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炉霍县部分地区牛消化道线虫和球虫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佳琳 任洪英 +4 位作者 康煜坤 刘天缘 周璐露 要慧中 林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4-118,共5页
为了给炉霍县养牛业健康发展提供寄生虫病防治指导与保障,采用粪便检查法对采集自四川省炉霍县部分地区的725份牛粪便样品进行消化道线虫和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牛消化道线虫和球虫的总感染率为23.0%(167/725)。其中,线虫的感染... 为了给炉霍县养牛业健康发展提供寄生虫病防治指导与保障,采用粪便检查法对采集自四川省炉霍县部分地区的725份牛粪便样品进行消化道线虫和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牛消化道线虫和球虫的总感染率为23.0%(167/725)。其中,线虫的感染率为6.6%(48/725),平均每克粪便虫卵数(eggs per gram of feces,EPG)为129个;球虫感染率为16.4%(119/725),平均每克粪便卵囊数(oocysts per gram of feces,OPG)为244个,且无混合感染现象。在3个品种的牛群中,各个年龄段均存在线虫感染,不同品种牛的易感年龄有显著差异。球虫感染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不同饲养方式方面,放养和半放养牦牛种群之间线虫的感染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而球虫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线虫和球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在3个地区有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饲养环境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地牛普遍存在线虫与球虫感染,建议区域内牛场加强肠道寄生虫的监测工作,适时对牛群进行针对性驱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消化道线虫 球虫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宣花牛在炉霍县的推广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溢 尼强 +3 位作者 甘佳 伍晓君 方东辉 易军 《四川畜牧兽医》 2019年第7期17-17,共1页
四川省炉霍县作为甘孜州引进蜀宣花牛的重点县之一,养牛产业已成为农业的重要产业,发展经验和模式对全省牛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效应。为此,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区域肉牛创新团队对炉霍县牛业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真总结了牛产业... 四川省炉霍县作为甘孜州引进蜀宣花牛的重点县之一,养牛产业已成为农业的重要产业,发展经验和模式对全省牛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效应。为此,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区域肉牛创新团队对炉霍县牛业发展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真总结了牛产业发展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深化牛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供项目实施者、政府和行业部门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牛 产业技术 应用 现代农业 发展经验 四川省 甘孜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糯性青稞新品种——康青糯3号
3
作者 詹瑞玲 涂洋 +5 位作者 张英 李健 次勒多吉 谢世刚 江谧 刘廷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5年第2期70-73,共4页
康青糯3号是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良品系“Z300”为母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糯性青稞品系“810-845”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和系谱法选育出的多棱、紫色、糯性、粮用、春性青稞新品种。2019年... 康青糯3号是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优良品系“Z300”为母本、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糯性青稞品系“810-845”为父本,通过常规杂交育种和系谱法选育出的多棱、紫色、糯性、粮用、春性青稞新品种。2019年获得稳定株行(系),2020年在成都进行小区产量比较试验,选出代号为10424的稳定品系。2021年进行第1周期多点试验,2022年进行第2周期多点试验。康青糯3号平均产量3512.10 kg/hm^(2),营养价值较高,总体抗病性表现较好。2024年5月进行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名称为康青糯3号,登记编号为GPD大麦(青稞)(2024)510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康青糯3号 糯性 紫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孜藏牛mtDNA 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佳琳 姚婷婷 +2 位作者 马伟东 李付强 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究甘孜藏牛的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方法]采用mtDNA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结果显示:在28头甘孜藏牛mtDNA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232个变异位点,确定了22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8820±... [目的]探究甘孜藏牛的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方法]采用mtDNA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结果显示:在28头甘孜藏牛mtDNA基因组中,共检测到1232个变异位点,确定了22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8820±0.00010,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2420±0.00003,表明甘孜藏牛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分布图表明,28头甘孜藏牛mtDNA基因组包括4种母系支系,分别为普通牛的T2、T3与T4支系,还有牦牛支系,其中T2支系占7.14%,T3支系占64.29%,T4支系占3.57%,牦牛支系占25%。[结论]甘孜藏牛具有较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为普通牛母系起源,但与牦牛有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藏牛 mtDNA基因组 遗传多样性 母系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 被引量:1
5
作者 尼强 潘瑶 +4 位作者 田维 肖海月 李万林 张其山 蓝岚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61-61,共1页
1牦牛结节性皮肤病概述牦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痘病毒科的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又称牛结节性皮炎、结节疹等。隐性带毒牦牛和患病牦牛是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牦牛的皮肤结节、精液、唾液以及血液当中。该... 1牦牛结节性皮肤病概述牦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痘病毒科的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又称牛结节性皮炎、结节疹等。隐性带毒牦牛和患病牦牛是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牦牛的皮肤结节、精液、唾液以及血液当中。该病各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4周。患牛头颈部、四肢及裸露皮肤部位易发生感染,病部破溃后形成结痂并出现继发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感染 急性传染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 皮肤结节 痘病毒科 隐性带毒 牦牛 发病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仰口线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6
作者 周璐露 要慧中 +5 位作者 刘天缘 张佳琳 马丽 任洪英 杨钰莹 林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
为特异性检测羊感染仰口线虫的情况,基于仰口线虫IT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退火温度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其属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夏伯特线... 为特异性检测羊感染仰口线虫的情况,基于仰口线虫IT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退火温度及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其属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仰口线虫、食道口线虫、毛尾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细颈线虫、奥斯特线虫、夏伯特线虫、筒线虫、毛圆线虫的DNA样本进行扩增,仅能特异性扩增出仰口线虫的目的条带;该方法成功从仰口线虫中扩增出约500 bp的特异性片段,最低检测浓度为3.6×10^(3)copies/μL;该PCR检测方法对临床奶山羊粪便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羊粪便样品中仰口线虫卵的阳性率为10%,且与显微镜镜检所得的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仰口线虫PCR检测方法敏感性较高且特异性良好,可以应用于临床羊粪便样品中仰口线虫的虫卵检测,为羊仰口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仰口线虫 聚合酶链反应 ITS基因 虫卵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临床样本的采集、保存及送检
7
作者 张佳琳 尼强 任红英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7期49-50,共2页
牦牛是高原地区的重要家畜,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牧民的生计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牦牛疾病的及时诊断与防治尤为重要,牦牛临床样本的采集是疾病诊断的关键,采样的部位、方法及病料保存、运输都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检测结果。
关键词 疾病诊断 牦牛 诊断与防治 临床样本 高原地区 牧民 家畜 健康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春 刘锦秀 +6 位作者 刘小俊 杨楠 李跃建 房超 刘独臣 蔡鹏 梁根云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318-3326,共9页
【目的】对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四川省地方莴笋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四川不同地区收集的108份莴笋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并对其17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 【目的】对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四川省地方莴笋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四川不同地区收集的108份莴笋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并对其17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08份莴笋种质资源的不同表型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8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10,其中,茎叶基部形状均为心胀形,茎叶附着方式均为无叶柄,故H'为0,肉质茎皮色的H'最高;9个数量性状的H'为1.85~2.03,变异系数为0.07~0.24,H'最高的是肉质茎长,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毛重。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3.79%,包括12个表型性状。108份莴笋种质材料可划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主要是肉质茎大小和长度中等的资源;第Ⅱ类群肉质茎均较长,而且肉质茎较粗,单茎重较重,是具有高产特征的种质资源;第Ⅲ类群主要是节间较密的类型。【结论】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但部分质量性状的遗传指数较低,需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开展莴笋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有利于实现莴笋高产优质育种以及填补当前市场缺乏种类,其中第Ⅱ类群可用来选育高产品种,第Ⅲ类群可用来选育当前四川市场上缺乏的叶色紫色、叶形为长椭圆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笋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