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退役军人抑郁症状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媛媛 廖兴亚 +7 位作者 张小玲 熊珂 孙淑娟 苗宽 汤林宁 汤泉 赵梦雪 冯正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911-1922,共12页
目的研究我国退役军人抑郁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方便抽样,对我国三大经济带12个城市2400名退役军人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s’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进行抑郁症状调查,采用非参数检验... 目的研究我国退役军人抑郁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方便抽样,对我国三大经济带12个城市2400名退役军人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s’Health Questionnaire,PHQ-9)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进行抑郁症状调查,采用非参数检验、皮尔森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1)我国退役军人抑郁症状总体发生率39.0%,其中轻度抑郁症状发生率22.1%,中度发生率8.5%,重度发生率8.3%;(2)女性、城镇、25岁以上、目前患病者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得分高于男性、农村、18~25岁、未患病者(P<0.01),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离婚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得分高于大学及以上、未婚和已婚者(P<0.05),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7400元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7400~16000元者(P<0.01),工人抑郁症状得分高于党政机关、企事业领导干部(P<0.05),不同水平抑郁症状构成比在除人均GDP外的所有人口学信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特殊军事作业环境中服役、服役期间患重病的退役军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得分高于未在特殊环境服役者、未患重病者(P<0.01),服役<8年、火箭军、参战、集体退役、复员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得分高于服役≥30年、陆军、未参战、达龄/年限退役、退休(P<0.05);退役军人不同水平抑郁症状构成比在除服役职级、立功受奖外的军事职业信息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抑郁症状危险因素为高人均GDP地区、女性、25~30岁、离婚、目前患重病、火箭军、特殊环境服役、服役期间患重病、复员(P<0.05);抑郁症状保护因素为教育程度大学及以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14000元、>25000~39000元(P<0.05)。结论我国退役军人抑郁症状发生率受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人口学因素和服役年限、参加的军事作业类型等服役经历影响,复员、集体退役军人群体应引起格外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军人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分析我国退役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特点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媛媛 冯正直 +7 位作者 李奎良 赵梦雪 汤林宁 廖兴亚 张小玲 熊珂 苗宽 孙淑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4-465,共12页
目的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研究我国退役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特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方法对我国12个城市2428名退役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自编个人信息问卷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目的基于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研究我国退役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特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方便抽样方法对我国12个城市2428名退役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为自编个人信息问卷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标准PTSD筛查量表(PCL-5),运用变量中心方法研究PTSD症状发生率及其特点,运用个体中心方法研究其潜在类别,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退役人员PTSD症状发生率为13.7%(333/2428),其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1.96,95%CI 1.21~3.20)、25~30岁(OR=3.08,95%CI 1.01~9.36)、离婚(OR=2.64,95%CI 1.19~5.89)、目前患重病(OR=2.73,95%CI1.86~4.00)、特殊作业环境服役(OR=1.56,95%CI 1.13~2.16)。我国退役人员PTSD症状存在3个潜在类别(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以轻度症状组为参照,中度症状组的危险因素为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地区(OR=3.15,95%CI 1.25~7.93)、目前患重病(OR=2.83,95%CI 1.27~6.33)、立功受奖(三等功及以上OR=6.30,95%CI 1.51~26.31;嘉奖OR=4.83,95%CI 1.30~17.93),重度症状组的危险因素为目前患重病(OR=8.08,95%CI1.66~39.43)、参战(OR=15.03,95%CI 1.41~159.82)。结论人口学因素是我国退役人员PTSD症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服役时的军事应激事件是其严重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人员 创伤后应激障碍 变量中心 个体中心 潜在剖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效果评估 被引量:7
3
作者 汤林宁 李民 +4 位作者 黄海东 全勇 李宾 贾文荣 杨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1,共7页
目的通过调查中国部署前维和军医战伤救治能力现状,分析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培训内容提供借鉴。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纳入部署前中国维和分队一级医院军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理论考核、桌面推演和实... 目的通过调查中国部署前维和军医战伤救治能力现状,分析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培训内容提供借鉴。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纳入部署前中国维和分队一级医院军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理论考核、桌面推演和实训演练(包括现场评估、检伤分类、胸腔闭式引流术),对35名完成战伤救治培训的维和军医进行调查。问卷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理论考核与桌面推演分别使用知识点错误率与推演合理率评估,现场评估和检伤分类使用联合国医疗队模拟训练5分法评估,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考核使用百分制评分。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5名维和军医的掌握程度、授课质量、任务需求、个人需求的维度均分分别为(3.99±0.68)、(4.48±0.64)、(4.55±0.54)和(4.41±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65,P<0.01),其中掌握程度的维度均分最低。理论考核结果显示,7个知识点错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5,P<0.001),其中战伤急救基本技术(止血原理)错误率最高,伤票与伤标错误率最低。桌面推演结果表明,35名维和军医均能完成21道题目的措施推演,其中2道题目推演合理率为100.00%,6道题目推演合理率低于60%,3道题目存在不合适推演措施。现场评估结果显示,装备准备、现场处理、伤员后送均分为3.00分,安全意识均分为2.89分,伤员查体顺序及重点均分为2.78分,伤员查体内容均分为2.67分;检伤分类评估结果显示,整体分类观念均分为3.00分,救治分类(二次评估)、伤员查体顺序及重点均分为2.89分,伤员查体内容均分为2.11分,伤势与处置顺序、手术方式、伤员流向均分为1.00分。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考核成绩为77~97(91.33±5.84)分。结论部署前维和军医整体伤员救治能力仍存在一些弱项。未来维和军医战伤救治技能培训应加强武器伤救治、损伤控制手术和批量伤员救治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实训课程比重,增加综合能力训练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伤救治 培训 军医 调查 维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问卷的编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亮 张千会 +5 位作者 刘菊 彭李 周蕾 杨琳 傅莹莹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229-2237,共9页
目的编制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问卷(Comprehensive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CMHA),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以军事需求-资源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心理测量、统计分析、专家评价和集体讨论等方法,在935名军人预测试的基础上,形... 目的编制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问卷(Comprehensive Mental Health Assessment,CMHA),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方法以军事需求-资源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心理测量、统计分析、专家评价和集体讨论等方法,在935名军人预测试的基础上,形成包含98个条目的预成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法,在陆军基层部队抽取1689名军人,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结果CMHA正式问卷包含94个条目12个因子(适应性、积极应对、抑郁、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工作投入、孤独感、友谊、家庭满意度、制度信任、人际信任和生命意义)。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78;重测信度系数为0.756(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12因素模型,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结论CMHA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测量军人多维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心理健康综合评估问卷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离辐射生物标志物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欧红玲 艾文超 +5 位作者 王岩 马盈盈 时磊 张巧云 宋秀军 王欣茹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电离辐射通过干扰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诱导复杂的生物反应破坏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过程。血液或组织中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浓度等的改变反映了全身辐射损伤。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不断应用和电离辐射损伤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 电离辐射通过干扰基因组稳定性和基因表达,诱导复杂的生物反应破坏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过程。血液或组织中基因组变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浓度等的改变反映了全身辐射损伤。随着新的研究技术不断应用和电离辐射损伤相关机制研究的深入,染色体畸变、基因表达、脂质和代谢等相关指标被认识并有望成为辐射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电离辐射损伤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分子诊断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次坐立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朱顺芳 刘丹 +1 位作者 陈燕君 刘霖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3723-3726,共4页
[目的]探讨5次坐立试验(5ST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康复训练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行康复治疗的COPD病人93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基础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并完成5STS试验、6 min步行试验(6M... [目的]探讨5次坐立试验(5ST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康复训练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行康复治疗的COPD病人93例,收集其一般资料及基础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并完成5STS试验、6 min步行试验(6MWT)及呼吸困难评分量表(mMRC)测评。对入组病人进行为期8周的肺康复训练,训练结束后再次评估以上指标。比较训练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锚定法,以6MWT改善值作为锚定物,分析5STS试验用于评估肺康复训练效果的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结果]93例病人均完成肺康复训练及相关指标采集,肺康复训练后5STS时间较基线时减少,与6MWT距离的变化值呈负相关(r=-0.588,P<0.001)。采用锚定法估算的5STS评估肺康复训练的MCID值为1.53 s。[结论]5STS试验简单易行,有助于评估COPD病人肺康复训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立试验 肺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次坐立试验 6 min步行试验 训练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小脑出血术后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赵顺忠 杨彦龙 +4 位作者 杨阳 鲁华山 朱宗远 张明浩 李立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71-878,共8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 目的探讨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术后远期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1例自发性小脑出血患者,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预后不良组(mRS评分4~6分,79例)患者年龄(P=0.001)、GCS评分≤8分比例(P=0.00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03)、随机血糖水平(P=0.044)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P=0.015)均高于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3分,42例),血小板计数低于预后良好组(P=0.017),两组手术方式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OR=1.090,95%CI:1.032~1.151;P=0.002)、血清高D⁃二聚体水平(OR=1.339,95%CI:1.034~1.735;P=0.027)、手术方式之开颅血肿清除术(OR=4.949,95%CI:1.310~18.691;P=0.018)和血肿穿刺引流术(OR=6.789,95%CI:1.249~36.912;P=0.027)是自发性小脑出血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血清高D⁃二聚体水平和手术方式之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穿刺引流术是自发性小脑出血术后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小脑 神经外科手术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多次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鲁华山 赵德昌 +5 位作者 任彬 赵顺忠 朱宗远 张大伟 房连申 李立宏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8-613,共6页
目的分析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多次输血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53例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根据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和临床表现(如有无创面渗血)确定是否输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造... 目的分析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多次输血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行去骨瓣减压术的53例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根据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和临床表现(如有无创面渗血)确定是否输血;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造成反复多次输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输血次数分为多次输血组(11例)和对照组(未输血或仅术中单次输血,42例)。多次输血组患者凝血酶时间(P=0.041)、国际标准化比值(P=0.048)、纤维蛋白降解产物(P=0.000)和D-二聚体(P=0.00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颅脑创伤患者反复多次输血的危险因素(OR=1.013,95%CI:1.005~1.021;P=0.002)。结论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升高是造成中至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反复多次输血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输血 血液凝固障碍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