等特点,未经恰当处理排放入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磁絮凝是一种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在降低浊度、去除磷酸盐、有机物等领域已被证明具有显著效果,在水处理领域呈现出很好的应用潜力。文章系统综述了磁絮凝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含油废水的来源及特性、磁絮凝的分类、工艺条件、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磁絮凝材料的回收利用,并对当前磁絮凝在处理含油废水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从磁性材料、适用范围、多工艺耦合联用等方面对磁絮凝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磁絮凝 废水 乳液 油水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掺杂在碳辅助电解水制氢中强化碳氧化反应研究
4
作者 刘琦 窦燕青 +5 位作者 巩宙婷 刘守军 陈亮宇 陶钰文 刘晋芳 杨颂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28-1735,共8页
面临着“双碳”目标的约束,氢能,尤其是电解水制氢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高能耗是制约该技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提出“牺牲阳极碳辅助电解水制氢”的策略,利用碳氧化反应(COR)替代析氧反应(OER),实现能耗的大幅降低。... 面临着“双碳”目标的约束,氢能,尤其是电解水制氢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高能耗是制约该技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此,提出“牺牲阳极碳辅助电解水制氢”的策略,利用碳氧化反应(COR)替代析氧反应(OER),实现能耗的大幅降低。具体是利用两步碳化法制备出F掺杂生物炭(记作F-BC-850),采用XRD、SEM-EDS、热重分析、XPS等表征手段解析F-BC-850的结构特征;通过电化学方法阐明F-BC-850与制氢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在0.5 mol/L H_(2)SO_(4)溶液中,10 mA/cm^(2)下,其能耗是传统Pt片电极的57.9%;表征结果表明,氟化铵热解产生的HF刻蚀生物炭,能够形成活性较强的C-F键,进而提升了碳氧化性能。F物种的引入改变了碳结构,促进H_(2)O分子产生*OH,并强化了碳原子对*OH的吸附能力。本工作可为碳辅助电解水制氢高效产H_(2)和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辅助电解水制氢 F掺杂 氢能 电化学氧化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Fe_(3)O_(4)的制备及其对水中乳液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文杰 申婧 +2 位作者 董晓娜 杜志平 王淑军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6-384,共9页
煤矿液压支架乳液在使用的过程汇入矿井水中,大幅度增加了处理难度。粉末活性炭(AC)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含乳液矿井水的处理中,但存在吸附后固液分离难以及AC再生回用难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AC、FeCl_(3)... 煤矿液压支架乳液在使用的过程汇入矿井水中,大幅度增加了处理难度。粉末活性炭(AC)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等优点,可以应用于含乳液矿井水的处理中,但存在吸附后固液分离难以及AC再生回用难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AC、FeCl_(3)·6H_(2)O、FeCl_(2)·4H_(2)O为原料,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Fe_(3)O_(4)复合材料(AC@Fe_(3)O_(4)),并应用于液压乳液废水的吸附处理。结果表明,磁性活性炭对乳液的吸附在9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当乳液的初始体积分数为0.5%,温度为25℃,振荡速度为200 r/min时,对乳液的吸附量为1.07 mL/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磁性活性炭对乳液的吸附更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表明其对乳液的吸附主要是化学吸附,Langmuir等温线模型对磁性活性炭吸附乳液的拟合度较高,通过拟合计算得到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51 mL/g,而实验中优化吸附量也达到1.07 mL/g。吸附平衡后分离出的AC@Fe_(3)O_(4)在甲醇中乳液的脱附率可以达到90%以上,吸附剂可以重复利用,经过5次循环仍能保持良好的吸脱附性能,并且在外加磁力的作用下可实现液固分离,回收利用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活性炭 液压支架乳液 吸附 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