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场环境灾害天气信息保障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
作者 张红萍 邵振峰 +2 位作者 胡滨 黄俊 姜明波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战场遭遇灾害天气,会增加战术进攻或防守的难度。掌握战场环境灾害天气的时空特征,能够助力空天地海作战单元增强应对灾害天气的韧性能力。综述了战场环境大风、暴雨、冰雪等典型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基于作战空间影响... 战场遭遇灾害天气,会增加战术进攻或防守的难度。掌握战场环境灾害天气的时空特征,能够助力空天地海作战单元增强应对灾害天气的韧性能力。综述了战场环境大风、暴雨、冰雪等典型灾害天气监测预警研究现状,分析了不同基于作战空间影响的灾害天气特征,探讨了一种多尺度战场环境灾害天气信息智能保障模式;并面向未来智能化作战场景,分析了灾害天气战场环境信息保障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战场环境气象信息精细化保障以及灾害性天气智能监测技术,进而为保障作战部队安全和提升作战平台武器装备战斗力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天气 战场环境 信息化战争 智能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市柑橘低温冻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2
作者 李春晖 霍治国 +3 位作者 郭瑞鸽 蔡哲 李翔翔 周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9-959,共11页
为因地制宜开展柑橘低温冻害风险管理,优化种植布局,基于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利用赣南气象数据、柑橘种植区分布数据、统计数据和农业生产数据,构建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指数,以及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对赣州市柑橘越冬... 为因地制宜开展柑橘低温冻害风险管理,优化种植布局,基于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利用赣南气象数据、柑橘种植区分布数据、统计数据和农业生产数据,构建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指数,以及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对赣州市柑橘越冬期低温冻害进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1)柑橘低温冻害危险性表现为中部低和由中部向东北、西南升高的特征,高危险性区主要集中在武夷山脉和九连山脉附近地区,包括赣州市东部的宁都、石城、瑞金、会昌东部和南部的全南东南部。2)赣州市柑橘果园主要集中分布于东北部、东南部及南部地区。高脆弱性区集中在赣州市西部的崇义、中偏南部的安远和信丰以及南部的全南。低防灾减灾能力区主要位于赣州市东北部的宁都和石城、西部的上犹、中偏南部的安远和中部的章贡。3)柑橘低温冻害综合风险表现为东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和中偏南部低的特征。柑橘低温冻害综合风险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宁都大部、石城、瑞金、安远和全南。综合风险区划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对柑橘种植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越冬期 低温冻害 综合风险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偏振天气雷达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旭东 胡志群 +1 位作者 刘浩 郝立勇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5-401,409,共8页
以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气象局合作研发的3836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后的状态为主要平台,根据双线偏振雷达探测能力的要求,在新一代天气雷达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线偏振雷达的测试方法,并利用太阳回波资料和天线... 以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市气象局合作研发的3836双线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升级后的状态为主要平台,根据双线偏振雷达探测能力的要求,在新一代天气雷达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线偏振雷达的测试方法,并利用太阳回波资料和天线垂直指向探测方法获取的气象回波验证了该方法和雷达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双线偏振雷达的测试方法合理可行;偏振参数的测试结果表明,3836雷达探测精度能基本满足双线偏振雷达探测降水和识别粒子系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偏振天气雷达 性能 测试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天气雷达与风廓线雷达测风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曹俊武 胡志群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3年第6期605-610,共6页
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在线性风场的假设条件下,从其所获取的径向速度数据中通过傅氏变换求解得到不同高度上的环境水平风矢量及散度;风廓线雷达以空中湍流为目标,在风场一致性及各向同性的假设条件下,通过测量目标运动的径向速度来反演所... 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在线性风场的假设条件下,从其所获取的径向速度数据中通过傅氏变换求解得到不同高度上的环境水平风矢量及散度;风廓线雷达以空中湍流为目标,在风场一致性及各向同性的假设条件下,通过测量目标运动的径向速度来反演所在地上空的三维风场。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可以测量测站周围30km内不同高度层上的平均风场,测量范围大;风廓线雷达可比较准确地测量测站上空的三维风场,且垂直分辨率较高。两者的测量机理不同,探测的空中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测量结果可以互相补充,前提是两者的测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可比较性。这对正确理解和合理利用这两种雷达数据都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风廓线雷达 水平风 垂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识别与时空格局特征
5
作者 孙雪 涂玉凤 +5 位作者 孙劭 周翔 姜立智 郝晓博 江彩英 高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目的】随着全球变暖,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单一极端气候事件更显著。【方法】基于闽江流域29个气象站点1980—2021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第90和10个百分位)识别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目的】随着全球变暖,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单一极端气候事件更显著。【方法】基于闽江流域29个气象站点1980—2021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第90和10个百分位)识别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探讨闽江流域四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暖干、暖湿、冷干和冷湿)的频数、趋势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的复合极端事件以暖干为主,年均频次最高,达到76.15 d;冷干事件次之,年均频次为53.32 d。季节尺度上,暖干事件频次最高,均超过15 d;冷干事件在秋季和冬季最高,均超过15 d。暖湿和冷湿事件频次较低。(2)从空间上看,暖湿事件和暖干事件的频发区均位于建溪流域南部、富屯溪和沙溪流域东部,以及闽江中下游流域东部和北部;冷湿事件和冷干事件主要发生于建溪流域北部、富屯溪和沙溪流域西部,以及闽江中下游流域西南部。(3)暖干事件呈显著上升趋势,冷干事件呈显著下降趋势。就子流域而言,沙溪流域的暖干事件增强趋势最大,达到13.58 d/10 a;富屯溪流域的冷干事件减小趋势最显著(-7.49 d/10 a)。(4)从强度上看,暖湿事件虽然频次较低,但强度较强,以强等级和中等级为主,且中等级的天数多于强等级。暖干事件以强等级和中等级为主,且强等级的天数多于中等级。【结论】总体上看,闽江流域的复合极端事件以暖干为主,强度大且呈增多趋势。冷干事件主要发生在秋冬两季,趋势逐步减小。极端降水影响下,暖湿事件的强度较强,但频次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复合事件 频率 趋势 强度 闽江流域 气候变化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学习的浙江省县域台风经济损失评估模型
6
作者 金茹 李颖 +3 位作者 王宁 戴祥霖 茅家华 陈晔峰 《科技通报》 2025年第2期1-7,25,共8页
基于2014—2021年浙江省县域台风直接经济损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度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 基于2014—2021年浙江省县域台风直接经济损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数据,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极度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3种机器学习集成模型,分别构建了浙江省台风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结果显示:(1)3种模型均能有效评估台风直接经济损失等级,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分数均在0.83以上。(2)3种模型对于目标等级为1的样本预评估效果较好,准确率均在0.9以上,而对等级2、3的样本预评估能力相对不足。(3)对于2个测试台风而言,RF、XGBoost对于米娜(1918)的预测结果均略优于杜鹃(1521),LightGBM对杜鹃(1521)的预测准确率高于米娜(1918),但精确率、F1分数和卡帕系数均低于米娜(1918),模型的泛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4)以台风过程总降水量、台风过程极大风速为代表的致灾因子特征变量在3种模型中的重要性均较高,远高于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特征变量。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改进台风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和辅助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直接经济损失 机器学习 脆弱性 灾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大雾天气CINRAD/SA雷达超折射回波与数值模拟分析
7
作者 赵瑞金 李江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0968-10972,10981,共6页
利用2004~2007年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华北平原出现的10次大雾天气过程中的超折射回波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的数值模拟结果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日的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的... 利用2004~2007年石家庄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华北平原出现的10次大雾天气过程中的超折射回波特征进行了统计,并利用中尺度模式MM5V3的数值模拟结果结合探空实况对2005年11月19~21日的华北平原大雾天气过程的超折射回波的形成原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大雾天气有利于大气波导的形成;超折射回波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太行山对超折射回波分布有明显影响;在0.5°平面位置显示产品上超折射回波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出现在夜间和上午;在大雾天气过程中出现超折射回波表明大雾天气的进一步发展和维持,为华北平原大雾天气的监测、预报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雾:多普勒天气雷达 超折射: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天气类型识别的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能量评估及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芬 杨勇 +3 位作者 胡超 郭建平 白永清 赵晋斌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119,共8页
基于2010~2011年北京地区太阳辐射及气象资料,提出一种基于修正后清晰度指数和总云量交叉划分的天气类型识别方法,比较3种经典的各向同性、异性斜面辐射模型,开展不同跟踪方式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收益差异对比分析及动静态评估。结果表明... 基于2010~2011年北京地区太阳辐射及气象资料,提出一种基于修正后清晰度指数和总云量交叉划分的天气类型识别方法,比较3种经典的各向同性、异性斜面辐射模型,开展不同跟踪方式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收益差异对比分析及动静态评估。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新型天气类型划分方法能显著区分总辐射中不同成分的差别;天气情况、季节变化对北京地区不同跟踪系统下光伏组件表面辐射接收情况有显著影响;不同天气类型及不同季节下,跟踪系统的适用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跟踪系统 太阳辐射 天气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被引量:6
9
作者 侯静雯 叶爱中 +2 位作者 甘衍军 龚伟 段青云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7-62,107,共7页
洪水风险分析是防洪非工程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洪水危险性评价是风险分析的基础。现有的洪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由于需要获得淹没水深,在对洪水风险预测时要求复杂的水力学模型和高分辨率数据的支撑,但业务化过程中常常无法满足数据要求,... 洪水风险分析是防洪非工程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洪水危险性评价是风险分析的基础。现有的洪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由于需要获得淹没水深,在对洪水风险预测时要求复杂的水力学模型和高分辨率数据的支撑,但业务化过程中常常无法满足数据要求,为了简化洪水危险性评价的过程,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提出了一个新的简单且综合的洪水危险性评价指标(FHI,Flood Hazard Index)。该指标以GisNet和ArcGIS为软件平台,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依据洪灾的形成机理,综合考虑分布式流量与地形指数。结合北京山区红螺谷流域的具体情况,对新指标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显示,FHI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洪灾随空间变化的趋势,为未来洪水危险性评价与预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洪水风险研究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危险性评价 地形指数 洪灾危险性指标(FH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误差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松 刘黎平 +1 位作者 李超 张志强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63-668,共6页
对相邻天气雷达同一覆盖区域回波强度误差分析,旨在提高三维拼图软件的准确率。利用广东省6部天气雷达北京时2008年6月6日12-14时的原始资料,以广州雷达为基准,分别与深圳,阳江,韶关,梅州,汕头5部雷达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了对应... 对相邻天气雷达同一覆盖区域回波强度误差分析,旨在提高三维拼图软件的准确率。利用广东省6部天气雷达北京时2008年6月6日12-14时的原始资料,以广州雷达为基准,分别与深圳,阳江,韶关,梅州,汕头5部雷达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了对应点对比法和线性插值算法,直接对两部雷达基数据处理,对比分析同一时间,同一位置的S波段的PPI回波强度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两部雷达在同一覆盖区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同区域内回波强度差值平均在不同时刻变化很小,验证了此方法分析覆盖区域内回波强度对比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按此算法选取作为对比标准的广州雷达平均回波强度值略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强度 基数据 覆盖区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地区C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CC)联合雨量计降水效果对比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正茂 刘黎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4-64,共11页
雷达联合自动站进行降水估测是当前气象现代化业务应用的重要方向。使用山西4部C波段雷达(CC)和高密度的地面雨量计资料,结合覆盖山西省的3次降水过程,评估和分析山西区域范围内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精度,并与南方SA雷达降水估测结果进行对... 雷达联合自动站进行降水估测是当前气象现代化业务应用的重要方向。使用山西4部C波段雷达(CC)和高密度的地面雨量计资料,结合覆盖山西省的3次降水过程,评估和分析山西区域范围内雷达定量降水估测精度,并与南方SA雷达降水估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CC雷达估测北方降水时,不同的降水过程,采用单一动态Z-R关系拟合方案和云团Z-R关系拟合方案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而SA雷达估测南方降水在不同降水过程却有较大的差距,相比单一动态Z-R关系拟合方案,云团Z-R关系拟合方案平均偏差提高5%左右,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平均相关系数由0.83提高到0.86。因此,南方地区采用云团Z-R关系拟合方案进行QPE的误差分析,取得较好的结果。(2)在弱降水过程中,采用云团Z-R关系拟合方案和单一动态Z-R关系拟合方案的评估结果基本接近,没有太大的改善;(3)对于混合性降水过程,相比相对单一的动态Z-R关系拟合方案,云团Z-R关系拟合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实时反映降水观测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这是提高雷达QPE精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在南方地区的评估中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探测技术 雷达气象 定量降水估测 单一Z-R关系拟合 云团Z-R关系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式初值敏感性对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牛嫣静 车玉章 +1 位作者 彭新东 范广洲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297-303,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准定常外源强迫条件下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采用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模式初值,利用CAM3.0模式,对1982-2011年1月准定常短波辐射强迫情况下30个天气个例的15天预报结果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准定常外源强迫条件下中期数值天气预报对初值的敏感性问题,采用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模式初值,利用CAM3.0模式,对1982-2011年1月准定常短波辐射强迫情况下30个天气个例的15天预报结果进行分析,着重讨论预报结果对初值的依赖性,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模式确定性预报试验中,在10天内预报技巧显著,初值影响随预报时间延长而降低,10天以上仍有一定预报技巧。初值对15天以内的数值天气预报都有一定的影响,优良初值可提高预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学 数值天气预报 初值敏感性 CAM3.0模式 再分析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5·22”致灾特大暴雨的多源资料分析——从天气尺度背景到γ-中尺度涡旋
13
作者 张佳华 罗亚丽 +3 位作者 高艳宇 肖天贵 张宇 陈杨瑞雪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为提高对季风海岸极端降水成因机制的认识,利用分钟-公里级分辨率资料,采用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计和定量识别中涡旋(MV)的方法,分析2020年5月21日夜间至22日清晨珠三角地区致灾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该事件8 h累积降... 为提高对季风海岸极端降水成因机制的认识,利用分钟-公里级分辨率资料,采用双偏振雷达定量降水估计和定量识别中涡旋(MV)的方法,分析2020年5月21日夜间至22日清晨珠三角地区致灾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该事件8 h累积降水最大397 mm,48站次录得>75 mm/h极端小时降雨(EXHP);在天气尺度低空切变线及其南侧强劲的暖湿西南气流影响下,强降水对流的入流空气的CAPE约3000 J/kg,CIN不超过10 J/kg,LCL约300 m,可降水量超过70 mm;降水产生的弱偏北气流和来自热带洋面的偏南气流对峙,形成准静止的中尺度锋区,其抬升作用使对流得以维持;6个低层MV与EXHP伴随,MV强度弱,主要出现在地面中尺度切变线附近,弱冷池的南缘、近地面辐合中心,大多数时刻MV跟逐6 min累积雨量的大值没有空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前汛期极端降水 多尺度特征 γ-中尺度涡旋 分钟一公里级分辨率观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降水估测算法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本超 郑佳锋 +1 位作者 张扬 刘黎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为验证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的降水估测能力,利用2020年深圳市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探测资料和广州市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建立基于双偏振雷达参量强弱(即ZH、ZDR和KDP)的本地化混合降水反演方法,对不同降水使用最优的雷达参量进... 为验证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的降水估测能力,利用2020年深圳市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探测资料和广州市S波段双偏振雷达探测资料,建立基于双偏振雷达参量强弱(即ZH、ZDR和KDP)的本地化混合降水反演方法,对不同降水使用最优的雷达参量进行定量降水估测,统计广东龙门县2016年雨滴谱观测资料,得到降水估测公式中的系数,分析不同时间、空间和降水强度下降水个例,利用本地化降水反演方法产生的定量降水估计结果与雨量计观测资料对比。结果表明,高时空分辨率的X波段相控阵雷达可以提高降水估测精度。X波段相控阵雷达在高时间分辨率下,其估测降水强度变化趋势和自动站观测的降水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并且对降水强度小于40 mm/h的降水估测较为准确。在最大观测范围内,X波段相控阵雷达能观测到低层的气象信息,其降水估测的评估结果优于S波段雷达。X波段相控阵雷达对暴雨以下的降水估测更加准确,对暴雨以上的降水估测结果误差较大,可信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波段相控阵雷达 S波段双偏振雷达 定量降水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微物理过程的C波段垂直指向雷达反演研究
15
作者 黄梓恒 阮征 +2 位作者 何关兴 徐建春 苏德斌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降水微物理过程是对空中雨滴的蒸发、碰并和凝结等演化过程的最直接描述。对降水过程中微物理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对云体的认识,为降水估计与数值模式参数化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依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东龙... 降水微物理过程是对空中雨滴的蒸发、碰并和凝结等演化过程的最直接描述。对降水过程中微物理特征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对云体的认识,为降水估计与数值模式参数化提供技术支撑。研究依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广东龙门建立的超级观测站,基于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高时空分辨率的多普勒功率谱数据。分析了2020年6月6-9日(前汛期),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的一次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降水分布不均的降水过程中的几种典型对流单体的空中微物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微物理 多普勒功率谱 西南季风 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探测云边界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宗蓉 郭伟 仲凌志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了探测云边界,采用毫米波雷达(MMCR)和微脉冲激光雷达(MPL)联合观测的方法,观测了层积云、高层云、高积云和卷积云个例,并对比分析了两部雷达探测到的云边界的差异。结果表明,通常MPL探测的云底高度高于MMCR;其中在高层云个例中,二者... 为了探测云边界,采用毫米波雷达(MMCR)和微脉冲激光雷达(MPL)联合观测的方法,观测了层积云、高层云、高积云和卷积云个例,并对比分析了两部雷达探测到的云边界的差异。结果表明,通常MPL探测的云底高度高于MMCR;其中在高层云个例中,二者相差最大,其它个例中,差别较小;云粒子对毫米波电磁波和激光光束的散射机制的不同以及两个设备判定云边界方法的不同是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于云顶的小粒子和云内的小冰晶,MPL的探测能力强于MMCR;但对于发展深、厚的云层,MPL会因衰减的影响探测不到真实的云顶,而MMCR可以探测到完整的云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毫米波雷达 微脉冲激光雷达 云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EC法以多重动态区域反演风场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亚钦 翟国庆 +2 位作者 黄旋旋 朱补全 沈杭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8-1745,共8页
基于传统的交叉相关追踪回波(TREC)算法,通过对"匹配元"所含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进行一定的分类来动态选择符合判定条件的"匹配元"进行交叉相关计算.为了提高反演风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选取多重不同尺度的"... 基于传统的交叉相关追踪回波(TREC)算法,通过对"匹配元"所含的多普勒雷达反射率进行一定的分类来动态选择符合判定条件的"匹配元"进行交叉相关计算.为了提高反演风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通过选取多重不同尺度的"匹配元"、分位法剔除风向奇异点、用椭圆型权重再插值等技术来订正反演的风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TREC技术对较小尺度回波云团精度判定不足的缺陷,使得"匹配元"中的雷达反射率要素特征覆盖更有效.结果表明:对TREC算法进行修订后得到的反演风场,可以更好地反映雷达回波团的整体流场,同时一些回波单体的个性风场特征得到较好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匹配元 多尺度 交叉相关追踪回波(TREC) 雷达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相位编码信号识别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雯雯 刘黎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04-1208,共5页
针对现有的许多PSK信号识别方法中,低信噪比与小计算量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PSK信号识别方法.首先估计接收信号的功率谱并对其进行平滑处理,以3 dB带宽内功率谱的重心作为信号的载频估计,并利用估计值将接收信号下变频至基... 针对现有的许多PSK信号识别方法中,低信噪比与小计算量不能同时兼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PSK信号识别方法.首先估计接收信号的功率谱并对其进行平滑处理,以3 dB带宽内功率谱的重心作为信号的载频估计,并利用估计值将接收信号下变频至基带,然后根据基带信号虚部和实部累加输出波形的幅度互补且其拐点位置恰与相位跳变点相对应的特性,结合彼此的优势,辨识PSK信号.这种方法运算量小,易于实现,且能适用于较低信噪比的情况.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编码信号 识别方法 累加 载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地区沙尘和人为气溶胶的分布及气候效应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新勇 黄文彦 +1 位作者 黄伟 陈明诚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87-697,共11页
利用耦合气溶胶化学过程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模拟研究了2000~2009年亚洲地区沙尘和3种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和直接气候效应。结果表明,模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沙尘源区附近较为准确,但在人为活动影响... 利用耦合气溶胶化学过程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4,模拟研究了2000~2009年亚洲地区沙尘和3种人为气溶胶(硫酸盐、黑碳、有机碳)的时空分布和直接气候效应。结果表明,模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沙尘源区附近较为准确,但在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地区偏小。4种气溶胶的综合作用引起大气层顶负的辐射强迫,从而造成了地表气温的下降。降水方面,冬夏2季气溶胶对模拟区域的影响都以降水减少为主,这与气溶胶增加大气稳定度,减少地表蒸发并产生了偏北风距平有关。沙尘和人为气溶胶各自都能引起气温的下降和降水的减少,2类气溶胶都能造成的偏北风距平对我国南方降水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在人类活动密集区,人为气溶胶引起的气候效应约占总的4种气溶胶气候效应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人为气溶胶 沙尘 光学厚度 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数据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19
20
作者 郑佳锋 刘黎平 +3 位作者 曾正茂 谢晓林 武静雅 冯凯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8-757,共10页
针对国内首部固态、多观测模式体制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观测资料,提出速度模糊、噪点-径向干扰杂波和悬浮物杂波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方法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成功率和稳定性,15个云过程检验的退模糊成功率... 针对国内首部固态、多观测模式体制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观测资料,提出速度模糊、噪点-径向干扰杂波和悬浮物杂波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方法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成功率和稳定性,15个云过程检验的退模糊成功率都达到100%;能准确判断出速度模糊和类型并纠正平均多普勒速度和谱宽;能较好地滤除噪点和径向干扰杂波,并对缺测进行补值;能较好去除低空悬浮物杂波,同时保留小尺度的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 数据质量控制 速度退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