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郑燕芳 刘云娥 +4 位作者 祝成红 汤海燕 王欢 杨亚坤 董水凤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20,共4页
目的 探讨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穿刺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21年1-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行超声引导下非... 目的 探讨经上臂高位隧道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在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提升穿刺成功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21年1-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行超声引导下非隧道式PICC置管的老年血管通路困难患者43例为对照组,2021年11月至2022年8月,同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的同类患者4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随访6个月期间PICC相关并发症及非计划拔管率。结果 在术中情况比较中,观察组有41例(91.11%)一针穿刺成功,高于对照组的27例(6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渗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随访6个月期间PICC相关并发症的比较中,观察组总并发症率为4.7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2.30%,低于对照组的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 对于血管通路困难老年患者,经上臂高位隧道式PICC置管,可以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维护方便,可降低导管滑脱率、减少非计划拔管及总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 皮下隧道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血管通路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Kinect V2数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行性及临床整合研究
2
作者 张世宇 陈国荣 +3 位作者 买买提阿布拉·赛买提 徐兴华 张家墅 陈晓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3,共9页
目的 开发基于双Kinect V2传感器和通用开源软件平台的低成本数智步态分析系统(DKS),评估其用于步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例步态... 目的 开发基于双Kinect V2传感器和通用开源软件平台的低成本数智步态分析系统(DKS),评估其用于步态分析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人民医院确诊的15例步态障碍患者(步态障碍组)及1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以Right Gait&Posture步态分析系统(RGP)为“金标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DKS与RGP系统所获步态参数的相关性,Bland-Altman法计算平均差和95%一致性界限、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健康组和步态障碍组受试者通过DKS系统所获总步速、左侧步速、右侧步速、左侧步频、右侧步频、步幅、左侧步长、右侧步长、双支撑相、摆动相、支撑相与RGP系统所获各相应步态参数均呈正相关(r> 0,P <0.05)。健康组通过两个系统获取的步态参数平均差的偏差均为小;除双支撑相(CCC=0.572)、摆动相(CCC=0.603)、支撑相(CCC=0.569)外,其余步态参数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0.712≤CCC≤0.882);步态障碍组除总步速、右侧步速、步幅和双支撑相外,其余步态参数平均差的偏差均为小,除双支撑相(CCC=0.524)、摆动相(CCC=0.352)和支撑相(CCC=0.421)外,其余步态参数均显示出较强的一致性(0.716≤CCC≤0.943)。结论 基于双Kinect V2的数智步态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可基本满足临床需求且成本低、软件易获取、易携带,可协助临床医师在门诊、病房甚至家庭环境下进行步态测试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障碍 神经性 Kinect V2(非MeSH词) 数字技术 人工智能 步态分析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特征构建列线图预测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3
作者 樊金芳 周伟 王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76,共7页
目的:探讨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性,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位于峡部的PTC的临床特征及超声特征,以手术时间先后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获得LNM的风险因素,建立... 目的:探讨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超声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LNM)的相关性,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位于峡部的PTC的临床特征及超声特征,以手术时间先后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获得LNM的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判其诊断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判其准确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计算其临床实用性。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灶数目、结节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超声提示可疑淋巴结是峡部PTC 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结果有意义的指标建立预测模型,训练集的一致性指数为0.828,验证集的为0.794,区分度良好;在训练集中,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也证明了该临床预测模型的较强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结论: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构建的列线图对峡部PTC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实用性,可以给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峡部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乙型肝炎肝硬化
4
作者 李艳男 李长政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2-555,共4页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我国肝硬化最主要组成部分,由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后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程进展,包括对炎症反应和肠道免疫调节的影响、对HBV的抑制、产生氨类物质等。本文就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我国肝硬化最主要组成部分,由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后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程进展,包括对炎症反应和肠道免疫调节的影响、对HBV的抑制、产生氨类物质等。本文就乙型肝炎肝硬化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归纳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胃肠道微生物组 RNA 核糖体 16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透析技术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症兔模型美罗培南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5
作者 邵莹 王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7,共9页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在兔血浆、肺、肌肉和皮肤组织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探讨脓毒症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美罗培南PK/PD靶值达标率(PTA)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脓毒症行CRRT组、脓毒症组、正常行C... 目的 研究美罗培南在兔血浆、肺、肌肉和皮肤组织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探讨脓毒症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美罗培南PK/PD靶值达标率(PTA)的影响。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脓毒症行CRRT组、脓毒症组、正常行CRRT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造模成功后6h,模拟人体给药剂量1 g,换算为兔的给药剂量[(1 000/60)×3.27]为54.5 mg·kg~(-1),各组通过自动输液泵静脉输液给药0.5 h,行CRRT组在开始给药的同时行CRRT治疗,采用微透析技术分别收集各组4部位0~480 min的微透析样本,每隔30 min收集1次,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美罗培南浓度,绘制浓度-时间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时间(T_(max))、半衰期(t_(1/2))和最大药物浓度(C_(max))等。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CS)结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PK参数分析美罗培南在不同组织的PTA。以给药间隔内游离药物浓度[f]超过4倍MIC的时间百分比>40%(%fT>4MIC>40%)和C_(max)/MIC值>4为药效学目标进行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皮肤组织各项PK参数无显著性变化,其他组织C_(max)均显著减低。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行CRRT组血浆和皮肤组织浓度-时间曲线AUC显著升高,肺和肌肉组织AUC显著降低(P<0.01)。以%fT>4MIC>40%为目标值,MIC=1 mg·L^(-1)时,脓毒症行CRRT组血浆和皮肤,正常行CRRT组肌肉,以及正常对照组肺、肌肉和皮肤组织,PTA>90%;MIC=2 mg·L^(-1)时,脓毒症行CRRT组皮肤和正常对照组肺组织,PTA>90%;MIC=4 mg·L^(-1)时,所有组织PTA均<90%。MIC为1、2或4 mg·L^(-1),所有组织C_(max)/MIC>4的概率均>90%。正常对照组各组织PTA与C_(max)和AUC大小无关联;除MIC=4 mg·L^(-1)时皮肤组织,脓毒症组各组织PTA均随C_(max)降低而降低;脓毒症行CRRT组血浆和皮肤组织PTA随AUC升高而升高,肌肉组织PTA随AUC降低而降低,肺组织除MIC=1 mg·L^(-1),PTA均随AUC降低而降低。结论 脓毒症对美罗培南在皮肤组织分布影响较小;脓毒症使美罗培南在各组织药效降低,脓毒症行CRRT可使血浆和皮肤组织药效提高;微透析探针采集样本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辅助指导用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脓毒症 微透析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 蒙特卡洛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单发包块型淋巴瘤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6
作者 赵冬雪 沈冬花 +2 位作者 冀波 黄晓旭 王龚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观察腹部单发包块型淋巴瘤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CDU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腹部单发包块型淋巴瘤患者,其中28例同时接受CEUS;观察CDU所示病灶大小、内部回声、形态、边界、后方回声... 目的 观察腹部单发包块型淋巴瘤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及超声造影(CEUS)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接受CDU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腹部单发包块型淋巴瘤患者,其中28例同时接受CEUS;观察CDU所示病灶大小、内部回声、形态、边界、后方回声、血流信号、有无条索状及网格状高回声,以及有无血管包绕等征象,记录病灶CEUS增强分布、增强程度及增强模式。结果 CDU显示病灶多为低回声包块,内部回声欠均匀或不均匀(24/32,75.00%),形态欠规则或不规则(28/32,87.50%),边界清楚(26/32,81.25%),后方回声增强(28/32,87.50%),血流信号较丰富(AdlerⅡ~Ⅲ级,24/32,75.00%);25.00%(8/32)病灶可见血管包绕征及网状分隔征。CEUS显示造影剂多于动脉期快速进入病灶并达峰,动脉期多呈高增强(26/28,92.86%),达峰后快速廓清或缓慢消退,静脉期呈低增强;其强化多呈弥漫性(26/28,92.86%)、均匀(20/28,71.43%)分布,多数(22/28,78.57%)病灶内无液化坏死区。结论腹部单发包块型淋巴瘤CDU及CEUS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或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腹膜后肿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大数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7
作者 眭海刚 王金地 +1 位作者 彭明军 顾媛媛 《指挥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08,共7页
时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一切活动的基础,时空大数据是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大数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控制的重要支撑。针对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时空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 时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一切活动的基础,时空大数据是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维度的、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大数据,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控制的重要支撑。针对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总结时空大数据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存在的问题、时空大数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面临的挑战。提出面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空大数据应急指挥技术框架,以期深化时空大数据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指挥 时空大数据 公共卫生 突发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全科医生的糖尿病医患沟通技能培训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3
8
作者 姚弥 林恺 +10 位作者 樊洁婷 纪欣鑫 王颖 董爱梅 韩晓宁 齐建光 迟春花 Shamil Haroon Dawn Jackson KK Cheng Richard Lehman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6-821,共6页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在基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改善患者健康结局,这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互相协作。全科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与糖... 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在基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管理可以延缓病情进展、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和改善患者健康结局,这需要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互相协作。全科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与糖尿病患者建立长期的照护关系、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自我管理技能。本文总结了本研究团队在多种理论框架指导下的全科医生糖尿病沟通技能培训的设计和开发:基于系统综述发现的循证依据,通过定性研究进一步探索糖尿病患者与全科医生的沟通体验和想法,以及混合方法研究设计理念获取全科医学对于医患沟通培训内容的优先排序,旨在为高质量的基层糖尿病管理提供新思路,并为基于证据和医学教育框架设计全科医生相关培训项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沟通技能 在职培训 培训设计 全科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全生命周期的肥胖管理:FIGO最佳实践建议》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译鹤 隽娟 +1 位作者 麻莉 杨慧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可对女性各个生命周期产生诸多影响,此外肥胖女性面临体重偏见、污名和被歧视的问题。在体重管理中要注意文化敏感性,谈及肥胖问题时采用适当的语言和创伤知情护理的方式。在孕前、孕期和产后进行体重和健康管理,... 肥胖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可对女性各个生命周期产生诸多影响,此外肥胖女性面临体重偏见、污名和被歧视的问题。在体重管理中要注意文化敏感性,谈及肥胖问题时采用适当的语言和创伤知情护理的方式。在孕前、孕期和产后进行体重和健康管理,可改善母婴不良结局。体重管理的重点在于改善健康状况。应重视肥胖相关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胆石症、微量营养素缺乏、肥胖相关肿瘤、肾脏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深静脉血栓等。肥胖与生殖健康息息相关,可进行预防性保健措施、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提高肥胖女性的生命质量。肥胖女性的精神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应进行适当的筛查和管理。肥胖的患病率正在增加,未来的研究工作应集中在跨专业管理并探索肥胖的根源,及发现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优化健康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周期 肥胖 体重管理 国际妇产科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病人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亚坤 吕攀攀 +3 位作者 刘娟 赵金娜 曲媛媛 宋燕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67,共4页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病人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安全、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俯卧位通气 压力性损伤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学青 郭宇飞 +4 位作者 刘慧娟 王莉莉 党照华 靳亚宁 王承竹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8-761,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IMB)技巧模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提供合理对策。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 目的评价基于信息-动机-行为(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IMB)技巧模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提供合理对策。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2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分组,各11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对比2组干预前后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2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评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自护行为总分和生活质量得分分别为(364.36±28.47)m、(88.43±5.20)分和(50.87±10.88)分,均优于对照组(298.14±62.36)m、(80.64±4.69)分和(57.39±13.69)分,且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技巧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并提高患者6 min步行距离和自护行为,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瘤免疫治疗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查皓然 朱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61-1072,共12页
免疫治疗已革新肿瘤临床治疗实践,成为实体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目前,临床上已获批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策略包括:PD-1抗体、CTLA-4抗体、双特异性抗体、TCR-T、TIL等,这些免疫治疗策略主要通过激活T细胞抗瘤免疫反应或直接补充肿瘤反应性... 免疫治疗已革新肿瘤临床治疗实践,成为实体瘤治疗的核心策略之一。目前,临床上已获批的实体瘤免疫治疗策略包括:PD-1抗体、CTLA-4抗体、双特异性抗体、TCR-T、TIL等,这些免疫治疗策略主要通过激活T细胞抗瘤免疫反应或直接补充肿瘤反应性的T细胞发挥其抗瘤效应。然而受限于肿瘤微环境中的抑制因素,这些治疗策略的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以肿瘤-免疫循环理论为基础,对目前已获批的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早期临床试验以及新兴的免疫治疗策略进行系统性综述,并对针对T细胞及T细胞以外的细胞群体的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微环境 过继性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欧红玲 艾文超 +5 位作者 王岩 马盈盈 时磊 张巧云 宋秀军 王欣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电离辐射通过干扰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诱导复杂的生物反应破坏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过程。血液或组织中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浓度等的改变反映了全身辐射损伤。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不断应用和电离辐射损伤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 电离辐射通过干扰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诱导复杂的生物反应破坏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过程。血液或组织中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浓度等的改变反映了全身辐射损伤。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不断应用和电离辐射损伤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染色体畸变、基因表达、脂质和代谢等相关指标被认识并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电离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分子诊断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检查前的饮食准备管理规范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学组 重庆巿护理学会影像护理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刘士远 彭飞 李雪 刘恒 吴燕燕 李建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3-568,共6页
CT增强检查前预备性禁食方案缺乏循证依据和规范化,存在检查效果下降和患者健康安全隐患,也容易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或给患者就诊体验带来负面影响。为了促进CT增强检查前饮食准备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 CT增强检查前预备性禁食方案缺乏循证依据和规范化,存在检查效果下降和患者健康安全隐患,也容易增加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造成医疗资源浪费,或给患者就诊体验带来负面影响。为了促进CT增强检查前饮食准备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和认识,就患者个体化饮食准备正确方案,笔者基于全国调查问卷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国内外文献,召开多轮专家论证会,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就CT增强检查前的饮食准备管理原则达成本共识。共识内容主要包括不同检查部位的饮食准备管理、特殊患者的饮食准备管理、饮食准备的内容和时间的管理、过度禁食的管理、胃肠道症状的管理等。本共识整合了临床证据、现实需求和专家意见,旨在形成CT增强检查前饮食准备管理规范,在确保患者安全和图像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患者就诊体验,促进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临床实践标准化和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检查 饮食准备 禁食 胃肠道不良症状 管理规范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在远程探测领域的应用
15
作者 金康 张楠 刘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01-1812,共12页
远程光谱探测是人类探索大尺寸空间和物质的重要手段,在天文、气象、深海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收集远程光谱对光谱仪的性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Jacquinot提出的光谱性能评价标准,相较于其他光谱系统(光栅光谱仪,棱镜光谱仪等)... 远程光谱探测是人类探索大尺寸空间和物质的重要手段,在天文、气象、深海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收集远程光谱对光谱仪的性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据Jacquinot提出的光谱性能评价标准,相较于其他光谱系统(光栅光谱仪,棱镜光谱仪等),法布里-珀罗(F-P)干涉仪通光孔径大、多光束干涉的光谱分辨能力强,使其在远程弱光探测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从1914年法布里本人第一次将F-P干涉仪用于天文观测以来,F-P干涉仪已被广泛应用于远程光谱测量领域,并逐渐发展出各种改进型F-P干涉仪。传统F-P干涉仪在远程探测领域主要面临三个问题:自由光谱范围窄,大孔径的F-P干涉仪装调难度大,环状干涉结构能量分散。随着探测需求的不断提升和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解决方案也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三种典型的改进型F-P干涉仪,分别是:增加自由光谱范围的级联F-P干涉仪,适用于极端环境下的旋转扫描F-P干涉仪以及将能量分散的干涉圆环转换为能量集中的干涉直线的F-P干涉系统(CLIO)。对F-P干涉仪在气象、天文、深海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气象学领域,介绍了用于大气中层和热层风速测量的大口径F-P干涉仪,测量大气中的痕量气体及其同位素体的德国海森堡高精细度F-P干涉仪;在天文学领域,介绍了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设计、用于研究星际物质发射线的级联F-P干涉仪;在海洋学领域,介绍了国内F-P干涉仪测量布里渊散射的主要应用实例: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设计的水下布里渊散射系统,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设计的星载布里渊散射系统等;在大气污染检测领域,介绍了南开大学设计的F-P干涉仪用于测量飞秒激光远程光丝NaCl气溶胶荧光光谱。最后提出光谱识别精度,热稳定性是未来F-P干涉仪应用在远程光谱测量领域需要进一步突破的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布里-珀罗干涉仪 远距离弱信号探测 天文学 气象学 海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柳 侯备 +3 位作者 朱亚男 高燕 梁应凤 郭姗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61,共8页
通过构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评估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患者护理质量。本文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立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 通过构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科学评估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患者护理质量。本文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确立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循证护理实践方法的指导下,整合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构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池,经过两轮专家函询确定指标内容。本研究纳入20名函询专家,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5和0.95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8和0.550(P<0.05)。汇总两轮专家函询后修订结果,删除3项指标,修改7项指标,增加9项指标,最终构建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58项,所有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4.00分,变异系数均<0.33,各项指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研究构建的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核素治疗病人的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核素治疗病房 护理质量 三维质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地塞米松改性丝胶蛋白水凝胶支架促进大鼠下颌骨缺损修复:基于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
17
作者 范毅平 罗梦琳 +5 位作者 黄东宗 刘琳 傅博 王潇宇 关淼升 李鸿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3-540,共8页
目的 探究改性丝胶蛋白水凝胶(SMH-CD/DEX)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 将地塞米松搭载于丝胶蛋白水凝胶构建SMH-CD/DEX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细胞活性实验和释放曲线测定,对SMH-CD/DEX水凝胶的形貌... 目的 探究改性丝胶蛋白水凝胶(SMH-CD/DEX)调节巨噬细胞极化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方法 将地塞米松搭载于丝胶蛋白水凝胶构建SMH-CD/DEX水凝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细胞活性实验和释放曲线测定,对SMH-CD/DEX水凝胶的形貌、化学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表征分析。通过Western blot、RT-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THP-1巨噬细胞中iNOS和Arg-1蛋白表达量,IL-6、IL-10、Arg-1、iNOS基因表达水平及CD86、CD206的表达比例。在共培养条件下通过Western blot,RT-qPCR检测h PDLSCs人牙周膜干细胞COL1A1和Runx2蛋白的表达量,ALP、Runx2、OCN、BMP2基因表达量,并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在大鼠下颌骨骨缺损模型植入水凝胶,通过Micro-CT扫描和组织病理染色分析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与化学偶联改性丝胶蛋白水凝胶,成功构建SMH-CD/DEX水凝胶。SMH-CD/DEX水凝胶能够有效提高巨噬细胞M2极化相关标志物的IL-10及Arg-1的表达量(P<0.001);并降低M1极化相关标志物IL-6及iNOS表达(P<0.001)。在共培养体系中,SMH-CD/DEX水凝胶可提高人牙周膜干细胞的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ALP、BMP2(P<0.05)及COL1A1(P<0.001)、Runx2表达量(P<0.01)。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SMH-CD/DEX水凝胶能够有效促进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Micro-CT及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SMH-CD/DEX水凝胶有效促进骨缺损再生修复(P<0.05)。结论 SMH-CD/DEX水凝胶能够调节巨噬细胞M2极化促进干细胞成骨分化并促进骨缺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人牙周膜干细胞 免疫调节 骨再生 药物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误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一例
18
作者 白帆 黄艾华 +6 位作者 朱磊 刘明浩 杨超 刘丹杰 郭姗姗 刘柳 王佳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病变的一种,临床上多呈进展性发展。该疾病较罕见,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10/100万[1-2],其发生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SDAVF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常规血液、X线、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表现... 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是脊髓血管畸形病变的一种,临床上多呈进展性发展。该疾病较罕见,在我国总体发病率为5~10/100万[1-2],其发生可能与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SDAVF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且常规血液、X线、CT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表现。该疾病患者常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极易被误诊为LDH,导致延误治疗,致残率较高[3-4]。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全科医学科收治了1例长期误诊为LDH的SDAVF患者,诊疗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该病例的特点,现对其进行详细报道同时通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提高临床医师对SDAVF的认识以达到减少误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血管疾病 椎间盘移位 腰椎 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 误诊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王红春 王磊 +4 位作者 李梦 时磊 孙慧慧 刘红星 欧红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45-951,共7页
目的:探索移植后植入前(即移植后+1至+30 d)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Z)及其代谢产物氮氧化物(voriconazole N-oxide,VNO)浓度监测在VRCZ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 目的:探索移植后植入前(即移植后+1至+30 d)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Z)及其代谢产物氮氧化物(voriconazole N-oxide,VNO)浓度监测在VRCZ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患者防治真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VRCZ、VNO浓度及MR(CVNO/CVRCZ)的影响因素及在VRCZ防治真菌感染和发生肝肾损伤中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其进行分析(将曲线上约登指数最大一点对应值设定为临界值),确证其临界值。结果:影响VRCZ浓度(CVRCZ)、VNO浓度(CVNO)和MR的因素为:患者体重、VRCZ每日给药量及移植类型等(均P<0.05)。有效组CVRCZ和CVNO均明显高于无效组(P<0.001),MR则相反(P<0.001);肝、肾功能损伤组MR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ROC显示,CVRCZ、CVNO和MR预测allo-HSCT患者移植后植入前VRCZ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0.95μg/ml、1.35μg/ml、1.645(AUC分别为0.9677、0.7634、0.9564)。CVRCZ和MR可以辅助提示患者肝[其临界值分别为0.65μg/ml、1.96(AUC分别为0.5971、0.6663)]、肾损伤[其临界值分别为0.95μg/ml、1.705(AUC分别为0.6039、0.6164)]。结论:同时监测VRCZ、VNO浓度及MR对预测allo-HSCT患者移植后植入前VRCZ防治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重要价值,CVRCZ预测有效的准确性高于MR及CVNO;CVRCZ升高、MR降低会增加肝肾损伤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伏立康唑氮氧化物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药物监测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
作者 辛淑慧 朱璞 +5 位作者 聂俊玲 杨静 冯源 赵建国 朱建楠 冯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3-1094,共2页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SCD主要累及脊髓侧索和(或)后索,以及周围神经,表现为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及步态不稳等,亦可累及视...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SCD)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SCD主要累及脊髓侧索和(或)后索,以及周围神经,表现为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及步态不稳等,亦可累及视神经、大脑白质等。SCD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及诊断具有挑战性,而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 诊断 鉴别 肢体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