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寺观钟铭书写及其文学政治意蕴 被引量:2
1
作者 蒋金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2,共6页
唐代钟铭创作兴盛的文化背景由先秦礼乐文明转向唐代宗教文化。唐代的钟铭写作受宗教化影响,显示出全新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但又固化为特定的模式。唐代文人撰写的寺观钟铭试图在行文和内容上突破程式化书写,可以视为唐代古文创作历程的缩... 唐代钟铭创作兴盛的文化背景由先秦礼乐文明转向唐代宗教文化。唐代的钟铭写作受宗教化影响,显示出全新的文体形态和内容,但又固化为特定的模式。唐代文人撰写的寺观钟铭试图在行文和内容上突破程式化书写,可以视为唐代古文创作历程的缩影,体现出古文运动"去陈言"的精神。而唐代帝王对程式化钟铭的书写则蕴含着帝王的政治心态和宗教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寺观钟铭 程式化 古文运动 帝王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文学与白居易资源
2
作者 严佳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8-82,共5页
鲁迅的文学与思想汲取了东西方的诸多资源,然而白居易对他的影响却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比较鲁迅与白居易各方面的创作路径,审视白居易风格在鲁迅文学中的痕迹,可以发现鲁迅在文学与语言的革新、讽刺与批判的风尚方面都从白居易那... 鲁迅的文学与思想汲取了东西方的诸多资源,然而白居易对他的影响却常常被研究者所忽视。通过比较鲁迅与白居易各方面的创作路径,审视白居易风格在鲁迅文学中的痕迹,可以发现鲁迅在文学与语言的革新、讽刺与批判的风尚方面都从白居易那里汲取了有益的养分。同时,鲁迅在旧体诗写作方面也表现出与白居易相近的旨趣。这对于理解鲁迅文学创作的深层渊源和白居易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中国文学传统 白居易 旧体诗 文学与思想 讽刺与批判 创作路径 潜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文化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之对角线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杨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0,191,共13页
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维度考察吴文化,认为对于吴文化的考察,应该有一种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眼光。泰伯开吴,从陕西即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出发,来到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即在中华民族黄河长江的土地上走了一条对角线。这条对角线对中华民族共... 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维度考察吴文化,认为对于吴文化的考察,应该有一种整体性和过程性的眼光。泰伯开吴,从陕西即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出发,来到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即在中华民族黄河长江的土地上走了一条对角线。这条对角线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本质性的重要性,打开地图从陕西岐山一直划到了长江的太湖,牵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命线。华夏文明、炎黄文化是发源于西北,对角线的效应,使其发达于东南,从而使得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良性的互动互补,在承受各种强烈的挑战和震撼中,不断开创新局面,中华民族由此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学 对角线效应 吴文化 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边城》的“诗语”风格与结构模式--基于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视角 被引量:4
4
作者 龚刚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123,共6页
小说《边城》问世多年,至今仍有众多读者深深为其中乌托邦式的田园风情所迷恋,同时又为翠翠在绝望与希望中的内心挣扎与一往情深所触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结构的艺术。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组合、结构安排,造就了一个遗世独立、饱含... 小说《边城》问世多年,至今仍有众多读者深深为其中乌托邦式的田园风情所迷恋,同时又为翠翠在绝望与希望中的内心挣扎与一往情深所触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结构的艺术。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组合、结构安排,造就了一个遗世独立、饱含情韵的"边城"世界?这是沈从文艺术创造的"达文西密码"。在本文中,笔者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视角,剖解沈从文内在的写作发生过程及呈现形式,重捕《边城》核心符号,揭示《边城》的隐性复调叙事,以期"解码"沈从文艺术世界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诗语”风格 形式主义 结构主义 隐性复调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杜与盛唐:一种诗性文化名片的产生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22,共16页
李白和杜甫使盛唐文化名片,闪射出熠熠动人的诗性神采。唯有采取"李杜合观"的学术思维方式,才能综合考察中国诗性智慧和语言魅力在一个盛世中可以达到何等彪炳千古、震撼人心的力度。后世的李杜优劣论,是以一定的标准裁判无... 李白和杜甫使盛唐文化名片,闪射出熠熠动人的诗性神采。唯有采取"李杜合观"的学术思维方式,才能综合考察中国诗性智慧和语言魅力在一个盛世中可以达到何等彪炳千古、震撼人心的力度。后世的李杜优劣论,是以一定的标准裁判无限的诗学智慧所致。宋人在盛唐诗人中发现"圣",在盛唐诗中发现"经"。幅员广袤的中国人文地理,起了潜在的文化基因浸染作用。李白的身上有胡气,他是长江文明夹杂着胡地习气的产物;杜甫的身上有诗书旧家子弟气,是黄河文明间杂着诗书旧家子弟习气的产物。诗歌意象史,蕴含着风尚史和文人精神史。李、杜代表的盛唐,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和诗性智慧的"枢轴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杜合观 人文地理 文化基因 枢轴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汉合字汇》汉译释词的语言特点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铭宇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8-94,共7页
澳门葡萄牙籍遣史会士江沙维所著《洋汉合字汇》(1831)为葡萄牙语与汉语对照的双语词典。词典释义体系完备,兼收口语和书面语。口语的性质应是元明以来的北方官话,部分用法呈现出初步的北京话语法特征,且夹杂大量北京话口语词汇。这份... 澳门葡萄牙籍遣史会士江沙维所著《洋汉合字汇》(1831)为葡萄牙语与汉语对照的双语词典。词典释义体系完备,兼收口语和书面语。口语的性质应是元明以来的北方官话,部分用法呈现出初步的北京话语法特征,且夹杂大量北京话口语词汇。这份文献或为目前所见最早记录清代北方官话以及北京话的西人词典类材料,是研究汉语官话以及早期北京话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沙维 西人辞书 官话 北京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汪沛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5-226,共2页
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南国人文研究中心与新文化百年通史研究课题组共同举办的"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恰好选择在9月14—15日——《新青年》杂志创刊的纪念日举行。会议汇聚两... 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由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南国人文研究中心与新文化百年通史研究课题组共同举办的"中国新文化百年纪念学术研讨会"恰好选择在9月14—15日——《新青年》杂志创刊的纪念日举行。会议汇聚两岸四地的著名学者,并整合各方面见解,发表了《新文化的重释与新倡》,分外引人注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化 澳门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重释 《新青年》杂志 文化理性 中文系主任 人文研究 人文学院 栾梅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