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文明史互动发展的澳门范式--论澳门学的学术可能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郝雨凡 汤开建 +1 位作者 朱寿桐 林广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159,共10页
澳门作为近500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独木桥,以及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澳门研究在通向重新认知甚至改写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学术努力中,应形成与敦煌... 澳门作为近500年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独木桥,以及东西方各种宗教、文化交汇碰撞之地,在西方走向中国、中国连接世界的大航海时代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澳门研究在通向重新认知甚至改写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历史的学术努力中,应形成与敦煌学等相媲美甚至更具现实优势的澳门学。澳门学作为一种独立的学问,须以澳门深厚的历史及其研究为基础,建构以澳门历史和社会现实为核心内容同时又能丰富世界历史认知的知识系统,揭示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澳门图式及其学术范式,从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乃至世界和平的进程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学 学术基础 学术内涵 学术范式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学运动的边缘回响──论澳门的早期新诗 被引量:8
2
作者 邓骏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65,共9页
最近发现的澳门诗人冯秋雪写于1920年1月的第一首新诗《纸鸢》,澳门“雪社”在1928年3月出版的冯秋雪、冯印雪、赵连城的第一部新诗合集《绿叶》,足以说明早在20世纪20年代,澳门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新诗作品以及第一个新诗作者群,而他们创... 最近发现的澳门诗人冯秋雪写于1920年1月的第一首新诗《纸鸢》,澳门“雪社”在1928年3月出版的冯秋雪、冯印雪、赵连城的第一部新诗合集《绿叶》,足以说明早在20世纪20年代,澳门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新诗作品以及第一个新诗作者群,而他们创作新诗显然是响应了新文学运动的号召。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不仅使澳门早期新文学的面貌更加清晰,更可加深了解新文学运动在最初十年于各地扩散和影响的一些具体情况。另外,冯秋雪等人的新诗创作在澳门新文学史上呈现出来的现象,亦说明了澳门新文学史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主客观动因和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新诗 《绿叶》 冯秋雪 雪社 新文学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雪堂诗社考述 被引量:7
3
作者 邓骏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176,共7页
民国初年,冯秋雪等人发起的雪堂诗社,是澳门历史第一个以本土居民为骨干的文学团体。他们结集同道,以月课形式创作诗词,连续出版社刊《诗声》46期。通过对雪堂各方面活动的梳理,可见其表现出强烈的本土文学意识,并对促进中华文化与文学... 民国初年,冯秋雪等人发起的雪堂诗社,是澳门历史第一个以本土居民为骨干的文学团体。他们结集同道,以月课形式创作诗词,连续出版社刊《诗声》46期。通过对雪堂各方面活动的梳理,可见其表现出强烈的本土文学意识,并对促进中华文化与文学在澳门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故在澳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雪堂诗社 冯秋雪 《诗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开埠前澳门半岛上的“村”的传说探真 被引量:1
4
作者 谭世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5-70,共6页
关于开埠前澳门半岛上的“村”的传说探真[澳门]谭世宝在澳门开埠前的“澳门地区”,人类居住活动的历史,虽然有考古实证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①但是直到明朝中叶澳门开埠以前,这里并没有形成一个地方的行政区域或单位... 关于开埠前澳门半岛上的“村”的传说探真[澳门]谭世宝在澳门开埠前的“澳门地区”,人类居住活动的历史,虽然有考古实证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四、五千年以前,①但是直到明朝中叶澳门开埠以前,这里并没有形成一个地方的行政区域或单位,充其量只有一些自然形成的、人烟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埠 考古 隋朝 秦朝 明朝 传说 聚落 澳门地区 东莞 行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抗日烈士梁彦明诗集考辨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骏捷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176,共9页
梁彦明是澳门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澳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两位烈士之一,同时又是诗人、"雪社"的重要成员。梁彦明的诗词主要集中在《雪社诗集》五种、《梁彦明烈士遗稿》,以及梁彦明诗集抄本。三者关系复杂,相互交错,而... 梁彦明是澳门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澳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两位烈士之一,同时又是诗人、"雪社"的重要成员。梁彦明的诗词主要集中在《雪社诗集》五种、《梁彦明烈士遗稿》,以及梁彦明诗集抄本。三者关系复杂,相互交错,而又各有特点。通过分析、考辨三者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梁彦明诗词的全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梁彦明 雪社诗集 梁彦明烈士遗稿 梁彦明诗集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文学与汉语文学的后现代感兴
6
作者 朱寿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62,213,共7页
澳门文学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地理状貌、经济结构、人文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所表现的漂动感、无定感和悬置感等后现代人生体验都属于澳门经验,是中国经验中非常特别的一类。澳门经验成为汉语新文学领域不可忽略而且也不可取代的经验表... 澳门文学在特定的政治背景、地理状貌、经济结构、人文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影响下所表现的漂动感、无定感和悬置感等后现代人生体验都属于澳门经验,是中国经验中非常特别的一类。澳门经验成为汉语新文学领域不可忽略而且也不可取代的经验表达,这也是澳门文学对于汉语新文学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澳门诗歌和澳门戏剧在这方面收获颇丰,成为汉语新文学界弥足珍重的文学成就。澳门诗人将这种后现代的既奇特、殊异甚至荒诞,同时又平凡、平常甚至平庸的人生感兴交付诗歌,其所呈现的后现代诗的特征,客观上为中国后现代诗歌开辟了道路。澳门戏剧也以其地域性特点和土生土语的语言特色给汉语文学、华文戏剧乃至于整个戏剧世界以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文学 汉语文学 后现代感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妈祖阁庙的历史考古研究新发现 被引量:7
7
作者 谭世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2-64,共3页
在对澳门妈祖阁的实地考察研究中,笔者有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可以修正以往澳门民间以至在学界都相当流行的误说。 一、新发现了在“神山第一”亭(殿)后的神龛后石壁顶上刻有一行文字为:“钦差总督广东珠池市舶税务兼管盐法太监... 在对澳门妈祖阁的实地考察研究中,笔者有了一系列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可以修正以往澳门民间以至在学界都相当流行的误说。 一、新发现了在“神山第一”亭(殿)后的神龛后石壁顶上刻有一行文字为:“钦差总督广东珠池市舶税务兼管盐法太监李凤建”。以往由于神龛的遮挡,故从来没有人能看到此刻文并将它公之于世。本人是在一次考察时看到管庙人为神龛搞清洁,便趁机查询和察看,才发现该处有这一行石刻文字。后又再度考察拍照,得到了清楚的确证。据明清有关史籍的记载,太监李凤于万历二十七年二月至四十一年十月出任广东最高税务官员,其职掌及官名曾有:采珠廉州兼征市舶司税课、税监、珠池市舶税务内监、市舶太监、税使、税课使等,但尚未见有如刻文中的完整职衔且有“兼管监法”一项。李凤来粤之初,曾因欲驰节香山县城,以及派人到香山县属下的鸡拍诸山采矿等事,与该县的知县张大猷(任期由万历二十九年至三十三年)有过一些争议过节,李凤放弃了进驻香山县城的计划。但是据此石刻文字,可以推断李凤本人最终在张大猷任满的万历三十三年到过香山县,而且来过今澳门半岛妈祖阁处,主持了天妃庙的创建,关于其主建澳门天妃庙(妈祖阁在明代的官方正名)之事,迄今未见有其他史料记载。此一刻文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 妈祖阁庙 历史考古研究 神龛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妈祖阁“詹顼亭”正解 被引量:1
8
作者 蒋美贤 邓景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4-156,共3页
澳门妈祖阁的山门之后是一座石制牌坊。《苟子·大略》有“武王始人殷,表商容之间”,谓“周武王初次进入殷国,在商容的门前树立标记旌表。”这是为表扬善贤而立坊门最早记载。坊门的设计,“可多柱多间,柱上两道横梁间为题字的... 澳门妈祖阁的山门之后是一座石制牌坊。《苟子·大略》有“武王始人殷,表商容之间”,谓“周武王初次进入殷国,在商容的门前树立标记旌表。”这是为表扬善贤而立坊门最早记载。坊门的设计,“可多柱多间,柱上两道横梁间为题字的额板,称之为牌。”翻故题字坊门又称“牌坊”。元代以前,牌坊主要是木料建造,明清以后则流行全石建筑。妈祖阁的石牌坊共四柱三间三牌,面对妈祖阁正殿一面的三牌均有题字:正中“詹顼亭”,右侧“燕贺”,左侧“凫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阁 澳门 正解 石牌坊 周武王 题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代大儒的圣域信仰——方苞论从祀与被论从祀的争议
9
作者 王思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201,共13页
圣域从祀,是古代儒生的精神追求与学术信仰。“桐城派”初祖方苞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为行身祈向,志在接续道统与文统;积极将治统与道统形象归之于清代帝王,关注当朝圣庙祭祀典礼,上疏奏请家庙增祀、五贤升祀和汤斌... 圣域从祀,是古代儒生的精神追求与学术信仰。“桐城派”初祖方苞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为行身祈向,志在接续道统与文统;积极将治统与道统形象归之于清代帝王,关注当朝圣庙祭祀典礼,上疏奏请家庙增祀、五贤升祀和汤斌从祀。方苞是孔庙从祀的坚定信仰者,殁后,刘大櫆、昭梿、陆继辂、曾国藩与曾国荃都有意奏请朝廷将其从祀孔庙。方苞堪称传道尤勤、卫道有功、明道为文、体道力行,接续道统却未能获得孔庙从祀身份的一代大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从祀 治统 道统 桐城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庸”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危机 被引量:16
10
作者 顾彬 杨青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80,共6页
在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的文学区分视野之下,金庸作为一名畅销书作者,他所提供的快速消费型文学并不能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金庸小说代表了中国极度向往的传统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是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性"的作家,他... 在精英与大众、高雅与通俗的文学区分视野之下,金庸作为一名畅销书作者,他所提供的快速消费型文学并不能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金庸小说代表了中国极度向往的传统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不是一个真正具有"现代性"的作家,他的创作不是应对当代汉语文学60多年来面临危机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金庸小说 武侠小说 现代性 当代汉语文学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汉语中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与标句词理论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源 徐杰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5-637,共13页
发端于对英语句首that类词语分析的"标句词"是现代语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标句词的内涵外延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标句词指标明句子性质和类型的所有功能词语。基于广义标句词定义,上古汉语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qu... 发端于对英语句首that类词语分析的"标句词"是现代语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标句词的内涵外延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标句词指标明句子性质和类型的所有功能词语。基于广义标句词定义,上古汉语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可认定为一个标明句子[+从属]特征的标句词。它在"谓头"位置将其所在的句子降级为从属小句。文章认定,汉语特殊的句子中心"谓头"位置为标句词"之[+从属]"提供了一个特有的句中位置,并使之区别于功能类似的英语从属标句词"that[+从属]"和常规上位于句首和句尾的其他标句词。"[+从属]"作为一项弱特征,它可以但并非必须得到核查,也正是这一特定属性合理解释了汉语"之[+从属]"类标句词在上古汉语中隐现较为自由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句词 上古汉语 “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 被引量:19
12
作者 徐杰 张媛媛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60-70,96,共12页
所谓的"可VP"类疑问句式实为在句中"谓头"句法位置执行"添加"句法手段所造成的结果。既不能把它归入反复问句,也不能归入是非问句,它压根就不是静态的句式。它因同样使用谓头位置而跟反复问句拥有一些相... 所谓的"可VP"类疑问句式实为在句中"谓头"句法位置执行"添加"句法手段所造成的结果。既不能把它归入反复问句,也不能归入是非问句,它压根就不是静态的句式。它因同样使用谓头位置而跟反复问句拥有一些相似特点,因同样使用"添加"句法手段而跟带"吗"的是非问句而表现出某些共性。其独特的属性先天性地决定了无论是把它归入反复问句还是是非问句,都能找得出理由,不管把它归入哪种疑问句式都会遇到困难。作为用于谓头位置的疑问副词,"可"类词本身应该存在跨方言的差异。在某些方言中它是一个纯正典型的疑问副词,跟其他疑问句法手段相排斥;在另外一些方言中,它是被弱化了的半个疑问助词,只是兼有疑问功能,它因此而跟其他疑问句法手段在同一句子中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VP”问句 反复问句 是非问句 谓头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被引量:48
13
作者 姚双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4,95,共14页
本文讨论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该理论是邢福义先生(1991)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系统性的观点、类型学的视野、多角度的解释。主观视点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社会规约性等特征。&qu... 本文讨论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该理论是邢福义先生(1991)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系统性的观点、类型学的视野、多角度的解释。主观视点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社会规约性等特征。"主观视点的主导作用,不仅适用于复句,而且也适用于所有的语言现象,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李宇明2001:596)具体说来,可作用于词汇、句式、语篇、语体等多个语言层面。文章以"时地的交代"、"人物的称谓"、"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换"等语法现象简要说明了"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的密切联系,并以"第二人称代词‘你'的非常规用法"与"被动句的定位功能"验证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强大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视点”理论 汉语语法 主观性 动态性 社会规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缀少但语缀多——汉语语法特点的重新概括 被引量:29
14
作者 徐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汉语语法究竟有哪些特点?语法学家一直在苦苦探索,并曾提出过多种看法,其中朱德熙的观点影响最深最远。朱德熙认为攸关全局的汉语语法特点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 汉语语法究竟有哪些特点?语法学家一直在苦苦探索,并曾提出过多种看法,其中朱德熙的观点影响最深最远。朱德熙认为攸关全局的汉语语法特点有两条: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一致。本文指出,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所揭示出来的许多重要现象是上述两大特点所无法涵盖的,其中之一是,汉语的语缀比较丰富,因而在表达疑问范畴和焦点范畴时,就有了更多的句法选项。我们认为汉语语法的特点可以重新概括为"一多一少":语缀多,词缀少。这"一多一少"正是汉语语法系统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局性影响的特点,二者不能相互推导。合在一起,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着现代汉语语法系统诸多方面的关键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语法特点 词缀 语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新文学”概念建构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被引量:19
15
作者 朱寿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所继承和发扬的乃是同一脉新文学传统,它们在学术上乃至学科上被人为分割开来的现实局面,应该通过"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加以整合,以达成文学整体的统一。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所继承和发扬的乃是同一脉新文学传统,它们在学术上乃至学科上被人为分割开来的现实局面,应该通过"汉语新文学"概念的建构加以整合,以达成文学整体的统一。所有用现代汉语写作的文学,无论在祖国内地还是在台湾、香港、澳门等其他政治区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别的国家,所构成的乃是整一的不可分割的汉语新文学。汉语作为"言语社团"用作汉语文学共同体的划分依据,既能显示出新文学传统的本质力量,又能克服由于国族分别或政治疏隔对汉语新文学加以人为分割的现实难题。"汉语新文学"作为学术概念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意义,它涉及到汉语新文学传统的确认,汉语新文学以语言为本体的概念体系的建构,以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范畴和学科空间的拓展,其作为学科名称也体现着某种学术趋势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文学 新文学传统 汉语 汉语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文学身份、批评本体写作与汉语新文学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寿桐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14,共11页
鲁迅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这是哪怕带有某种偏见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而文学家当然具有文学身份,这更是不言而喻的逻辑结论。但这样的逻辑结论背后掩藏着某些鲁迅研究难题的解决方案,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学术命意。
关键词 鲁迅研究 文学身份 汉语新文学 批评本体 写作 现代历史 文学家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亡文学》与勃兰兑斯巨大世界性影响的形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寿桐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3-188,共6页
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通过他不朽的批评论著,形成了非常难得的世界性文学影响。《流亡文学》——六卷本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第一卷,是这种巨大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流亡文学"及流亡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 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通过他不朽的批评论著,形成了非常难得的世界性文学影响。《流亡文学》——六卷本巨著《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第一卷,是这种巨大影响的最重要因素。"流亡文学"及流亡主题,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欧洲到全世界的时代热点,引起了不同背景的读者的阅读、谈论和介绍的兴趣。从日文文本,到德文文本,以及在美国的英文文本的介绍,都突出了第一卷《流亡文学》的地位。勃兰兑斯在写作此卷时充溢着燃烧的激情,感召着人们阅读和介绍的兴趣。在中国,鲁迅和其他著名文学家也对第一卷投诸更大的研究热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兰兑斯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流亡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都市文学的期诣指数与识名现象——兼论上海作为都市空域的文学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朱寿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8-164,共7页
上海自近代以来确乎每每成为文学书写的热点都市,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因素,也有作家的创作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上海所体现的现代市井景象是那么全面、生动,构成了都市文学的硬件。现代作家首先是将都市作为现实的表现空域,描写... 上海自近代以来确乎每每成为文学书写的热点都市,这其中包含着许多社会心理学的因素,也有作家的创作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上海所体现的现代市井景象是那么全面、生动,构成了都市文学的硬件。现代作家首先是将都市作为现实的表现空域,描写的是一种"此在"的经验,其次是将都市当做"彼往"的空域,去对现实的乡土或者人生作对比,引发出怀念与批判。重要的是,上海书写在空域背景的处理上还属于期诣空域:是写作者通过人物所期颐并随时准备归诣的所在。此外,相当多的都市地名景名的如实叙写,除了强化真实性意味以外,都能够起着增加阅读的亲切感,进而加强读者与作家的沟通的积极作用。这便是上海书写的现代识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书写 都市空域 期诣 识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诗学中的性灵派——论徐志摩的诗学思想与诗论风格 被引量:14
19
作者 龚刚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3,共9页
文学批评是否应该科学化?以诗话词话及小说评点为代表的更重兴会与妙悟的传统文学批评形态是否应当传承发扬?性灵化的文学批评在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格局中是否应有一席之地?这三个问题是关乎中国文学研究前途和中国现代文论话... 文学批评是否应该科学化?以诗话词话及小说评点为代表的更重兴会与妙悟的传统文学批评形态是否应当传承发扬?性灵化的文学批评在当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总体格局中是否应有一席之地?这三个问题是关乎中国文学研究前途和中国现代文论话语建构的重要问题,值得关注和深思。现代诗人徐志摩主张诗歌是性灵的抒发,并以"活泼无碍"的创作境界作为自己的理想。与此相呼应,在文学批评与鉴赏层面,他高度推崇个性化的"整体领悟",而不是科学化的机械分析。本文认为,徐志摩既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性灵派,也是中国现代诗学中的性灵派,与明清性灵派相呼应,他可以说是新性灵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崇尚"性灵"的诗歌创作观,反对教科书式机械分析的文学批评观,以及"独抒性灵"、激情四射的散文体诗论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对于深思文学批评的科学化问题以及如何建构现代人文学的"中国话语"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学 新性灵派 徐志摩 文学批评形态 中国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思维的局限性与“诗话”批评的复兴 被引量:6
20
作者 龚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7,共6页
纵观20世纪以来的文艺研究,有计划、有步骤、逻辑严密的科学主义研究模式日益占据主流地位。它固然使得对文艺问题的思考更周到、更全面,但由于科学化研究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排斥感性与偶然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模式如诗话体以... 纵观20世纪以来的文艺研究,有计划、有步骤、逻辑严密的科学主义研究模式日益占据主流地位。它固然使得对文艺问题的思考更周到、更全面,但由于科学化研究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排斥感性与偶然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模式如诗话体以及评点体所显示出的即兴而发或有感而发的偶发性与性灵化特征便受到抑制。这一方面使当前的文艺研究由于过分追求科学主义规范而显露出程式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使崇尚兴会妙悟的文学批评方式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本文以钱锺书对神秘主义思维的辩护为切入点,探讨艺术与科学以及审美批评与科学研究在思维方式上的区别,肯定"美术之知"的价值,提出复兴诗话体的构想,主张文学批评不应排斥性灵与妙悟,而应将理论融入想象和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秘主义思维 美术之知 钱锺书 诗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