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大家谈 被引量:4
1
作者 陆俭明 段鹏 +11 位作者 赵蓉晖 李宝贵 宋萑 张洪明 吴英成 白罗米 曹瑞红 马西尼 郝清新 李登贵 刘英林 袁博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4年第1期10-17,共8页
国际中文教育要抓好五个“必须”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项桥梁工程——为世界各国建造通向中国、起交流互鉴作用的中文桥,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从而深度感知中国、了解中国提供帮助。国际中文教育要高效率不断发展,我认为首先要抓好五个“... 国际中文教育要抓好五个“必须”国际中文教育是一项桥梁工程——为世界各国建造通向中国、起交流互鉴作用的中文桥,为世界各国民众学习中文从而深度感知中国、了解中国提供帮助。国际中文教育要高效率不断发展,我认为首先要抓好五个“必须”——第一,必须明确认识国际中文教育的使命是要为世界各国培养他们国家所需要的两种中文人才:一是懂中文、会中文的“双语或多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教育 交流互鉴 桥梁工程 构建与实践 双语或多语 学术理论 高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终身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及启示
2
作者 程雨丝 张静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2期20-25,共6页
自20世纪末回归以来,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始终把握终身学习的核心理念,坚持将澳门地区建设为学习型城市,业已成为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过程中,澳门地区具有教育资源整合化、居民参与全员化、奖励设置... 自20世纪末回归以来,中国澳门特区政府始终把握终身学习的核心理念,坚持将澳门地区建设为学习型城市,业已成为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探索过程中,澳门地区具有教育资源整合化、居民参与全员化、奖励设置多样化、学习形式和内容多元化等特色。对于提升澳门地区居民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及教育公平和人力资源的积累都有重要意义。对澳门地区终身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行综合分析之后,从学习资源的统筹、奖励机制的设置、课程结构的完善、学习平台的创新等四个方面,总结了澳门地区经验对其他城市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 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教育 澳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博物馆发展刍议——基于社会资本的探讨
3
作者 唐娟 王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6-52,共7页
伴随着社会资本目前逐渐成为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社区内重要的公共空间尤其是文化教育空间的博物馆,在影响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澳门的很多博物馆存在社区居民少有光... 伴随着社会资本目前逐渐成为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社区内重要的公共空间尤其是文化教育空间的博物馆,在影响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澳门的很多博物馆存在社区居民少有光顾的局面。显然,澳门的博物馆在立足于社区服务、发挥社会资本价值上出现应有功能与实际功能的脱节。本文将澳门博物馆社会资本缺失的原因归纳为博物馆供给相对单调、主题宣传引导不足两方面,并提出澳门博物馆社会资本建立的目标:应该将澳门博物馆建设成居民互动与网络建构的场所和社区标志性文化空间,最后提出解决澳门博物馆社会资本缺失的若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对策 澳门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尔兰中文教育发展现状、动因、问题及对策研究
4
作者 吴辰禧 郑淞允 杨璇 《国际中文教育(中英文)》 2025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文章对爱尔兰中文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外交、经济、语言政策、孔子学院、华文教育等因素共同推进爱尔兰中文教育发展。爱尔兰中文教育存在如下问题:中文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质量有待提高,本土师资和教学资源欠缺,传统华文学校... 文章对爱尔兰中文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外交、经济、语言政策、孔子学院、华文教育等因素共同推进爱尔兰中文教育发展。爱尔兰中文教育存在如下问题:中文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质量有待提高,本土师资和教学资源欠缺,传统华文学校转型困难。文章建议:爱方应继续完善各学段课程规范,提供资金支持;多方合作建立本土师资培养标准,共育中文师资;在推广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数智技术建设本土教学资源;华文学校要积极融入市场,构建新型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尔兰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 区域国别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特有词语的社会认知与使用走向 被引量:2
5
作者 魏慧萍 《语言战略研究》 2020年第2期80-89,共10页
澳门特有词语主要包含源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词和一些在澳门社会传承使用、富有澳门地域特色的词语。本研究选取87个澳门特有词语,随机选取6位身处同一多元工作语境中的言语个体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针对澳门特有词语,代表不同分众群体的... 澳门特有词语主要包含源自葡萄牙语的外来词和一些在澳门社会传承使用、富有澳门地域特色的词语。本研究选取87个澳门特有词语,随机选取6位身处同一多元工作语境中的言语个体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针对澳门特有词语,代表不同分众群体的不同言语个体在辨识词语和使用方面都存在差异。从整体看,受访者对于澳门特有词语的辨识度普遍不高。伴随着澳门社会的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趋势以及澳门人员构成的日益多样化,大半澳门特色词语中的葡源外来词和澳门本地词语持续退出人们的语言生活,这在多元语言工作语境中表现得较为突出,且此环境中的语言使用者均抱持自然接受其逐渐消隐的语言态度。本研究显示,在遴选的87条澳门特有词语中,目前仅12.6%的词语具有较高辨识度并仍旧在广泛流传和使用,这些词语在澳门特有词语中具有语言地标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特色词语 多元工作语境 个案访谈 语言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域下的国际中文电影教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肖玥 于力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国际中文教育是重要的语言文化公共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了2500万,累计学习使用人数接近2亿人。[1]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胡范铸教授认为,国际中文教育不是要建构知识共同... 国际中文教育是重要的语言文化公共产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了2500万,累计学习使用人数接近2亿人。[1]中文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胡范铸教授认为,国际中文教育不是要建构知识共同体,而是要建构情感共同体。[2]赵杨教授也曾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是国际理解教育,也是一种多元文化教育。[3]中文国际教育的最大意义在于推进“国际理解”,形成以汉语传播为路径促进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语言教育理念意味着这是一种语言教学与语言服务结合的“双中心”活动。国际中文教育不再是以教育者为中心的单纯语言教育,而是以学习者需求为中心的“社会服务”了,“语言交流”的目标不再是单方向的传播中国文化,而应是“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 中文教育 国际交往 汉语传播 建构知识 学习者需求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观众与电影的桥:澳门戏桥叙事结构
7
作者 余思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43-45,共3页
戏桥是专门介绍电影故事及情节的宣传印刷纸品,兼备电影说明书的功能。当年,戏院就凭着一纸戏桥引领观众走进神秘莫测的电影世界,避免观众对电影片名"望文生义"而深陷迷雾之中。随着澳门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戏桥早已消失于... 戏桥是专门介绍电影故事及情节的宣传印刷纸品,兼备电影说明书的功能。当年,戏院就凭着一纸戏桥引领观众走进神秘莫测的电影世界,避免观众对电影片名"望文生义"而深陷迷雾之中。随着澳门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戏桥早已消失于电影业舞台上;然而,戏桥的存在曾经为小城居民激发休闲娱乐的来源之一。本文透过叙事学的概念、理论以解构戏桥的叙事结构,分析其叙述方式和写作特色,并企图诠释它所传达信息的内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桥 叙事转向 电影 澳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渔业文化发展探析
8
作者 宋灏岩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本文以澳门的渔业发展史为对象,结合澳门特有的社会文化、经济形势及政治状况,来探讨其兴盛及衰落的内因及外因。当今的澳门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博彩旅游业为主,其实早在赌权开放之前,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澳门的支柱产业,而澳门由于地... 本文以澳门的渔业发展史为对象,结合澳门特有的社会文化、经济形势及政治状况,来探讨其兴盛及衰落的内因及外因。当今的澳门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博彩旅游业为主,其实早在赌权开放之前,第一和第二产业是澳门的支柱产业,而澳门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渔业的发展也曾兴盛一时。但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渔业"在澳门逐渐成为了一个消失在人们记忆中的历史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经济 渔业 第一产业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音与葡韵迭影的美学交融:再现澳门土生葡人女作家江道莲小说《长衫》
9
作者 余思亮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9期93-95,共3页
话剧《长衫词》尝试揉合广府传统曲艺南音与葡萄牙怨曲法朵(Fado),将澳门土生葡人女作家江道莲的小说《长衫》以说唱为技艺,并用现代戏剧的方式演绎而成。《长衫词》重新还原20世纪40年代澳门妇女对命运使然、无奈的生存形态,并展示了... 话剧《长衫词》尝试揉合广府传统曲艺南音与葡萄牙怨曲法朵(Fado),将澳门土生葡人女作家江道莲的小说《长衫》以说唱为技艺,并用现代戏剧的方式演绎而成。《长衫词》重新还原20世纪40年代澳门妇女对命运使然、无奈的生存形态,并展示了澳门本地多元文化共融、共生的社会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道莲 土生葡人 澳门 小说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张枣诗歌中悖论的建构及美学反思
10
作者 鲁登 赵海霞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张枣诗歌的语言体现了“轻甜”“圆润”“婉转”的特点,同时又聚焦于悖论的表达,即言说的悖论。通过词与物的关系、语言与存在的关系、“生与死”的问题、中西反思和对中西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他完成了悖论内涵的建构和美学特质的体现... 张枣诗歌的语言体现了“轻甜”“圆润”“婉转”的特点,同时又聚焦于悖论的表达,即言说的悖论。通过词与物的关系、语言与存在的关系、“生与死”的问题、中西反思和对中西传统文化资源的汲取,他完成了悖论内涵的建构和美学特质的体现。他主动选择“元诗”这一诗歌形态,放弃对明晰意义的追求,通过一个隐喻的语言花园,来达到叩问苍穹、克服言说危机的目的。元诗,是张枣悖论美学的最高呈现。这种写作风格的形成,与诗人的教育背景、审美追求、时代遭遇有关,家族的精英意识、楚文化的滋养、少年写诗的氛围和青年德国之旅的体验,是张枣悖论表达的外在文化环境,生死、中西之间主体自身的复杂和矛盾,是其悖论表达的内在美学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枣 悖论 文化渊源 美学 元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创作的“幻设”手法
11
作者 朱丛迁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鲁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而他的文学创作包含诸多幻想成分,即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概括的“幻设”手法。通过“幻设”手法进行人生批评和文明批判,是鲁迅文学的基本理路之一。鲁迅在文学创作中常常使用“幻设”手法进行构思和创... 鲁迅是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而他的文学创作包含诸多幻想成分,即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概括的“幻设”手法。通过“幻设”手法进行人生批评和文明批判,是鲁迅文学的基本理路之一。鲁迅在文学创作中常常使用“幻设”手法进行构思和创作,在《狂人日记》等作品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幻设”,在并非全面“幻设”的作品中,也常常借助“幻设”手法对核心情节、关键人物心理以及作品的创作主旨进行构思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幻设 文学构思 文学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剧理论”视角下网络视听节目中的群体性叙事话语剖析
12
作者 张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5-100,共6页
网络视听节目通过精心设计和构建角色、情节和环境等元素,运用“拟剧理论”吸引观众并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角色化偏向和语境产生成为其叙事的重要手段。网络节目通过赋予角色特定的性格、行为方式和情感表达营造出独特语境,使得观众能... 网络视听节目通过精心设计和构建角色、情节和环境等元素,运用“拟剧理论”吸引观众并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角色化偏向和语境产生成为其叙事的重要手段。网络节目通过赋予角色特定的性格、行为方式和情感表达营造出独特语境,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节目的内涵;同时,线上互动的意义生产与形象建构不断塑造和强化角色的形象,从而构建起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纽带;最终通过用自我主体话语与群体认同的形成,实现观众与节目之间的深度连接和共鸣,这不仅增强了节目传播效果,同时也提升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基于此,本文从角色化偏向与语境的产生、线上互动的意义生产与形象建构、用自我主体话语与群体认同的形成等三个角度进行探讨,探究网络视听节目是如何吸引其观众群体,并在特定话语的构建中赋予互动行为重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剧 角色化 线上互动 群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方言AA式名词重叠结构分析
13
作者 徐浩文 赵梦香 《现代语文》 2024年第4期35-44,共10页
以方言文献、研究专著、重庆方言电视剧等为语料来源,构建重庆方言AA式名词语料库。研究发现,重庆方言AA式名词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首先,基式词类丰富,包括单音节名词、形容词、动词和量词,它们均能通过重叠构成AA式名词。其次,AA式名... 以方言文献、研究专著、重庆方言电视剧等为语料来源,构建重庆方言AA式名词语料库。研究发现,重庆方言AA式名词具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首先,基式词类丰富,包括单音节名词、形容词、动词和量词,它们均能通过重叠构成AA式名词。其次,AA式名词既存在着构形重叠,也存在着构词重叠。再次,基式为名词的AA式重叠结构最为常见,表现出较强的造词能力。最后,重庆方言AA式重叠结构的使用源于长期的语言演变,其词汇量会随方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方言 AA式名词 重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手工纸文化中的符号隐喻与美学比较研究
14
作者 黄媛楠 《中华纸业》 2024年第12期134-136,共3页
通过比较中日手工纸的制作工艺与文化符号,探讨两国纸文化在技术、美学及隐喻意义上的差异。中国手工纸以丰富的原料和复杂的生产工序著称,注重实用性及文化传承,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及工艺品制作。相比之下,日本的和纸不仅在制作工艺... 通过比较中日手工纸的制作工艺与文化符号,探讨两国纸文化在技术、美学及隐喻意义上的差异。中国手工纸以丰富的原料和复杂的生产工序著称,注重实用性及文化传承,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及工艺品制作。相比之下,日本的和纸不仅在制作工艺上对中国造纸术进行了创新,更强调其美学价值,常被用于宗教仪式和艺术创作。文章还结合符号学理论,分析了中日纸文化在文化隐喻上的不同体现:中国手工纸象征着传统与实用价值,而日本和纸则反映了极简与精致的美学追求。通过对两国纸文化的比较,本文揭示了中日文化在历史背景、社会价值及美学理念上的差异,为未来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手工纸 日本和纸 文化隐喻 技术工艺 纸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度”的反预期功能研究
15
作者 方晓雯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3期120-122,共3页
时间副词“一度”的频繁使用,使得其反预期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一度”的语义变化、“一度”的变化义及预设、“一度”作为反预期信息明示成分的功能表达以及其反预期功能生效的条件这四个方面探讨“一度”的反预期... 时间副词“一度”的频繁使用,使得其反预期功能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一度”的语义变化、“一度”的变化义及预设、“一度”作为反预期信息明示成分的功能表达以及其反预期功能生效的条件这四个方面探讨“一度”的反预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度 反预期 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构的诗学:先锋小说的元叙述
16
作者 蔡咏春 潘艳慧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4,共5页
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在叙述领域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作者使用自我指涉的叙述人,这个叙述人在复杂的叙述过程中往往指涉自己,叙述的真实界限时时被故意模糊。他用一种戏拟的手法来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而且在自我指涉过程中,总是试图利用... 中国后现代先锋小说在叙述领域一个显著的特征便是作者使用自我指涉的叙述人,这个叙述人在复杂的叙述过程中往往指涉自己,叙述的真实界限时时被故意模糊。他用一种戏拟的手法来处理虚构和现实的关系,而且在自我指涉过程中,总是试图利用他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人和事来暴露和质疑文学的规范,从而有意夸耀小说的虚构性。先锋作家的元小说以一种后现代主义者的关注,在历史的语境中,以冷漠的叙述及戏拟风格,进行叙述的想象构建。它专注于围绕文本虚构,对历史记忆、作品人物、冷漠的现实进行戏拟,把虚构作为过程而非结果进行双重文本创作,使文学回到了写作叙述本身,回到了纯粹的语言层面,从而进行着一次没有目的的短暂的语言和叙述的狂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派 叙述人 自我指涉 元小说 语言狂欢 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块理论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索
17
作者 张洁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本研究从历史角度梳理了语块教学的理论依据,即语块理论在概念、特征和分类上的发展。横向比较国内外语块教学的应用研究进展,以美国C大学的汉语教师互动培训为对比案例,探讨用预制的Pattern和Language Ladder,结合故事、歌曲等媒介,应... 本研究从历史角度梳理了语块教学的理论依据,即语块理论在概念、特征和分类上的发展。横向比较国内外语块教学的应用研究进展,以美国C大学的汉语教师互动培训为对比案例,探讨用预制的Pattern和Language Ladder,结合故事、歌曲等媒介,应用到汉语作为二语的语块教学。最后提出在课堂内语块意识培养和语块教学应当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块理论 语块意识 语言阶梯 模式 汉语二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哲学思辨、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玮炜 石文斌 徐兰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9期3-8,共6页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样式。在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实现路径与社会发展呈现何种逻辑关联?对此,引入“辩证否定”理念,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梳理中国式职业教育...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呈现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样式。在哲学视角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内涵、实现路径与社会发展呈现何种逻辑关联?对此,引入“辩证否定”理念,从科学社会主义视角梳理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脉络,在历史纵向和社会横向的观照中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一一通约性、否定性和暂时性,指出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一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加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深化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 哲学思辨 校企合作 教育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叔鸾报刊剧评的理论价值与批评特点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海霞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1期182-185,共4页
冯叔鸾晚清民初活跃于上海报刊界,是当时报刊剧评的领军人物。冯叔鸾报刊剧评的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界定了戏剧的概念、性质,提出"戏学"。这是最早的较全面公允的戏剧学理论。第二,他分析了新旧剧性质,深入到... 冯叔鸾晚清民初活跃于上海报刊界,是当时报刊剧评的领军人物。冯叔鸾报刊剧评的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界定了戏剧的概念、性质,提出"戏学"。这是最早的较全面公允的戏剧学理论。第二,他分析了新旧剧性质,深入到戏剧的审美本质,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良戏剧的主张,对中国早期话剧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第三,冯叔鸾评剧内容丰富,以多方视角和独到的批评丰富了近代戏剧理论批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戏剧理论重曲本略演出的缺憾。冯叔鸾的报刊剧评对近代戏剧理论很有贡献,值得进一步整理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叔鸾 报刊剧评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沉浸为核心:国产动画神话宇宙建构的实践进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悦 葛红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9-106,共8页
打造国产动画神话宇宙是当前业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沉浸感”成为建构宇宙的关键材料。国产动画通过技术赋能“拟真感”,故事催生“代入感”,“IP衍生”巩固“沉浸感”。三者形成合力,维系动画神话宇宙的沉浸体验。当前,“新... 打造国产动画神话宇宙是当前业界、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沉浸感”成为建构宇宙的关键材料。国产动画通过技术赋能“拟真感”,故事催生“代入感”,“IP衍生”巩固“沉浸感”。三者形成合力,维系动画神话宇宙的沉浸体验。当前,“新神榜”系列神话宇宙建构时遇到多重窒碍,包括炫技过度与叙事乏力;行动元混乱与“萌要素”滥用;“心引力”缺失与“IP力”匮乏。可以通过技术激活、文化重启、营销迭代等方面寻找破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画电影 神话宇宙 沉浸理论 跨媒介叙事 “新神榜”系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