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蔡邵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3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5例脑静脉窦血栓联合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抗凝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动静脉...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5例脑静脉窦血栓联合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抗凝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中脑静脉窦血栓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抗凝联合动静脉溶栓方式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 脑出血 神经外科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龙 蔡邵帅 杨金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3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对治疗方案实施合理... 目的探讨并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 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治疗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对治疗方案实施合理地调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药物应用量、预后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甘露醇应用量少于对照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持续颅内压监测,不仅可有效指导药物的应用量,改善预后效果,同时还可使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显著的下降,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高血压性脑出血 治疗 持续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血管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龙 蔡邵帅 杨金庆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目的:观察小脑血管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5例小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选患者采取枕下后正中入路或者乙状窦后入路实施手术,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实施手术全切病灶;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有3... 目的:观察小脑血管畸形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5例小脑血管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所选患者采取枕下后正中入路或者乙状窦后入路实施手术,观察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实施手术全切病灶;手术后经病理检查诊断,有3例患者为静脉畸形,有4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有48例患者为动静脉畸形;手术后经GOS评分,3例患者1~2分,6例患者3~4分,46例患者5分;在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5例患者为轻残,45例患者恢复良好。手术前GCS评分≥8分的患者,相对于GCS评分〈8分的患者,术后GOS评分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脑血管畸形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同时在手术中采取合适的入路和手术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血管 手术 畸形 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龙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7期239-240,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23例)和外科开颅手术组(23例),为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保守治... 目的 :探讨分析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23例)和外科开颅手术组(23例),为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为外科开颅手术组患者实施外科开颅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保守治疗组23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47.8%),为显效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13.0%),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30.4%),死亡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8.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9%;在外科开颅手术组23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17例(占患者总数的73.9%),为显效的患者有5例(占患者总数的21.7%),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4.3%),死亡的患者有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外科开颅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致脑出血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后颅凹血肿
5
作者 陈立忠 李龙 +2 位作者 李自瑞 蔡书雄 杨金庆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3期99-99,共1页
分析外伤性后颅凹血肿的发生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后颅凹血肿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配对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策略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彦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5期4782-4784,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配对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策略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9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 目的探讨医护配对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策略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术后康复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90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接受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医护配对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配对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策略在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产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而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性脑积水 医护配对临床路径护理干预 术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