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璧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高产技术应用及推广探究
1
作者 许呵呵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8期194-196,共3页
以安徽省灵璧县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策略与应用成效。研究表明,灵璧县通过优化品种组合(玉米迪卡C1210、大豆金豆99)、北斗导航精量播种、分带水肥协同管理及化控防倒技术,实现玉米产量与单作持平、大豆产量增加... 以安徽省灵璧县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技术策略与应用成效。研究表明,灵璧县通过优化品种组合(玉米迪卡C1210、大豆金豆99)、北斗导航精量播种、分带水肥协同管理及化控防倒技术,实现玉米产量与单作持平、大豆产量增加的效果,关键期灌溉与精准中耕措施能显著增强作物抗逆性,但技术推广还面临土壤适配性差异(砂姜黑土区种子发芽率低)、机械化收获瓶颈及区域化技术培训不足等挑战。建议通过品种示范田建设、农机研发补贴、数字化技术培训平台构建,推动黄淮海平原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推广应用 灵璧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璧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2
作者 李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8期70-73,共4页
本文以安徽灵璧县小麦生产实践为基础,对其赤霉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该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研究区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种子、土壤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秸秆还田不规范、整地不平或过浅、品种抗性差... 本文以安徽灵璧县小麦生产实践为基础,对其赤霉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该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研究区小麦赤霉病病原菌主要通过气流、雨水、昆虫、种子、土壤和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秸秆还田不规范、整地不平或过浅、品种抗性差、种植模式不适宜、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田间水肥管理不当等均会加重该病害的发生。该病害需采取综合防控策略,农业防治包括秸秆移除或粉碎还田、机械深耕整地(20~25 cm)、轮作换茬、适期播种、选择中科166等抗赤霉病品种、建立预警系统、优化栽培管理等;生物防治可施用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以竞争、拮抗或诱导抗性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化学防治方面,可在抽穗扬花初期采用植保无人机等机械施用氰烯·戊唑醇等高效复配药剂,注意轮换用药,确保防治效果。本文为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秸秆还田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展示试验
3
作者 李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5期1-5,共5页
为筛选适应安徽省灵璧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以康农玉8009、中玉303和思优谷5号等34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记录其生育期和抗病性,测定株高等农艺性状,产量及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在99~105 d;... 为筛选适应安徽省灵璧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以康农玉8009、中玉303和思优谷5号等34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记录其生育期和抗病性,测定株高等农艺性状,产量及百粒重等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生育期在99~105 d;抗性方面,各品种茎腐病和小斑病病级均为1级,部分品种感锈病和纹枯病;农艺性状方面,株高在206.4~267.3 cm,穗位在67.2~103.4 cm,穗粗4.3~5.0 cm,穗行数12.4~17.6行,行粒数29.0~36.1粒,出籽率88.0%~91.5%;产量及产量性状方面,有效穗数6.75万穗/hm^(2),百粒重在25.43~36.42 g,穗粒数在378.96~603.94粒,产量在7 240.50~10 062.75 kg/hm^(2)。综合生育期、抗病性、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性状,其中陇顶728、濮单12、嘉禧100、伟科985和登海1875共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佳,适合在研究区及相关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农艺性状 展示示范 丰产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璧县小麦整地和播种技术应用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开明 叶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1期31-31,103,共2页
小麦是灵璧县的优势种植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整地方式与播种技术及所用机械不同,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该文阐述了灵璧县小麦整地方式及整地机械的演变过程;小麦播种机械及播种技术的演变过程;农作物秸秆还田机... 小麦是灵璧县的优势种植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在品种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整地方式与播种技术及所用机械不同,将直接影响小麦产量。该文阐述了灵璧县小麦整地方式及整地机械的演变过程;小麦播种机械及播种技术的演变过程;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械及技术的演变过程;目前小麦整地、播种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璧县 小麦 整地与播种 对策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9期34-34,36,共2页
进行皖北地区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夏玉米的播种期在6月13—18日范围比较适宜,在不影响秋季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中早熟品种最佳收获期应在10月5—10日,晚熟品种可在10月10日后收获。
关键词 夏玉米 最佳收获期 皖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淮淮北地区不同播期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研究
6
作者 周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0期123-124,127,共3页
研究沿淮淮北地区不同播期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参试2个品种拔节期和白穗显症期病情均较轻;从品种角度看,淮麦22对纹枯病的抗性比矮抗58选系强;从播种时间上看,播种早的纹枯病重于播期晚的,气温、地温高有利于纹枯病的侵染蔓延。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纹枯病 发生规律 沿淮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灵璧县小麦苗情监测结果分析
7
作者 陆万山 张曼 +4 位作者 潘明英 任新松 赵明 胡开明 周雷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6期43-45,共3页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及时了解小麦苗期生长状态对稳产增收有着重要意义[1]。该文分析了2018年灵璧县小麦苗情监结果,阐述了气候条件以及品种、播量、播期等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指导...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及时了解小麦苗期生长状态对稳产增收有着重要意义[1]。该文分析了2018年灵璧县小麦苗情监结果,阐述了气候条件以及品种、播量、播期等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指导灵璧县小麦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苗情监测技术 应用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应用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开明 陆万山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0期23-26,共4页
为系统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分析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本研究对不同土壤类型下种植模式应用效益、不同经营主体下复合种植模式应用效益和不同技管水平下复合种植模式应用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 为系统探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分析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本研究对不同土壤类型下种植模式应用效益、不同经营主体下复合种植模式应用效益和不同技管水平下复合种植模式应用效益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土壤类型、经营主体和技管水平对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应用效益均有影响;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比清种大豆、玉米纯收益明显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提高了耕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大豆、玉米兼容发展和稳粮增豆目标。该种植模式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类型土壤适耕性不同、种植规模要求较高、精准播种喷药机械应用成本增加以及技管水平参差不齐等待改进之处,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玉米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升红 陆万山 《种子科技》 2024年第24期108-110,共3页
对玉米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皖北地区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采用长期定点、定期调查和系统普查方法,研究与探索了玉米锈病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发生条件以及品种... 对玉米锈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结合皖北地区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种植户和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采用长期定点、定期调查和系统普查方法,研究与探索了玉米锈病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发生条件以及品种抗性等,初步摸清了皖北地区玉米锈病发生的规律,总结并提出了皖北地区玉米锈病的综合预防措施。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农艺方法和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不仅能有效降低玉米锈病的发生概率,而且能够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散,从而减少玉米锈病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玉米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地区 玉米 锈病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小麦越冬期冻害发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10
作者 胡开明 陆万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6期196-198,210,共4页
小麦越冬期冻害是淮北平原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常发生在每年12月至翌年1—2月,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小麦越冬期冻害,指导小麦越冬期田间管理工作,减少越冬期冻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多年小麦“四情”定位监测情况... 小麦越冬期冻害是淮北平原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常发生在每年12月至翌年1—2月,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小麦越冬期冻害,指导小麦越冬期田间管理工作,减少越冬期冻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根据多年小麦“四情”定位监测情况、区域极端气候发生规律和农户种植习惯,总结了淮北平原小麦越冬期冻害特征、机理与类型,分析了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广大种植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越冬期冻害 特征 发生原因 应对措施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倒伏情况调查与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开明 叶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0期38-40,共3页
受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影响,2010年午季,灵璧县小麦发生了3次大面积倒伏,对小麦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在省农委统一布置下,该县对小麦倒伏面积、时间和类型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小麦倒伏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止小麦倒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小麦 倒伏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栽培番茄溃疡病的的发生与防治
12
作者 付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16期72-72,共1页
本文指出温室栽培番茄溃疡病的发生与种子、土壤、肥料带菌和施肥不合理,温度、湿度控制不协调密切相关。防治应采取改善栽培条件,杀菌消毒综合治理技术。
关键词 温室栽培 番茄溃疡病 发生与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