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008年濉溪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彭龙腾
杨义法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2期212-212,214,共2页
-
文摘
对濉溪县化验的土样进行分析汇总,总结出各乡镇不同地块养分丰缺情况,并提出2008年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工作意见。
-
关键词
小麦
测土配方施肥
安徽濉县
-
分类号
S512.106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濉溪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玉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6期52-53,共2页
-
文摘
总结了濉溪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整地施肥、品种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
关键词
小麦
栽培技术
高产
安徽濉溪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濉溪县2014年秋种小麦年后管理技术
- 3
-
-
作者
孙晓伟
郭文慧
刘艳华
-
机构
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
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期35-35,97,共2页
-
文摘
该文主要对濉溪县2014年小麦年前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前小麦生长情况,提出年后小麦管理技术措施,为实现2015年小麦丰产丰收提供技术参考。
-
关键词
小麦
年后管理技术
濉溪县
2014年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濉溪县小麦田除草剂应用技术探析
被引量:2
- 4
-
-
作者
王亚平
-
机构
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9期120-121,共2页
-
文摘
冬小麦是濉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其草害发生面积较大,各种防治方法中化学除草是较经济、便利且高效率的方法,但如果除草剂使用不当会造成除草效果差、发生药害、污染残留等问题,所以正确掌握除草剂的科学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非常重要。本文介绍了濉溪县小麦田杂草种类和除草剂种类,总结了麦田除草剂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麦田杂草
除草剂种类
防治适期
安徽濉溪
-
分类号
S451.221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
-
题名2012年濉溪县玉米增产原因分析及关键技术应用
- 5
-
-
作者
赵宏
-
机构
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4期158-159,共2页
-
文摘
根据濉溪县2012年玉米生产实际,分析玉米增产的原因,并提出了关键栽培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适期晚收、推广优良的玉米品种、合理密植、增加密度、玉米缓释肥的大量推广使用,改变玉米种植方式等,为今后玉米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向。
-
关键词
玉米
增产
濉溪县
2012年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加强濉溪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
- 6
-
-
作者
张英
-
机构
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3期16-17,共2页
-
文摘
在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体制管理、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机制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
关键词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建设
对策与建议
-
分类号
F324.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0
- 7
-
-
作者
张红艳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3期23-24,共2页
-
文摘
为了解决大豆与玉米在种植中“争地”的矛盾,近些年大豆与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快速发展起来。结合濉溪县这两年推广的实际,对该技术要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如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水肥管理、化控、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分析了推广该技术取得的效益,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带状
复合种植
效益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宿半夏倒苗机理及预防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 8
-
-
作者
刘启先
朱秀芳
-
机构
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濉溪县农业委员会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4期692-693,共2页
-
文摘
针对宿半夏非生理性倒苗 ,影响产量 ,进行了防倒苗技术研究 ,结果表明 :覆草有利于半夏生长 ,减少倒苗 ,可增产 10 5 .4% ;小披针叶型半夏抗倒苗能力强 ,比大披针叶和椭圆叶分别增产 19.1%、62 % ;宿半夏栽种不能施用无机化肥。
-
关键词
宿半夏
非生理倒苗
预防技术
-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濉溪县夏大豆产量低而不稳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 9
-
-
作者
陈玉琪
张新萍
顾检选
张存岑
陈若礼
纪永民
-
机构
安徽省淮北市气象局
安徽省东至县气象局
安徽省濉溪县人工降雨办公室
安徽省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省濉溪县科学技术开发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92-1793,1795,共3页
-
基金
淮北市重点科研课题"优质大豆新品种筛选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
文摘
品种更新缓慢、施肥不足、重茬面积大和病虫害发生频繁是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6月中下旬的降水量,花荚期的雨日、鼓粒期的日照时数和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是导致大豆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因此,实现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必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科学运筹肥料,适期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合理灌排。
-
关键词
夏大豆
产量波动
气象因子
发展对策
淮北地区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安徽省濉溪县夏大豆生育期间气候资源分析
被引量:11
- 10
-
-
作者
陈若礼
杨义法
张爱华
周宗民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大豆通报》
2005年第2期4-4,6,共2页
-
文摘
从安徽省濉溪县大豆生产的历程看出,大豆的产量低而不稳,且年际间变幅大。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夏大豆生育期间淮北地区气候因子多变,影响了大豆的生长发育。
-
关键词
生育期间
夏大豆
气候资源
花荚期
濉溪县
鼓粒期
淮北地区
大豆生产
安徽
产量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促进红富士苹果着色的综合技术研究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刘启先
朱秀芳
孙新民
-
机构
安徽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淮北市朔里镇政府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3年第5期47-48,50,共3页
-
文摘
红富士苹果进入盛果初期实行树体结构调整,改善通风透光,控制负载量,并于5月下旬对果实套袋,9月底除袋。除袋后摘叶、转果、铺反光膜综合技术,果实着色指数0.95、果形指数0.90、单果重250g,好果率90%以上,且树势健壮,产量稳定。
-
关键词
红富士苹果
果实
着色
修剪
套袋
树形
产量
品质
-
分类号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
-
题名小麦新品种双收麦6号的选育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殷修刚
郭文慧
高美荣
黄岩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中国种业》
2025年第2期135-137,共3页
-
文摘
双收麦6号是淮北双收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淮麦22、周麦18为亲本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23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3T003。该品种具有生育期较短、产量高、抗病害能力强等特点,适宜在安徽省淮北及沿淮地区高、中水肥地块种植。通过深入分析双收麦6号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提出配套的栽培模式,以期为种植者提供科学指导。
-
关键词
小麦
双收麦6号
选育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高产、稳产大豆新品种濉科998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纪永民
张存岭
吴健
陈若礼
焦浩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
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协会
安徽省淮北市农业委员会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大豆科技》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
文摘
濉科998是以巨丰×豫豆21的优势单株为母本,开豆4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的高产、稳产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732.2kg/hm2,比中豆20(CK)增产7.30%;2007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20.0kg/hm2,比中豆20(CK)增产8.99%。籽粒蛋白质含量41.52%,脂肪20.07%。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1.8d,中抗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SC7,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表现出适应性强,综合抗性好,适于安徽沿淮淮北作中熟夏大豆种植。
-
关键词
濉科998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
Keywords
SuiKe 998
Selection
Characters
Cultural practice
-
分类号
S565.103.5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濉溪县夏大豆产量低而不稳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纪永民
张存岭
陈若礼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
安徽省濉溪县科学技术协会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大豆通报》
2006年第6期8-11,共4页
-
基金
淮北市重点科研课题"优质大豆新品种筛选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2004-01-40)
-
文摘
在分析安徽省濉溪县大豆产量低而不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的技术对策。(1)大豆产量水平低,增产速度缓慢,产量波动不仅略高于生育期间灾害频繁的小麦,也明显高于同一生育期和相同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夏玉米。(2)品种更新缓慢、施肥不足、重茬面积大和病虫害发生频繁是大豆低产的主要原因;6月中下旬的降水量,花荚期的雨日、鼓粒期的日照时数和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是导致大豆产量波动的主要气象因子。(3)实现大豆生产再上新台阶,必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科学运筹肥料,适期播种,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合理灌排。
-
关键词
夏大豆
产量波动
气象因子
高产对策
-
Keywords
Summer soybean
Yield undulat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7
- 15
-
-
作者
张红艳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6期62-62,64,共2页
-
文摘
按照淮北地区小麦春季生育的特点和高产栽培的指标,针对不同地块小麦苗情,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以促使苗情向预定的方向转化,为午季获得较好的收成打下基础。
-
关键词
小麦
春季管理
生育进程
春季分蘖
淮北地区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濉溪县土壤肥力动态变化分析
- 16
-
-
作者
周宗民
赵雪云
周浩
吴亚莉
丁传礼
费淑玲
-
机构
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579-580,共2页
-
文摘
根据 2 0 0 0年濉溪县土壤肥力监测数据 ,找出该地整体及区域间土壤肥力演化规律 :总体上 ,土壤耕层养分含量氮增、磷稳、钾增 ,有机质含量减少 ,耕层变浅 ;区域间 ,隋堤以南地区土壤氮、磷、钾含量较北部明显增加 ,有机质含量较北部降幅偏小。建议通过增施有机肥 ,平衡配方施肥 ,加深耕层 ,节水保肥等措施来培肥地力 ,促进当地“一优两高”
-
关键词
濉溪县
土壤肥力
动态变化
-
分类号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濉溪县小麦生育期气象特点及抽穗后的管理措施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费淑玲
张宏民(编、校)
-
机构
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6期52-53,共2页
-
文摘
小麦齐穗后,构成小麦单产的成穗数和穗粒数均已基本定局,后期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巩固成穗数和穗粒数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灌浆正常进行,使籽粒饱满,增加粒重,提高单产。分析了濉溪县小麦生育期间气象特点,并提出了小麦抽穗后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根外喷肥、防治病虫害、防旱排涝等。
-
关键词
小麦
生育特点
管理措施
濉溪县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夏玉米及夏大豆播种技术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王兴于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61-61,64,共2页
-
文摘
详细介绍了在小麦秸秆还田作业的基础上夏玉米和夏大豆播种技术,以为小麦秸秆还田后的夏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关键词
小麦秸秆还田
夏玉米
夏大豆
播种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杨义法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63-63,66,共2页
-
文摘
总结了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淮北地区夏玉米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
关键词
夏玉米
高产
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
-
分类号
S513.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濉溪县粮食生产情况调研
被引量:1
- 20
-
-
作者
杨义法
-
机构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2期321-321,共1页
-
文摘
调查濉溪县农村粮食生产劳动力情况、种植意向、农民对科技需求的态度,指出粮食生产中的有利、不利因素,并提出发展对策。
-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劳动力
有利条件
不利因素
对策
安徽濉溪
-
分类号
F307.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