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酚酸B通过抑制Sirt1蛋白降解促进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稳态和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的心脏功能
1
作者 李思蒙 陈建宁 +3 位作者 申思满 刘望龙 于丽丽 张良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62-2070,共9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对缺氧复氧(HR)小鼠HL-1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稳态和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诱导心肌损伤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在验证Sal-B对缺氧复氧小鼠HL-1心肌细胞影响的线粒体表型实验中,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trl组);... 目的探讨丹酚酸B(Sal-B)对缺氧复氧(HR)小鼠HL-1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稳态和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诱导心肌损伤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实验:在验证Sal-B对缺氧复氧小鼠HL-1心肌细胞影响的线粒体表型实验中,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trl组);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12 h,复氧4 h);Sal-B预处理组(Sal-B+HR组;5μmol/L Sal-B,预处理30 min);敲降对照组(HR+Sal-B+sh-Ctrl组);敲降Sirt1组(HR+Sal-B+sh-Sirt1组)。采用ATP检测试剂盒测定HL-1细胞ATP生成能力;Mito-Sox染色测定HL-1细胞线粒体超氧阴离子水平;使用氧耗率OCR检测试剂盒测定HL-1细胞底物氧化水平。体内实验:在验证Sal-B对小鼠在体IR心功能影响的实验中,将36只8~10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12只/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Sal-B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Sal-B+IR;50 mg/kg,IR前24 h尾静脉注射)。在验证Sal-B对Sirt1-cKO小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功能影响的挽救实验中,将60只8~10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12只/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45 min,再灌注6 h);Sal-B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Sal-B+IR;50 mg/kg,尾静脉注射);Sirt1敲除对照组(IR+Sal-B+Sirt1f1/fl);心脏特异性Sirt1基因敲除组(IR+Sal-B+cKO-Sirt1)。采用HE染色观察心肌的组织损伤程度;通过心脏超声评估小鼠的心脏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结果Sal-B处理可以明显提高HR条件下的HL-1心肌细胞ATP生成能力(P<0.01);Sal-B可以降低HR处理的HL-1心肌细胞线粒体超氧阴离子水平(P<0.01);Sal-B可以提高HR处理的HL-1心肌细胞的耗氧率(P<0.05)。Sal-B处理显著改善IR处理的心肌的组织结构紊乱,小鼠心脏超声结果提示Sal-B可以提高IR小鼠的心脏射血功能(P<0.05)。放线菌酮的使用联合Western blotting分析,以及Sirt1-IP后泛素化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Sal-B明显抑制HL-1心肌细胞Sirt1蛋白降解(P<0.05)。HL-1心肌细胞在加入Sal-B的基础上,敲降Sirt1逆转了Sal-B对HL-1细胞的促进ATP生成作用(P<0.01);逆转了Sal-B对HL-1细胞的抑制线粒体超氧阴离子水平(P<0.01),逆转了Sal-B对HL-1细胞耗氧率的促进作用(P<0.05)。在小鼠体内注射Sal-B的基础上,Sirt1-cKO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逆转了Sal-B的提高IR小鼠的心脏射血功能的作用(P<0.05),Sirt1-cKO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逆转了Sal-B的改善IR处理的心肌组织结构紊乱作用。结论Sal-B可通过抑制Sirt1蛋白降解从而促进HR处理的HL-1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稳态提升和改善IR小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SIRT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 线粒体功能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室外环境气源微/纳米塑料监测与分析技术:现状、挑战与展望
2
作者 姚晟超 简绮颖 +1 位作者 严钧 张凯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9-1504,共16页
为促进对中国气源微/纳米塑料污染现状的认知及后续研究与治理,该文系统梳理了现有研究中针对中国及周边海域的室外气源微塑料的采样、前处理、检测和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城市是气源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微塑料丰度整体上从城市、乡村、偏... 为促进对中国气源微/纳米塑料污染现状的认知及后续研究与治理,该文系统梳理了现有研究中针对中国及周边海域的室外气源微塑料的采样、前处理、检测和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城市是气源微塑料的重要来源,微塑料丰度整体上从城市、乡村、偏远地区依次降低。并且,在大气悬浮颗粒物和大气干湿沉降物等多种介质中均检出微塑料。然而,不同研究因采样、前处理与检测方法的差异,导致微塑料丰度数据的可比性受限。单个样品的采集量能显著影响气源微塑料的丰度结果(p<0.05),低采集量会造成数据结果偏高。此外,气源纳米塑料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然而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不容小觑。未来需加强室外气源微/纳米塑料监测与分析技术研究,推动方法向普适性、高效性与标准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空气 方法 分布情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