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湘赣浙闽地区汛期的降水划分及环流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芳
王东海
卫俊宏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813,共15页
湘赣浙闽地区是中国降水开始最早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先后经历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和华南后汛期。湘赣浙闽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环流特征与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和华南后汛期的不尽相同。为了研究湘赣浙闽地区汛期降水的基本特征...
湘赣浙闽地区是中国降水开始最早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先后经历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和华南后汛期。湘赣浙闽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环流特征与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和华南后汛期的不尽相同。为了研究湘赣浙闽地区汛期降水的基本特征,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和ERA5再分析数据,首先对比了不同季风雨期湘赣浙闽地区降水的特征,然后又分析了其逐侯演变特征,并最终根据候雨日日降水量和强降水站数得出一种划分汛期的新的方式,依照新的方式定义汛期和汛期的不同阶段,并探索了入汛前后以及汛期不同阶段降水和环流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相较于其他分段方式,新的定义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出湘赣浙闽地区汛期大雨带南北位移和多雨中心东西变化的演变特征。(2)湘赣浙闽地区的汛期有其不同于其他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独特的降水特征,平均开始于22候,结束于50候,可以分为春雨期、主汛期和后汛期三个阶段,其中主汛期又可分为主汛期前期和主汛期盛期。春雨期开始时间晚于华南前汛期,降水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在南岭南部和江西、湖南北部有两条大雨带;主汛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早于江淮梅雨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全面增强,强降水中心位于鄱阳湖平原到武夷山区;后汛期开始时间晚于华南后汛期的开始时间,降水主要位于福建东南部沿海地区。(3)湘赣浙闽地区在进入汛期以后,大气环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汛期开始相伴随的大气环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北上高原,湘赣浙闽地区上空西风气流减弱,副热带高压北抬,脊线位于18°~21°N,低空西南气流和超低空偏南风均增强,水汽大幅增加,这些特征与华南前汛期及江淮梅雨期不同。汛期不同阶段环流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低空气流的强度和低层风速辐合区位置的位移等等。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湘赣浙闽地区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产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
湘赣浙闽
降水特征
气候特征
环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粤港澳大湾区一次局地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观测特征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卓凡
王东海
曾智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5-928,共14页
2020年5月22日凌晨粤港澳大湾区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最大小时雨量和3小时雨量打破广东省内“龙舟水”期间的历史最高纪录。利用多源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引发局地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演变过程与中尺度特征开...
2020年5月22日凌晨粤港澳大湾区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最大小时雨量和3小时雨量打破广东省内“龙舟水”期间的历史最高纪录。利用多源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引发局地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演变过程与中尺度特征开展研究。(1)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凌晨时段,具有持续时间短、局地雨强极端、累积雨量大等特点,在3小时的降水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降水峰值。(2)这次过程为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低层西南季风提供了充足的暖湿水汽,低涡切变线提供了良好的抬升条件。中α尺度季风云团呈准静止状态并升尺度增长为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过程引发了大湾区夜间局地的极端降水。(3)过程中两个阶段的峰值降水与中γ尺度对流单体生消发展期间的传播与移动矢量发生的改变有密切联系。数个中γ尺度对流单体构成多单体风暴形态,呈西北-东南侧向排列,这些单体先后触发发展并有着各自的地面辐合线。对流单体在环境风引导下向偏东南方向移动引发第一阶段峰值降水。随后不同单体的辐合线连接,对流向西南方向传播显著加快,使对流系统移动矢量发生改变,因而造成第二阶段峰值降水。(4)造成两段峰值降水的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第一阶段峰值降水的强回波延伸高度更高,具备倾斜、入流缺口和回波垂悬等类超级单体结构特征,第二阶段峰值降水回波则具有显著的热带对流低质心特征,造成了局地更极端的短历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降水特征
暖区暴雨
中尺度特征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
7
3
作者
江文
王东海
+2 位作者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43,共11页
为进一步认识南海热带气旋(SCSTC)的基本特征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A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等资料,对1949—2019年不同移动路径的SCSTC的频数、源地、强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近70年的SCSTC的...
为进一步认识南海热带气旋(SCSTC)的基本特征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A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等资料,对1949—2019年不同移动路径的SCSTC的频数、源地、强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近70年的SCSTC的频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东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少,其峰值集中在5月、6月,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多,约占总数的76%,其峰值集中在8月、9月,且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变化趋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的移动趋势相匹配,即当副高脊线逐渐向北(南)移动时,SCSTC频数随月份逐渐增多(减少)。(2)东北走向的SCSTC平均强度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强,生命史也更长,并且在5种SCSTC强度等级中,东北走向的台风和强台风的强度二次加强的现象相比西/西北走向的更显著。(3)两种路径走向的SCSTC的源地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都有一个先北抬后南撤的过程,与副高脊线的移动规律一致,东北走向SCSTC源地位置整体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更偏北2~3个纬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STC
移动路径
频数
强度
源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暴雨模拟中物理过程参数化不确定性的量化分析
4
作者
周金炫
王东海
+1 位作者
张春燕
陈逸豪
《大气科学》
2025年第4期1149-1169,共21页
模式中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对预报准确率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WRF(v4.4)模式,以2020年5月21~22日一次华南暴雨为例,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Tukey’s检验方法量化了与降水密切相关的云微物理过程、边界层过程和积云对流过...
模式中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对预报准确率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WRF(v4.4)模式,以2020年5月21~22日一次华南暴雨为例,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Tukey’s检验方法量化了与降水密切相关的云微物理过程、边界层过程和积云对流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同一物理过程中不同参数化方案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云微物理方案差异对降水模拟误差的影响。结果显示:云微物理方案对于降水模拟结果以及模式预报效果最为重要,且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模拟结果的影响不可被忽略。在此基础上,基于泰勒评分挑选出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为WSM7云微物理方案+YSU边界层方案+GF积云对流方案。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的水成物和微物理转换过程上看,雹在此次极端降水的模拟中扮演重要角色;雨滴比含水量的变化主要源自冰相粒子的融化项;而雨滴蒸发量通过潜热吸收的方式影响冷池强度,进而影响后续的降水传播,并最终作用于强降水落区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参数化方案
不确定性量化
源汇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赣浙闽地区汛期的降水划分及环流特征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芳
王东海
卫俊宏
机构
中山
大学
大气
科学
学院/南方海洋
科学
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研究
重点实验室/热带大气海洋系统
科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省气象台
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环境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
创新工程学院
气候变化风险与气象灾害防御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9-813,共15页
基金
佛山市社会领域科技攻关专项项目2120001008761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
+3 种基金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001/2022/NIF
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项目2023B1212060019,2020B1212060025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创新团队建设项目311021001
南昌国家气候观象台专项项目JX2023M13。
文摘
湘赣浙闽地区是中国降水开始最早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先后经历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和华南后汛期。湘赣浙闽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环流特征与华南前汛期、江淮梅雨期和华南后汛期的不尽相同。为了研究湘赣浙闽地区汛期降水的基本特征,本文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站和ERA5再分析数据,首先对比了不同季风雨期湘赣浙闽地区降水的特征,然后又分析了其逐侯演变特征,并最终根据候雨日日降水量和强降水站数得出一种划分汛期的新的方式,依照新的方式定义汛期和汛期的不同阶段,并探索了入汛前后以及汛期不同阶段降水和环流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相较于其他分段方式,新的定义方法能够更好地描述出湘赣浙闽地区汛期大雨带南北位移和多雨中心东西变化的演变特征。(2)湘赣浙闽地区的汛期有其不同于其他华南前汛期和江淮梅雨期独特的降水特征,平均开始于22候,结束于50候,可以分为春雨期、主汛期和后汛期三个阶段,其中主汛期又可分为主汛期前期和主汛期盛期。春雨期开始时间晚于华南前汛期,降水整体分布较为均匀,在南岭南部和江西、湖南北部有两条大雨带;主汛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早于江淮梅雨期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全面增强,强降水中心位于鄱阳湖平原到武夷山区;后汛期开始时间晚于华南后汛期的开始时间,降水主要位于福建东南部沿海地区。(3)湘赣浙闽地区在进入汛期以后,大气环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与汛期开始相伴随的大气环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南亚高压北上高原,湘赣浙闽地区上空西风气流减弱,副热带高压北抬,脊线位于18°~21°N,低空西南气流和超低空偏南风均增强,水汽大幅增加,这些特征与华南前汛期及江淮梅雨期不同。汛期不同阶段环流的演变主要体现在低槽和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低空气流的强度和低层风速辐合区位置的位移等等。这些结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湘赣浙闽地区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产生机制。
关键词
汛期
湘赣浙闽
降水特征
气候特征
环流特征
Keywords
Flood season
XGZM(Hunan
Jiangxi
Zhejiang
and Fujian regions)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46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粤港澳大湾区一次局地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观测特征与演变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卓凡
王东海
曾智琳
机构
中山
大学
大气
科学
学院
南方海洋
科学
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研究
重点实验室
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环境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
广东省气象台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5-928,共14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510400)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共同资助。
文摘
2020年5月22日凌晨粤港澳大湾区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最大小时雨量和3小时雨量打破广东省内“龙舟水”期间的历史最高纪录。利用多源观测数据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引发局地极端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演变过程与中尺度特征开展研究。(1)此次强降水过程主要集中在凌晨时段,具有持续时间短、局地雨强极端、累积雨量大等特点,在3小时的降水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降水峰值。(2)这次过程为一次暖区暴雨过程,低层西南季风提供了充足的暖湿水汽,低涡切变线提供了良好的抬升条件。中α尺度季风云团呈准静止状态并升尺度增长为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过程引发了大湾区夜间局地的极端降水。(3)过程中两个阶段的峰值降水与中γ尺度对流单体生消发展期间的传播与移动矢量发生的改变有密切联系。数个中γ尺度对流单体构成多单体风暴形态,呈西北-东南侧向排列,这些单体先后触发发展并有着各自的地面辐合线。对流单体在环境风引导下向偏东南方向移动引发第一阶段峰值降水。随后不同单体的辐合线连接,对流向西南方向传播显著加快,使对流系统移动矢量发生改变,因而造成第二阶段峰值降水。(4)造成两段峰值降水的中γ尺度对流单体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第一阶段峰值降水的强回波延伸高度更高,具备倾斜、入流缺口和回波垂悬等类超级单体结构特征,第二阶段峰值降水回波则具有显著的热带对流低质心特征,造成了局地更极端的短历时强降水。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降水特征
暖区暴雨
中尺度特征
中尺度对流系统
Keywords
cxtreme rainfall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warm-scctor heavy rainfall
mesoscale charactcristics
mc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
7
3
作者
江文
王东海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
大学
大气
科学
学院
中山
大学
大气
科学
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研究
重点实验室/南方海洋
科学
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
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环境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3-443,共11页
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10400)共同资助。
文摘
为进一步认识南海热带气旋(SCSTC)的基本特征规律,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CMA-A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等资料,对1949—2019年不同移动路径的SCSTC的频数、源地、强度变化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1)近70年的SCSTC的频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东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少,其峰值集中在5月、6月,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相对较多,约占总数的76%,其峰值集中在8月、9月,且西/西北走向的SCSTC频数变化趋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脊线位置的移动趋势相匹配,即当副高脊线逐渐向北(南)移动时,SCSTC频数随月份逐渐增多(减少)。(2)东北走向的SCSTC平均强度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强,生命史也更长,并且在5种SCSTC强度等级中,东北走向的台风和强台风的强度二次加强的现象相比西/西北走向的更显著。(3)两种路径走向的SCSTC的源地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都有一个先北抬后南撤的过程,与副高脊线的移动规律一致,东北走向SCSTC源地位置整体比西/西北走向的SCSTC更偏北2~3个纬距。
关键词
SCSTC
移动路径
频数
强度
源地
Keywords
SCSTC
moving path
frequency
intensity
origin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暴雨模拟中物理过程参数化不确定性的量化分析
4
作者
周金炫
王东海
张春燕
陈逸豪
机构
中山
大学
大气
科学
学院/广东省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研究
重点实验室/热带海洋系统
科学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气科学》
2025年第4期1149-1169,共21页
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20B0301030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9YFC1510400
+1 种基金
佛山市社会领域科技攻关专项项目资助2120001008761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技发展基金项目资助001/2022/NIF。
文摘
模式中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对预报准确率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采用WRF(v4.4)模式,以2020年5月21~22日一次华南暴雨为例,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以及Tukey’s检验方法量化了与降水密切相关的云微物理过程、边界层过程和积云对流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同一物理过程中不同参数化方案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云微物理方案差异对降水模拟误差的影响。结果显示:云微物理方案对于降水模拟结果以及模式预报效果最为重要,且不同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模拟结果的影响不可被忽略。在此基础上,基于泰勒评分挑选出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为WSM7云微物理方案+YSU边界层方案+GF积云对流方案。从不同云微物理方案的水成物和微物理转换过程上看,雹在此次极端降水的模拟中扮演重要角色;雨滴比含水量的变化主要源自冰相粒子的融化项;而雨滴蒸发量通过潜热吸收的方式影响冷池强度,进而影响后续的降水传播,并最终作用于强降水落区的分布。
关键词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参数化方案
不确定性量化
源汇项
Keywords
Heavy precipitation in South China
Numerical simula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Source and sink terms
分类号
P456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湘赣浙闽地区汛期的降水划分及环流特征
周芳
王东海
卫俊宏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粤港澳大湾区一次局地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观测特征与演变分析
李卓凡
王东海
曾智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近70年不同路径的南海热带气旋的统计特征
江文
王东海
张春燕
曾智琳
李国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华南暴雨模拟中物理过程参数化不确定性的量化分析
周金炫
王东海
张春燕
陈逸豪
《大气科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