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吴志敏 孙晓燕 王玉莹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4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126),根据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 目的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输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7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n=126),根据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及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一般资料及输血前后Eos、WBC、CRP水平,并分析各指标联合检测对输血后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度。结果发生组输血次数、Eos、CRP、WBC水平高于未发生组(P<0.05);输血前后Eos、WBC、CRP水平联合预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0.78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输血前血清Eos、WBC、CRP高水平患者发生输血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2.236、2.542、2.188倍,输血后血清Eos、WBC、CRP高水平患者发生输血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3.000、3.960、3.436倍(P<0.05)。结论Eos、WBC、CRP水平联合检测可对评估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进行有效预警,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输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张小乐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9-11,62,共4页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来源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 目的评估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中共纳入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来源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均接受rt-PA联合UK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治疗前、治疗1、3、5d时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对比,按照疗效评估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将基线资料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进行筛选。结果治疗1、3、5d所有患者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治疗1、3、5d所有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则呈逐渐下降趋势(均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α角、MA比预后不良组低,而R、K、APTT、PT均比预后不良组高(均P<0.05);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得出,入院时NISS评分、R、K、α角、MA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OR值=1.820、1.970、3.037、7.933、28.847,均P<0.05)。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R、K、α角、MA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动态监测血栓弹力图指标可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联合UK静脉溶栓治疗后的凝血功能指标予以评估,从而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高志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实施手术的患者为实验组,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实验组术后第1、3、5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等凝...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实施手术的患者为实验组,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实验组术后第1、3、5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等凝血功能指标,并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天Fib和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Fib和D-dimer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实验组Fib和D-dimer水平已恢复至正常。两组PT和APTT水平,实验组在术后第1、3、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后的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强对其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防范术后并发症及如何给予抗凝治疗等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与DNA定量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贵存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6期120-120,122,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的关系。方法:收治乙型病毒性肝炎543例的血清标本,检测血清免疫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结果:HBeAg阳性与HBV DNA检出率呈正相关。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免疫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定量的关系。方法:收治乙型病毒性肝炎543例的血清标本,检测血清免疫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结果:HBeAg阳性与HBV DNA检出率呈正相关。HBsAg、HBeAg、HBcAb阳性组HBVDNA的阳性率最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结论:HBV DNA联合血清免疫标志物检测能准确地诊断和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免疫标志物 HBV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分析
5
作者 陈贵存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7期110-110,112,共2页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同时期的健康孕妇10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妊娠糖尿病患者64例作为试验组,同时期的健康孕妇10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PT、TT、APPT时间均明显缩短,Fib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对妊娠糖尿病孕妇血栓前状态标志物进行检查,可为血栓的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有效指导,降低血栓形成率及血管病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糖尿病 血栓前状态标志物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