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比较脑、周围神经及肌活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波 牛好敏 +3 位作者 伍赶球 浣东方 文霞 谢光洁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52-353,共2页
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比较脑、周围神经及肌活检的诊断价值肖波,牛好敏,伍赶球,浣东方,文霞,谢光洁我们在前文已研究了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NeuronalCeroidLipofUScinosis简称NCL)... 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比较脑、周围神经及肌活检的诊断价值肖波,牛好敏,伍赶球,浣东方,文霞,谢光洁我们在前文已研究了神经元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症(NeuronalCeroidLipofUScinosis简称NCL)脑活检的超微结构特点I'1,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蜡样质脂褐质 沉淀 周围神经 肌活检 诊断
全文增补中
电针百会、神庭对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7
2
作者 周俊英 左军杰 +1 位作者 陈彬 吕建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486-48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后遗症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西...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对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后遗症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电针百会、神庭两穴治疗,分别在治疗4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 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 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同时其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可以明显的改善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使用方便,疗效切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 神庭 针刺 电针 卒中后遗症 认知功能障碍 疗效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早期诊断临床价值的预探索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远洪 牛智领 +4 位作者 梁金花 马娜 张盼盼 刘乐喜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中的价值。方法纳入39例经磁共振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技术在早期诊断大面积脑梗死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中的价值。方法纳入39例经磁共振确诊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72 h内行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SW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脑梗死后HT的检出率及敏感性。参考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分型标准对脑梗死后HT患者的HT进行分级,比较HT分级在两种检查方法中的差异,分析脑梗死后HT分级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WI、CT两种方法诊断脑梗死HT的阳性率分别为61.54%和12.82%(P<0.001);SWI检出发生脑梗死后HT者24例,其中1级占12.82%;2级占25.64%;3级占15.48%;4级占7.69%;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SWI序列的HT分级与临床NIHSS评分的增长呈正相关(R=0.94,P<0.01)。结论 SWI技术可以早期、敏感评价大面积脑梗死后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大面积脑梗死 出血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牛好敏 刘远洪 +1 位作者 王东林 丁同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时间≤48h的20例临床诊断为TIA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MS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时间≤48h的20例临床诊断为TIA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MS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达峰值时间(rTP),并与CTA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与对侧相比,CTPI表现为患侧rTP延迟(t=3.04,P=0.008),CTA表现为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但两者间无明确相关性(r=0.32,P=0.17)。结论脑灌注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信息,配合头颈部CTA了解其责任血管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多层螺旋CT(MSCT) CT灌注成像(CTPI) CT血管造影(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早发性痫性发作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闫斌 朱明振 +1 位作者 刘远洪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早发性痫性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2周内有无痫性发作分为早发性痫性发作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急性期临床表现、影像...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早发性痫性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CVST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2周内有无痫性发作分为早发性痫性发作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急性期临床表现、影像学、脑电图等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CVST早发性痫性发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纳入CVST患者64例,其中早发性痫性发作组19例(29.7%),对照组45例(70.3%)。单因素分析显示早发性痫性发作组妊娠期或产褥期(52.6%vs 20.5%,P=0.01)、意识障碍(31.6%vs8.89%,P=0.02)、多脑叶病变(52.6%vs 24.4%,P=0.03)、静脉性脑梗死合并出血(52.6%vs11.1%,P=0.01)、脑电图异常(73.7%vs 46.6%,P=0.01)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脑叶病变[比值比(odds ratio,OR)12.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12~78.41)]、静脉性脑梗死合并出血(OR 12.92,95%CI 1.68~99.25)、脑电图异常(OR 2.19,95%CI 1.07~4.49)是CVST早发性痫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脑叶病变、静脉性脑梗死合并出血、脑电图异常是CVST早发性痫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癫痫 痫性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 被引量:7
6
作者 刘远洪 梁金花 +1 位作者 闫斌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9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并常规治疗,通过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和Barthel指数变化评价... 目的探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并常规治疗,通过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和Barthel指数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第7、14天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5±4vs17±4;6±4vs10±3,P均<0.05),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上升(60±14vs52±14;78±10vs71±10,P均<0.05)。结论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脑分水岭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盐酸哌甲酯对发作性睡病的初步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闫斌 郭金涛 李莉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961-963,共3页
探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联合盐酸哌甲酯片对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疗效。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联合盐酸哌甲酯片治疗组(观察组)和盐酸哌甲酯联合氯米帕明(氯丙米嗪)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9例,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 探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联合盐酸哌甲酯片对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疗效。38例发作性睡病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联合盐酸哌甲酯片治疗组(观察组)和盐酸哌甲酯联合氯米帕明(氯丙米嗪)治疗组(对照组),每组19例,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白天过度嗜睡(15/19对8/19,P=0.044)和猝倒(13/19对6/19,P=0.048)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889,P=0.003)。提示文拉法辛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白天过度嗜睡和猝倒症状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醇类 哌醋甲酯 发作性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盼盼 刘远洪 +5 位作者 闫斌 刘素梅 葛晓航 牛智领 刘乐喜 聂志余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6期527-532,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SWI的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pc-ASPECTS)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临床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 目的探讨基于SWI的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osterior circulation 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pc-ASPECTS)对后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临床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来自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未接受静脉或动脉溶栓及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后循环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采用mRS评分评估发病后3个月预后,mRS评分0~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3~6分定义为预后不良.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良好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来评估基于SWI的pc-ASPECTS评分对后循环AIS患者3个月预后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研究共收录63例后循环AIS患者,预后良好组42例(66.7%),预后不良组21例(33.3%).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基线NIHSS评分(P<0.001)、pc-ASPECTS评分(P<0.001)在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c-ASPECTS≥6分是后循环AIS患者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OR?2.03,95%CI?1.04~3.95,P=0.039);ROC曲线分析显示,基于SWI的pc-ASPECTS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0.69~0.91).结论在后循环AIS患者中,基于SWI影像的pc-ASPECTS评分可独立预测患者的3个月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6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郭雅聪 牛好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3-114,共2页
面肌痉挛(HFS)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临床治疗既往多采用口服药物、面神经阻滞术、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等,效果均不理想,近几年作者对该类疾病按汤晓芙等[1]方法施行了A型肉毒毒素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A型肉毒毒素 面肌痉挛 疗效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顺清 张娟 +3 位作者 许予明 常成 宋波 方慧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1期924-928,共5页
目的研究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前瞻性地收集年龄在18~45岁的首发卒中患者223例作为观察对象。建立完善基线资料、青年缺血性卒中预后可能相关因素的数据库,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 目的研究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前瞻性地收集年龄在18~45岁的首发卒中患者223例作为观察对象。建立完善基线资料、青年缺血性卒中预后可能相关因素的数据库,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问卷评分评估睡眠质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评估其入院后病情及发病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研究睡眠质量对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共获取观察组有效病例223例,其中男性170例(76.2%),女性53例(2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有:NIHSS评分、睡眠质量、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将上述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睡眠质量差与青年缺血性卒中3个月m RS评分有关,比值比(odds ratio,OR)1.82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14~3.301。结论睡眠质量差能影响青年缺血性卒中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缺血性卒中 睡眠质量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有癫痫发作的肝豆状核变性6例分析
11
作者 闫斌 郝静 吴风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500-500,共1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癫痫发作 遗传性铜代谢障碍 回顾性分析 临床表现 先天性 H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美辛、硫酸镁、吡拉西坦联合抗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优化研究
12
作者 刘远洪 聂志余 辛世萌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吲哚美辛、吡拉西坦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交互关系,优化联合方案。方法选用正交实验设计,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对复制成功的大鼠进行药物干预,通过评价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血清神...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硫酸镁、吲哚美辛、吡拉西坦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疗效及交互关系,优化联合方案。方法选用正交实验设计,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对复制成功的大鼠进行药物干预,通过评价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浓度判定干预疗效。结果(1)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改变,缺血2 h各因素两水平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吲哚美辛、硫酸镁、吡拉西坦间无正交互作用(三因素间的交互关系A×BP=0.74;A×C P=0.32;B×C P=0.32;A×B×C P=0.32);再灌注72 h吲哚美辛、硫酸镁在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上两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吲哚美辛10 mg·kg^(-1)·d^(-1)、硫酸镁300 mg·kg^(-1)·d^(-1)的疗效分别优于吲哚美辛5 mg·kg^(-1)·d^(-1)、硫酸镁100 mg·kg^(-1)·d^(-1)的疗效(P<0.01),而吡拉西坦的两剂量水平间疗效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吲哚美辛、硫酸镁间存在正交互作用(P<0.05),其余未显示出交互作用(三因素间的交互关系A×B P=0.01;A×C P=0.24;B×C P=0.25;A×B×C P=0.25)。(2)再灌注72 h时血清NSE的变化,吲哚美辛、硫酸镁二者不同剂量水平间存在疗效差异,吲哚美辛10 mg·kg^(-1)·d^(-1)、硫酸镁300 mg·kg^(-1)·d^(-1)的疗效分别优于吲哚美辛5 mg·kg^(-1)·d^(-1)、硫酸镁100 mg·kg^(-1)·d^(-1)的疗效(P<0.01);不同剂量的吡拉西坦的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吲哚美辛、硫酸镁之间有正交互作用(P>0.05);其余无交互作用(三因素间的交互关系A×B P=0.04;A×C P=0.81;B×C P=0.47;A×B×C P=0.16)。(3)8种联合方案干预SD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72 h的两项指标改变,第4种干预方案脑保护效果最好。结论不同剂量的吲哚美辛、硫酸镁疗效不同,而不同剂量的吡拉西坦其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吲哚美辛、硫酸镁之间有协同作用,吡拉西坦与其二者之间无交互关系。在本研究中的三者最佳联合剂量是吲哚美辛10 mg·kg^(-1)·d^(-1)、硫酸镁300mg·kg^(-1)·d^(-1)和吡拉西坦350 mg·kg^(-1)·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吲哚美辛 硫酸镁 吡拉西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芯蕾 张顺清 +2 位作者 张亚玲 王妍妍 郭雅聪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3期272-277,共6页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s ratio,NLR)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发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4月-2020年11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发病1周内神经系统症状是否继续加重(NIHSS较入院时增加2分以上)将其分为PIS组和非进展性缺血性卒中(non-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NPIS)组。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入院NIHSS,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检验血脂、空腹血糖、Hcy、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ic granulocyte count,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granulocyte count,LYM)、CRP水平,计算NLR。采用颈动脉彩超、MRA或CTA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血管狭窄情况。3个月随访患者的m RS,以mRS 0~2分为预后良好。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LR对PIS发病的影响,绘制ROC曲线,评价NLR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患者216例,PIS组98例,NPIS组118例。PIS组高血压病史(P=0.014)、糖尿病病史(P=0.039)、血管中-重度狭窄(P<0.001)的比例高于NPIS组;实验室检查指标中空腹血糖(P<0.001)、Hcy(P=0.036)、NEUT(P<0.001)、NLR(P<0.001)、CRP(P<0.001)水平高于NPIS,LYM水平低于NPIS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病史(OR 2.432,95%CI 1.065~5.553,P=0.035)、空腹血糖(OR 1.230,95%CI 1.036~1.461,P=0.018)、NEUT(OR 5.545,95%CI1.151~26.710,P=0.033)、NLR(OR 1.519,95%CI 1.030~2.240,P=0.035)、CRP(OR 1.242,95%CI 1.073~1.436,P=0.004)、血管中-重度狭窄(OR 1.915,95%CI 1.321~2.776,P=0.001)均为PIS的独立危险因素。PIS组3个月mRS高于NPIS组(中位数:2分vs.1分,P<0.001),预后良好率低于NPIS组(64.29%vs.97.46%,P<0.001)。当NLR临界值为3.16时,诊断PIS的效能最佳,预测PIS的敏感度为79.4%,特异度为78.4%,AUC为0.822。结论 PIS的发病与NLR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早期PIS的预警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空腹血糖 血管狭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评估皮质静脉充盈的优化与探讨
14
作者 张圣楠 张盼盼 +3 位作者 庞宇菲 张斌 马娜 刘远洪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rtical vein opacification score,COVES)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引流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头颈CTA和CT... 目的探讨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rtical vein opacification score,COVES)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引流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进行了头颈CTA和CTP检查并显示病灶侧MCA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侧和对侧的CTP脑灌注指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基于CTA进行皮质静脉充盈程度的评估,单支静脉不显影为0分,部分显影为1分,完全显影为2分。COVES评分包括病灶侧大脑中浅静脉、蝶顶窦和下吻合静脉的总分;改良COVES评分包括病灶侧的上吻合静脉、下吻合静脉和蝶顶窦的总分。通过ROC曲线及AUC分析改良COVES和COVES预测脑灌注不同指标(TTP、CBF、CBV)异常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比较改良COVES和COVES对脑灌注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5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年龄20~79岁,中位年龄58.5岁,男性34例(61.8%)。COVES≤2分时,预测TTP异常的敏感度为50.0%,特异度为95.2%;预测CBF异常的敏感度为47.2%,特异度为94.7%;预测CBV异常的敏感度为45.5%,特异度为86.4%。改良COVES≤3分时,预测TTP异常的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95.2%;预测CBF异常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94.7%;预测CBV异常的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86.4%。改良COVES、COVES预测TTP异常的AUC分别为0.845、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改良COVES评估脑皮质引流静脉充盈程度、脑灌注的价值优于CO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静脉充盈缺损 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 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缺血性卒中 改良脑皮质静脉显影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