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澳门多元经济与珠澳整合 被引量:10
1
作者 郝雨凡 姜姗姗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89,共6页
改变目前博彩业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澳门多元经济为主题,在寻找澳门比较优势和反思珠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澳门多元经济的出路在于,以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旅游国际化为重点,以... 改变目前博彩业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澳门多元经济为主题,在寻找澳门比较优势和反思珠澳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澳门多元经济的出路在于,以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旅游国际化为重点,以珠澳深度整合为承接点,站在更高更广的角度思考多元经济与区域合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经济 适度多元 旅游文化产业 珠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史互动发展的澳门范式--论澳门学的学术可能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郝雨凡 汤开建 +1 位作者 朱寿桐 林广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159,共10页
澳门作为近500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独木桥,以及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澳门研究在通向重新认知甚至改写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学术努力中,应形成与敦煌... 澳门作为近500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独木桥,以及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澳门研究在通向重新认知甚至改写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学术努力中,应形成与敦煌学等相媲美甚至更具现实优势的澳门学。澳门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问,须以澳门深厚的历史及其研究为基础,建构以澳门历史和社会现实为核心内容同时又能丰富世界历史认知的知识系统,揭示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澳门图式及其学术范式,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乃至世界和平的进程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学 学术基础 学术内涵 学术范式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影响与生态对话——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中的西方生态文化因素及其本土转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龙其林 赵树勤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76-79,92,共4页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始终保持着与西方文学的对话,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关系即是如此。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既直接受益于西方生态文化的启迪,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本土性,因而表现出不同文化交互杂处的共生状态。中国生态作家...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始终保持着与西方文学的对话,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关系即是如此。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既直接受益于西方生态文化的启迪,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本土性,因而表现出不同文化交互杂处的共生状态。中国生态作家接受西方生态文化与文学作品启迪,也存在着误读,更多地体现的则是自身的精神特质,使作品呈现出广阔的可能性与多样性,二者之间的差异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许多根本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影响 中国生态文学 西方生态文化 本土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神明:饶宗颐教授论文艺观 被引量:2
4
作者 施议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9-219,共11页
文学心灵的培养,取资于宗教为常见的事。文学家不一定具有某种宗教的坚定信仰,儒、释、道三教著述,既多所涉猎,自然对他们的思想起了渗透的作用。讲文学,必须讲神明。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当然,探研文学与神明这一命题,并不意味着将文... 文学心灵的培养,取资于宗教为常见的事。文学家不一定具有某种宗教的坚定信仰,儒、释、道三教著述,既多所涉猎,自然对他们的思想起了渗透的作用。讲文学,必须讲神明。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当然,探研文学与神明这一命题,并不意味着将文学当神学看待。神明的位置,说天上的神与心中的神;贞卜以断志,说天、地、人三者的沟通与协调;神明的见证,说文学是人与神沟通与协调的产物。刘勰以为,文章之道有三;本文提出,应当是四,即于形文、声文、情文之外,还应当加上理文。这是六朝人的补充。文学的高峰,在南北朝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明的位置 贞卜以断志 神明的见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蒙的意义与文学史的立场 被引量:2
5
作者 冷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0-27,共8页
王蒙在当代文学史评价中处境尴尬。著史者往往从抵抗意识出发,指责王蒙新时期创作缺少五四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立场,却忽略了作家政治身份的独特性,更没有看到在以政党政治为主体的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一批知识分子以理性务实的方式... 王蒙在当代文学史评价中处境尴尬。著史者往往从抵抗意识出发,指责王蒙新时期创作缺少五四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立场,却忽略了作家政治身份的独特性,更没有看到在以政党政治为主体的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一批知识分子以理性务实的方式妥善处理了政治信仰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给政权以切实支持。王蒙是这一谱系中的一员。对他们的选择和成就,应给予更为妥当的评价,而非一味强调五四标准。在新文学及新文学史写作的发轫期,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新文学大系的编纂工作中,国家力量参与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抵抗意识 国家认同 五四 新文学大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学的学术可能性
6
作者 郝雨凡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理想中的澳门学绝不应该是澳门研究的别称,它已不再是研究领域与题材的框定,不再是研究对象与话题的凸现,而是有关澳门研究的一种学术的质的规定性的概括;理想中的澳门学强调的不应仅仅是特定的研究对象,不是有关澳门研究所有内容的迭... 理想中的澳门学绝不应该是澳门研究的别称,它已不再是研究领域与题材的框定,不再是研究对象与话题的凸现,而是有关澳门研究的一种学术的质的规定性的概括;理想中的澳门学强调的不应仅仅是特定的研究对象,不是有关澳门研究所有内容的迭加与整合,而应建构并提供独特而又内在逻辑体系的有关澳门的学理认知系统;理想的澳门学不仅仅揭示围绕着澳门及关于澳门的知识系统,更须呈现澳门知识系统所展示的历史的、地域的文化特性和学术特性;理想的澳门学不应仅停留在有关澳门知识体系的特征性概括,而应具有普泛性的概括,从世界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广阔视野取其内涵的价值能量,从而显现其学术辐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学 学科自觉 知性 学术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澳门中国戏院初探
7
作者 曾金莲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中、葡、英三种语言史料互证表明,1870年代之前澳门先后出现四所中国戏院,分别是位于大码头街的Auto China、沙栏仔的Pou-heng、清平直街的清平戏院以及所知极少的吉祥戏院,从而推翻了学界认为清平戏院是澳门首间华人戏院的观点。晚清... 中、葡、英三种语言史料互证表明,1870年代之前澳门先后出现四所中国戏院,分别是位于大码头街的Auto China、沙栏仔的Pou-heng、清平直街的清平戏院以及所知极少的吉祥戏院,从而推翻了学界认为清平戏院是澳门首间华人戏院的观点。晚清澳门中国戏院兴起之初的繁华景象仅仅是昙花一现,19世纪末只剩清平戏院一家独撑,其原因与澳门社会政治经济转型有关。19世纪末清平戏院的经营管理方式及中国戏班表演情况,体现出中国戏曲文化在粤澳港之间的交流意义以及居澳西人看待粤曲文化的态度。澳门的中国戏院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多种文化交流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澳门 中国戏院 粤曲文化 清平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标准应微调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杰 董思聪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0-468,共9页
作为一种文化纽带和交际工具,汉语普通话正在超越国界而成为五大洲各地华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资源。这一历史性的新发展有益于华人,有利于中国,造福于全世界。汉语普通话正在快步走向世界范围内强势语言的最前列,这将是我中华民族对人... 作为一种文化纽带和交际工具,汉语普通话正在超越国界而成为五大洲各地华人,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资源。这一历史性的新发展有益于华人,有利于中国,造福于全世界。汉语普通话正在快步走向世界范围内强势语言的最前列,这将是我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又一次伟大贡献。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借鉴英语的成功经验,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本着开放、宽松、包容的态度对我们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标准明智地从宽掌握,适度多元。在维护相对稳定的共同核心语言要素和高质量相互理解度的前提下,允许和尊重汉语普通话大家庭中各区域成员拥有一定的特色,给予境内外广泛存在的普通话变体以平等的地位和充分的尊严。既要维持大同,又要尊重客观存在而又合情合理的小异,让不同地区和不同背景的汉语普通话使用者平等分享对我们民族共同语的所有权、监护权和解释权,从而强化普通话自身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以及使用者对她的认同度和归属感。这有利于在中国国内推广普通话,有助于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有利于在海内外汉语普通话语言社区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语音标准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其在百年国语运动中的历史使命,现在应该微调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这里"基础音"的意思不是要把地方普通话的语言特色塞进北京普通话,而是要让普通话的区域变体可以跟北京语音有所不同,但又不能差异太大,以免影响到语言交际的顺畅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民族共同语 标准 北京音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与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杰 王娟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40,共16页
"句子类型标示假定"的提出对于包括乔姆斯基本人在内的诸多生成语法学家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从更广泛的语言事实来看,"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中所蕴含的三个重要论断都是不成立的。该假定不能成立的深层次... "句子类型标示假定"的提出对于包括乔姆斯基本人在内的诸多生成语法学家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从更广泛的语言事实来看,"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中所蕴含的三个重要论断都是不成立的。该假定不能成立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把疑问词是否移位和疑问助词的使用与否这两个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的语法手段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非此即彼的跨语言类型比较。此外,旨在建立一种仅仅解释特指问句的句子标示类型的做法存在根本性的偏差,更有意义的做法应该是建立一个针对整个疑问语气类型的句法标示跨语言类型。文章认为,人类语言中疑问语气类型在句法上的标示是通过在标句词位置C上使用疑问助词,在屈折范畴位置I上使用疑问助词,中心语成分移位至C位置以及在I位置上进行句法重叠这四种方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子类型标示假定 疑问语气标示 标句词位置C 屈折范畴位置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左联三章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16,24,共14页
关键词 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 现代文学史 本质性 成立大会 文学品格 现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侨乡”概念及其研究的再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郑德华 郑德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100,共6页
本文从总结侨乡研究的历史入手,提出侨乡研究是属于地域研究的范畴,而地域特性和历史特性是目前侨乡研究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研究近现代侨乡历史,可把它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即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分为五个阶段,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和... 本文从总结侨乡研究的历史入手,提出侨乡研究是属于地域研究的范畴,而地域特性和历史特性是目前侨乡研究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研究近现代侨乡历史,可把它产生和发展的进程,即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分为五个阶段,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近代和当代侨乡的分界线。"都市侨乡"是近年侨乡研究提出的新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对扩大侨乡研究的视野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笔者不同意"中国一些大城市正在侨乡化"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乡 地域研究 都市侨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天主教文献所见汉语基督教词汇考述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铭宇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2,96,共10页
本文梳理明末(1582-1644)耶稣会天主教文献所见基督教汉译名词,重点考诠沿用至今的基督教专名凡86个,分属两大类:其一为旧词新用,如"天主、上帝";其二为新造词语,借两种造词方法,一为音译,如"亚当、耶稣",二为意译,... 本文梳理明末(1582-1644)耶稣会天主教文献所见基督教汉译名词,重点考诠沿用至今的基督教专名凡86个,分属两大类:其一为旧词新用,如"天主、上帝";其二为新造词语,借两种造词方法,一为音译,如"亚当、耶稣",二为意译,如"炼狱、福音"。这批词汇乃今用汉语基督教词汇之源头,亟待解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天主教 新词 音译 意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玮——兼谈宋真宗时期的西北御边政策 被引量:3
13
作者 汤开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5-20,共16页
曹玮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之子,历仕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为北宋前期西北边疆最为著名的御边将领。曹玮为将,极负卓识,在其任间,制定联络吐蕃制约西夏之边策,成为有宋一代之基本国策。曹玮善于治军,亦极善用兵,故在西北边防保卫战中,屡... 曹玮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之子,历仕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为北宋前期西北边疆最为著名的御边将领。曹玮为将,极负卓识,在其任间,制定联络吐蕃制约西夏之边策,成为有宋一代之基本国策。曹玮善于治军,亦极善用兵,故在西北边防保卫战中,屡建奇功。其守御西北边境近三十年,制定了许多御敌备边的制度与措施,如修筑寨城、疏浚堑壕、招募弓箭手屯田及团结蕃部以固边圉等。这些制度与措施多为后代沿用,成为宋代西北备边的基本法规。曹玮御边,虽历三朝,但其主要功绩尽在真宗一朝,故从曹玮的御边方策及事迹中,亦可看出,北宋真宗朝西北御边政策之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宋真宗 西北边疆 曹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理与词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议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易之一阳一阴,或连或断,两种原始符号的张设布列,喻示天地间之道和理。词为小道,填词乃余事之余事,而其排列组合,同样表示一种道和理(声和情)。词之道和理与易之道和理相通相合,此相通相合处,集中体现在张设布列以及排列组合的对立对等... 易之一阳一阴,或连或断,两种原始符号的张设布列,喻示天地间之道和理。词为小道,填词乃余事之余事,而其排列组合,同样表示一种道和理(声和情)。词之道和理与易之道和理相通相合,此相通相合处,集中体现在张设布列以及排列组合的对立对等关系和共同规矩准则上。张设布列以及排列组合,无常而有常,变动不居;两个互相对立的单元,加上中介物,组成一个互相矛盾而又互相依赖的统一体。易如此,词亦然。这是易学与词学的一种内在联系。柳永、苏轼、辛弃疾所创设之规矩准则,以及王国维、吴世昌对词学规矩准则的理论提升,皆体现了易之变化之道理。易学与词学,既有相合处,又有不相合处,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可比性。由周易而宋词,由易学而词学,进行比较研究,相信能为21世纪词学新的开拓提供一种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词学 排列组合 通神明之德 类万物之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蒙小说的哲学、数学与形式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19,2,共15页
"刻骨铭心"四个字,是王蒙人生与文学的关键词。王蒙小说的独特形态,在于用心头血换来智慧,始于形式,融合数学,而深入到哲学。他率先尝试西方意识流手法,重启意识流写作的东方化进程,以形式解放撞开了精神解放的大门。又于编... "刻骨铭心"四个字,是王蒙人生与文学的关键词。王蒙小说的独特形态,在于用心头血换来智慧,始于形式,融合数学,而深入到哲学。他率先尝试西方意识流手法,重启意识流写作的东方化进程,以形式解放撞开了精神解放的大门。又于编年史的恢弘结构中,对翻云覆雨的历史波折,及在其簸荡下的知识分子精神苦刑和炼狱,作出严峻却充满智慧的批判性反思。对20世纪中后期的政治史中的精神史,作出了堪称独步的广阔而深刻的反思。作家将自己刻骨铭心的30余年社会人生悲喜剧逐幕回放,亦纵亦横、忽前忽后地全方位反思历史,拷问人性,为多灾多难、精魂不灭的民族提供了一份文化启示录。随后,他又从政治社会上确认人物个性的角度,转换到从精神现象学上探求人物的性情、欲望和命运,因而使小说带上"后现代意味",把思考引入了现代人的精神存在和现代情绪的更深层。他以哲学与数学的思维,给文学增添了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刻骨铭心 政治史中的精神史 文学 哲学与数学 王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以充数的治学经验谈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83-88,共6页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在大量的文献积累、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把小说史作为一货真价实、本色当行的史来写。这样能够保持它文学历史发展的整体的面貌和原始的状态,也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的空间和研究的可能性。学术研究实际上也是...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在大量的文献积累、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把小说史作为一货真价实、本色当行的史来写。这样能够保持它文学历史发展的整体的面貌和原始的状态,也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思考的空间和研究的可能性。学术研究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命的存在,需要我们的生命和精神的投入。之后,让它形成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这是一种智慧,它包括经典重读,包括古今文化的丰富资源,以及对古今资源的重新认识和重新组合,形成现代中国的立足点上展开一个原创性的理论世界。学术如果要作出属于自己的新境界,就需要有生命和智慧的深度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力”协同 “四环”联动 管理突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运与时运--二十一世纪诗坛预测
17
作者 施议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2-132,共11页
孔子考察子贡,看其可不可与言诗,有无资格与言诗,其中有个条件就是,告诸往能否知来者。可见,所谓知来者,亦即预测,实际上就是对于过去的一种回顾与反省。对20世纪诗词的反省以及对21世纪诗坛的预测,所可注意者,有以下几点。(一)诗词出... 孔子考察子贡,看其可不可与言诗,有无资格与言诗,其中有个条件就是,告诸往能否知来者。可见,所谓知来者,亦即预测,实际上就是对于过去的一种回顾与反省。对20世纪诗词的反省以及对21世纪诗坛的预测,所可注意者,有以下几点。(一)诗词出版市场的变化及批评模式的转换。20世纪的诗词出版读物,从经典文本到鉴赏辞典到文化美学阐释再到白文文本,走了一个圆圈,21世纪必将返回经典;而批评模式的消长转换,将会越来越引起重视。(二)诗坛的双向流动。新体白话诗与旧体格律诗这两种不同的诗歌样式,在20世纪并非完全互不兼容和互相排斥,而是有两次各自调换位置,朝自己相反的方向发展,一次是"五四"新文学运动后旧诗向新诗的流动,一次是1976年后新诗向旧诗的流动。正是在这种双向流动中,旧体格律诗经历了死而复生及生而复死的过程。(三)总结经验,预示未来。时运决定诗运,20世纪诗坛,困扰新诗的是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旧诗面临的则是政治与艺术关系的问题。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旧体诗词多用义界明确的概念代替形象思维,缺乏意象与意境的创造,此足为将来诗坛借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诗词 新体白话诗 旧体格律诗 内容与形式 政治与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抒情与集体主义叙事的乌托邦——从小说《青春万岁》谈到其电影改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冰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36-43,共8页
作为十七年文学中具有主体性、个人性等抒情特征的小说《青春万岁》,突显出集体主义叙事的乌托邦倾向及理想主义激情。小说及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在1980年代受到关注,《青春万岁》一度成为一代人的怀旧对象,并参与到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 作为十七年文学中具有主体性、个人性等抒情特征的小说《青春万岁》,突显出集体主义叙事的乌托邦倾向及理想主义激情。小说及其改编的同名电影在1980年代受到关注,《青春万岁》一度成为一代人的怀旧对象,并参与到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建构中。小说与电影对乌托邦理想的抒情性叙事及其传达出纯真友爱、团结互助的正价值观,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 青春万岁 抒情 集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释——兼论辽宋夏金时代的“回回”
19
作者 汤开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5-16,共12页
这是一篇旧文的重写,关于《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的解读,从清乾嘉至今,一直争讼不断。虽然目前回族史界主流意见已采用王日蔚先生"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结论,但此说除了"音转"这一语言学上的可能外,并... 这是一篇旧文的重写,关于《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的解读,从清乾嘉至今,一直争讼不断。虽然目前回族史界主流意见已采用王日蔚先生"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结论,但此说除了"音转"这一语言学上的可能外,并无足够的逻辑的历史证据来支撑其说,特别是这一结论无法解释在宋夏战争的高峰时期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将领会提出"打回回(回鹘)"这样荒谬的口号。余一直坚持反对"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观点,旧文《〈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再释》完成于30年前,今检思旧文,除否定"回回即回鹘之音转"观点有足够的证据外,原来提出"回回是五代宋以后杂居于西夏境内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观点亦不太准确,且历史之证据链亦有断层。故重拾旧文,增补资料,修罅补漏,并将"回回"一词的传播延及辽夏金三朝,重新提出新的观点,即沈括所言之"回回"即是指唐以后来华的聚居在西夏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商人,经宋辽金时代的发展,这一批回回分布区域越来越广,以致散布到西北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溪笔谈》 回回 回回双陆 回回寨 回回大食 回回国 回回军 回回卒 Dream ( Mengxibit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