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sso回归算法的激光大气传输快速评估模型研究
1
作者 黄志福 张滢 +5 位作者 李南 冯晓星 王志强 乔春红 范承玉 王英俭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2-391,共10页
采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自行研制的高精度激光大气传输四维数值模拟程序(HELP-4D),针对1μm波段固态激光在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大气传输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构建了40 000组数据集。以数据集内激光发射系统参数、传输场景参数、传... 采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自行研制的高精度激光大气传输四维数值模拟程序(HELP-4D),针对1μm波段固态激光在典型应用场景下的大气传输过程进行数值仿真,构建了40 000组数据集。以数据集内激光发射系统参数、传输场景参数、传输效应特征参数等作为输入,激光到达目标处光斑扩展半径、扩展倍数等光束质量评价因子作为输出,采用机器学习技术,建立了基于Lasso回归算法的评估模型。结果表明,当大气相干长度r_(0)(1~100 cm)、热畸变参数N_(D)(0~500)、大气透过率T(0~1)等特征参数变化幅度较大时,该模型均能较好地评估激光传输效果,模型评估结果与数据集中仿真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均≤5%,决定系数和相关系数均≥0.98,单次评估时间在微秒量级。该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激光大气传输到靶光束质量,为先进激光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so回归 激光大气传输 光束质量评价因子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散射激光测风雷达探测性能分析
2
作者 赵世军 陈剑峰 +2 位作者 单雨龙 阳超 胡帅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9,共16页
中高层大气风场与人类生存环境以及航空航天活动关系极为密切,而瑞利散射激光测风雷达在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评估基于双边缘技术的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探测性能,考虑到激光雷达探测高度范围大,通过对同步观... 中高层大气风场与人类生存环境以及航空航天活动关系极为密切,而瑞利散射激光测风雷达在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评估基于双边缘技术的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测风雷达探测性能,考虑到激光雷达探测高度范围大,通过对同步观测的激光雷达结果、无线电探空结果和ERA5再分析数据分高度进行比对,统计得到了激光雷达的测量性能。结果表明:在10~31.5 km高度内,无线电探空与再分析数据整体一致性较好,风速偏差在2 m/s以内,风向偏差在5°以内,可作为比对标准评估激光雷达探测性能;激光雷达与无线电探空相比,在11.5~32 km高度范围内,风速偏差小于3 m/s,风向偏差小于10°,风向的随机偏差在20 km高度以上迅速增大;激光雷达与再分析数据相比,在11.5~32 km高度内,整体一致性较好,风速偏差小于3 m/s,在32~38 km高度内,风速偏差小于10 m/s,风向偏差总体在10°以内,二者在45 km高度以下整体趋势一致,45 km高度以上,风速偏差大于2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利散射 激光测风雷达 性能比对 中高层大气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折射的影响与修正技术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洋 靖旭 +3 位作者 秦来安 程乙轮 王港雨 侯再红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为了深入了解大气折射的相关进展,本文从其影响、公式发展以及修正原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针对大气折射的影响,本文根据研究领域涉及的波段不同,将其划分为应用于光学成像、激光传输和光电跟踪等领域的可见光到红外波段,以及应用于雷达... 为了深入了解大气折射的相关进展,本文从其影响、公式发展以及修正原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针对大气折射的影响,本文根据研究领域涉及的波段不同,将其划分为应用于光学成像、激光传输和光电跟踪等领域的可见光到红外波段,以及应用于雷达测量和卫星探测等领域的无线电波段。这两个波段在实际处理过程中选取的计算公式是不同的。根据折射率公式的发展历史对折射率公式进行介绍,并指出了各公式的局限性。目前对于前者波段公式的最佳选择是Rüeger学者所总结的公式,而对于后者建议选择ITU-R P.453-13建议书中的无线电折射率公式。最后介绍了获取大气折射率的传统计算方法和光学测量方法。传统计算方法是基于大气模式或气象数据建立的模型,通过公式计算或模型拟合来确定特定区域的折射率。这种方法在单一环境或平均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而光学测量方法不需要大气模型作为基础,更不用依赖气象参数,测量结果数据实时性高、更具路径代表性,能弥补一些传统方式的弊端,更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折射 折射率公式 大气光学 光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法Rb同位素比测量
4
作者 徐积政 孟远 +6 位作者 卢兴吉 黄俊 杨韬 赵强 寿欢欢 黄印博 曹振松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1-1041,共11页
Rb同位素分析可提供待测样品的起源和历史信息,在地质科学、生物医学以及核法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WM-DAS)具有高信噪比和免标定的优势,对气态分子或原子可实现快速高灵敏度测量,适合用于气态金属原子同位素... Rb同位素分析可提供待测样品的起源和历史信息,在地质科学、生物医学以及核法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WM-DAS)具有高信噪比和免标定的优势,对气态分子或原子可实现快速高灵敏度测量,适合用于气态金属原子同位素丰度现场快速测量。采用RbCl固体样品作为实验对象,使用电热还原法获取气态Rb原子,在WM-DAS方法基础上添加阈值去噪,用直接吸收光谱和WM-DAS以及阈值去噪后的WM-DAS分别测量了Rb原子D2跃迁线的吸收率函数,用高斯线型进行拟合,信噪比分别提升了1.40倍和1.84倍。考虑D2线超精细结构后信噪比提升1.48倍,并反演气态Rb原子温度为439 K和饱和蒸气压1.826 Pa。同位素比^(85)Rb∶^(87)Rb为2.613±0.007,测量精度达到0.779%,精度和不确定度均优于DAS方法,^(85)Rb检测限为0.23%,可满足铷矿石探测需求。WM-DAS与电热还原原子化装置相结合,在固体金属检测领域具有探测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更利于现场快速测量,在同位素丰度测量分析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调制-直接吸收光谱 Rb同位素 超精细结构 吸收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30CrMnSiNi2A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5
作者 王春蛟 胡华彦 +4 位作者 赵天吉 冯国斌 张检民 宋淼 王淑娟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6,共12页
30CrMnSiNi2A超高强度低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冲击韧性和抗疲劳性能,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本工作结合微观组织表征与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30CrMnSiNi2A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结... 30CrMnSiNi2A超高强度低合金钢具有良好的强度、冲击韧性和抗疲劳性能,热处理工艺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本工作结合微观组织表征与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30CrMnSiNi2A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固溶温度的升高使30CrMnSiNi2A钢原奥氏体晶粒中更易观察到由平行马氏体块组成的马氏体包,固溶温度升高到1050℃后原奥氏体晶粒尺寸显著长大,但固溶温度的改变对拉伸性能的影响较小。回火温度的升高改变组织内板条结构并促进过渡碳化物向合金碳化物转变,对30CrMnSiNi2A的拉伸性能影响显著。随回火温度的升高,30CrMnSiNi2A钢的强度先增后减,而塑性先减后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NSINI2A 热处理 微观组织 碳化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hase aberrations resulting from atmospheric turbulence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6
作者 WANG Jiang-pu-zhen WANG Zhi-qiang +2 位作者 ZHANG Jing-hui QIAO Chun-hong FAN Cheng-yu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907,共9页
Restoration of phase aberrations is crucial for addressi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n light propagation.Traditional restor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Zernike polynomials(ZPs)often encounter challenges related to high com... Restoration of phase aberrations is crucial for addressi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n light propagation.Traditional restoration algorithms based on Zernike polynomials(ZPs)often encounter challenges related to high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insufficient capture of high-frequency phase aberration components,so we proposed a 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based method for representing phase aberration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uracy of restoration,mainly including the sample space size and the sampling interval of D/r_(0),on the basis of characterizing phase aberrations by Principal Components(PC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r D/r_(0)sampling interval can ensure the generalization 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in the case of a limited amount of original data,which can help to achieve high-precision deployment of the model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quickly.In the environment with relatively strong turbulence in the test set of D/r_(0)=24,the use of 34 terms of PCs can improve the corrected Strehl ratio(SR)from 0.007 to 0.1585,while the Strehl ratio of the light spot after restoration using 34 terms of ZPs is only 0.0215,demonstrating almost no correction effec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Cs can serve as a better alternative in representing and resto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nduced phase aberrations.These findings pave the way to use PCs of phase aberrations with fewer terms than traditional ZPs to achieve data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and offer a reference to accelerate and stabilize the model and deep learning based adaptive optics cor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aberratio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Zernike polynom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光谱吸收应用中光谱扫描区间的选择
7
作者 陶蒙蒙 吴昊龙 +4 位作者 王亚民 王晟 王科 曹慧琳 叶景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43-3051,共9页
与传统的窄带扫描吸收光谱技术相比,宽光谱吸收技术可以获取更宽光谱范围内的丰富吸收数据,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宽光谱吸收技术测量系统的硬件与传统的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测量系统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宽光谱吸收技术则使用宽... 与传统的窄带扫描吸收光谱技术相比,宽光谱吸收技术可以获取更宽光谱范围内的丰富吸收数据,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宽光谱吸收技术测量系统的硬件与传统的可调谐二极管吸收光谱技术测量系统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宽光谱吸收技术则使用宽带调谐光源。实际应用中,宽光谱吸收光源一般都具有较宽的光谱覆盖范围(>20 nm),而使用全谱段扫描会对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提出较高的要求,从而增加系统成本和测量工作量。因此,选择合适宽度的光谱扫描区间就成为宽光谱吸收应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利用等效下能级概念,提出了针对宽光谱吸收应用的光谱扫描区间选择的数值方法,并针对1.3μm波段和2μm波段开展了扫描区间选择研究。在1.3μm波段,计算给出的优选扫描谱段与文献报道中使用的谱段相重合,验证了选择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在2μm波段,在给定工况条件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所选择扫描区间在温度反演精度方面的优越性。针对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宽工况环境,通过计算给出了2μm波段优选的扫描光谱区间。计算结果表明,在1.8μm的短波段和1.9μm的长波段均存在适用的光谱扫描区间,其中,1.86μm附近测温精度最高;更宽的扫描带宽有助于降低系统在全光谱范围内的整体测温不确定度。相关研究可为宽光谱吸收技术在燃烧流场诊断的现场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 宽光谱吸收技术 谱线选择 掺铥光纤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CH_(4)泄漏检测的全光光声光谱装置
8
作者 杨腾飞 康文运 +6 位作者 朱文越 刘强 钱仙妹 梅海平 陈杰 杨韬 郑健捷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5-243,共9页
光声光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的光学检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种痕量气体检测场合。针对工业上CH_(4)气体泄漏的快速安全检测问题,研制了一套基于H形光声池和Fabry-Perot干涉式光纤麦克风的全光光声光谱装置。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悬臂梁的... 光声光谱技术是一种高灵敏的光学检测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各种痕量气体检测场合。针对工业上CH_(4)气体泄漏的快速安全检测问题,研制了一套基于H形光声池和Fabry-Perot干涉式光纤麦克风的全光光声光谱装置。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悬臂梁的振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优化了悬臂梁的结构参数,使其共振频率和光声池的共振频率相匹配,实现了对光声信号的双共振增强。同时利用平面镜使光声吸收池的投射光再次入射进入吸收池,进一步增强了光声信号。装置使用Q点稳定强度解调程序对干涉信号进行解调,解决了光纤麦克风在测试过程中的Q点随温度漂移的问题,确保了光纤麦克风长期工作时的稳定性。该光声测量装置采用1653 nm波长DFB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利用Q点稳定强度解调方法,结合波长调制-二次谐波检测技术、声学共振放大技术实现了对CH_(4)气体的全光、高灵敏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全光光声光谱装置的共振频率为1594 Hz,在共振频率处CH_(4)气体的检测极限为7.47 ppm(1 ppm=1×10^(−6))。根据Allan方差结果,在142 s的平均时间下,全光光声光谱装置测量CH_(4)气体的检测极限为0.23 p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CH_(4)气体探测 全光光声光谱 光纤麦克风 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