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云县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践与思考
1
作者 相颖 郑翔 +2 位作者 李海生 李晓红 黄兴其 《种业导刊》 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
推动农药使用量减少并提高效果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农业与环保型农业的关键需求,同时,推行农产品降低农药使用量且提升品质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及环境安全的必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灌云县通过建立绿色防控区,增强对病虫害的监控预报能力... 推动农药使用量减少并提高效果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农业与环保型农业的关键需求,同时,推行农产品降低农药使用量且提升品质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及环境安全的必要手段。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灌云县通过建立绿色防控区,增强对病虫害的监控预报能力,加大植物检疫力度,不断提供技术指导等多种方法来促进农药使用减少。分析当前灌云县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深入推进灌云县农药减量增效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增效 工作实践 对策建议 灌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云县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及成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雪君 郑翔 +3 位作者 相颖 李海生 李晓红 黄兴其 《种子科技》 2024年第8期115-117,共3页
灌云县是农业大县,水稻是该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草害发生频繁,种类较多,为害严重,极易导致水稻产量降低。为全面贯彻农业强省的建设总要求,有效提升灌云县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覆盖率,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灌云... 灌云县是农业大县,水稻是该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草害发生频繁,种类较多,为害严重,极易导致水稻产量降低。为全面贯彻农业强省的建设总要求,有效提升灌云县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覆盖率,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灌云县实际情况,对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详细介绍了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的基本情况、主推技术、工作措施和成效分析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绿色防控 示范基地建设 示范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推广建议
3
作者 李晓红 相颖 +1 位作者 赵雪君 黄兴其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6期92-94,共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地理位置优越,是大豆和玉米的优势种植区。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对其相关技术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加强绿色防控措施宣传推广...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地理位置优越,是大豆和玉米的优势种植区。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对其相关技术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指导、加强绿色防控措施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良种 封闭除草 科学用药 绿色防控 灌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云县葡萄绿色防控示范 基地建设情况及成效分析
4
作者 赵雪君 郑翔 +4 位作者 相颖 李海生 李晓红 侍伟红 黄兴其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2期120-122,169,共4页
为全面贯彻农业强省的建设总要求,有效提升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按照灌云县植物保护站的相关要求,结合连云港市灌云县的生产实际,本文作者于2023年对葡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为全面贯彻农业强省的建设总要求,有效提升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进一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按照灌云县植物保护站的相关要求,结合连云港市灌云县的生产实际,本文作者于2023年对葡萄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主要包括农业生态控制措施(清洁果园、树干涂白、覆盖地膜)、物理防治措施(避雨栽培、放置太阳能杀虫灯、悬挂粘虫板、安装防虫网、果穗套袋)及药剂防治措施,这些措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绿色防控 示范基地建设 成效分析 灌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几年灌云县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海生 杨永志 +1 位作者 刘丰收 郑翔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期152-154,共3页
小麦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气候性疾病,是由多种镰孢属真菌引起的,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一般在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总结了该病发生流行特点,分析了近年重发的主要原因,阐述了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气候性疾病,是由多种镰孢属真菌引起的,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一般在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总结了该病发生流行特点,分析了近年重发的主要原因,阐述了赤霉病综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发生特点 重发原因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云县2017年旱粮生产情况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丁干和 李晓红 +3 位作者 孙治国 赵军 张寅翔 乔乃中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2-14,共3页
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旱粮生产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实现了高产、稳产。为进一步推进灌云县旱粮生产工作,现对2017年灌云县旱粮生产概况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对旱粮生产中采取的主要技术... 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旱粮生产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实现了高产、稳产。为进一步推进灌云县旱粮生产工作,现对2017年灌云县旱粮生产概况及特点进行了调查,对旱粮生产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并依据2017年旱粮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旱粮生产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粮 生产情况 技术措施 问题 展望 灌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云县2017年水稻生产情况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乔乃中 李晓红 +4 位作者 孙治国 赵军 徐秀珍 丁干和 张寅翔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62-64,75,共4页
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水稻生产一直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水稻产量实现了高产、稳产。为进一步推进灌云县水稻生产工作,现对2017年灌云县水稻生产形势特点、苗情长势进行了调查,对主体技术及应用、... 近年来,江苏省灌云县水稻生产一直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的发展思路,水稻产量实现了高产、稳产。为进一步推进灌云县水稻生产工作,现对2017年灌云县水稻生产形势特点、苗情长势进行了调查,对主体技术及应用、主要工作与举措进行了总结,并依据2017年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阶段水稻生产的工作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产形势特点 苗情长势 主体技术 工作举措 问题 灌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云县豆丹深加工发展现状及对策
8
作者 马士胜 王士明 +4 位作者 颜凯 丁海艳 王守英 李晓红 万玉梅 《农家科技》 2021年第9期29-30,共2页
豆丹是江苏省灌云县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作为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豆丹产业发展前景无限。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一条完整的豆丹产业链初步形成,包括养殖、贩运、贸易、加工、餐饮、观赏休... 豆丹是江苏省灌云县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产品之一,被誉为“国内少有,苏北仅有,灌云特有”。作为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豆丹产业发展前景无限。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一条完整的豆丹产业链初步形成,包括养殖、贩运、贸易、加工、餐饮、观赏休闲等多个环节,不仅繁荣了灌云经济,促进就业的效果也非常显著。第八届豆丹美食文化节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灌云豆丹的知名度,豆丹成了灌云一张响亮的名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前景 地方特色产品 文化节 发展现状及对策 灌云 促进就业 产业链 深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豆天蛾种群滞育后生物学特性对基质的响应
9
作者 郭明明 李晓峰 +2 位作者 赵雪君 李国权 樊继伟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1期90-94,100,共6页
为探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解除的差异,采集江苏和湖北两个豆天蛾地理种群,以被诱导滞育的豆天蛾老熟幼虫为供试虫源,设置黏土、砂土、细砂和菌渣4种基质类型,分析豆天蛾滞育后蛹期、成虫期和... 为探明不同环境条件下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解除的差异,采集江苏和湖北两个豆天蛾地理种群,以被诱导滞育的豆天蛾老熟幼虫为供试虫源,设置黏土、砂土、细砂和菌渣4种基质类型,分析豆天蛾滞育后蛹期、成虫期和卵期生物学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各基质处理下,湖北种群在滞育期间的发育速率、化蛹率、蛹长、蛹质量、成虫交配率、单雌产卵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江苏种群,表明野生豆天蛾种群在滞育后生长参数及繁殖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用于种群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此外,基质类型对豆天蛾不同种群滞育后各生物学特性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在砂土和细砂基质处理下,豆天蛾发育速率、化蛹率、蛹质量、成虫羽化率、单雌产卵量和蜕皮激素等指标均在较高水平,且均显著高于黏土基质处理(p<0.05)。综合分析不同基质类型下豆天蛾两个地理种群滞育后生物学特性及滞育激素水平差异,砂土和细砂基质类型更有利于豆天蛾滞育解除,促进豆天蛾化蛹、羽化和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生物学特性 滞育 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10
作者 郭明明 王康君 +7 位作者 何宁秀 赵雪君 张广旭 谭一罗 李晓峰 师毅君 何茂盛 樊继伟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1期54-58,共5页
为充分挖掘本地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丰富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试验以徐麦39、连麦1905、淮麦44、皖宿0891、郑麦1860等20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于11月5日播种,对其穗数、... 为充分挖掘本地区小麦的高产潜力,丰富适宜本地区的高产、优质、抗病的小麦品种资源,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本试验以徐麦39、连麦1905、淮麦44、皖宿0891、郑麦1860等20个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作为供试品种,于11月5日播种,对其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及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20个品种中有3个品种穗数超过45万穗/亩,分别为淮麦44、郑麦1860和连麦10号;穗粒数以徐麦47、淮麦41、淮麦43和皖宿0313较高;千粒重变幅为39.3~45.4 g,有5个品种千粒重均超过44 g,分别为淮麦43、郑麦0943、皖宿1510、淮麦46、郑麦1860;有8个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在600 kg/亩以上,以郑麦1860产量最高,达到642.75 kg/亩;连农1801、徐麦39、淮麦43和郑麦0943等4个小麦品种株高较矮,均低于70 cm,抗倒性较好;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郑麦1860、连麦1905、淮麦46、淮麦44、连麦10号、徐麦47和皖宿0313等品种较高,其中郑麦1860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达到369.23 kg/亩。综合分析农艺性状、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筛选出适应性较强的小麦品种8个,分别为郑麦1860、淮麦46、连麦1905、徐麦47、皖宿0313、淮麦44、连麦10号和淮麦43,可进一步扩大推广面积,改善本地区品种结构,为实现淮北地区小麦高产优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适应性 产量 农艺性状 淮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唐玉林 孙婷 +2 位作者 王东 李晓红 叶艳 《种子科技》 2024年第3期50-52,共3页
水稻是我国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当地水稻种植户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基于此,论述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主要病虫... 水稻是我国主要种植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当地水稻种植户应用高产栽培技术,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基于此,论述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广大水稻种植户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产栽培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粒小麦在江苏淮北麦区的适应性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雪君 李海生 +4 位作者 郑翔 李晓红 李志民 相颖 黄兴其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5期83-87,共5页
为丰富本地区小麦种质资源,提高本地区小麦品质,选择了12个硬粒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于11月15日播种,对其产量结构、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2个硬粒小麦品种中YL35、YL33、YL36和YL31等4... 为丰富本地区小麦种质资源,提高本地区小麦品质,选择了12个硬粒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于11月15日播种,对其产量结构、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12个硬粒小麦品种中YL35、YL33、YL36和YL31等4个品种籽粒产量超过2000 kg/hm^(2),其中YL35籽粒产量最高,YL32籽粒产量最低;YL35、YL36、YL28和YL30等4个品种叶面积均超过34 cm^(2),但无明显差异;穗长以YL36、YL37和YL36、YL35最长,均在7 cm以上;成熟期YL35、YL33、YL36、YL31和YL30干物质积累均超过了14 g,其中以YL35干物质积累量最高;YL28、YL31、YL34、YL35、YL36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容重、面团粉质特性较好。综合分析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特性,筛选出适应性较强的4个硬粒小麦品种,分别为YL31、YL33、YL35和YL36,为本地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优异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粒小麦 适应性 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麦6号产量对播期和施氮比例互作的响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凤 樊继伟 +7 位作者 郭明明 李强 赵雪君 孙中伟 王康君 张广旭 浦汉春 代丹丹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66-1271,共6页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比例互作对连麦6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2015-2016年在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东辛试验基地,以中强筋品种连麦6号和强筋对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水平(10月19日和11月9日)和3个施氮比例(70∶10∶20∶0、50... 为探明播期与施氮比例互作对连麦6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2015-2016年在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东辛试验基地,以中强筋品种连麦6号和强筋对照品种烟农19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水平(10月19日和11月9日)和3个施氮比例(70∶10∶20∶0、50∶10∶20∶20和30∶10∶30∶30),研究播期和施氮比例互作对稻茬小麦连麦6号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迟播期,连麦6号和烟农19籽粒产量、穗数、LAI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下降;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连麦6号籽粒产量、穗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和旗叶SPAD值等均不同程度升高。综合来看,连麦6号在10月19日前后播种,30∶10∶30∶30施氮比例下可实现较高的产量与群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施氮比例 产量 生长发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线)剂呋喃丹对小麦纹枯病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厚德 袁树忠 +4 位作者 王彰明 倪桂花 陈洪新 王超 唐玉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31,共2页
经在江苏省扬州市和灌云县两地试验 ,麦田施用杀虫 (线 )剂呋喃丹后 ,小麦纹枯病明显加重 ,用药田病株率在高峰期达 72 .5 6 % ,同期不用药田 (对照田 )病株率为 31.2 5 % ,用药田比对照田病株率高出 1.32倍 ;枯白穗率用药田最高达 1.71... 经在江苏省扬州市和灌云县两地试验 ,麦田施用杀虫 (线 )剂呋喃丹后 ,小麦纹枯病明显加重 ,用药田病株率在高峰期达 72 .5 6 % ,同期不用药田 (对照田 )病株率为 31.2 5 % ,用药田比对照田病株率高出 1.32倍 ;枯白穗率用药田最高达 1.71% ,比对照田的 0 .72 %高出 1.38倍。室内平皿抑菌试验初步显示 ,呋喃丹有效含量在低浓度下 (0 .0 1~ 1.0mg L)时对小麦纹枯菌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 ,但在高浓度下 (10 0mg L)对菌丝生长抑制率达6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呋喃丹 小麦 纹枯病 病株率 枯白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天蛾江苏种群滞育期间营养物质及激素变化规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明明 陆明星 +3 位作者 赵雪君 李晓峰 陈凤 樊继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 【目的】研究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滞育前后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及滞育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豆天蛾滞育的生理调控机制。【方法】以豆天蛾江苏种群的老熟幼虫作为供试虫源,分别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测定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及滞育相关激素水平。【结果】随着豆天蛾滞育进程推进,体内糖原含量不断降低,在滞育解除后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豆天蛾体内的单糖和可溶性蛋白及脂肪酸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滞育期降到最低,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滞育前期、滞育期和滞育解除后3个不同时期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滞育解除后,豆天蛾体内的脂肪酸中的棕榈酸和豆蔻酸含量增长速率最快,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最高,均超过9000μg/g。此外,豆天蛾体内保幼激素(JH)和蜕皮激素(MH)在不同滞育时期也有一定变化,随着滞育进程的推进,JH滴度逐渐降低,而MH滴度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豆天蛾滞育形成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MH大量增加,同时JH合成减少;滞育解除后,豆天蛾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含量也随之升高,MH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豆天蛾完成蜕皮,顺利进入下一个虫态提供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滞育时期 营养物质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天蛾连云港种群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樊继伟 孙中伟 +5 位作者 李强 王康君 张广旭 赵雪君 陈凤 郭明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2期170-172,共3页
豆天蛾是一种发生于豆类作物叶部的害虫,其幼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不仅风味鲜美,而且在医药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从豆天蛾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种群间存在的差异、豆丹的价值、人工养... 豆天蛾是一种发生于豆类作物叶部的害虫,其幼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脂肪等营养物质,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不仅风味鲜美,而且在医药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从豆天蛾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种群间存在的差异、豆丹的价值、人工养殖、豆丹产业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概括,为豆丹养殖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生物学特性 滞育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氮离子注入对小麦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明明 樊继伟 +7 位作者 陈凤 李强 孙中伟 王康君 张广旭 赵雪君 浦汉春 代丹丹 《北方农业学报》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该地区主栽品种连麦7号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剂量N+注入对2个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N+注入,连麦7号和烟农19种子发芽率、苗高、株高、旗叶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等均呈下降趋... 以该地区主栽品种连麦7号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剂量N+注入对2个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剂量N+注入,连麦7号和烟农19种子发芽率、苗高、株高、旗叶SPAD值及净光合速率等均呈下降趋势,且生育进程推迟;随着剂量的增加,N+注入对2个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不断加大,其中N+注入对连麦7号的抑制作用要小于烟农19。而在灌浆后期,当N+注入剂量达到3×1016N+/cm2时,烟农19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继续加大剂量到4×1016N+/cm2,连麦7号旗叶净光合速率开始显著下降。连麦7号对N+注入剂量的敏感度要小于烟农19。得出不同剂量N+注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2个小麦品种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高产的形成,且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连麦7号对于N+注入剂量的敏感度要小于烟农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注入剂量 小麦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黄淮麦区小麦病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凤 樊继伟 +5 位作者 郭明明 赵雪君 李强 孙中伟 王康君 张广旭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8期158-158,共1页
在对黄淮麦区小麦主要病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小麦病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的变化,并针对小麦主要病害的发生规律,进行了防治技术研究。
关键词 小麦 黄淮麦区 病害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天蛾普通种群和黄色种群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明明 陆明星 +3 位作者 李晓峰 赵雪君 邓盼 樊继伟 《南方农业》 2022年第7期225-229,共5页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极少部分发生体色变化。为探明不同体色豆天蛾营养品质的差异,以豆天蛾普通(绿色)和黄色两个种群的5龄末幼虫作为供试虫源,探究两个种群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tsingtauica Mell)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有极少部分发生体色变化。为探明不同体色豆天蛾营养品质的差异,以豆天蛾普通(绿色)和黄色两个种群的5龄末幼虫作为供试虫源,探究两个种群幼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氨基酸和脂肪酸等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个豆天蛾种群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存在一定差异。除必需氨基酸以外,黄色种群体内可溶性蛋白、糖类、非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等含量均高于普通种群,其中在糖原、非必需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方面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脂肪酸成分中,豆天蛾黄色种群体内α-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远高于普通种群。综上所述,幼虫体色与体内营养成分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较于豆天蛾普通种群,黄色种群体内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天蛾 种群 体色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束注入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明明 樊继伟 +7 位作者 陈凤 赵雪君 李强 孙中伟 王康君 张广旭 浦汉春 代丹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2期44-44,46,共2页
常规育种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同时也使小麦品种出现一定的同质化现象。离子束注入生物体后能够打破基因连锁,从而使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多样化。本文概括了离子束诱变育种方法及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 常规育种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同时也使小麦品种出现一定的同质化现象。离子束注入生物体后能够打破基因连锁,从而使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背景多样化。本文概括了离子束诱变育种方法及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 小麦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