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超大城市乡村产业全面振兴的战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佟宇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3,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广州乡村产业振兴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枢纽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大生产、大流通、大协作格局,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打造了一批精品特色品牌,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广州乡村产业振兴具备良好的发展优势,枢纽型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形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大生产、大流通、大协作格局,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打造了一批精品特色品牌,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基础持续巩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但也存在现实困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效应日益凸显,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差距仍在扩大,环保压力对畜禽发展制约大,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连接机制有待加强,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乡村产业 全面振兴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城市发展、金融错配与企业创新绩效——以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研究
2
作者 周璐瑶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市场经济发达,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区域城市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市场经济发达,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区域城市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城市发展综合水平更高时,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对其中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区域城市发展能够降低金融错配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基于产权性质差异检验,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区域城市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市发展 创新绩效 金融错配 产权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伍一达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5-188,共4页
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经济融合是我国多年方针。稳定优质外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腾飞的经验和法宝。数字经济因其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而吸引资本流入,其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尝试性检验粤港澳大湾... 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经济融合是我国多年方针。稳定优质外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腾飞的经验和法宝。数字经济因其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而吸引资本流入,其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尝试性检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无论从产业聚集角度还是成本节约角度,都有利于吸引外资。除此之外,粤港澳大湾区人力成本上升不利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基础设施建设、外贸依存度、财政依存度等因素促进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未来在参与全球经济融合和经济竞争过程中,必须提高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尤其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粤港澳三地科技合作,最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47
4
作者 周璐瑶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3,共7页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首先,简述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与发展现状,阐述传统金融、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等相关概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其次,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普惠金融发展的趋势和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首先,简述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与发展现状,阐述传统金融、普惠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等相关概念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其次,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为线下普惠金融时期、后金融危机时期、“互联网+普惠金融”时期、数字普惠金融新时期四个阶段,并梳理总结每个阶段的研究历程,分析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及主要研究结论;再次,围绕数字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减贫效应四个热点研究主题进行述评;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现状进行高度概括,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数字普惠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创新监管模式、指标体系改进、消费者保护、地区差异与区域发展不平衡视角下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等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城乡收入差距 减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装备制造业贸易依存度、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动态关系——基于面板数据的PVAR模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谭梦卓 冯烽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2,79,共9页
论文以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引入脉冲响应函数,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产业升级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绿色发... 论文以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PVAR模型,引入脉冲响应函数,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对产业升级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2)产业升级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以及绿色发展有长期的抑制作用。(3)绿色发展对贸易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有短期促进的作用和长期抑制的作用,对产业升级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进而提出优化装备制造业对外贸易模式、鼓励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贸易依存度 产业升级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试点政策对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修广利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4,共9页
伴随低碳经济发展,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逐步成为企业缓解环境规制高压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推动企业突破性... 伴随低碳经济发展,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逐步成为企业缓解环境规制高压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2005~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低碳试点政策对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试点政策能够推动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由机制检验可知,低碳试点政策通过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金融发展推动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低碳试点政策对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驱动作用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因企制宜”出台扶持政策、强化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试点政策 突破性绿色技术创新 环境信息披露 绿色金融 企业绿色转型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琳琳 胡骁宇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4,共6页
选取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BBC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2008—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东部... 选取2008—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BBC模型测算了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并通过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2008—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的差异较为明显;金融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促进科技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约为16.09%;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持、信息化水平与交通基础设施等也是影响科技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效率 金融集聚 产业升级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璐瑶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09-115,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科技、人才、教育一体部署,这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引作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党的二十大给出了路径指引:坚持走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质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科技、人才、教育一体部署,这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战略性指引作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党的二十大给出了路径指引:坚持走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三位一体”支撑及其协同创新发展。本文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情况、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大湾区的时代意义,从科技、人才、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视角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路径:一是区位、产业、科研优势协同发挥,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二是人才工程协同发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人才动能;三是教育协同布局与整体升级,夯实新质生产力“人才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党的二十大 粤港澳大湾区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玻璃制备方沸石用于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研究
9
作者 柏静 钟海滢 +2 位作者 郭建宁 容俊琪 JEAN-BAPTISTE MAWULE DASSEKPO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34-139,共6页
以废玻璃为原材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方沸石,探究其对废水中Pb^(2+)、Cd^(2+)和Cu^(2+)的吸附性能。通过批式实验系统考察了多种物理化学因素(pH、温度、接触时间等)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对吸附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温度变... 以废玻璃为原材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方沸石,探究其对废水中Pb^(2+)、Cd^(2+)和Cu^(2+)的吸附性能。通过批式实验系统考察了多种物理化学因素(pH、温度、接触时间等)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对吸附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温度变化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较小。确定了方沸石吸附Pb^(2+)、Cd^(2+)和Cu^(2+)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对方沸石吸附水中的Pb^(2+)、Cd^(2+)和Cu^(2+)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是均质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动力学特征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证实了该吸附过程主要通过离子交换、化学吸附和表面络合作用实现。为废玻璃的资源化利用及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提供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玻璃 方沸石 废水 重金属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现实约束与实施路径
10
作者 佟宇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4,共3页
文章阐述了广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农产品保供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但也存在农业资源约束效应明显,农业投入水平相对不... 文章阐述了广州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基础,农产品保供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产业布局持续优化,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但也存在农业资源约束效应明显,农业投入水平相对不足等现实约束。为加快广州农业现代化,提出实施路径:技术引领:提升广州农业科技水平,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强本固原: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实施“农业+”:激发农村各种资源价值倍增,制度设计:完善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引领,以人为本:加快强化农业现代化的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基础 现实约束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撤县设区改革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1
作者 李超 冯嘉良 普友少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50,共13页
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稳定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制度分析框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后,由于城区范... 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房地产市场稳定产生了显著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制度分析框架,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撤县设区改革对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政策实施后,由于城区范围扩大,会在供给端和需求端作用于房地产市场,在短期内将导致所在城市出现新房价格下降和存量房价格上升的市场分化态势,但从长期来看,撤县设区改革对所在城市新房市场和存量房市场的提振作用具有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改革分别从供需两端影响所在城市的居住用地供给、常住人口数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东部地区、超特大城市和I型大城市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因此,需优化完善城市市辖区设置标准,借力政策工具协同推进撤县设区改革与房地产发展模式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撤县设区 房地产市场 政策效应 市场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致远 刘成昆 陈慧敏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28,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制度机制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共生的教育生态以及“通关”“文化语言关”等多重困境,协同创新力度、广度、深度欠佳。基于粤港澳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结合职业教育特点,...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发展态势良好,但也面临着制度机制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共生的教育生态以及“通关”“文化语言关”等多重困境,协同创新力度、广度、深度欠佳。基于粤港澳三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探索由“交换生项目-合作办班-互设优势专业-互设分校-共建研究中心”这样一条由“初级”向“中级”“高级”递进的可行路径,共促协同、共谋创新发展之路,实现三地共建共享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高等职业教育 协同创新发展 路径探索 制度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主要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水平测度分析
13
作者 周兆钿 佟宇竞 《南方农业》 2023年第5期83-86,共4页
城乡融合发展量化分析是测度与评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与工具。依据全面性、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原则,选取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居民生活差异合理化等3个指标为一级指标,城镇化率等9个指标为二级指... 城乡融合发展量化分析是测度与评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与工具。依据全面性、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原则,选取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居民生活差异合理化等3个指标为一级指标,城镇化率等9个指标为二级指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比较指标体系,对8个国内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与比较。提出建议:遵循城乡发展规律,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突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构建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衔接;全力促进农民就业,推动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城乡融合发展 指标体系 水平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谭梦卓 朱顺和 孙穗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164,共5页
本文利用2012-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呈现“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进口指数、全球价值链... 本文利用2012-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与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呈现“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指数以及全球价值链进口指数、全球价值链出口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我国仍困于集聚拥挤效应、陷于价值链低端锁定,要不断优化我国产业布局、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力度;加强全球价值链中先进技术的学习、内化,才能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时空格局演化分析——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黎江韵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11,共6页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及各省份专利授权数据,利用Moran’s I测度和LISA聚类结果,分析2013—2018年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专利授权数量的空间聚集性,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及各省份专利授权数据,利用Moran’s I测度和LISA聚类结果,分析2013—2018年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专利授权数量的空间聚集性,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两极化严重,正逐渐形成中西部地区创新低值陷阱和东部沿海创新集聚高地的现象。但因技术创新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各级政府需制定适合本地的创新发展战略政策,提升专利质量和转化路径,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经济开放强度,强化省份间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区域经济 夜间灯光数据 空间计量分析 G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基于19个城市群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青睿 陈明宝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60,共8页
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城市群发展规划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19个城市群2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群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 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城市群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城市群发展规划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19个城市群20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城市群政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城市群发展规划能够有效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对规划内城市经济增长率提高约0.55%,这种带动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以地方政府支持视角对影响机制分析发现,相对于政府教育支持而言,政府科技支持是城市群发展规划经济带动效应的主要媒介。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市群的多中心性弱化了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经济带动效应,但这种调节作用主要作用于非核心城市,并不影响城市群政策对核心城市的经济带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法 地方政府支持 空间结构 经济带动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内先进城市比较视角的都市农业经济发展战略思路与路径——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佟宇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目的】为更好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明晰都市农业的战略思路与路径。【方法】选取国内先进城市广州、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成都等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比较研究。【结果】广州、北京、上海、杭州、... 【目的】为更好学习和借鉴国内先进城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明晰都市农业的战略思路与路径。【方法】选取国内先进城市广州、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成都等进行实地考察与文献比较研究。【结果】广州、北京、上海、杭州、重庆、成都这6个特大城市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不同,农业发展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具有不同的区域特色,基本代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西南都市农业发展情况。2019年,6个特大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1%、0.3%、0.3%、2.1%.7.6%、3.6%。【结论】从国内先进城市比较视角分析,广州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综合城市赋能农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农业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偏低、农业全产业链开发能力较弱等主要短板。基于此,提出以下战略思路与路径:发展枢纽型都市农业,实现从小农业向大农业、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粗放型向精细化特色化农业、传统大众化产品向品牌农产品等转变,拓展农业全产业链,提高农业竞争力,加强产业融合,实现产业相互赋能和加持,培育"高精尖""名特优"绿色农产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着力建设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赋能农业 枢纽型都市农业 农业全产业链 农业产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产业链视角下广州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路径 被引量:9
18
作者 佟宇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4,共3页
都市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全产业链的竞争,农业全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连接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是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的有机组合。推进现代... 都市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全产业链的竞争,农业全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诸多环节,连接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是生产链、供应链、服务链的有机组合。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不足,让农民能够充分享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必然选择。当前阶段要集约建设都市农业生产链,多措并举延伸加工链,全力打造流通链,培育提升服务链,着力打造品牌链,拓展融合功能链,促进都市农业实现新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产业链 都市农业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经济发展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佟宇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26,共3页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市农业资源丰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消费需求升级促进都市农业经济多功能拓展,...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都市农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都市农业经济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大湾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都市农业资源丰富,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都市农业提供有力支撑,消费需求升级促进都市农业经济多功能拓展,但也存在大湾区都市农业布局缺乏科学统筹规划,城市赋能农业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推进大湾区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要优化大湾区城市圈都市农业发展布局,促进大湾区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相互赋能、相互加持,打造大湾区都市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共筑大湾区绿色生态屏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都市农业对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圈 都市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韧性评价、时空分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玉珊 刘道强 王光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67,共5页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区域创新系统安全运行对中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韧性理论,运用熵值法、莫兰指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我国省域创新韧性水平及其... 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保障区域创新系统安全运行对中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韧性理论,运用熵值法、莫兰指数、标准差椭圆、重心迁移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我国省域创新韧性水平及其空间集聚与分布特征、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省域创新韧性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省域创新韧性空间集聚性显著,并以“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型省份居多;我国省域创新韧性的集聚区在东西与南北方向均呈分散趋势,重心具有向西南位移的演变趋势;以“胡焕庸线”为界,我国省域创新韧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显著且呈扩大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韧性 空间自相关 标准差椭圆 Dagum基尼系数 Kernel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