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员的热习服:生理机制、应用方案与发展方向
1
作者 许毅枭 龚奕顺 +1 位作者 钟迦发 高炳宏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5年第7期581-590,共10页
热习服是减轻运动员受热环境不利影响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方案,通常没有单一的热习服方案能够帮助不同类型运动员诱导充分的生理适应。本文旨在探讨热习服的生理学机制,并优化热习服方案以便应用于不同类型运动员。本文从热习服进程、... 热习服是减轻运动员受热环境不利影响和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方案,通常没有单一的热习服方案能够帮助不同类型运动员诱导充分的生理适应。本文旨在探讨热习服的生理学机制,并优化热习服方案以便应用于不同类型运动员。本文从热习服进程、生理机制和应用方案三个方面探讨,结果发现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Tc)下降是热习服成功的标志。热习服期间核心温度下降主要得益于机体散热能力增强(出汗率、心输出量、总水分和血浆量等的增加)和相对产热减少(肌糖原利用率和乳酸阈值下肌肉输出功率的提高)。短期热习服能使Tc下降约0.1℃~0.2℃,中期热习服能使Tc下降约0.2℃~0.3℃,长期热习服能使Tc下降约0.5℃。运动员可以选择与比赛环境相似的热环境条件进行热习服,湿球黑球温度(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WBGT)通常需要≥30℃。建议耐力项目运动员选择中期或长期的受控热疗,每天1次,每次以60%~75%VO2_(max)强度运动60~90 min。机体达到生理适应平台后建议至少每5天进行1次热环境运动以维持生理适应效果,直至完成预期目标。未来需要开发更多的热习服方案并进一步观察热习服能否提高运动员在凉爽或高原低氧环境下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习服 运动员 生理机制 应用方案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指标rMSSD用于耐力训练监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时雪莹 孔兆伟 聂金雷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93-798,共6页
平衡训练应激和恢复是教练和运动员面临的一项长期挑战,因此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运动训练状态的标志物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便携式心率测试设备特别是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及相关算法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利用心率变异性指标监测... 平衡训练应激和恢复是教练和运动员面临的一项长期挑战,因此建立能够准确反映运动训练状态的标志物是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便携式心率测试设备特别是可穿戴传感器技术及相关算法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利用心率变异性指标监测耐力训练状态以及利用监测结果指导耐力训练两方面都有了证据坚实的新认识。本文综述心率变异性指标用于耐力训练“监”与“控”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改进个体化耐力训练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耐力训练 训练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