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情可控?以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曹思琪 刘勋 伍海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20-1429,共10页
以往研究表明共情的特点包括自动化与情境依赖性。但是,有关共情的理论模型与潜在神经机制仍存有争议。为更好地适应现实需求,研究重点从共情的结构和功能角度逐渐向塑造和调节共情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与共情... 以往研究表明共情的特点包括自动化与情境依赖性。但是,有关共情的理论模型与潜在神经机制仍存有争议。为更好地适应现实需求,研究重点从共情的结构和功能角度逐渐向塑造和调节共情发展。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与共情调节有关,特别是共情的目标表征形式,以及目标的价值权衡。因此,考虑到共情的目标导向性对于共情的内部构建与外部表现形式的影响,建议未来研究考虑从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上而下 目标表征 趋避动机 调节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计算决定何时与如何努力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思琪 汤晨晨 +1 位作者 伍海燕 刘勋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77-887,共11页
优化努力的分配,最小化努力成本和最大化收益是各个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努力的决策(effort-based decision-making)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讨论了努力的两面性:固有成本和潜在价值。通过拓展控制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of C... 优化努力的分配,最小化努力成本和最大化收益是各个领域的关键问题。本文梳理了基于努力的决策(effort-based decision-making)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讨论了努力的两面性:固有成本和潜在价值。通过拓展控制期望价值理论(Expected Value of Control,EVC),本研究探讨了影响努力的非社会与社会因素。探索人们何时以及如何付出努力的计算神经机制,有利于理解与促进社会互动中的努力行为,以及为干预精神疾病中动机缺失症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努力 控制期望价值理论 成本-收益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