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无人机辅助无线供能物联网能量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旭民 张旸 +3 位作者 余荣 蒋丽 田辉 吴远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156,共11页
无人机结合无线能量传输的技术可为物联网终端设备提供能量供应。为了解决充电用户与无人机之间自由公平的能量交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能量交易方案,赋予用户主方角色,由其决策服务奖励,各无人机作为从方通过能量供应... 无人机结合无线能量传输的技术可为物联网终端设备提供能量供应。为了解决充电用户与无人机之间自由公平的能量交易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ackelberg博弈的能量交易方案,赋予用户主方角色,由其决策服务奖励,各无人机作为从方通过能量供应来竞争获取奖励,参考无线能量传输过程中的平均信道增益决策服务用户的充电时长。运用逆向归纳法分析并求解Stackelberg均衡解。实验仿真表明,所提方案可有效减少用户在能量交易中的经济开销,提高用户满意度,实现用户侧能量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无线能量传输 STACKELBERG博弈 用户侧能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庆岩 杜弘宇 +3 位作者 王莉萍 张琳琳 吴嘉豪 康佳琦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城市植被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植被遥感分类是对城市绿度空间监测分析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从遥感数据源和分类方法入手,分析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城市绿度空间研究提供... 城市植被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植被遥感分类是对城市绿度空间监测分析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进展,从遥感数据源和分类方法入手,分析该领域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城市绿度空间研究提供参考。首先,概述了光学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及地面传感数据等数据源在城市植被遥感分类领域的应用,对不同数据源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基于阈值分割、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3种分类方法的研究,总结了应用于城市植被遥感分类领域各方法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城市植被遥感分类研究中现存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植被 城市遥感 图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矿井水深部地质存储适宜性评价
3
作者 古丽波斯坦·吐逊江 隋旺华 +3 位作者 艾比拜尔·买买提 杨伟峰 陈歌 高亮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5-226,共12页
【目的】面对我国煤矿排水量大、处理成本高以及利用率低的问题,深入探究高效、环保且经济可行的矿井水处理技术,是煤炭行业实现绿色转型、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矿井水深部地质存储是一种新兴的矿井水处理技术,具有低成本、... 【目的】面对我国煤矿排水量大、处理成本高以及利用率低的问题,深入探究高效、环保且经济可行的矿井水处理技术,是煤炭行业实现绿色转型、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矿井水深部地质存储是一种新兴的矿井水处理技术,具有低成本、零排放特点。适宜的目标储层筛选是实现矿井水深部地质存储工程的关键步骤,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提出了一些筛选准则,但定量化的筛选和评价方法亟待建立。【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出鄂尔多斯盆地矿井水深部地质存储的适宜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从地质稳定性、存储潜力、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选择评价指标,再根据盆地内一级构造单元和深部地层的地质特征,对各单元的每个评价指标依据评价指标分级进行赋分,确定权重,最后计算出综合适宜性评分。【结果和结论】(1)经地质条件分析和计算,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存储液体潜力容量为9.78×10^(12)m^(3)、存储潜力大。(2)结合鄂尔多斯地质特征提出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其中包括构造单元适宜性评价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2个二级评价指标,深部地层适宜性评价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评价指标。(3)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斜坡构造单元适宜矿井水的深部地质存储,适宜的深部储层为二马营组、和尚沟组和刘家沟组储盖组合和马家沟组自储自盖组合,为优先实验性存储区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深部地质存储 封存潜力 适宜性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作用下沙纹床面悬沙运动的高效数值模型
4
作者 周游 侯新妤 +1 位作者 施华斌 陈鑫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63,共11页
沙纹床面旋涡运动和泥沙输运对海岸地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但传统数值模型忽略了非线性波-流相互作用、泥沙相位差等重要因素.文章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降低计算成本,发展了一个高效的波流共同输运悬沙的数值模型,并探究了沙纹床面水动力... 沙纹床面旋涡运动和泥沙输运对海岸地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但传统数值模型忽略了非线性波-流相互作用、泥沙相位差等重要因素.文章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降低计算成本,发展了一个高效的波流共同输运悬沙的数值模型,并探究了沙纹床面水动力及悬沙运动规律.悬沙方程综合了惯性及尾涡对颗粒紊动扩散的相反作用;泥沙近底条件统合了非线性波的加速度-边界层非对称效应和波流相互作用,泥沙的相位差和质量守恒效应.本文用系列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沙纹实验验证了模型适用性,进一步对比了恒定流、波浪往复流和波流共同作用的沙纹水动力和悬沙运动.结果表明,波浪的存在增加了紊流黏度,动量交换机制使得表观粗糙高度比实际粗糙高度大很多,从而改变了流的速度对数分布律.流的存在主要影响波峰以上波浪的水平流速,影响了对称往复流泥沙通量在正负半周期的对称性,从而产生净输沙.该高效数值模型可用于海域复杂波流动力条件下沙纹的数值计算,可为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流共同作用 涡动沙纹 相位差 惯性及尾涡 泥沙近底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sensitivity-enhanced tilt sensor based on femtosecond fiber bragg grating
5
作者 Nutsuglo Theophilus GUO Yong-xing +3 位作者 ZHOU Wan-huan YU Hai-sheng REN Ru-hua SHEN Shun-an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8-920,共13页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 for high-precision tilt monitoring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this paper proposes a sensitivity-enhanced tilt sensor based on a femtosecond fiber Bragg grating(FBG).Fir... Aiming at the requirement for high-precision tilt monitoring in the field of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SHM),this paper proposes a sensitivity-enhanced tilt sensor based on a femtosecond fiber Bragg grating(FBG).Firstly,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tilt sensor was conducted based on static mechanics principles.By positioning the FBG away from the beam’s neutral axis,linear strain enhancement in the FBG was achieved,thereby improving sensor sensitiv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BG strain,applied force,and the offset distance from the neutral axis was established,determining the optimal distance corresponding to maximum strain.Based on this optimization scheme,a prototype of the tilt sensor was designed,fabricated,and experimentally teste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FBG offset distance yielding maximum sensitivity is 4.4 mm.Within a tilt angle range of−30°to 30°,the sensor achieved a sensitivity of 129.95 pm/°and a linearity of 0.9997.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FBG-based tilt sensors,both sensitivity and linearity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Furthermore,the sensor demonstrated excellent repeatability(error<0.94%),creep resistance(error<0.30%),and temperature stability(error<0.90%).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sensor’s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SHM applications.The sensor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ployed in an underground pipeline project,conducting long-term monitoring of tilt and deformation in the steel support structures,further proving its value for engineering safety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Bragg grating tilt sensor sensitivity-enhanced femtosecond F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储氢安全性的加氢站-配电网协同规划 被引量:2
6
作者 谭洪 邵筑 +3 位作者 王秋杰 李辉 李振兴 翁汉琍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154,共8页
针对现有加氢站规划中并未充分考虑储氢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储氢安全性的加氢站-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引入TNT当量来评估加氢站的运行风险,进而建立量化的安全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加氢站气-固两相储氢模式,并根据储氢合金动力... 针对现有加氢站规划中并未充分考虑储氢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储氢安全性的加氢站-配电网协同规划方法。引入TNT当量来评估加氢站的运行风险,进而建立量化的安全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加氢站气-固两相储氢模式,并根据储氢合金动力学特性构建两相储氢模型。根据氢动力汽车的行驶逻辑规则建立加氢站定位模型。以年化投资成本与年运维成本之和为目标,建立计及储氢安全性的加氢站-配电网协同规划模型,并通过改进的33节点配电网和12节点交通网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对加氢站和配电网做出合理规划,并有效提高加氢站的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储氢模式 协同规划 加氢站 储氢合金 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高支模安全监测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涛 乔杨 +3 位作者 郭永兴 周万欢 韦石兰 严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6,共6页
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以下简称“高支模”)进行安全监测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对箱体沉降、支撑体系水平位移、支杆轴力和混凝土从浇筑到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进行监测时采用的光纤光... 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以下简称“高支模”)进行安全监测的应用情况.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介绍对箱体沉降、支撑体系水平位移、支杆轴力和混凝土从浇筑到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进行监测时采用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同时说明了相关传感器在测量对应参量时的安装方法及光纤光栅传感器温度应变交叉敏感的解决方法.分析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高支模体系安全监测时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类似高支模安全监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 高支模 安全监测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联邦学习的毫米波通信系统波束配置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薛青 来东 +1 位作者 徐勇军 闫莉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针对超密集组网中毫米波通信系统复杂的波束配置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联邦学习(DFL)的波束配置算法(BMDFL),旨在利用有限的波束资源实现用户覆盖率最大化。考虑到传统集中式学习存在用户数据安全问题,基于分布式联邦学习框架构... 针对超密集组网中毫米波通信系统复杂的波束配置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联邦学习(DFL)的波束配置算法(BMDFL),旨在利用有限的波束资源实现用户覆盖率最大化。考虑到传统集中式学习存在用户数据安全问题,基于分布式联邦学习框架构建系统模型,从而减少用户隐私信息的泄露。为了实现波束的智能化配置,引入双深度Q学习算法(DDQN)训练系统模型,并通过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将长期的动态优化问题转化为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从系统的网络吞吐量和用户覆盖率方面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通信 波束配置 超密集组网 分布式联邦学习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感算融合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窦成龙 吴远 +1 位作者 钱丽萍 Tony Q.S.QUEK 《中兴通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共7页
为了进一步支撑空天地一体化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的协同演进,低轨卫星星座网络亟需发展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此,首先概述了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研究背景和通感算融合网络研究现状;进一步地,... 为了进一步支撑空天地一体化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的协同演进,低轨卫星星座网络亟需发展通信、感知、计算融合(ISCC)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此,首先概述了低轨卫星星座网络的研究背景和通感算融合网络研究现状;进一步地,聚焦于通信、感知和计算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了通感算融合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最后探讨了通感算赋能的低轨卫星星座网络面临的未来挑战与发展前景。本研究有望为未来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的多维协同通信、精准遥感和高效泛在计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轨卫星星座网络 通感算融合 空天地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R-BiGRU神经网络与区间抗差增广状态估计的线路参数区间追踪估计
10
作者 张栩 颜伟 +2 位作者 李辉 陆正媚 苏鑫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7406-7417,7553,共13页
为满足现代电网对于输电线路参数估计和跟踪维护的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位数回归双向门控循环单元(QR-BiGRU)神经网络与区间抗差增广状态估计的线路参数区间追踪估计方法。所提方法基于区间估计理论与动态增广状态估计模型,首先采用Q... 为满足现代电网对于输电线路参数估计和跟踪维护的需求,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分位数回归双向门控循环单元(QR-BiGRU)神经网络与区间抗差增广状态估计的线路参数区间追踪估计方法。所提方法基于区间估计理论与动态增广状态估计模型,首先采用QR-BiGRU神经网络代替传统Holt指数平滑预测函数进行状态区间预测,并获得了更准确、可信的状态预测区间;其次基于量测值及其所允许的最大误差构建量测区间;再次,基于区间分析理论与误差传播定律求解考虑零注入功率约束的区间抗差增广状态估计模型,获取了由状态预测区间、量测区间所导致的参数估计区间,实现了对输电线路电阻、电抗的区间追踪估计;最后,通过融合了美国纽约独立系统运营商时间序列数据的多个IEEE节点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估计 增广状态估计 区间分析 分位数回归 误差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谱传递比估计误差的结构模态参数识别精度分析
11
作者 孙倩 颜王吉 任伟新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82,共11页
为了研究响应谱估计误差及其传递对振动响应功率谱密度传递比(Power Spectrum Density Transmissibility,PSDT)估计的影响,基于摄动理论和统计矩定义,推导了两个变量比例函数的均值和方差近似表达式;将响应谱估计统计矩代入,可以推导出... 为了研究响应谱估计误差及其传递对振动响应功率谱密度传递比(Power Spectrum Density Transmissibility,PSDT)估计的影响,基于摄动理论和统计矩定义,推导了两个变量比例函数的均值和方差近似表达式;将响应谱估计统计矩代入,可以推导出由响应相干函数、谱估计中信号平均分段数,近似表征的PSDT估计幅值的均值和方差解析公式.基于此,揭示了共振频率处PSDT估计幅值误差规律,并实现了模态振型幅值的精度度量.研究发现,共振频率处PSDT幅值方差存在极小值,且变异系数小于相关响应谱.通过数值框架数据验证了文中误差公式的准确性.此外,还研究了参考响应的选择、响应时长、窗函数类型对PSDT和模态振型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SDT两组响应作为参考响应,能得到较好PSDT和模态分析结果;同时模态振型估计标准差随测试数据时长的增加,也随之降低至一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误差 响应功率谱传递比 模态识别 误差分析 摄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重构分布式天线与反射面:性能分析与原型验证
12
作者 马成志 阳析 +2 位作者 王金涛 郭佳佳 马少丹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06,共8页
可重构分布式天线与反射面(Reconfigurable Distributed Antenna and Reflecting Surface, RDAR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架构,可以为无线通信系统带来显著的性能增益。基于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可改变... 可重构分布式天线与反射面(Reconfigurable Distributed Antenna and Reflecting Surface, RDAR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通信架构,可以为无线通信系统带来显著的性能增益。基于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RIS)可改变电磁特性,重构了无线传播环境,为系统引入“反射增益”的设计思想,将此设计理念融入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提出了为DAS的射频远端单元(Remote Radio Unit, RRU)赋予反射功能的新型RDARS架构。利用控制电路,RDARS中的每个单元可灵活切换“反射态”与“连接态”。低功耗的“反射态”单元反射信号为无线网络引入“反射增益”,“连接态”单元发射或接收信号获得“分布式增益”。基站与RDARS的联合设计可适配不同的通信需求,实现性能与功耗之间的平衡并显著提升系统性能。通过理论分析、仿真与原型验证,结果验证了RDARS能显著提升系统性能,在未来6G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巨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分布式天线与反射面 智能超表面 分布式天线系统 原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区块链计算资源分配和收益分享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旭 钱丽萍 吴远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4-132,共9页
针对移动终端设备本地计算资源有限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结合移动边缘计算机制的区块链系统。通过综合考虑系统中移动终端设备和边缘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分配,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收益分配,提出了一个联合优化问题来最大化移动终端设备和边缘... 针对移动终端设备本地计算资源有限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结合移动边缘计算机制的区块链系统。通过综合考虑系统中移动终端设备和边缘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分配,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收益分配,提出了一个联合优化问题来最大化移动终端设备和边缘服务器的系统效用。为了快速求解该联合优化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循环块坐标下降思想的多层分解算法。首先给定收益分享变量的值,通过对相应的子问题进行求解,得到移动终端设备以及边缘服务器的计算资源分配结果。然后把得到的结果作为固定的值继续求解移动终端设备的收益分享问题。最后,交替优化两部分变量直到算法收敛。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能快速得到联合优化问题的最优解并有效提升区块链系统的系统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工作量证明 移动边缘计算 收益分享 计算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反射面辅助及人工噪声增强的无线隐蔽通信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小波 于辉 +3 位作者 彭旭 武庆庆 朱泽德 辜丽川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92-2399,共8页
该文考虑一种智能反射面(IRS)辅助及人工噪声(AN)增强的无线隐蔽通信以提升隐蔽传输性能。首先,分析了Willie的探测性能并给出了总的最小探测错误概率下界表达式。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以最大化有效吞吐量为目标函数,以隐蔽需求和最大AN发... 该文考虑一种智能反射面(IRS)辅助及人工噪声(AN)增强的无线隐蔽通信以提升隐蔽传输性能。首先,分析了Willie的探测性能并给出了总的最小探测错误概率下界表达式。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以最大化有效吞吐量为目标函数,以隐蔽需求和最大AN发射功率为约束的优化问题。该优化问题为非凸的,通常很难直接求解。该文提出基于Dinkelbach方法的交替迭代算法联合设计IRS的反射系数和Alice的发射功率及Bob的AN发射功率。为了降低计算复杂度,进一步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算法以获取相应优化变量的解析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与无IRS及无AN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可以显著提升隐蔽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通信 智能反射面 全双工 人工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电力系统概率预测:基本概念与数学原理 被引量:60
15
作者 万灿 崔文康 宋永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493-6508,共16页
高比例新能源已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突出特征,新能源发电功率的间歇性、波动性给电力系统带来显著不确定性,极大增加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风险。概率预测可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预测不确定性的有效量化,相较于经典确定性预测可提供更... 高比例新能源已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突出特征,新能源发电功率的间歇性、波动性给电力系统带来显著不确定性,极大增加电力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风险。概率预测可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预测不确定性的有效量化,相较于经典确定性预测可提供更加全面的预测信息,为电力系统分析与决策提供关键数据支撑。该文首先从数学角度阐述预测的基本定义,进而分析预测不确定性的产生机理,阐述概率预测的时间尺度、评价指标等基本概念;其次从概率预测的本质科学问题及其数学表达的角度阐释概率预测的数学原理;然后按照不同分类方式综述概率预测的常用方法;最后总结概率预测研究中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预测 电力系统 新能源 不确定性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耦合视角下德州大停电事故分析及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启示 被引量:42
16
作者 侯验秋 丁一 +3 位作者 包铭磊 梁梓杨 宋永华 郭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7764-7774,共11页
作为发电效率高、灵活性强的调节电源,燃气机组的大力发展能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消纳,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天然气与电力间的耦合将日益紧密,将给电力系统引入新的风险因素,即故障跨能源系统传播。2021年2月美... 作为发电效率高、灵活性强的调节电源,燃气机组的大力发展能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消纳,对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天然气与电力间的耦合将日益紧密,将给电力系统引入新的风险因素,即故障跨能源系统传播。2021年2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生的大停电事故,其主要原因在于极寒天气引起气源冻结,导致天然气机组供气不足从而造成停运。因此,该文从电–气耦合的角度对德州大停电原因进行剖析,提炼电-气耦合下电力系统的发展建议,以期对我国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该文首先介绍德州电力与天然气系统耦合的概况。其次,在对德州大停电事故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天然气系统故障对此次大停电事故造成的多重影响。最后结合针对我国“30·60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阐述我国燃气发电的发展前景,并且针对此次德州大停电事故所暴露出的系统性问题,提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安全低碳发展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大停电 极端天气 燃气发电 新型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潮流雅可比行列式的静态电压稳定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成司 王子翰 +2 位作者 董树锋 唐坤杰 宋永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96-2108,共13页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是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潮流雅可比矩阵在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处的奇异性,采用使潮流雅可比行列式等于零的方式描述该特性,基于此进行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构造可直接求解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的方程,提... 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是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潮流雅可比矩阵在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处的奇异性,采用使潮流雅可比行列式等于零的方式描述该特性,基于此进行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构造可直接求解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的方程,提出一种统一求解算法,进而针对统一求解需多次计算潮流雅可比行列式的不足,结合牛顿-拉夫逊法、正割法和二分法提出一种分解求解算法。然后,利用潮流雅可比行列式,并结合线路负载率和故障率,提出可用于关键线路辨识的静态电压稳定指标。在算例部分通过不同规模电力系统将所提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计算方法与现有方法对比分析,总结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并利用所提静态电压稳定指标分析IEEE 39节点系统的关键线路,验证所提指标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电压稳定 潮流雅可比矩阵 奇异性 雅可比行列式 正割法 二分法 静态稳定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泄爆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郝腾腾 王昌建 +1 位作者 颜王吉 任伟新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6,共12页
氢能因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缺点是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爆炸事故。泄爆作为爆炸防护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结构在爆炸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获得结构在氢气泄爆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本文... 氢能因具有环保高效等优点,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缺点是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爆炸事故。泄爆作为爆炸防护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结构在爆炸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获得结构在氢气泄爆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本文从实验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在12 m×2.5 m×2.5 m的大尺度ISO标准容器中开展了一系列氢气泄爆实验,主要考虑氢气体积分数、点火位置、障碍物布置等参数的影响,并对结构内部超压荷载特征和动力响应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位移由首个超压峰值主导,并在该阶段与方舱内超压趋势保持一致,且两者峰值之间保持线性关系;加速度则由不稳定燃烧引起的超压高频振荡主导。在实验范围内,位移峰值受氢气体积分数影响显著,且随着氢气体积分数增大而增大。加速度峰值则还受到点火位置的影响,中心点火的情景要大于后端点火的情景。障碍物数量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并非单调关系。此外,基于现场环境振动测试结果,建立了该结构的基准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及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因此该基准有限元模型可进一步用于不同工况下氢气泄爆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的预测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响应 氢气泄爆 超压荷载 基准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i-Training-LASSO-BP网络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在线预测方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唐滢淇 董树锋 +2 位作者 朱承治 吴金城 宋永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24-3834,共11页
电力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对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起着关键作用。传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评估方法难以满足在线实时预测的要求,常用的离线监督预测方法则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且容易出现过拟合,会对预测精度造成影响。研究能克服这些缺点... 电力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对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起着关键作用。传统的静态电压稳定裕度评估方法难以满足在线实时预测的要求,常用的离线监督预测方法则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且容易出现过拟合,会对预测精度造成影响。研究能克服这些缺点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将神经网络、半监督训练、集成学习等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裕度的预测分析中,提出基于Tri-Training-LASSO-BP网络的在线预测方法,由三体训练法(Tri-Training)、最小绝对值收缩选择(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 operator,LASSO)方法和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组成。在IEEE 39节点和IEEE 300节点算例上的结果和对其进行的非参数检验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对训练集数据量的要求,发挥电力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采集的海量数据的优势,提高网络的预测精度,减少人工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电压稳定裕度 三体训练法 LASSO-BP神经网络 集成学习 Mann-Whitney U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迹变换法的配电网电压稳定指标概率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一帆 董树锋 +1 位作者 毛航银 宋永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7-55,共9页
针对含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提出一种电压稳定指标概率分析方法,可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进行合理分析且能帮助分析系统薄弱节点。首先,计及负荷功率和可再生电源出力的随机性建立配电网概率模型;然后,建立配电网电压稳定指标概率模型... 针对含间歇性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提出一种电压稳定指标概率分析方法,可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进行合理分析且能帮助分析系统薄弱节点。首先,计及负荷功率和可再生电源出力的随机性建立配电网概率模型;然后,建立配电网电压稳定指标概率模型,通过电压稳定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分析电压稳定性的概率特征,利用无迹变换法将概率分析问题转化为确定性问题进行快速求解。以接入风机的配电网为例,采用中国西北实际风速数据和IEEE 33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算例分析,以蒙特卡洛模拟的计算结果为基准,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最后,基于所提电压稳定指标概率分析方法对配电网电压稳定性进行改善,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以正确指导储能的优化配置,改善配电网电压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 随机性 电压稳定指标 概率分析 无迹变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