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共生理念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评《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栩同 孙蒋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共生理念是在吸收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历史和谐相处的新发展需求,并依托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新形态基础上提出的。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理念之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而且在城市遗产保护中消耗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与人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念 城市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 城市遗产保护 城市发展理念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乔·赖特导演电影艺术创作特征研究
2
作者 邹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01-103,共3页
英国导演乔·赖特善于改编欧洲经典文学作品,影片《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中不仅高度还原了小说叙事的社会背景,还通过细腻的艺术创作手法完成了二维文字晦涩的情感表达。此外,乔·赖特运用镜头丰富的视听语言拍... 英国导演乔·赖特善于改编欧洲经典文学作品,影片《傲慢与偏见》《安娜·卡列尼娜》中不仅高度还原了小说叙事的社会背景,还通过细腻的艺术创作手法完成了二维文字晦涩的情感表达。此外,乔·赖特运用镜头丰富的视听语言拍摄了诸多震撼人心的战争题材电影,如《赎罪》《至暗时刻》等,借助战争影射人性,并通过镜头隐喻、一镜到底等艺术创作方式,完善叙事的同时引领观众从第一视角感受影片内涵。文章从视听语言、人文关怀和内涵隐喻出发,分析其艺术创作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赖特 欧洲经典文学作品 视听语言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音乐与文学中的“和”思想研究--评《唐代音乐与文学》
3
作者 胡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I0003-I0003,共1页
盛唐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公认的“黄金时代”,唐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仍是后人无法企及的巅峰。当前,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阶段。其中,有关唐代的文学、影视作品大量涌现,许多被“复原”的唐音... 盛唐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公认的“黄金时代”,唐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至今仍是后人无法企及的巅峰。当前,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进入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崭新阶段。其中,有关唐代的文学、影视作品大量涌现,许多被“复原”的唐音唐乐也不断出现在舞台上以及影音作品中。由此,唐代音乐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研究领域,近年来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由肖占鹏、邓婷共同创作的《唐代音乐与文学》一书,更是富有创见地对唐代音乐与文学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考察,并对二者在互动相生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和”思想进行了深度挖掘,堪称是一本兼具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史 音乐与文学 唐音 唐诗所 唐代音乐 崭新阶段 黄金时代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小帅电影中的寻找母题与底层空间叙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超 范增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34-137,共4页
在第六代导演中,王小帅的电影叙事坚持“对应内心”和叙事的个性,“寻找”主题和底层空间叙事是其故事底色和内核。在他的电影中,寻找主题有三个层面的话语表达:寻找扎根之处、寻找身份认同和寻找精神救赎,这三个层面的“寻找”通过底... 在第六代导演中,王小帅的电影叙事坚持“对应内心”和叙事的个性,“寻找”主题和底层空间叙事是其故事底色和内核。在他的电影中,寻找主题有三个层面的话语表达:寻找扎根之处、寻找身份认同和寻找精神救赎,这三个层面的“寻找”通过底层空间叙事展开。王小帅电影中底层空间叙事的独特性体现在:封闭压抑空间中的隐喻性叙事、显现空间与隐在空间的冲突营造,也使他的电影具有了时代见证者和记录者的终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帅 寻找 底层 空间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鸟画的造境与审美——以沈光伟“高山杜鹃”系列画作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政君 沈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87,共7页
作为齐鲁画坛的丹青高手,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沈光伟先生对写意花鸟画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宽了传统花鸟画语境,其作品具有“不可无一”性。作者通过对沈先生代表作品“高山杜鹃”系列画作的解读,发现其将自己的画论与作品巧妙会通,形成了神... 作为齐鲁画坛的丹青高手,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沈光伟先生对写意花鸟画进行了深入研究,拓宽了传统花鸟画语境,其作品具有“不可无一”性。作者通过对沈先生代表作品“高山杜鹃”系列画作的解读,发现其将自己的画论与作品巧妙会通,形成了神化之“境”与圆融贯通之“境”,并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神韵美学与侘寂美学。文章以中国古典文论为理论基础,以沈光伟“高山杜鹃”系列画作为切入点进行剖析,对管窥中国花鸟画的造境与审美具有一定的典例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杜鹃 神化之“境” 圆融贯通之“境” 神韵 侘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的衬景确立和审美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秀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6-170,共5页
衬景是伴随着中国山水画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衬托自然山水的人文景观。在山水画中,衬景对于画面构图和意境营造,揭示人文情怀,都发挥着重要的审美作用。在东晋时期,顾恺之《论画》中曾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 衬景是伴随着中国山水画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衬托自然山水的人文景观。在山水画中,衬景对于画面构图和意境营造,揭示人文情怀,都发挥着重要的审美作用。在东晋时期,顾恺之《论画》中曾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不待迁想妙得”,这已将“台榭”这类人文景观作为衬景题材列在画科分类当中。本文主要着眼于宋代画史画论著作中对于“衬景”的论述,考察衬景在山水画中多种多样的形态和美感作用而展开的理论探讨,并指出山水画中衬景的审美确立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衬景 山水画 人文景观 审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新都市电影”的影像特征与类型建构
7
作者 郗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2-95,共4页
“新都市电影”是一种由市场消费逻辑主导和对时代症候回应的产物。在“新都市电影”中,城市经历着由作者式城市向市场化城市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将现代都市人的焦虑化约为对爱情的向往、对青春的回忆以进行叙事。“新都市电影”对于消费... “新都市电影”是一种由市场消费逻辑主导和对时代症候回应的产物。在“新都市电影”中,城市经历着由作者式城市向市场化城市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将现代都市人的焦虑化约为对爱情的向往、对青春的回忆以进行叙事。“新都市电影”对于消费主义的积极描述试图为迅速发展的国内城市在全球的影像格局当中确定一个位置。本文试分析国内“新都市电影”的影像特征以及在市场选择、社交媒介的讨论和观众隐蔽的自恋意识下共同完成的类型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都市电影” 类型建构 影像特征 消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娄烨的商业转型试水之路——重新解构《兰心大剧院》
8
作者 崔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导演第四部正式走进院线的电影。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娄烨的电影每一部都极具话题性和后现代主义审美风格与特色,并多次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绽放异彩。他独特的电影视角、剑走偏锋的拍摄手法和现实主... 《兰心大剧院》是娄烨导演第四部正式走进院线的电影。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娄烨的电影每一部都极具话题性和后现代主义审美风格与特色,并多次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绽放异彩。他独特的电影视角、剑走偏锋的拍摄手法和现实主义的审美风格,使其在商业电影的浪潮中独树一帜。本文在“娄烨的商业转型试水之路”视域下重新解构《兰心大剧院》,深度分析了本部电影的艺术特色以及娄烨未来拍摄商业片的前景与空间,以供电影爱好者进行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心大剧院》 娄烨 商业转型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