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濉溪县小麦单产超千斤的气候条件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白岩 陈若礼 +2 位作者 张存岭 周景春 张东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685-8686,共2页
利用濉溪县气象局气象资料和柳丰种业、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的数据,分析2013 ~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增产的气候条件.结果发现,濉溪县2013 ~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返青后气温持续偏高,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日照充足,灌浆期气... 利用濉溪县气象局气象资料和柳丰种业、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的数据,分析2013 ~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增产的气候条件.结果发现,濉溪县2013 ~2014年度小麦生产周期,返青后气温持续偏高,抽穗、开花提前,灌浆期延长;日照充足,灌浆期气候条件优越,穗粒数、千粒重增加,是小麦产量实现新突破的主要原因,其产量突破7 5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数 千粒重 气象因子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新品种隆跃99的选育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伟 张东志 +2 位作者 张莉莉 张存岭 张露 《中国种业》 2023年第6期103-105,共3页
按照双亲性状互补共增的原则,2012年用矮秆抗倒、综合抗性好、成熟落黄好的多穗型材料郑麦768作母本,以粒大、耐高温的大穗型材料新麦7071为父本,采用单穗-穗行-穗系循环法,选育出隆跃99。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综合抗性优、... 按照双亲性状互补共增的原则,2012年用矮秆抗倒、综合抗性好、成熟落黄好的多穗型材料郑麦768作母本,以粒大、耐高温的大穗型材料新麦7071为父本,采用单穗-穗行-穗系循环法,选育出隆跃99。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综合抗性优、高产稳产等优点,2023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沿淮淮北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跃99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小麦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3
作者 赵太宇 张存岭 +2 位作者 陈若礼 刘超 张东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4期16565-16566,16617,共3页
[目的]研究淮北4个小麦新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4个小麦新品种分别为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结果]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小麦主茎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主茎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越冬始期... [目的]研究淮北4个小麦新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4个小麦新品种分别为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结果]烟农19、豫农202、济麦22和淮P2-7小麦主茎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主茎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越冬始期前13 d和终花后5 d左右,转折点位于拔节前4 d和终花后11 d,籽粒质量日增最大值点位于终花后13 d左右;穗粒质量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9和18 d,千粒重曲线转折点为终花后7和20 d。[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淮北地区冬小麦干物质增长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茎 籽粒 千粒重 穗粒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新品种新研7号的选育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东志 张莉莉 +3 位作者 谢荣 朱跃 刘志清 张存岭 《中国种业》 2022年第4期138-140,共3页
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把穗粒重作为提高产量的突破口,把抗病耐逆作为稳产的保证,以烟农21为母本、新研3号为父本杂交经改良系谱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新研7号,该品种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综合抗性优,丰产稳产性好,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 濉溪县小麦新技术研究所把穗粒重作为提高产量的突破口,把抗病耐逆作为稳产的保证,以烟农21为母本、新研3号为父本杂交经改良系谱法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新研7号,该品种穗大粒多,千粒重高,综合抗性优,丰产稳产性好,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沿淮淮北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研7号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濉溪县2015年小麦减产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朝飞 陈若礼 +2 位作者 张存岭 周景春 张东志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9期40-41,共2页
该文主要分析了濉溪县2014-2015年小麦减产的原因,主要为:播种-出苗期涝渍严重,越冬-返青期偏旱,孕穗期低温,灌浆期局地倒伏,叶锈病、赤霉病较上年偏重发生,导致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回落。
关键词 小麦 减产 原因分析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密度对新研7号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谢荣 刘志清 +1 位作者 张东志 张存岭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72-74,共3页
为充分挖掘小麦新品种新研7号的增产潜力,实现增产增收,特进行了新研7号播种密度试验,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有效穗数呈e的指数曲线变化,穗粒数趋于减少,千粒重差别不大... 为充分挖掘小麦新品种新研7号的增产潜力,实现增产增收,特进行了新研7号播种密度试验,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播种密度的增加,产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有效穗数呈e的指数曲线变化,穗粒数趋于减少,千粒重差别不大;茎蘖高峰提前,峰值相差不大。在生产中宜采取主茎成穗为主的栽培模式,适宜播种密度为375万~450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研7号 播种密度 产量 茎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看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重要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若礼 张东志 +2 位作者 陈峰 张存岭 纪永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5期6712-6712,6787,共2页
[目的]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角度出发,分析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重要性。[方法]介绍了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播种和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了该地区1990年以来小麦穗部冻害发生情况,并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 [目的]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角度出发,分析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重要性。[方法]介绍了淮北地区2012年小麦播种和生长发育情况,分析了该地区1990年以来小麦穗部冻害发生情况,并从2013年小麦穗部冻害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御对策。[结果]不同种性的小麦品种遇到低温寒流受冻程度不同,冬性和半冬性(偏冬)小麦品种抗寒能力比春性和偏春的半冬性品种强,受冻程度相对较轻。[结论]生产上应扩大冬性和偏冬的半冬性小麦品种的播种面积,提高抗御小麦穗部冻害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低温寒流 小麦越冬期 小麦穗部冻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2018年度气候因子对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莉莉 刘景星 +1 位作者 张启祥 陈若礼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0期47-48,共2页
对2017—2018年度气候因子对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年度小麦因晚播造成先天不足,播后干旱使其进入越冬期时群体偏小;越冬中后期至春季条件适宜,对麦苗生长有利,对前期造成的茎蘖不足问题有所弥补;小麦生育后期发... 对2017—2018年度气候因子对淮北地区小麦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年度小麦因晚播造成先天不足,播后干旱使其进入越冬期时群体偏小;越冬中后期至春季条件适宜,对麦苗生长有利,对前期造成的茎蘖不足问题有所弥补;小麦生育后期发生了穗部冻害和赤霉病,对小麦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气候因子 影响 淮北地区 2017-2018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春季生育特点及田间管理措施 被引量:5
9
作者 彭婷婷 张东志 陈若礼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60-60,62,共2页
介绍小麦播种与冬前生长情况,分析小麦春季生育进程,总结其田间管理措施,以为小麦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 小麦 播种 田间管理 生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后源库改变对籽粒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若礼 张存岭 +1 位作者 张东志 彭婷婷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12期45-48,共4页
为了解源库改变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特对供试材料青农2号进行减源、缩库处理。结果表明,开花期减源籽粒体积缩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穗粒质量降低,单茎缩库籽粒体积增大,千粒质量提高,穗粒数、穗粒质量降低,但降低比例明显低于缩... 为了解源库改变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特对供试材料青农2号进行减源、缩库处理。结果表明,开花期减源籽粒体积缩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穗粒质量降低,单茎缩库籽粒体积增大,千粒质量提高,穗粒数、穗粒质量降低,但降低比例明显低于缩库的比例;单株疏穗籽粒体积增大,千粒重、穗粒质量提高,单茎穗粒数增加,同株异茎间有物质转移。由试验结果可知,实现小麦高产,必须强源、扩库、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改变 籽粒体积 千粒重 穗粒数 物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因子异常对小麦穗部和灌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梧林 张朝飞 陈若礼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2期47-48,共2页
小麦是淮北地区跨年度生长期最长的作物,全生育期220-230d。在栽培措施科学配套和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小麦生长发育良好,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淮北地处南北气候带过渡带,气候因子变化在某一阶段,不一定与小麦该生育阶段要求相吻合,就... 小麦是淮北地区跨年度生长期最长的作物,全生育期220-230d。在栽培措施科学配套和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小麦生长发育良好,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淮北地处南北气候带过渡带,气候因子变化在某一阶段,不一定与小麦该生育阶段要求相吻合,就会对小麦的生育造成影响。若在小麦生育前期出现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小麦自身调节能力和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补救,而后期出现气候异常对小麦生育造成的影响,则是无法弥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小麦 穗部冻害 倒伏 灌浆 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龟高产1号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探讨
12
作者 张东志 胡克先 +1 位作者 李剑 陈若礼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2期54-54,共1页
受气象因子、栽培水平等因素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徘徊不前。为保障小麦稳产增产,不仅要抓好土壤的培肥改良,而且要增加小麦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其抗病抗灾能力。本文在介绍白龟高产1号的基础上,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生... 受气象因子、栽培水平等因素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徘徊不前。为保障小麦稳产增产,不仅要抓好土壤的培肥改良,而且要增加小麦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其抗病抗灾能力。本文在介绍白龟高产1号的基础上,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上施用白龟高产1号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龟高产1号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小麦迟收习惯,减少田间落粒损失
13
作者 彭婷婷 陈若礼 《农技服务》 2014年第7期244-244,共1页
小麦收获过晚,在田间易落粒,麦田土壤墒情好,麦田中脱落的麦粒也随之出苗生长。作者通过统计小麦收获后麦田的出麦苗数,进一步估算了麦田脱落的麦粒数和产量损失,并分析了今年落粒多,出的麦苗多的原因有收获过迟,小麦穗粒数多,千粒重高... 小麦收获过晚,在田间易落粒,麦田土壤墒情好,麦田中脱落的麦粒也随之出苗生长。作者通过统计小麦收获后麦田的出麦苗数,进一步估算了麦田脱落的麦粒数和产量损失,并分析了今年落粒多,出的麦苗多的原因有收获过迟,小麦穗粒数多,千粒重高,小穗籽粒多等,而收获过迟是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迟收 田间落粒 适时收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期高温对玉米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杰 彭婷婷 +1 位作者 陈若礼 张东志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期39-40,共2页
分析玉米播期和区域试验花期气温与结实的关系表明:穗粒数与吐丝前后2d的平均最高温度近似直线负相关,1dm行粒数与吐丝前后2d和吐丝后5d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和最高气温直线负相关。
关键词 高温 夏玉米 花期高温 行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作物布局 发展谷子生产
15
作者 王思雨 任文静 +2 位作者 刘景星 张东志 陈若礼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3期172-172,168,共2页
谷子是一年生禾本科旱作物,是我国北方和西北干旱区主要栽培作物。淮北地区过去种过谷子,因其产量低逐渐被淘汰。随着杂交谷育种成功和栽培技术的提高,谷子单产突破500 kg,为扩大谷子种植面积提供了可靠的基础。通过试验、示范,在淮北... 谷子是一年生禾本科旱作物,是我国北方和西北干旱区主要栽培作物。淮北地区过去种过谷子,因其产量低逐渐被淘汰。随着杂交谷育种成功和栽培技术的提高,谷子单产突破500 kg,为扩大谷子种植面积提供了可靠的基础。通过试验、示范,在淮北种植谷子不仅适宜,而且可以高产。从种植谷子试验、示范来看,谷子表现抗灾、收益高、小米的营养丰富。发展谷子生产,调整作物布局,使夏种作物抗灾稳产,也为调整人们膳食结构提供一个新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小米 禾本科作物 淮北地区 作物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