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9^(+)CD25^(+)Breg比例和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卓贝 代丽 +6 位作者 何豪华 洪登校 王元元 徐文艳 陈中新 李柏青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g的比例,以及CD19^(+)CD25^(+)Breg的PD-1、PD-L1表达,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等临床信息。使用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与CD19^(+)B细胞,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Breg的分化。结果SLE患者活动组外周血中CD19^(+)CD25^(+)Breg比例低于HC,CD25^(+)B细胞PD-1、PD-L1的表达高于HC;SLE患者有胸腔积液、关节炎、C反应蛋白(CRP)上升的患者Breg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IgM下降、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的患者Breg频率低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关节炎、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L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活化的CD4^(+)T细胞有利于CD19^(+)B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5^(+)Breg降低,但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表达增加,并且与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参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Breg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荠宁黄酮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拮抗肠上皮细胞凋亡改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
2
作者 储菲 陈孝华 +2 位作者 宋博文 杨晶晶 左芦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9-828,共10页
目的探讨苏荠宁黄酮(MOS)改善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C57BL/6J小鼠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并采用腹腔注射MOS(200 mg/kg)进行干预。实验小鼠共分为4组(n=6):WT、WT+MOS、DSS和DSS+MOS组,通过检测小鼠... 目的探讨苏荠宁黄酮(MOS)改善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C57BL/6J小鼠饮用2.5%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实验性结肠炎,并采用腹腔注射MOS(200 mg/kg)进行干预。实验小鼠共分为4组(n=6):WT、WT+MOS、DSS和DSS+MOS组,通过检测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HE染色、肠屏障功能和TUNEL染色来评估MOS对拮抗结肠炎和肠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体外通过脂多糖(LPS,100μg/mL)刺激小鼠结肠类器官,并采用MOS(120μmol/L)进行干预。体外实验共分为4组:Control、Control+MOS、LPS和LPS+MOS组,以评估MOS对LPS诱导的肠屏障损伤和炎症反应的药理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MOS作用的功能学途径和分子机制,并联合免疫印迹检测验证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结果体内实验表明MOS治疗改善DSS小鼠的体质量减轻(P<0.05)、DAI评分(P<0.05)、结肠缩短(P<0.05)、结肠组织炎症评分(P<0.05)和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和IFN-γ,P<0.05)的表达。肠屏障功能检测表明,MOS治疗降低血中的FITC-Dextran(P<0.05)和I-FABP的浓度,并增加了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ZO-1和claudin-1,P<0.05)。体外实验显示MOS治疗能够改善LPS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的炎症因子水平和肠上皮细胞屏障的损伤(P<0.05)。免疫印迹结果表明,MOS干预在体内和体外都下调C-caspase3和BAX的表达(P<0.05),并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机制分析表明,DSS小鼠结肠组织和LPS刺激的结肠类器官的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都被MOS抑制(P<0.05)。结论MOS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并缓解实验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苏荠宁黄酮 肠上皮细胞凋亡 PI3K/AK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前胡苷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焦亡改善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
3
作者 黄菊 殷丽霞 +4 位作者 牛民主 耿志军 左芦根 李静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单体紫花前胡苷(Nod)对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ATP)联合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焦亡模型,通过检测焦亡关键调节因子、通透性和促炎因子,探讨Nod对细胞焦亡、肠道屏障功能和炎...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单体紫花前胡苷(Nod)对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脂多糖和三磷酸腺苷(ATP)联合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焦亡模型,通过检测焦亡关键调节因子、通透性和促炎因子,探讨Nod对细胞焦亡、肠道屏障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以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干预小鼠为CD动物模型,通过检测体质量、DAI评分、组织病理学分析、炎症评分、肠屏障功能和肠上皮细胞焦亡,探讨Nod对CD样结肠炎的治疗效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体外实验验证探索Nod保护肠上皮细胞焦亡的潜在机制。结果脂多糖和ATP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经Nod干预后显著抑制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和caspase-11的表达,改善肠道FITC-dextran(FD4,4000)通透性,以及降低IL-1β和IL-18水平(P<0.05)。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Nod治疗后能缓解小鼠体质量下降幅度、降低DAI评分、改善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评分(P<0.05),并降低血清中FD4、I-FABP的含量与细菌移位至肠系膜淋巴结、脾和肝脏中比例(P<0.05)。Nod可抑制小鼠肠黏膜中NLRP3、GSDMD-N、cleaved caspase-1和caspase-11的表达(P<0.05)。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显示,Nod抗结肠炎可能与PI3K/Akt通路有关;体内外实验证实,Nod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且PI3K/Akt通路的激活剂(IGF-1)逆转了Nod对肠上皮细胞焦亡和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Nod至少部分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拮抗肠上皮细胞的焦亡,从而保护肠屏障功能和改善CD样结肠炎,有望成为一种新的CD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紫花前胡苷 细胞焦亡 肠上皮细胞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AM6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4
作者 陶露 韦卓利 +1 位作者 王月月 项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576,共11页
目的明确CEACAM6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探索CEACAM6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分析CEACAM6在鼻咽癌中表达情况。TCGA数据库分析CEACAM6在头颈部癌中表达情况以及与生存预期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技... 目的明确CEACAM6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探索CEACAM6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分析CEACAM6在鼻咽癌中表达情况。TCGA数据库分析CEACAM6在头颈部癌中表达情况以及与生存预期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EACAM6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CEACAM6过表达细胞模型,分为control组(空载)和Lv-CEACAM6组(过表达);CEACAM6敲低细胞模型,分为control组(空载)、sh#1组(敲低)和sh#2组(敲低)。通过CCK-8和Edu染色检测CEACAM6对鼻咽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伤口愈合和Transwell检测CEACAM6对鼻咽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鬼笔环肽染色检测CEACAM6对鼻咽癌细胞骨架排列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CEACAM6对鼻咽癌细胞中FN1、ITGA5、ITGB1、N-cad、Vim和E-cad的蛋白表达影响以及FN1过表达对CEACAM6过表达的鼻咽癌细胞中ITGA5和ITGB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GEO数据库分析表明CEACAM6在鼻咽癌中低表达,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CEACAM6在头颈部癌中低表达,CEACAM6低表达与预后不良有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显示CEACAM6在鼻咽癌组织中低表达。CCK-8和Edu检测结果显示CEACAM6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伤口愈合和Transwell检测结果显示CEACAM6可抑制鼻咽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P<0.05)。鬼笔环肽染色结果显示上调CEACAM6表达后肌动蛋白荧光表达降低。Weste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上调CEACAM6表达后FN1、ITGA5、ITGB1下调,E-cad上调,N-cad和Vim下调(P<0.05),FN1过表达可缓解CEACAM6对ITGA5和ITGB1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CEACAM6可能通过调控FN1、ITGA5、ITGB1蛋白表达影响上皮间质转化从而抑制鼻咽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ACAM6 鼻咽癌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ZW1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基于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和促进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文静 张诺 +7 位作者 杨子 张小凤 孙奥飞 王炼 宋雪 耿志军 李静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62,共9页
目的明确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BZW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TIMER、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对... 目的明确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BZW1)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TIMER、UALCAN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分级、分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2例患者,分析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胃癌疾病进展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体外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式构建上调和下调BZW1表达的胃癌细胞系(MGC803),分析BZW1对MGC803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采用KEGG富集分析预测BZW1在胃癌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进行体外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BZW1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和RT-qPCR结果显示,BZW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癌旁组织的3.30倍和6.54倍(P<0.01);胃癌组织中BZW1的表达水平与外周血CEA和CA199水平呈正相关(P<0.01);单因素结合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证实BZW1高表达(P<0.05,HR=2.070,95%CI:1.021~4.196)是影响胃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BZW1相对表达量3.61为截点值,预判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性为75.56%,特异性为71.93%(P<0.01)。Transwell实验显示,上调BZW1可促进MGC80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下调则相反(P<0.05)。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上调BZW1可促进MGC803细胞N-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P<0.05),并抑制E-cadherin的表达(P<0.05),下调则反之(P<0.05)。富集分析显示,BZW1生物功能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相关。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上调BZW1可促进Wnt3a、β-Catenin及C-myc的表达(P<0.05),而下调则相反(P<0.05);使用Wnt通路抑制剂XAV-939可显著削弱上调BZW1对MGC803细胞中EMT关键分子的蛋白N-cadherin、Vimentin及E-cadherin的调控作用(P<0.05)。结论BZW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预后,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促进胃癌细胞EMT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碱性亮氨酸拉链蛋白1 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 WNT/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NE3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 被引量:1
6
作者 段婷 张震 +6 位作者 施金冉 肖林雨 杨晶晶 殷丽霞 张小凤 耿志军 陆国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目的明确CPN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探究其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7年10月104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的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PNE... 目的明确CPNE3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探究其调控胃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3年2月~2017年10月104例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通过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的公共数据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PNE3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对患者肿瘤进展与远期预后的影响。GO富集分析预测CPNE3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干扰和过表达CPNE3以及对照慢病毒载体转染MGC803细胞,获取对照组(NC)、敲低组(si-CPNE3)、过表达组(LV-CPNE3)细胞,采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干预LV-CPNE3组细胞获取LY294002组。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ax、CleavedCaspase-3、Bcl-2、p-PI3K和p-AKT表达。结果TCGA预测分析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PNE3在胃癌中高表达(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PNE3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降低(P<0.01)。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显示CPNE3高表达、CEA≥5μg/L、CA19-9≥37kU/L、T3-T4期和N2-N3期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PNE3预判术后5年死亡的敏感度为79.59%,特异性为74.55%(P<0.05)。GO富集分析预测显示CPNE3可能与负向调控胃癌细胞凋亡有关。体外实验显示,si-CPNE3组的细胞凋亡率以及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增多,而Bcl-2表达减少;LV-CPNE3组则结果相反(P<0.05)。机制分析显示,si-CPNE3组p-PI3K、p-AKT表达降低,LV-CPNE3组则增多(P<0.05);另外,LY294002减弱了CPNE3过表达对胃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CPNE3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对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可能与其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PNE3 细胞凋亡 预后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花苷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抑制小鼠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炎症和神经元凋亡 被引量:5
7
作者 肖林雨 段婷 +6 位作者 夏勇生 陈悦 孙洋 许轶博 徐磊 闫兴洲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89-1598,共10页
目的探讨蒙花苷(LIN)在脊髓损伤(SCI)后对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和神经元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将50只8~10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和LIN药物治疗组(12.5、25、50 mg/kg),10只... 目的探讨蒙花苷(LIN)在脊髓损伤(SCI)后对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和神经元凋亡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将50只8~10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模型组(SCI组)和LIN药物治疗组(12.5、25、50 mg/kg),10只/组。使用巴索小鼠评分量表(BMS)、斜板实验和脚印分析评估SCI小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通过HE染色和LFB染色分别评估脊髓组织损伤面积和髓鞘化面积。采用Nissl染色、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损伤脊髓组织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留情况。体外实验通过LPS诱导BV2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同时给予蒙花苷进行干预,将BV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B)、脂多糖组(LPS-B)及蒙花苷组(LIN-B)。通过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RT-qPCR及ELISA检测体内外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的释放情况,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信号通路的改变。构建体外BV2细胞和HT22细胞共培养模型,分为Con-H组、LPS-H组以及LIN-H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激活小胶质细胞介导的HT2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行为学检测发现,LIN组小鼠BMS评分显著提高,承受的斜板高度更高,后肢行走协调且足迹清晰(P<0.05)。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LIN组小鼠脊髓组织损伤面积减少,髓鞘化面积增加,并且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量增加(P<0.05)。体内外实验证实,LIN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炎症因子(iNOS、COX-2、TNF-α、IL-6、IL-1β)的释放,并减少了体内神经元的凋亡(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LIN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体外共培养实验结果显示,LIN的干预能够减少炎症介导的神经元凋亡数量(P<0.05)。结论LIN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神经炎症,改善SCI后的神经元凋亡,提高SCI小鼠运动能力,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蒙花苷 神经炎症 神凋亡 TLR4/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黄素抑制TLR4/MyD88通路减轻肠上皮炎症反应改善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 被引量:4
8
作者 李静 孙洋 +4 位作者 熊心雨 王敏达 左芦根 王月月 耿志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化合物樱黄素(PRU)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屏障结构的作用及其对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的影响。方法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炎症损伤模型和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用于评估PRU对肠上皮... 目的探讨天然植物化合物樱黄素(PRU)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屏障结构的作用及其对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的影响。方法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结肠类器官炎症损伤模型和2,4,6-三硝基苯磺酸溶液(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用于评估PRU对肠上皮炎症反应和肠屏障的影响。另外,使用网络药理学结合体内外研究分析PRU调控肠上皮炎症影响肠炎的分子机制。结果PRU干预可抑制LPS诱导的结肠类器官中促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的释放以及改善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状(体质量下降、疾病活动指数和炎症评分升高);同时,PRU促进LPS诱导的小鼠结肠类器官TNBS小鼠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密封蛋白1(claudin-1)的表达和改善移位,同时保护肠屏障结构。PRU可靶向结合Toll样受体4(TLR4)并抑制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活化。结论PRU可通过靶向拮抗TLR4/MyD88信号的激活,抑制肠上皮细胞炎症和保护肠屏障损伤从而改善克罗病样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结肠炎 肠上皮 炎症 樱黄素(PRU) Toll样受体4(TLR4)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调KLF11可改善结肠炎模型小鼠的肠道炎症:基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 被引量:2
9
作者 席进 张敏 +6 位作者 张永玉 张晨 张雨路 王锐 申林 李静 宋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5-772,共8页
目的分析Kruppel样转录因子11(KLF11)在克罗恩病(CD)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对CD样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本院收集的CD患者结肠标本为实验组(CD,n=12),CRC患者结肠标本为对照组(Control,n=12),分析KLF11在病变和正常结肠... 目的分析Kruppel样转录因子11(KLF11)在克罗恩病(CD)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对CD样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本院收集的CD患者结肠标本为实验组(CD,n=12),CRC患者结肠标本为对照组(Control,n=12),分析KLF11在病变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构建TNBS诱导的小鼠模型,分析KLF11在小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腺相关病毒感染上调KLF11在小鼠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小鼠CD样结肠炎的影响;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Caco-2细胞KLF11高表达稳定体系,并利用体内外免疫印迹实验探究KLF11对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采用信号通路激动剂处理KLF11表达上调的小鼠,验证肠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显示,病变肠黏膜组织中KLF11表达水平较低(P<0.05),而TNBS小鼠结肠标本KLF11表达水平同样较低(P<0.05);通过腺相关病毒感染小鼠发现,上调KLF11能够改善TNBS小鼠肠炎症症状,并降低肠黏膜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利用慢病毒感染Caco-2细胞,通过免疫印迹筛选KLF11稳定高表达的细胞株(P<0.05);体内外免疫印迹实验均显示,上调KLF11抑制了小鼠肠黏膜组织及Caco-2细胞中p-JAK2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经JAK2/STAT3激活剂香豆霉素A1(COU)干预后显示,上调KLF11未能改善小鼠肠道炎症,同时肠黏膜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KLF11在CD肠黏膜中低表达,上调KLF11能改善肠炎症状、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其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拮抗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Kruppel样转录因子11 肠道炎症 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ertiamarin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细胞凋亡改善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
10
作者 刘硕 李静 吴兴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5-1552,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wertiamarin(STM)通过拮抗肠上皮细胞凋亡改善CD样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建立TNF-α刺激的Caco-2细胞凋亡模型,分为3组:对照组(Con)、TNF-α刺激组(TNF-α)和STM干预组(STM),通过Tunel染色、免疫印迹、免疫...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wertiamarin(STM)通过拮抗肠上皮细胞凋亡改善CD样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建立TNF-α刺激的Caco-2细胞凋亡模型,分为3组:对照组(Con)、TNF-α刺激组(TNF-α)和STM干预组(STM),通过Tunel染色、免疫印迹、免疫荧光和上皮电阻检测等方法,评估STM对细胞凋亡和屏障功能的影响。体内建立TNBS诱导的CD样结肠炎小鼠模型,分为3组:WT、TNBS和STM组,利用小鼠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炎症评分和黏膜组织中炎症因子含量分析STM对结肠炎的作用;通过通透性、细菌移位率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与定位观察STM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使用Tunel染色和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水平评估STM对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体内外研究验证PI3K/AKT通路在STM抗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结果体外研究中TUNEL染色结果显示,STM显著得减少TUNEL着色的Caco-2细胞的比例(P<0.05);免疫印迹数据显示,STM组中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表达低于TNF-α组(P<0.05),而Bcl2的水平则增高(P<0.05);肠屏障完整性和功能检测显示,STM恢复了TEER值(P<0.05)、促进了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 1)的定位正常化和表达水平的上调(P<0.05),以及抑制了促炎因子(IL-6和CCL3)的表达(P<0.05)。体内研究显示STM能缓解结肠炎和肠屏障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炎症评分和促炎因子(IL-6和CCL3)释放以及肠屏障通透性、结肠TEER、细菌移位和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1)定位与表达均得到了改善(P<0.05)。机制上,STM在体和体外均抑制了p-PI3K和p-AKT的表达(P<0.05),且PI3K/AKT通路的激活剂(740YP)阻遏了STM抗TNF-α诱导的Caco-2凋亡作用(P<0.05)。结论STM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拮抗肠上皮细胞细胞的凋亡,进而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和实验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屏障 肠上皮细胞凋亡 SWERTIAMARIN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花素对脊髓损伤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的影响
11
作者 肖林雨 陈悦 +6 位作者 段婷 孙洋 许轶博 赵雅静 宋雪 闫兴洲 胡建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6-848,共13页
目的探讨樱花素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和樱花素组,假手术组小鼠仅行T9椎板切除术,而SCI组及樱花素组小鼠于T9椎节处进行脊髓撞击损伤,在术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小... 目的探讨樱花素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5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CI组和樱花素组,假手术组小鼠仅行T9椎板切除术,而SCI组及樱花素组小鼠于T9椎节处进行脊髓撞击损伤,在术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以评估各组小鼠运动能力。采用组织病理学评估各组小鼠SCI程度,通过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预测樱花素在SCI中的作用和机制,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和免疫荧光检测SCI小鼠体内炎症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体外利用脂多糖诱导BV2细胞活化并给予樱花素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和樱花素组,进一步评估樱花素干预对BV2细胞炎症因子释放和BV2细胞活化情况。采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体外干预樱花素诱导的BV2细胞(樱花素+IGF-1组),采用樱花素体外干预IGF-1诱导的BV2细胞(IGF-1+樱花素组),Western blot进行分子机制验证。结果行为学检测及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与SCI组相比,樱花素组小鼠表现出更强的运动能力,且脊髓组织损伤面积明显减少(P均<0.001)。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樱花素可能参与SCI后的炎症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显示,樱花素可能调控PI3K/Akt通路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樱花素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数量(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樱花素显著降低PI3K及Akt磷酸化水平(P均<0.001)且抑制IGF-1引起的PI3K及Akt磷酸化水平的提高(P均<0.001),而IGF-1的干预作用与之相反(P=0.001,P<0.001)。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樱花素+IGF-1组炎症因子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较樱花素组均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樱花素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抑制SCI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改善脊髓组织病理损伤并促进SCI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樱花素 小胶质细胞 炎症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麻素抑制MAPK通路调节辅助性T细胞免疫平衡改善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
12
作者 殷丽霞 牛民主 +4 位作者 张可妮 耿志军 胡建国 李江艳 李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5-602,共8页
目的探索升麻素(CIM)对小鼠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体质量20~23 g(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组和CIM组,10只/组。TNBS组使用TNBS灌肠建立CD样结肠炎模型,CI... 目的探索升麻素(CIM)对小鼠克罗恩病(CD)样结肠炎的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体质量20~23 g(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组和CIM组,10只/组。TNBS组使用TNBS灌肠建立CD样结肠炎模型,CIM组经TNBS灌肠后每日灌胃CIM(12.5 mg/kg)。通过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进行HE染色炎症评分以及检测肠黏膜中炎症因子水平评估CIM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采用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记检测小鼠肠屏障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比例;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CIM潜在作用靶点,KEGG富集分析筛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验证CIM与MAPK通路核心蛋白的结合能力;Western blotting验证MAPK信号通路的改变。结果CIM干预改善了TNB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降低和结肠缩短,同时DAI评分和结肠组织炎症评分低于TNBS组(P<0.05)。ELISA和PCR检测结果显示,同TNBS组相比,CIM降低小鼠肠黏膜组织中促炎因子(IFN-γ和IL-17)的水平并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表达(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IM可改善TNBS诱导的小鼠上皮细胞Claudin-1的缺失和移位,以及杯状细胞的减少(P<0.05);免疫印记数据提示CIM组小鼠结肠黏膜中Claudin-1和ZO-1表达高于TNBS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CIM干预后肠系膜淋巴结中Th1和Th17细胞比例下降,而Th2及Treg细胞比例升高(P<0.05)。KEGG富集分析发现CIM对肠炎的作用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显示,CIM与MAPK通路核心靶点之间有很好的结合,免疫印记结果显示p-JNK、p-ERK和p-p38在CIM组的小鼠肠黏膜中表达低于TNBS组(P<0.05)。结论CIM可改善肠屏障损伤从而缓解TNBS诱导的小鼠克罗恩病样结肠炎,这与其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调节小鼠肠道Th1/Th2和Th17/Treg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升麻素 MAPK 辅助性T细胞 免疫平衡 肠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核糖核蛋白D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殷丽霞 杨晶晶 +3 位作者 牛民主 耿志军 李江艳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RPD1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NRPD1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BGC-823胃癌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SNRPD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印记法检测信号通路。结果UALCAN和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P<0.001)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癌胚抗原(P<0.001)、糖类抗原19-9(P<0.001)、G分期(P=0.042)、T分期(P=0.002)和N分期(P=0.027)呈正相关。SNRPD1高表达对胃癌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0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NRPD1生物学功能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上调SNRPD1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P<0.001,P<0.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上调SNRPD1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G 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P=0.002),而干扰SNRPD1则结果相反(P=0.004,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NRPD1加快胃癌细胞G 1/S期转变(P<0.001)。过表达SNRPD1可促进胃癌细胞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P=0.043,P<0.001),而干扰SNRPD1则抑制其表达(P均<0.001)。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干预后,显著促进了SNRPD1干扰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2)。结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远期预后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晶兰苷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神经元凋亡改善脊髓损伤后小鼠的运动功能
14
作者 陈悦 肖林雨 +3 位作者 任侣 宋雪 李静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4-784,共11页
目的探究水晶兰苷(Mon)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髓撞击仪构建脊髓损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和SCI+Mon组,15只/组,SCI+Mon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0.2 mL的Mon溶液,其余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 目的探究水晶兰苷(Mon)对脊髓损伤(SCI)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髓撞击仪构建脊髓损伤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Sham组、SCI组和SCI+Mon组,15只/组,SCI+Mon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0.2 mL的Mon溶液,其余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利用巴索小鼠量表(BMS)运动评分、斜板实验、足迹测试来评估小鼠的运动功能;通过苏木精-伊红、快蓝、尼氏染色观察SCI小鼠脊髓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和神经元数量;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Mon在SCI中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采用免疫荧光同时标记NeuN和cleaved-caspase3、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蛋白分析Mon对SCI小鼠脊髓中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利用Tunel染色分析Mon对HT2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合体内外样本,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on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并增加回复实验检测加入通路激活剂后对神经元的凋亡及SCI小鼠运动恢复的影响。结果在体实验发现,相较于SCI组,SCI+Mon组小鼠的BMS评分、斜板实验角度、足迹测试评分均升高(P<0.01),脊髓损伤面积减小、髓鞘保留和神经元数量增加(P<0.01);生信分析发现Mon在SCI中可能发挥抗凋亡作用且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CI+Mon组比SCI组小鼠神经元凋亡数量减少(P<0.01);Western blotting数据表明,Mon干预后小鼠脊髓中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蛋白水平降低,而Bcl-2的表达量升高(P<0.05);体外实验也发现Mon可改善TNF-α诱导的HT22细胞凋亡(P<0.01);Mon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P<0.01);加入该通路的激活剂后,HT22细胞凋亡增加(P<0.01),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降低,而Bcl-2的表达量升高(P<0.05),且SCI小鼠的运动功能加剧(P<0.01)。结论Mon可通过减少神经元的凋亡促进SCI小鼠运动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晶兰苷 脊髓损伤 神经元 凋亡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莲苷A通过调控JAK2/STAT3通路抑制M1型巨噬细胞极化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15
作者 牛民主 殷丽霞 +6 位作者 乔通 尹林 张可妮 胡建国 宋传旺 耿志军 李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97-1306,共10页
目的 探讨旱莲苷A(ES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的影响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24只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WT组)、2.5%DSS诱导模型组(DSS组)、ESA治疗组(DSS+ESA组... 目的 探讨旱莲苷A(ESA)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IBD)模型的影响及其对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采用24只8~10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WT组)、2.5%DSS诱导模型组(DSS组)、ESA治疗组(DSS+ESA组,50 mg/kg),8只/组。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观察粪便性状,通过DAI评分、结肠长度、脾指数、结肠组织HE染色及组织炎症评分、ELISA和RT-qPCR检测的肠黏膜炎症介质(TNF-α、IL-6和iNOS)水平评估ESA对小鼠肠炎症状的影响;采用AB-PAS染色标记杯状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紧密连接蛋白水平(ZO-1和Claudin-1),评估ESA对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体外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分为Control组(M0组)、LPS(1μg/mL)+IFN-γ(20 ng/mL)诱导组(M1组)和ESA治疗组(ESA组,50μmol/L),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估ESA对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及体外模型M1型极化标志物(CD86)比例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JAK2/STAT3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并使用信号通路激活剂RO8191(20μmol/L)干预,分析ES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分子机制。结果 体内实验显示,ESA可明显缓解DSS诱导的小鼠体质量下降、结肠长度缩短及DAI评分、脾指数、组织炎症评分的升高(P<0.05);HE结果显示,ESA可保护肠道固有层,减轻肠道炎症细胞浸润;ELISA和RT-qPCR显示,ESA可抑制DSS诱导的小鼠肠黏膜组织相关炎症介质(TNF-α、IL-6和iNOS)的高表达(P<0.05);AB-PAS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SA可保护结肠组织杯状细胞、黏液屏障和机械屏障的损伤。流式细胞术结果发现,ESA可降低DSS诱导的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和体外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CD86)的阳性比例(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体内外ESA治疗组p-JAK2和p-STAT3水平低于诱导组(P<0.05);体外经JAK2/STAT3激活剂RO8191干预后显示,ESA药物治疗未能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同时M1型极化标志物CD86阳性比例增加(P<0.05)。结论 ESA可靶向拮抗JAK2/STAT3通路活化介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因子导致的肠道屏障的损伤,从而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莲苷A 炎症性肠病 肠屏障 巨噬细胞极化 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影响患者预后
16
作者 宋雪 陈悦 +8 位作者 张敏 张诺 左芦根 李静 耿志军 张小凤 王月月 王炼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8,共10页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GPSM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进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途径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和收治于本院的109例胃癌患者,分析GPSM2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公共数据库分析GPSM2... 目的探究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GPSM2)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进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其功能途径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GEPIA)数据库和收治于本院的109例胃癌患者,分析GPSM2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公共数据库分析GPSM2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GPSM2在胃癌中的功能学途径及作用机制;体外培养MGC803细胞,敲低或过表达GPSM2,利用CCK-8实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实验分析GPSM2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体通过观察裸鼠移植瘤的大小分析GPSM2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GEPIA数据库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GPSM2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GPSM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升高(P<0.01);临床数据分析显示,当GPSM2高表达时,T_(3~4)期、N_(2~3)期、术前外周血癌胚抗原(CEA)≥5μg/L和糖类抗原(CA19-9)≥37 kU/L的胃癌患者明显增多(P<0.05);单因素与Cox多因素联合分析证明,GPSM2蛋白表达量增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因本体论(GO)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发现,GPSM2在胃癌中可能参与调控细胞周期(P<0.05)。体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发现GPSM2可加快MGC803细胞生长速度(P<0.05);通过免疫印迹与流式细胞技术发现,当GPSM2基因过表达时,将促进MGC803细胞从G1期向S期的转变(P<0.05),同时相关蛋白的表达也有所增加;裸鼠成瘤实验证明GPSM2促进移植瘤的生长;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显示GPSM2可能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发挥生物学功能(P<0.05);体内和体外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提升GPSM2的表达水平能抑制p53信号通路活性(P<0.05)。结论GPSM2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G1/S期的转变,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5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2 预后 细胞周期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表达MYO1B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17
作者 黄晴晴 张文静 +7 位作者 张小凤 王炼 宋雪 耿志军 左芦根 王月月 李静 胡建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2-631,共10页
目的明确肌球蛋白1B(MYO1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以及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公共数据库预测MYO1B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分期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生存... 目的明确肌球蛋白1B(MYO1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患者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以及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癌症公共数据库预测MYO1B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级、分期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纳入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5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YO1B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恶性进展参数的关系,以及对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和评估价值。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MYO1B可能作用于胃癌的生物学功能和途径。体外探究MYO1B差异表达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结果癌症公共数据库显示胃癌组织中MYO1B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与肿瘤分级和分期有关并影响患者预后(P<0.05)。MYO1B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Ki67表达正相关(r=0.689,P<0.05)。MYO1B高表达与胃癌恶性进展参数(CEA≥5μg/L、CA19-9≥37 kU/L、G3~4、T3~4及N2~3)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显示,MYO1B高表达降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且为独立危险因素(HR:3.522,95%CI:1.783~6.985,P<0.05)。ROC曲线反映,MYO1B表达水平对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预测能力较强(Cut off value:3.11,AUC:0.753,P<0.05)。MYO1B可能与细胞迁移和mTOR信号通路的调控有关(P<0.05)。上调MYO1B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体外过表达MYO1B可促进信号分子Akt、mTOR的磷酸化(P<0.05)。结论MYO1B高表达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YO1B 预后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18
作者 肖林雨 段婷 +3 位作者 夏勇生 陈悦 闫兴洲 胡建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3-353,共11页
目的探讨SO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参与胃癌进展的途径及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预测并分析SORT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2015年4月至2... 目的探讨SO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参与胃癌进展的途径及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预测并分析SORT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SORT1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相关蛋白表达,并进一步分析SORT1调控胃癌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结果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ORT1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P=0.003,P<0.001),且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呈正相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ORT1高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明显缩短(P<0.001);Cox回归模型显示,SORT1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上调SORT1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EMT过程(P均<0.05),而下调SORT1结果则相反(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高表达SORT1显著促进β-连环蛋白、细胞周期蛋白D1及c-Myc的蛋白表达(P均<0.05),且体外使用Wnt/β-连环蛋白通路抑制剂(XAV939)能够明显抑制高表达SORT1导致的胃癌细胞EMT能力的增强(P均<0.05)。结论SORT1在胃癌中高表达且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期,其参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可能通过激活Wnt/β-连环蛋白通路促进胃癌细胞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ORT1 预后 上皮间质转化 Wnt/β-连环蛋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福豆苷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作用
19
作者 耿志军 殷丽霞 +3 位作者 牛民主 杨晶晶 张小凤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8,共12页
目的探讨阿福豆苷(AFZ)在克罗恩病样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模型,体内评估AFZ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体外建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Caco-2模型,评估AFZ对肠屏障功能、肠上皮细胞... 目的探讨阿福豆苷(AFZ)在克罗恩病样结肠炎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模型,体内评估AFZ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体外建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Caco-2模型,评估AFZ对肠屏障功能、肠上皮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体内外研究验证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子1α(PGC-1α)通路在AFZ治疗结肠炎中的调控作用。结果AFZ显著改善TNBS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P=0.003)、体重下降(P<0.001)、结肠缩短(P<0.001)、结肠炎症评分(P=0.002)和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P<0.001;TNF-α:P=0.010)水平,以及肠屏障通透性(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4:P<0.001;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P=0.013)、结肠上皮电阻(P=0.001)、细菌移位(P<0.001)和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P=0.005)和紧密连接蛋白-1(P=0.024)]的定位与表达。在TNF-α诱导的Caco-2模型中,AFZ对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P=0.017)、跨上皮电阻(P=0.014)和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P=0.014)和紧密连接蛋白-1(P=0.006)]的定位与表达具有保护作用。体外和体内研究结果证实,AFZ减少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比例(P<0.001,P=0.013)、裂解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P=0.028,P=0.004)和Bax(P=0.004,P=0.020)的表达,且上调Bcl2(P=0.020,P=0.006)的水平。AFZ增加肠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量和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线粒体DNA拷贝数(P=0.007),增强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P=0.005)和Ⅳ(P=0.001)的活性。AMPK/SIRT1/PGC-1α通路的激活参与了AFZ对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和凋亡的保护作用。结论AFZ可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和实验性结肠炎,这与其激活AMPK/SIRT1/PGC-1α通路保护肠上皮细胞免受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阿福豆苷 肠屏障功能 线粒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高表达ATP5A1与患者术后的不良预后和肿瘤细胞的糖代谢有关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晶晶 殷丽霞 +7 位作者 段婷 牛民主 何震东 陈心蕊 张小凤 李静 耿志军 左芦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4-980,共7页
目的分析ATP5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5例患者,检测ATP5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IOD值中位数为界,将样本分为ATP5A... 目的分析ATP5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5例患者,检测ATP5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以IOD值中位数为界,将样本分为ATP5A1高表达组(n=58)和ATP5A1低表达组(n=57),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的影响;慢病毒转染技术调控胃癌细胞系(MGC803)中ATP5A1基因的表达,并探究其对胃癌细胞糖代谢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将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TP5A1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只/组)。收集对照组、敲低和过表达ATP5A1基因的胃癌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到对应组裸鼠背部皮下,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分析ATP5A1对肿瘤生长和糖代谢的影响。结果ATP5A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并与外周血CEA、CA19-9,病理分级、T分期及N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低(P<0.001),且ATP5A1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表明,ATP5A1高表达对患者预后具有预判价值(P<0.001)。过表达ATP5A1上调胃癌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量以及糖代谢关键酶HK2、PFK1、LDHA的蛋白水平(P<0.05),而干扰ATP5A1则结果相反(P<0.05);在体实验表明,ATP5A1过表达增加胃癌细胞糖代谢(P<0.05),且促进肿瘤的生长(P<0.05)。高表达ATP5A1促进胃癌细胞中p-JNK和p-JUN的表达(P<0.05),且JNK抑制剂SP600125阻遏了过表达ATP5A1胃癌细胞糖代谢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ATP5A1高表达并影响患者远期预后不良,且至少部分是通过JNK/JUN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的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5A1 胃癌 糖代谢 预后 JNK/JU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