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公共生活的历史学思考——以成都茶馆作为个案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茶馆是传统的、最基层的文化单位,是中国人进行交流与社会互动的一个中心。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虽然茶馆面临各种公共空间的挑战,但它们在成都继续焕发活力,甚至日趋兴旺发达。茶馆一直都是街坊邻居间的社交中心,提供了一个理想... 茶馆是传统的、最基层的文化单位,是中国人进行交流与社会互动的一个中心。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虽然茶馆面临各种公共空间的挑战,但它们在成都继续焕发活力,甚至日趋兴旺发达。茶馆一直都是街坊邻居间的社交中心,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研究视角去观察社会、文化和政治转型。因此,若欲完全了解一个城市,就需要研究者深入最底层,去考察这个城市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单位。此外,以茶馆生活作为着眼点观察政治和社会的变化,历史研究者将看到改革开放给公共生活的复兴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并促进了公共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茶馆 城市社会生活 街坊邻居 政治转型 历史研究者 社会互动 公共空间 最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事讲述与历史建构:洪门传奇背后的政治与生存艺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52,共13页
《洪门小引》手抄本于1932年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被发现,提供了早期洪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概述了洪门起源,包括少林寺被烧、反清复明等等活动,并规定了识别用的旗子颜色,订立了36条章程。早期洪门的传奇故事详见施列格著《天地会研究》... 《洪门小引》手抄本于1932年在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被发现,提供了早期洪门历史的重要文献。它概述了洪门起源,包括少林寺被烧、反清复明等等活动,并规定了识别用的旗子颜色,订立了36条章程。早期洪门的传奇故事详见施列格著《天地会研究》、萧一山辑《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广西贵县修志局发现的《反清复明根苗第一》、日本人平山周1912年出版的《中国秘密社会史》和刘联珂1941年出版的《中国帮会三百年革命史》等,记录了大量口头故事。洪门利用历史与神话结合构建英雄传说,通过讲故事累积的集体记忆,为洪门塑造奋斗精神和信念,并加强组织凝聚力和合法性。虽然其故事夹杂许多虚构成分,但对洪门组织的壮大和发展贡献卓著,展示了故事叙述在群体团结和文化积累中的长期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门 起源传说 反清复明 历史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南来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形塑--以香港大学与马大(新大)中文系关系为研究个案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乐然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1-119,共9页
通过考察新加坡当地首所中文系(马来亚大学,1962年改称为新加坡大学)的成立背景与经过,可以了解香港大学中文系的教学方式与架构如何南来到东南亚,并满足当地华人教育的需求。1953年以后,马来亚大学首任中文系主任贺光中吸纳香港大学自1... 通过考察新加坡当地首所中文系(马来亚大学,1962年改称为新加坡大学)的成立背景与经过,可以了解香港大学中文系的教学方式与架构如何南来到东南亚,并满足当地华人教育的需求。1953年以后,马来亚大学首任中文系主任贺光中吸纳香港大学自1933年以来的文史哲贯通的华文教学方法应用于新加坡当地。无论在教学架构、学术活动甚或是图书馆材料,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不同方向均有着香港大学中文系的影子。香港文化的南来形塑了海外华人的华文教育的学习方式,并且影响着后来者在东南亚当地的华文学习的经验,这或许启示了往后的华文教学的可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南来 华文教育 殖民管治 海外华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头”和“舵把子”——四川地方社会的权力图腾
4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9,236,共11页
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袍哥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结构与文化实践,该组织通过制度模仿与符号重构,建立了平行于官方的“第二制度”系统。其组织架构以龙头大爷为权力核心,通过关帝崇拜,强化道德权威,掌控实务运作,以仪式整合组织伦理。辅以“矮... 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袍哥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结构与文化实践,该组织通过制度模仿与符号重构,建立了平行于官方的“第二制度”系统。其组织架构以龙头大爷为权力核心,通过关帝崇拜,强化道德权威,掌控实务运作,以仪式整合组织伦理。辅以“矮举-换袍”等晋升机制,平衡人情与能力。袍哥将官方符号转化为江湖秩序,通过香堂仪式、礼物交换和性别突破(如女性参与)巩固权威,既对抗又补充官方治理。其权力体系暗合韦伯的“超凡魅力权威”与理性分工,展现了民间社会在正统秩序边缘的生存智慧与文化创造力,为理解中国地方社会的控制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袍哥 权力图腾 民间组织 制度模仿 地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文明史互动发展的澳门范式--论澳门学的学术可能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郝雨凡 汤开建 +1 位作者 朱寿桐 林广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159,共10页
澳门作为近500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独木桥,以及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澳门研究在通向重新认知甚至改写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学术努力中,应形成与敦煌... 澳门作为近500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独木桥,以及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澳门研究在通向重新认知甚至改写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学术努力中,应形成与敦煌学等相媲美甚至更具现实优势的澳门学。澳门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问,须以澳门深厚的历史及其研究为基础,建构以澳门历史和社会现实为核心内容同时又能丰富世界历史认知的知识系统,揭示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澳门图式及其学术范式,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乃至世界和平的进程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学 学术基础 学术内涵 学术范式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澳门葡萄牙军事及警察制度考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汤开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0,共20页
本文从浩瀚的葡文、英文及中文史料中,重构了明清澳门葡萄牙军事及警察制度的产生、沿革和制度运作情形的史实。巡航首领所负责的军事事务是澳门军事制度的前身。1622年,英荷联合舰队进犯澳门后,澳门首任总督马士加路也率士兵抵达澳门,... 本文从浩瀚的葡文、英文及中文史料中,重构了明清澳门葡萄牙军事及警察制度的产生、沿革和制度运作情形的史实。巡航首领所负责的军事事务是澳门军事制度的前身。1622年,英荷联合舰队进犯澳门后,澳门首任总督马士加路也率士兵抵达澳门,并在澳门修建炮台、碉堡和城墙,招募士兵,组建了一支200人的步兵连,之后大致都保持一个连队的建制。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由于葡澳社会的衰落,历经几次军事改革仍难以改变其贫弱交加的局面。为了加强澳门的殖民管治,葡萄牙女王1783年颁布《王室制诰》,加强了总督的权力,并设立了第一个营建制的军队。19世纪,先后建立了摄政王炮兵营、澳门炮兵营、国民营、步兵营等建制,还成立了军人医院和军事监狱。澳门警察源自于议事会下辖的一支城市卫队,这些警事力量都归治安官管理。随着澳门城市近代化的发展,警察才逐渐正式成为城市政府下设的一个部门,实现警察行政制度化及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葡萄牙 军事建制 警察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澳门王室大法官制度的建立、发展及其终结 被引量:1
7
作者 汤开建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4-103,共20页
王室大法官制度是明清时期最为重要的一项澳门司法制度,它代表葡萄牙国王在澳门行使葡萄牙的司法权。但是,由于澳门特定的政治环境,该制度进入澳门后一直与澳门本土自治机构——澳门议事会及澳门总督产生矛盾和冲突,酿变成澳门葡萄牙人... 王室大法官制度是明清时期最为重要的一项澳门司法制度,它代表葡萄牙国王在澳门行使葡萄牙的司法权。但是,由于澳门特定的政治环境,该制度进入澳门后一直与澳门本土自治机构——澳门议事会及澳门总督产生矛盾和冲突,酿变成澳门葡萄牙人内部极为特殊复杂的政治斗争。本文主要依据葡文文献和档案,针对澳门王室大法官制度在澳门建立、发展及其终结的曲折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述,以填补目前澳门政治发展史研究中一项中国学术界尚无人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室大法官 澳门议事会 澳门总督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时代重提“史学危机”
8
作者 孙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5,64,共5页
20世纪末以来,人们不断论及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知识生产、流通和消费形态,近年来一波又一波的AI技术革新更是标志着这一时刻已然来临。与此相应,有关既有学科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文科如此,理科亦然。面对危机,理科很快转换赛道,成立各种... 20世纪末以来,人们不断论及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知识生产、流通和消费形态,近年来一波又一波的AI技术革新更是标志着这一时刻已然来临。与此相应,有关既有学科危机的呼声不绝于耳,文科如此,理科亦然。面对危机,理科很快转换赛道,成立各种新机构予以应对;而文科犹如辎重部队,积重难返,争来争去,围绕的都是一个主题——文科有用还是无用,似乎没有触及危机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时代 数字时代 数智时代 人工智能 “史学危机” 二手阅读 文论 “成人”与“成材” 人文语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地会出发的哥老会——民国时期哥老会起源的文献解读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8,211,212,共21页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隐派,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第二种是史料派,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隐派,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第二种是史料派,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并不是完全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佐证。实际上利用民国时期的亲历者和研究者所提供的资料和研究,从哥老会的革命叙事、民族主义叙事、会党成员的自我形象塑造、哥老会叙事的索引派和史料派等若干方面,可以进一步地理解哥老会的起源问题。这些故事的讲述,证明了在哥老会的故事中,有着大量霍布斯鲍姆概念中的“传统的发明”,但是历史显然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维系紧密关系的纽带。就这样,他们讲述的故事有多少依据固然重要,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那样讲述自己的历史,却更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老会的起源 民族主义 传统的发明 传说和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光启与利玛窦之交游及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开建 张中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0,共10页
从整理辨析中西文献入手,在重建史实的基础上,历时性地考察徐光启与利玛窦相识订交之始末。认为两者间的西学交游对徐光启完成身份角色转变、构建西学知识体系、深化神学修养体验以及形成相关著述具有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 徐光启 利玛窦 西学交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或西学?——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的底色 被引量:13
11
作者 茅海建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4-131,255,共39页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提出了看起来相当“西方化”的改革建策;梁启超在《时务报》《知新报》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宣传以“西方”的样式改造中国社会。然读康有为的著作,感觉恰是相反,仍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梁启超亦有类似...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提出了看起来相当“西方化”的改革建策;梁启超在《时务报》《知新报》上发表大量政论文章,宣传以“西方”的样式改造中国社会。然读康有为的著作,感觉恰是相反,仍是中国传统的思想;梁启超亦有类似的著述。由此而试图具体说明康、梁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中“中学”与“西学”的成分,采用了解剖级的量化分析,以能判断其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中体西用 万木草堂 《桂学答问》 《读西学书法》 湖南时务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利玛窦世界地图传播史四题 被引量:17
12
作者 汤开建 周孝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4-315,共22页
明代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是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一个最热门的课题,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杰出的研究成果大批涌现,但是,由于以往的研究囿于中文资料的难以全备,故对利玛窦世界地图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章... 明代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是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一个最热门的课题,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杰出的研究成果大批涌现,但是,由于以往的研究囿于中文资料的难以全备,故对利玛窦世界地图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章主要依据新见利玛窦的中文资料,结合根据意大利原文重新翻译的利玛窦回忆录和书信集,对利玛窦肇庆绘制的首幅世界地图的名称、赵可怀《山海舆地图》序言的发现及其价值、吴中明刊刻《山海舆地全图》的时间及两幅小型世界地图的刊刻者为谁等4个问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考证,得出了与前贤研究不同的结论,将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明代 世界地图 传播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秘密社会的多种叙事——1940年代四川袍哥的文本解读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6,共15页
袍哥即四川的哥老会,是从清朝到民国四川社会影响最为深入广泛的秘密社会组织。依赖五种不同的文本,即档案、社会学调查、小说、回忆录和文史资料,通过在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可以超出国家和精英的话语,从多角度考察基层袍哥的背景、活... 袍哥即四川的哥老会,是从清朝到民国四川社会影响最为深入广泛的秘密社会组织。依赖五种不同的文本,即档案、社会学调查、小说、回忆录和文史资料,通过在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可以超出国家和精英的话语,从多角度考察基层袍哥的背景、活动和日常生活。这些资料都从其特定的角度,分别描述了1940年代四川乡村袍哥的不同故事。从微观的视角,探寻四川乡村袍哥与地方权力操作的细节,能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个组织在社会基层的角色和作用,特别是通过一些袍哥成员的个人经历,从最基层来建构袍哥的历史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袍哥 四川 乡村 文本 社区控制 194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博士”:抗战时期成都茶馆的工人、职场文化与性别冲突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共21页
茶馆是展现抗战时期成都的日常生活、城市文化、社交网络和地方政治的最好窗口,职场文化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民国时期成都茶馆工人和顾客的各种关系,男堂倌与女茶房之间的冲突,人们对茶馆工人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工会怎样保护其会员... 茶馆是展现抗战时期成都的日常生活、城市文化、社交网络和地方政治的最好窗口,职场文化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民国时期成都茶馆工人和顾客的各种关系,男堂倌与女茶房之间的冲突,人们对茶馆工人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工会怎样保护其会员和解决内部纠纷,都映射出茶馆工人们的社会形象与生存处境。对战时成都的茶馆工人和茶馆职场文化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去审视当时在血腥战场背后城市贫民的生活状况和处境,并了解在这个关键时期,这些小人物们的命运是如何与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境况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工人 成都 抗战时期 职场文化 工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啯匪”和“会匪”:哥老会起源的新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27,190,共24页
在中国秘密社会研究中,学者几乎都认为哥老会是由啯噜演化而来。但是从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变轨迹,很难建立起逻辑的和有说服力的联系。在清朝的档案中,啯噜和哥老会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啯噜被称为“啯匪”,从乾隆初期便已经存在了;哥老会... 在中国秘密社会研究中,学者几乎都认为哥老会是由啯噜演化而来。但是从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变轨迹,很难建立起逻辑的和有说服力的联系。在清朝的档案中,啯噜和哥老会的区分是非常清楚的,啯噜被称为“啯匪”,从乾隆初期便已经存在了;哥老会被称为“会匪”,在同治以后才开始流行。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学者,应该说都是有一定的史料根据的,这些史料主要来自清代官方或者官员对啯噜和哥老会的描述,但是几乎都是只言片语。如此就认为哥老会来自啯噜,在相当程度上其实是接受了清官方的一种对边缘人群的话语表达。而那些表达不一定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其在很大程度上是歧视、愤恨、污蔑的结果,或者就是为镇压这些反叛者寻找理由。由于对哥老会的镇压无力,而且这个组织还有扩大的趋势,因此污名化或许是一种策略,或者是利用道听途说的信息进行的武断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啯噜 哥老会 流民 李调元 严如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失在崇山峻岭:1781年川鄂湘山区啯噜及清廷的围剿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38,共20页
啯噜主要活动在四川与湖北、湖南、陕西、贵州的交界地区,这些地区是深山老林,非常适合啯噜的生存。国家的力量离得太远,派军队清剿也是鞭长莫及,啯噜子随时可以进退自如,消失在崇山峻岭。啯噜从乾隆初便在四川出现,在巴山老林不断聚集... 啯噜主要活动在四川与湖北、湖南、陕西、贵州的交界地区,这些地区是深山老林,非常适合啯噜的生存。国家的力量离得太远,派军队清剿也是鞭长莫及,啯噜子随时可以进退自如,消失在崇山峻岭。啯噜从乾隆初便在四川出现,在巴山老林不断聚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和社会生态,其扩张也应该与乾隆后期整个社会矛盾的激化有关。以乾隆四十六年啯噜在川鄂湘三省交界处突然增长为导火索,在乾隆皇帝的亲自督促下,一场波及四川、湖北、湖南、贵州和陕西的剿灭啯噜的活动展开,不但最终导致了四川总督文绶被谕令撤职流放伊犁,许多州县官也因此丢掉了乌纱帽。关于四川的啯噜,学界已经有若干探讨。1949年之后,不少学者的研究,把哥老会的起源与啯噜联系了起来。然而,在哥老会自己的文件中,从来没有来自啯噜的任何蛛丝马迹。把啯噜和哥老会进行勉强的比附,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是采用了清廷以及清官员对哥老会污名化的那些记录。这是官方话语霸权对边缘人群研究影响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事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啯噜 乾隆时期 川鄂湘边界 哥老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袍哥的精神和组织起源——卫大法师“汉留四书”的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7,49,共14页
卫大法师的“汉留四书”对袍哥的历史、组织、思想的发掘,乃至袍哥的话语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面、深入地对袍哥的历史进行探讨,与他受过正规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且与在他之前的各... 卫大法师的“汉留四书”对袍哥的历史、组织、思想的发掘,乃至袍哥的话语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全面、深入地对袍哥的历史进行探讨,与他受过正规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且与在他之前的各种袍哥历史的叙述者也是显然不同的,因此值得我们特别的关注。卫大法师这四本书反映了中国帮会的组织和精神起源,信息十分丰富,从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洪门、红帮、青帮到哥老会都有涉及。按照卫大法师的说法,红帮、汉留、袍哥,其实是三位一体的,这个思路有着相当的可信度。通过分析这四本书,我们或许能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认识袍哥的起源问题,并考察这个组织及其成员怎样看待自己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大法师 袍哥的起源 洪门 红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承认民国到敦促参战:美国与北京政府的外交,1913-1918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159,共15页
20世纪初,美国在中国问题上,采取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态度。当时的中国人认为,美国是唯一能干预并防止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政策的国家。1913年威尔逊任总统并派芮恩施担任美国公使之后,中美关系进一步密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民... 20世纪初,美国在中国问题上,采取了与其他列强不同的态度。当时的中国人认为,美国是唯一能干预并防止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政策的国家。1913年威尔逊任总统并派芮恩施担任美国公使之后,中美关系进一步密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民国的主要西方国家。1915年美国公开反对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随后积极推动中国加入协约国,奠定了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山东主权要求的基础。考察1913-1918年间美国与北京政府的关系,美国的对华政策,无疑对理解1919年巴黎和会的中国外交以及收回山东权利的失败之原因,会有深入的认识。美国认为,中国的独立和不受外国控制,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中美两国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问题在于,并不等于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中国国内和国际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仔细观察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结论便十分清楚:依靠外国力量的支持,最终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外交 中美关系 二十一条 中国加入协约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与浮:明清鼎革变局中的欧洲传教士利类思与安文思(上) 被引量:2
19
作者 汤开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利类思和安文思神父是17世纪来华传教士中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二人见证并亲历了明清变革这一特殊年代。他们经历并参与四川开教、成都教案、服务大西政权、耶稣会反汤风暴、北京传教、建立东堂、服务清廷以及杨光先教案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关键词 利类思 安文思 耶稣会传教士 大西政权 汤若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议会思想 被引量:2
20
作者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3-126,196,共15页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议会思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与思想本属两途,有着性质上的差别。康、梁议会思想的资料来源,皆为中国儒学经典与中国历史。这正说明了康、梁对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缺乏充分的了解,并有着很大的误解,故用中国...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议会思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与思想本属两途,有着性质上的差别。康、梁议会思想的资料来源,皆为中国儒学经典与中国历史。这正说明了康、梁对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缺乏充分的了解,并有着很大的误解,故用中国经典去比附。若称“戊戌变法学习了西方的制度与思想”,很可能只学习了外形,康、梁并没掌握西方政治制度与思想的真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变法 议会 议郎 制度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