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抽吸前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娄唯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0-873,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目的是尽快开通罪犯血管,使心肌尽早完全恢复灌注。冠状动脉造影达TI-MI3级血流的患者中,有超过25%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并未恢复,脂质微粒等血栓脱落导致微栓塞、血小板激活及其所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导致的微循...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目的是尽快开通罪犯血管,使心肌尽早完全恢复灌注。冠状动脉造影达TI-MI3级血流的患者中,有超过25%的患者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并未恢复,脂质微粒等血栓脱落导致微栓塞、血小板激活及其所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导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等等都是导致心肌未能充分再灌的原因[1]。作者使用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艳艳 任付先 +1 位作者 王宇 高登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791-3796,共6页
背景心力衰竭(HF)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探寻最佳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是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多种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 背景心力衰竭(HF)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探寻最佳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是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多种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HF转归的重要方法,探究简便易行、综合性能最佳的炎性预测指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住院的HF患者58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住院死亡分为生存组(n=564)与死亡组(n=1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HF原发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确定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NMLR水平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死亡组入院时NMLR〔8.36(3.15,9.55)〕高于生存组〔5.00(3.23,8.72)〕(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LR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HR=1.003,95%CI(1.001,1.005),P<0.05〕。NMLR预测HF患者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52,0.757)〕,最佳截断值为7.93。RCS显示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呈非线性正相关(P<0.05)。NMLR≥7.93者的住院生存率低于NMLR<7.93者(χ^(2)=111.843,P<0.001)。结论入院时NMLR升高可能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死亡率 预测指标 比例风险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微小RNA-31和微小RNA-27b表达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典博 任付先 +1 位作者 赵钰 郑胜昌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1年第4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31(miR-31)、微小RNA-27b(miR-27b)表达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14例(持续性房颤组)...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31(miR-31)、微小RNA-27b(miR-27b)表达水平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14例(持续性房颤组),根据患者随访时是否复发房颤分为复发组41例和未复发组73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14例为对照组。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分析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清miR-31、miR-27b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1、miR-27b对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持续性房颤组患者的血清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均为P<0.05);与未复发组比,复发组患者血清中hs-CRP、NT-proBNP水平、miR-31、miR-27b相对表达水平较高(均为P<0.05),左心房内径较大(P<0.05)。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患者血清miR-31、miR-27b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hs-CRP、NT-proBNP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31、miR-27b联合诊断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AUC为0.915,敏感度为80.50%,特异度为95.90%。结论血清miR-31、miR-27b可能参与了持续性房颤的发生,且与房颤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房颤射频消融预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微小RNA-31 微小RNA-27b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界区逸搏节律的细胞及电生理学基础 被引量:1
4
作者 任付先 牛小麟 +2 位作者 韩振华 欧妍 凌凤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9-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交界区逸搏节律的细胞及电生理学基础。方法组织切片Masson染色;酶解分离单个心肌细胞;单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具有自律特性细胞的动作电位特征。结果组织学研究发现家兔致密结及房室结后延伸细胞组成具有异质性且呈规律性排列;... 目的探讨交界区逸搏节律的细胞及电生理学基础。方法组织切片Masson染色;酶解分离单个心肌细胞;单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具有自律特性细胞的动作电位特征。结果组织学研究发现家兔致密结及房室结后延伸细胞组成具有异质性且呈规律性排列;单细胞形态学观察可见不同于普通心房肌细胞的起搏细胞(PC)、过渡细胞α(TCα)和β,且PC和TCα呈现自发规律性收缩。三种细胞相比较,在动作电位波形、最大舒张电位、0期除极速度、动作电位复极至90%时程(APD90)、舒张期自动除极速率(VDD)、动作电位超射值及幅值方面,PC和TCα之间除APD90和VDD外,其他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β与PC、TCα分别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家兔致密结及房室结后延伸具有自律特性的PC及TCα可能是交界区逸搏节律的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界区逸搏 形态学 动作电位 膜片钳 起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