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辛淑慧 朱璞 +5 位作者 聂俊玲 杨静 冯源 赵建国 朱建楠 冯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3-1094,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SCD主要累及脊髓侧索和(或)后索,以及周围神经,表现为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及步态不稳等,亦可累及视...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SCD主要累及脊髓侧索和(或)后索,以及周围神经,表现为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及步态不稳等,亦可累及视神经、大脑白质等。SCD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及诊断具有挑战性,而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诊断 鉴别 肢体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2
作者 白帆 黄艾华 +6 位作者 朱磊 刘明浩 杨超 刘丹杰 郭姗姗 刘柳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病变的一种,临床上多呈进展性发展。该疾病较罕见,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10/100万[1-2],其发生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SDAVF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常规血液、X线、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表现...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病变的一种,临床上多呈进展性发展。该疾病较罕见,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10/100万[1-2],其发生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SDAVF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常规血液、X线、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表现。该疾病患者常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极易被误诊为LDH,导致延误治疗,致残率较高[3-4]。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全科医学科收治了1例长期误诊为LDH的SDAVF患者,诊疗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该病例的特点,现对其进行详细报道同时通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临床医师对SDAVF的认识以达到减少误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误诊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窃血 被引量:18
3
作者 何冬若 李卉 +4 位作者 韩国超 王余广 于海明 刘洋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3-125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2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 目的探讨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7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28例,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超声联合检测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结果单纯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典型U形图像8例;TCD显示,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流速代偿性增快。颈总动脉重度狭窄/闭塞病变同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不典型U形图像13例;TCD显示,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增快,部分可见颈外动脉血流方向逆转。7例患者因伴有颈内动脉闭塞,无U形图像。结论采用血管超声联合检测可准确识别颈外动脉-颈内动脉窃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颈外动脉 颈动脉狭窄 颈总动脉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侧支循环途径 被引量:7
4
作者 车飞 侯备 +3 位作者 付金霞 王楠楠 黄艾华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方法选择双侧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10例,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及血流动力学资料,评估双侧颈动脉发生狭窄/闭塞性病变后启动的侧支循环及具体代偿途径。结果双侧颈内动脉闭... 目的探讨双侧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方法选择双侧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10例,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及血流动力学资料,评估双侧颈动脉发生狭窄/闭塞性病变后启动的侧支循环及具体代偿途径。结果双侧颈内动脉闭塞3例(30.0%)、一侧(左侧)颈总动脉(CCA)闭塞合并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例(10.0%)、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合并对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5例(50.0%)、双侧CCA重度狭窄合并一侧(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1例(10.0%)。启动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前交通动脉侧支7例、后交通动脉侧支2例、眼动脉侧支3例、软脑膜吻合侧支6例、胼周动脉吻合侧支1例、颈外动脉-枕动脉-硬脑膜动脉-大脑中动脉软脑膜吻合侧支1例、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新生烟雾血管1例、颈内动脉窃血1例,共8种代偿途径。结论双侧颈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患者因病变情况不同可启动包含一、二、三级侧支循环的不同代偿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锁骨下动脉窃血的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余广 丛厚义 +3 位作者 何冬若 刘洋 李峥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识别复杂锁骨下动脉窃血途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头颈CTA扫描结果,识别复杂锁骨下动脉窃血途径。结果 31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呈重度狭窄或闭塞。CTA显示,31例患者出现复杂...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识别复杂锁骨下动脉窃血途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头颈CTA扫描结果,识别复杂锁骨下动脉窃血途径。结果 31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呈重度狭窄或闭塞。CTA显示,31例患者出现复杂锁骨下动脉窃血途径9条,其中咽升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1例;枕动脉-椎动脉-颈升动脉-甲状颈干-锁骨下动脉窃血1例;枕动脉-颈升动脉-甲状颈干-锁骨下动脉窃血2例;枕动脉-颈浅动脉-甲状颈干-锁骨下动脉窃血1例;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颈干-锁骨下动脉窃血4例;对侧甲状颈干-对侧肩胛上动脉-患侧肩胛上动脉-甲状颈干-锁骨下动脉窃血4例;枕动脉-颈深动脉-肋颈干-锁骨下动脉窃血11例;降主动脉-第三肋动脉-最上肋间动脉-肋颈干-锁骨下动脉窃血5例;胸廓内动脉-锁骨下动脉窃血1例。结论头颈CTA可准确识别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窃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动脉 锁骨下动脉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总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洋 王拓一 +2 位作者 何冬若 王余广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CCA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及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CCA闭塞性病变血流代偿模式。结果新发脑梗死10例(47.6%),其中前循环脑梗死6例,后循环脑梗死2例,前、后循环均...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闭塞性病变的血流代偿模式及意义。方法收集21例CCA闭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影像及血流动力学资料,分析CCA闭塞性病变血流代偿模式。结果新发脑梗死10例(47.6%),其中前循环脑梗死6例,后循环脑梗死2例,前、后循环均发现脑梗死2例。Ⅰ类启动颈内动脉窃血14例(66.7%),Ⅱ类未启动颈内动脉窃血7例(33.3%)。其中,ⅠA型颈外动脉供血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分支12例(85.7%),ⅠB型颈外动脉供血来源于对侧颈外动脉分支1例(7.1%),ⅠAB型颈外动脉供血同时来源于锁骨下动脉及对侧颈外动脉分支1例(7.1%)。新发脑梗死中,ⅠA型多见(80%),无ⅠB及ⅠAB型,Ⅱ类2例(20%),ⅠA型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比例与ⅠB型、ⅠAB型和Ⅱ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CA闭塞性病变不同血流代偿模式与脑梗死是相关的,故准确而完整的评估侧支循环对客观分析脑梗死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总动脉 侧支循环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玲 王佳楠 +2 位作者 徐芳 张琛 尹世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SB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8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SBI患者119例(SBI组),SBI... 目的分析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SB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19年8月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诊治的老年SBI患者119例(SBI组),SBI组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又分为易损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34例,无斑块组4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97例(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Lp-PLA2水平,分析SB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及与Lp-PLA2的关系。结果SBI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斑块、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LDL-C、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SBI组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18.88±47.89)μg/L vs(80.82±22.67)μg/L,P=0.000]。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160.58±43.13)μg/L,(119.77±22.85)μg/L vs(75.47±22.80)μg/L,P<0.05];且易损斑块组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与Lp-PLA2水平密切相关,可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认知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磷脂酶类A2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大剂量环磷酰胺治疗伴发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芳 王磊 +3 位作者 黄玲 冯源 杨静 尹世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4-1647,共4页
目的观察累积大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中心应用CTX治疗的伴胸腺瘤M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输注药物总量≥30 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MG临床相对评分、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累积大剂量环磷酰胺(CTX)治疗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M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18年5月本中心应用CTX治疗的伴胸腺瘤M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输注药物总量≥30 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MG临床相对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应用CTX达30 g后MG相对评分好转≥95%者11例,80%~95%者4例,50%~80%者2例,总有效率100%,总治愈率88.2%。治疗过程中,出现27例次药物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8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7例,恶心6例,疲乏1例,出汗增多1例,月经推迟1例,闭经1例,带状疱疹1例,高调耳鸣1例。结论应用CTX治疗伴发胸腺瘤MG,累积剂量达30 g时可获得显著疗效;白细胞减少、肝损害为主要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可顺利完成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环磷酰胺 治疗 大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艾华 白帆 +4 位作者 朱磊 郭姗姗 杨超 刘明浩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57-960,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患者55例,收集血管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大脑中动脉(MCA)M1段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在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和全科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患者55例,收集血管影像学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分析MCA M1段闭塞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侧支循环及血流代偿。结果 MCA M1段闭塞侧大脑前动脉(ACA)A1段/大脑后动脉(PCA)P1段发育良好、无重度狭窄,颈内动脉无重度狭窄/闭塞37例(67.3%);MCA M1段闭塞侧并发ACA A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或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闭塞5例(9.1%);MCA M1段闭塞侧并发PCA P1段发育不良/重度狭窄13例(23.6%)。血管影像学和TCD显示:A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50例(90.9%),PCA→MCA软脑膜侧支开放42例(76.4%),脑膜中动脉→MCA侧支开放5例(9.1%),枕动脉→PCA→MCA侧支开放13例(23.6%),穿支动脉及新生血管血流代偿55例(100.0%)。结论 老年慢性MCA M1段闭塞时因合并同侧脑动脉病变情况不同,主要启动了大脑皮质软脑膜吻合侧支代偿,颈外动脉硬脑膜支→软脑膜吻合侧支代偿,穿支动脉/新生血管血流代偿3种血流代偿模式。血管影像学联合TCD可全面、精准评估MCA M1段闭塞的侧支循环和血流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颈外动脉 软脑脊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状态的轻度认知障碍脑电信号特征研究
10
作者 刘泽达 崔冬 +2 位作者 李小俚 王磊 尹世敏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0-376,共7页
静息态脑电微状态是一种探究认知活动时间动力学的有效工具。为了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状态变化,本文将15名MCI患者和10名对照者的脑电图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解析为四种典型的微状态,并分析其时间参数在两组间的... 静息态脑电微状态是一种探究认知活动时间动力学的有效工具。为了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是否存在特定的微状态变化,本文将15名MCI患者和10名对照者的脑电图通过k均值聚类算法解析为四种典型的微状态,并分析其时间参数在两组间的显著性差异以及与神经心理学量表得分间的相关性,又对微状态序列的复杂性、转换特点以及各状态间是否具有依赖性做了分析。研究发现,MCI组在微状态A的持续时间以及A→D和B→D的转移概率上与对照组有着显著性差异。微状态A的持续时间与AVLT2分数成显著性正相关。MCI组微状态序列的复杂度要高于对照组,且在微状态的转换过程中尚未发现某种特殊结构,未来时刻的状态与过去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脑电信号处理 微状态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