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胺碘酮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曲晓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111-112,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急诊电复律,之后观察组34例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对比...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急诊电复律后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后均给予急诊电复律,之后观察组34例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快速房颤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4 h中快速房颤转复率及发作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快速房颤患者给予电复律急诊后,利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可对快速房颤予以有效控制,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房颤 电复律 胺碘酮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原因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1期122-123,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急诊内科诊治的昏迷患者200例原因及诊治进行总结。结果急性脑血管病52例,占总例数26.0%,急性有机磷中毒28例占总例数14.0%,急性酒精中毒42例占总例数21.0%。结论对...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患者昏迷的原因及诊治。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急诊内科诊治的昏迷患者200例原因及诊治进行总结。结果急性脑血管病52例,占总例数26.0%,急性有机磷中毒28例占总例数14.0%,急性酒精中毒42例占总例数21.0%。结论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详细的询问病史,细致的体格检查,综合辅助检查,及早明确诊断,采取积极措施,以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内科昏迷 原因及诊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曲晓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存在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78例在CAG术中出现室颤的10例患者的冠脉特点及原因。结果 878例CAG术中发生室颤5例(0.57%);发生室颤与患者本身所具有... 目的研究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存在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78例在CAG术中出现室颤的10例患者的冠脉特点及原因。结果 878例CAG术中发生室颤5例(0.57%);发生室颤与患者本身所具有危险因素的种类和数目有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产生和发展是多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其他可控危险因素的控制,尤其是平稳控制血糖、血压等因素,对控制室颤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室颤 风险及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ACHEⅡ评分对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崔莉彬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283-1284,共2页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0例内科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 目的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急诊内科危重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10例内科危急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80例)。观察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预测病死率、实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为(27.8±8.3)分,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5.3±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升高,所有患者预测病死率、实际病死率均上升,且各分值分段间的预测病死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内科危重者采取APACHEⅡ评分系统,可有效、准确地对疾病严重程度、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ACHEⅡ评分 危重疾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5
作者 靳会敏 李方超 董鸿涛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某院收治的92例AMI并发VA患者... 目的:研究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心功能及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补体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某院收治的92例AMI并发VA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心电图参数(PR间期、QT间期、Tp-Te间期)、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XCL8、CTRP9]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研究组LVEF、CO、CI、SV[(58.39±4.01)%、(5.34±0.62)L/min、(3.57±0.44)L/(min·m^(2))、(73.25±5.22)mL]均高于对照组[(53.15±3.72)%、(4.65±0.53)L/min、(2.83±0.31)L/(min·m^(2))、(61.83±5.49)mL](P<0.05);研究组PR间期、QT间期长于对照组,Tp-Te间期短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清IL-6、TNF-α、CXCL8水平[(25.43±4.18)μg/L、(19.65±3.42)μg/L、(17.52±3.34)pg/mL]低于对照组[(37.62±5.29)μg/L、(26.31±4.85)μg/L、(21.18±3.75)pg/mL],CTRP9水平[(15.44±3.28)ng/mL]高于对照组[(11.97±2.5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门冬氨酸钾镁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能有效促进AMI并发VA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参数改善,缓解炎症状态,提高疗效,且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门冬氨酸钾镁 利多卡因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艳茹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 分析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阿替普酶的效果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63例作为此次治疗对象,使用双盲分组处理原则对63例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阿替普酶治... 目的 分析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使用丁苯酞、阿替普酶的效果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1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63例作为此次治疗对象,使用双盲分组处理原则对63例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实施阿替普酶治疗,治疗组32例患者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IL-6、TNF-α、CRP、谷氨酸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组的多巴胺、5-羟色胺、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联合药物治疗方案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减轻机体炎症状态,还能改善神经递质水平和神经功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 丁苯酞 阿替普酶 血清炎性因子 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16
7
作者 党卫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8期124-125,共2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及性质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可能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选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9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1周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彩色超...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及性质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探讨脑梗死的可能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在我院住院患者中选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90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1周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2.92%,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28.89%,两组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67.9%,非梗死侧检出率26.9%,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均密切相关。对高危人群,常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护理服务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玉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221-222,共2页
目的临床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目的临床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满意度、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优质护理服务 常规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30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再通31例,未通14例。再通31例胸痛迅速缓解,其余14例胸痛缓解不理想,酌情给予对症处理,胸痛渐缓解。酶峰值7~14h31例,其余酶值在15~30...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再通31例,未通14例。再通31例胸痛迅速缓解,其余14例胸痛缓解不理想,酌情给予对症处理,胸痛渐缓解。酶峰值7~14h31例,其余酶值在15~30h内。31例再通病例中再灌注心律失常20例,包括频发房早4例,室早14例,短阵室速1例,一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未见出血并发症;死亡1例,于48h以内,死因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源性休克。结论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有效的手段,患者开始溶栓时间越早,溶栓的治疗效果越佳,死亡率越低,再通率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党卫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结果:本组49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经心电图、心肌酶谱连续动态监测明确诊断,明确诊断时间为入...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结果:本组49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经心电图、心肌酶谱连续动态监测明确诊断,明确诊断时间为入院后0.5~20.0 h,平均8.5 h。梗死部位:下壁10例,广泛前壁9例,前间壁4例,下壁16例、正后壁4例,右心室6例。结论:对中老年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年人,突发上述临床症状,应考虑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存在,行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检查,并连续观察,以防漏诊、误诊,导致疾病加剧或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梗死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妥拉明与呋塞米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59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俊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2期90-91,共2页
目的旨在探讨酚妥拉明与呋塞米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59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应用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以6~15滴/min缓慢静脉滴注,1~2次/d,呋塞米40~80mg分2次加入滴管中,直至心衰症状缓解。结果59例... 目的旨在探讨酚妥拉明与呋塞米联用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59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应用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以6~15滴/min缓慢静脉滴注,1~2次/d,呋塞米40~80mg分2次加入滴管中,直至心衰症状缓解。结果59例患者中55例用药后24h内症状、体征有不同程度减轻、尿量增多,5~7d心功能由治疗前Ⅳ级恢复到治疗后Ⅰ~Ⅱ级,总有效率达92.6%。结论酚妥拉明联用呋塞米能明显减轻心脏前后负荷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经济方便,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妥拉明 呋塞米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俊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5期126-127,共2页
目的旨在分析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方法将老年COPD并上消化道出血42例与无COPD40例患者在病因、并发症、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COP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11.4%,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 目的旨在分析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方法将老年COPD并上消化道出血42例与无COPD40例患者在病因、并发症、预后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COPD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为11.4%,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多见占90%;而无COPD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消化性溃疡仅占45%,且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常常出血量大,易引起重要系统器官功能损害,与无COPD的患者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由于本身器官生理结构上的变化必然导致功能的降低,同时COPD患者长期的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功能,易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乃至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上消化道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出血的急救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红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5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颅内出血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病例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曲晓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198-199,共2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导致肝衰竭死亡的病例。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收治了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的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服用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之后出现了恶心、... 目的研究并探讨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导致肝衰竭死亡的病例。方法我院于2012年5月收治了误服过量对乙酰氨基酚致肝衰竭死亡的患者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服用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之后出现了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7385U/L,总胆红素水平为26.5μmol/L,直接胆红素水平为15.5μmol/L,血酸乳的水平值为4.0μmol/L,凝血酶元活动度为22.9%,患者的临床诊断为肝衰竭。患者在经过5d的临床治疗之后,病情仍无好转,并于入院之后的第6天死亡。结论服用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将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肝衰竭,严重的还将导致患者的死亡。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该药物的管理,避免长期重复用药,保障患者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氨基酚 肝衰竭死亡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CRP和Fib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玉铁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5期146-146,149,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Fib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病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检查和Ba...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Fib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病区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检查和Barthel指数评分测定,根据评分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组,采集第二天清晨空腹血测定患者的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在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中,根据中国人卒中量表(CSS)所示的重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高于CSS中型患者(P<0.05);CSS中型患者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高于CSS轻型患者(P<0.05)。Barthel指数级别为良的患者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低于级别为中的患者(P<0.05),Barthel指数级别为中的患者Hs-CRP水平和Fib浓度水平低于级别为差得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中,临床所测定的Hs-CRP水平和Fib血清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且与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RP FIB 神经功能缺损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9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小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5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接受手术的9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进行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失败率为1.1%,仅1例;... 目的探讨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接受手术的9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进行了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失败率为1.1%,仅1例;手术成功97例,成功率为98.9%。98例患者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过相应处理后全部治愈。患者手术结束后2-3d均可下床进行相应活动,患者住院平均时间为8d。结论进行早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急性胆囊炎手术具有手术切口较小,患者恢复较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小切口胆囊切除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ICC置管术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继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期160-160,162,共2页
目的 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送管时采用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不撤导丝透视下调整导管位置法;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头偏法以阻断颈内静脉,透视前撤出导丝... 目的 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PICC置管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送管时采用指压式颈内静脉阻断、不撤导丝透视下调整导管位置法;对照组在送管时采用传统的头偏法以阻断颈内静脉,透视前撤出导丝。结果 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指压颈内静脉阻断、不撤导丝透视下进行调整法对预防导管异位、增加置管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导丝 颈内静脉阻断法 异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严重肝外伤38例体会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小彦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9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的手术处理方式的选择和处理经验。方法总结3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方式、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采用肝周纱布填塞2例;选择性肝动脉结扎附加胆总管切开引流及胆囊切除2例...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的手术处理方式的选择和处理经验。方法总结3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损伤程度、手术方式、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采用肝周纱布填塞2例;选择性肝动脉结扎附加胆总管切开引流及胆囊切除2例;清创性肝切除10例;肝血肿清除4例;肝缝合修补术20例。手术治愈31例,治愈率为81.6%,死亡7例,死亡率为18.4%,死于继发性出血2例、失血性休克1例、败血症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ll例(发生率为28.9%),其中,并发MODS2例、再出血2例,胆瘘1例,肝脓肿2例,膈下感染4例。结论尽快救治失血性休克、术中彻底止血、充分引流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伤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急救疾病2859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红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6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120”院前急救 疾病 急救医疗体系 生活节奏 交通拥挤 人口老化 血管急症 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研究
20
作者 卢长青 朱志勇 +4 位作者 康孝理 赵国亮 赵元杰 李乃谦 杨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每例取自体骨髓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途径或心外膜下注射途径进行细胞移植,选同期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每例取自体骨髓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途径或心外膜下注射途径进行细胞移植,选同期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梗死部位及罪犯血管与移植组相匹配的常规治疗的患者18例为对照组,随访3~6月。结果:移植组患者术后无新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与术前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02);6-MWT增加(P=0.005);BNP降低(P=0.000);LVEF增加(P=0.000);WMSI降低(P=0.032),SPECT显示缺损面积缩小(P=0.001),而对照组各项指标虽然也有一定改善,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陈旧性心肌梗死 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