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4年濉溪县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1
作者 刘艳华 孙晓伟 赵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23期37-38,117,共3页
该文于2014年在濉溪县对不同来源的8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进而为推荐黄淮海及安徽省夏玉米中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比较试验 濉溪县 201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6年濉溪县小麦品种展示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春花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9期54-55,共2页
为了加速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于2015—2016年在濉溪县进行了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柳麦6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最高,2016年获准进入安徽省生产试验,宜扩大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储备种源;淮麦33、徐麦33、安科157、乐麦L598平均产量较... 为了加速小麦品种更新换代,于2015—2016年在濉溪县进行了小麦品种展示试验。结果表明,柳麦618在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最高,2016年获准进入安徽省生产试验,宜扩大示范,为大面积推广储备种源;淮麦33、徐麦33、安科157、乐麦L598平均产量较对照烟农19增产3.19%~4.95%,宜加速推广;淮麦21和良星99虽平均产量较对照烟农19略有减产(-2.91%^-0.82%),但3点增产,且在濉溪地区种植多年,表现较好,宜稳步扩大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展示 安徽濉溪 2015—2016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植中减肥增效技术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丁延超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3期53-55,共3页
受到自然环境以及玉米种植模式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逐年增加,不利于玉米产业健康发展。基于此,阐述了玉米种植中减肥增效技术的具体应用,以期为种植户开展玉米种植工作提供参考,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
关键词 玉米种植 减肥增效 测土配方施肥 有机无机肥配施 新型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
4
作者 丁延超 《农家科技》 2025年第8期22-24,共3页
为妥善解决玉米、大豆争地问题,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本文基于农业生产种植新视域,简要介绍了几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从品种选用、播种时间、适宜密度等方面,深入分析这项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 为妥善解决玉米、大豆争地问题,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本文基于农业生产种植新视域,简要介绍了几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从品种选用、播种时间、适宜密度等方面,深入分析这项复合种植技术要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推广应用措施,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要点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地区夏玉米高温热害特征及减灾措施
5
作者 丁延超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10期27-30,共4页
本文结合安徽地区玉米生产实践,探索了该地区夏玉米高温发生规律,总结了高温热害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减灾措施。研究区高温热害发生高频期在6月1日—8月10日。高温胁迫会影响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表现为植株生长细弱、光合... 本文结合安徽地区玉米生产实践,探索了该地区夏玉米高温发生规律,总结了高温热害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提出了减灾措施。研究区高温热害发生高频期在6月1日—8月10日。高温胁迫会影响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表现为植株生长细弱、光合能力下降、花粉失活、授粉受精不良、灌浆受阻和品质下降等。减轻夏玉米高温热害的措施包括积极选育并应用耐热品种;调整播期,使花期避开高温频发时间段;高温期灌溉,改善田间小气候;手持竹竿轻敲雄穗或无人机辅助授粉;喷施CaCl2等化学调控剂,提高植株耐热能力。本文为相关地区夏玉米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高温 发生规律 减灾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杂草防控技术
6
作者 丁延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5年第7期72-74,共3页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山东省逐步推广,其杂草防控对保障作物高产稳产极为关键,山东省气候多样、杂草种类多且生长季长,杂草危害易致大豆玉米产量损失达20%~30%甚至更高。物理防控技术在山东省应用情况各异,土壤耕整可破坏杂草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山东省逐步推广,其杂草防控对保障作物高产稳产极为关键,山东省气候多样、杂草种类多且生长季长,杂草危害易致大豆玉米产量损失达20%~30%甚至更高。物理防控技术在山东省应用情况各异,土壤耕整可破坏杂草种子环境但操作不当会有负面影响;覆盖控草能抑制杂草却需兼顾多因素;人工除草精准但效率低,机械除草高效却存在损伤作物与除净率问题。在化学防控中,除草剂选择与使用很重要,不同除草剂对作物安全性差异大,在山东省复杂环境下,其残留与药害等问题不容忽视。生物防控虽具优势,但在山东省应用规模小、技术尚不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土壤耕整 杂草防控 物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濉溪县2014年秋种小麦年后管理技术
7
作者 孙晓伟 郭文慧 刘艳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期35-35,97,共2页
该文主要对濉溪县2014年小麦年前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前小麦生长情况,提出年后小麦管理技术措施,为实现2015年小麦丰产丰收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小麦 年后管理技术 濉溪县 201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18年濉溪县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萍 殷修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5期50-51,53,共3页
2016—2018年濉溪县夏玉米由于栽培技术水平不高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生产中出现产量降低的现象,给玉米生产造成了影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今后濉溪县夏玉米生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夏玉米 生产 问题 对策 安徽濉溪 2016-201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令 殷修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6期24-26,共3页
为检验小麦的丰产性及其多抗性,对10个不同来源小麦新品系(种)进行品比鉴定,结果表明:综合考虑,SYM13-1、SYM13-7、SYM13-9的表现优秀,建议推荐到下年度省级及以上试验。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比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黑糯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凤荷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110-112,共3页
对不同来源的12个超黑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综合评价优秀的品种有S1001、S1003、S1009,综合评价良好的品种有S1004、S1005、S1012,综合评价较好的品种有S1008,综合评价一般的品种有S1002、S1007,综合评价差的品种... 对不同来源的12个超黑糯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综合评价优秀的品种有S1001、S1003、S1009,综合评价良好的品种有S1004、S1005、S1012,综合评价较好的品种有S1008,综合评价一般的品种有S1002、S1007,综合评价差的品种有S1006、S1010、S1011,以期为推荐国家及省级鲜食糯玉米中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黑糯玉米 新品种 生育期 性状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濉溪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卓越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32-33,共2页
从地块整理、品种选择与处理、适期早播、大田管理、肥水运筹、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总结濉溪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县玉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安徽濉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异常对濉溪县2016—2017年小麦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景春 蔡云 +2 位作者 孙春花 吕森林 殷晗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6期149-150,共2页
2016—2017小麦生产周期,濉溪县气温异常偏高,灌浆期缩短,千粒重降低;降水异常,先渍后旱,苗期发育不良;拔节后光温条件优越,穗数、穗粒数增加,病害较轻,产量突破7500kg/hm^2。该文分析了气候异常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小麦持续... 2016—2017小麦生产周期,濉溪县气温异常偏高,灌浆期缩短,千粒重降低;降水异常,先渍后旱,苗期发育不良;拔节后光温条件优越,穗数、穗粒数增加,病害较轻,产量突破7500kg/hm^2。该文分析了气候异常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小麦持续高产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整地播种质量,推广新型肥料,注重防治全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产 气候异常 高产对策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机收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13
作者 殷修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9期41-43,共3页
为筛选出保障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救灾、备荒用种储备及不同类早熟茬口扩种一季玉米品种,对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玉米育种科研团队选育的8个优良玉米品种进行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鉴定。结果表明,综合表现优质的品种有濉玉3209、濉玉332... 为筛选出保障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救灾、备荒用种储备及不同类早熟茬口扩种一季玉米品种,对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玉米育种科研团队选育的8个优良玉米品种进行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鉴定。结果表明,综合表现优质的品种有濉玉3209、濉玉3327、濉玉1202。建议上述品种参加下年度国家或省级早熟机收组玉米试验,也可组织安排早熟机收组自主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早熟 机收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濉溪县小麦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14
作者 张凤荷 丁延超 +1 位作者 孙言伟 郭文慧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4期3-3,52,共2页
简述了濉溪县小麦生产现状、对生产中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麦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15
作者 孙言伟 刘晓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4期40-42,共3页
对不同来源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以便为推荐省级玉米中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SY2012-2、SY2012-9、SY2012-7综合性状表现良好,抗性好,产量高。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比较试验 濉溪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濉1808的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晓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9期182-184,共3页
濉1808是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以淮麦35为母本、百农20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经连年定向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合在安徽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 濉1808是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以淮麦35为母本、百农20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混合系谱法经连年定向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合在安徽淮北及沿淮地区种植。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濉1808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组合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卓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55-57,共3页
[目的]筛选影响玉米穗粒质量的主要因子,为高产杂交组合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1个参试玉米杂交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秃尖长、穗轴质量、穗长、百粒质量和行粒数变异系数较... [目的]筛选影响玉米穗粒质量的主要因子,为高产杂交组合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81个参试玉米杂交新组合为研究对象,对主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秃尖长、穗轴质量、穗长、百粒质量和行粒数变异系数较大,百粒质量、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穗轴质量、穗周长和行粒数与穗粒质量极显著、显著正相关。穗粒质量与穗位高、生育期、穗轴质量、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质量多元直线正相关。[结论]选择杂交新组合,应将百粒质量放在首位,关注行粒数、生育期、穗轴质量和穗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濉1216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素英 蔡士侠 《中国种业》 2017年第5期59-60,共2页
濉1216是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以复合杂交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定向选择育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广适的特点,2016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 濉1216是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以复合杂交的方法,经过多年的定向选择育成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广适的特点,2016年通过安徽省审定,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根据多年多点的试验,总结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濉1216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濉1309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9
作者 殷修刚 周素英 +1 位作者 黄岩 郭文慧 《中国种业》 2021年第5期101-102,共2页
濉1309是安徽省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小麦科研团队以周麦22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经过12年选育成功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初审品种公示。根据安徽省、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 濉1309是安徽省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小麦科研团队以周麦22为母本、烟农19为父本,经过12年选育成功的小麦新品种,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初审品种公示。根据安徽省、黄淮冬麦区南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结果及本地种植示范,对濉1309的产量、品质、抗逆抗病性进行分析,结合与科企合作攻关情况,总结提出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濉1309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红心 张存岭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6期46-48,86,共4页
利用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2016—2017年度氮高效品种筛选和展示田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茎蘖数随时间、叶面积系数随积温呈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变化;干物重随时间变化为Logistic曲线,随积温... 利用杨柳农业科学实验站2016—2017年度氮高效品种筛选和展示田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茎蘖数随时间、叶面积系数随积温呈e的二次多项式指数曲线变化;干物重随时间变化为Logistic曲线,随积温变化为二次多项式。在一定的范围内,产量主要取决于穗数,冬后茎蘖数与穗数正相关,挑旗后茎蘖数与产量、叶面积系数与穗数、产量正相关,拔节后干物重积累与穗数、产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产量 气候异常 高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